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在人間 惟賢法師講演

佛法在人間 惟賢法師講演

人生的真諦

[日期:2012-12-3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惟賢法師講演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生的真諦

  ——2005年6月18日講於大釗培訓中心——

  一、佛教對於人生的看法

  (一)五蘊身的組成

  (二)佛教對於五蘊身的看法

  二、五蘊身的來源

  三、解脫之道

  (一)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走修行的道路

  (三)修三心淨化內心

  (四)以正命而生活

  問題:人生由於名利,引起煩惱,引起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麼,根據佛法如何來求得人生的真諦?什麼是人生真實的道理?怎樣才能真正解脫煩惱痛苦?

  一、佛教對於人生的看法

  (一)五蘊身的組成

  人生的看法首先從報體「五蘊身」開始,在佛法來講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肉體,屬物質方面的,包括根、身和五臟六腑,以地水火風四大為主組成這個色。

  「受」就是領受,人們接觸事物的時候,或者領受是苦,或者領受是樂,或者領受是不苦不樂,有接觸就有領受,都包括在受裡邊。在唯識法相裡面,屬於遍行心所。

  「想」就是想像、思維,是第六意識的一個心所。一個人思想活動很寬,可以想到天上,想到地下,想到天邊,想入非非,都在想中。對於事物有分析、有歸納、有結論,也是在意識之中。

  「行」就是作為,思想的活動和某種意志都叫作行。

  「識」就是認識,識以了別為義,在唯識法相裡屬於心王,包括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阿賴耶識是生命識,是人生的總體。

  人的五蘊身,是五種元素「色受想行識」的總和。擴大來講,一切法相的內容,包括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生理現象,不出於五蘊。小乘講七十五法,大乘講百法,比較詳細。

  五蘊身經唯識所變業力所感,為有情的正報。

  (二)佛教對於五蘊身的看法

  有情世界中,就人的這個五蘊身而言是三種雜染最具體的表現。哪三種雜染?業雜染、煩惱雜染、生雜染。何謂雜染?本身是染污性,不乾淨,叫雜染。

  第一種,業雜染。業雜染就屬於業障,帶來的身軀都是由於「業」,有業障就處處不自由,受環境、條件、天時、地理所支配,一般人就講是受命運的支配,處處不自在,受拘束不順心,過去的「業」感召現在的果。

  第二種,煩惱雜染。煩惱雜染是指從內心生起的,也叫住煩惱障。貪、瞋、癡、慢、疑、惡見是根本煩惱,另外還有二十隨煩惱。人生煩惱很多啊!根據《瑜伽師地論》上講,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就有一百零八種痛苦。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顆,以念珠來念佛,把心定下來,把邪念、惡念恢復成正念,就可以消滅一百零八種痛苦,這是持珠念佛的作用。

  第三種,生雜染。生雜染是什麼呢?就是說你感召這麼一個生命,感到這個身體就有痛苦,什麼痛苦啊?求名求利,求那樣求這樣,求之不得就煩惱,產生煩惱就有若干挫折,若幹不順利,於是就怨天尤人,怪那個怪這個、怪天怪地、怪父母、怪師長、怪朋友。實際來講,他不去追查因果,若從因果來追查,不信因果,有果報障,生雜染就是果報障、異熟障,八苦之中的五蘊熾盛苦就是屬於這個,五蘊身就是眾苦的交匯所、集合所。

  中國道家的老子也講到這點,《道德經》講「吾之大患,為吾有身,若吾無身,吾有何患」,就是說我們一輩子的大禍害,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假如沒有這個身體,還有什麼災禍什麼痛苦啊?

  所以五蘊身在小乘來講,系純大苦蘊聚。在空宗來講,是假合,《金剛經》裡面,最後一首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六個譬喻表明:人生百年,回頭一看,過去就像做夢一樣,一切皆空。

  「幻」,指眼前就像變戲法一樣,就像看電影、看戲劇,你在台下看,殊不知你也在演電影,也在演戲,你自己是否覺得呢?台上在演,台下也在演!你這一生還不都在演戲?人生是個大舞台嘛,演各種角色就看你自己了,結果都是幻現。

  「泡」就是水泡,就像水面上那個水泡一樣的,偶然一浮現,波浪一沖來就沒有了,我們的五蘊身就是這樣的。

  「影」呢,就是動作,我們的各種行動就像影子一樣,沒有實質,隨影而多變。

  「露」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權利地位,哪怕權再高,名再旺,錢再多,就像早晨那個露水一樣,太陽一出來,露水馬上就干了,沒得了。

  「電」就是人生一輩子,哪怕百年、千年、萬年,它都是電光石火啊,很快很快就消逝了。

  《金剛經》最後一首偈子,就是說對於人生一切現象,要有一個透徹的認識,瞭解它是因緣生法,它是變化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從而就曉得一切究竟皆空,沒得實體。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空,事物有興衰成敗,哪樣是常住不變的?最後都是空。瞭解這個空的道理後,達到什麼境界呢?達到無我的境界,消滅我執,消滅我見,他就自在了。心如虛空,量周沙界,他就自在解脫,一切看得淡、放得下。

  二、五蘊身的來源

  為什麼有五蘊身?在佛法裡面,講到四諦和十二因緣。人生流轉受到痛苦,它是有原因的,世間上沒有無原因的果,沒有無原因的現象,一切現象:人生、社會、自然現象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上帝決定的,都是因緣生法。什麼因緣?人生的流轉,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無明;第二是惑,即煩惱;第三就是行動,叫做業。

  什麼是無明?就是愚癡!分為兩種:一是迷於因果叫業報愚,二是迷於解脫之理叫真實義愚。做一個人,不懂因果,違反因果,這就是業報愚。違反因果,就可以胡作非為,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只顧自己不顧他人,自私觀點嚴重,一切為我。曹操講「寧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就代表這種思想。不懂因果,一切行為沒得約束,就產生自害害他的果報。不曉得解脫,叫做真實義愚,留戀人生,造業受苦就永遠在輪迴中。

  有無明就會產生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

  有煩惱就表現於行動,起心動念!惡念、邪念、染污念由此而生起來!一天到晚為自己,這叫做意業,由意業就發動身業、語業。嘴巴說話就亂說,不說真實話,只說虛誑語、離間語、粗惡語、下流語,這是語言的行動,叫語業。引發身體的行動叫身業,殺、盜、淫、妄。社會上的五毒:貪污腐化,殺人搶人,欺詐勒騙,黃色淫亂,吸毒販毒,這都是一種身業的表現。於是就形成社會的污染、環境的污染、自然的污染,所以叫做雜染。

  大家想一想這種雜染充滿自己、充滿家庭、充滿社會、充滿國家,你怎麼能得到安定呢?怎麼能自由自在呢?佛教追查主因,這種苦果是什麼?是怎麼產生的?因此,明白人生流轉的道理以後,我們就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走解脫的正確道路。

  三、解脫之道

  (一)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佛要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很痛苦,他本身的修行成果還未最後圓滿,不免為感情所動,後來佛的一個大弟子阿耨樓陀就提醒他:這個時候佛要入涅槃,要走了,你還在痛苦什麼?你應該請問佛今後怎麼辦?一得到提醒,阿難馬上心就定下來了,就開始問佛。

  第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依佛為師,依佛而安住,生活才能安定,那麼佛要走了,要入滅度了,我們今後以什麼而安住啊?佛就告訴他,依四念處而安住,四念處有四種觀點,即要保持四種正念,是佛教的人生觀。哪四個呢?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四住都是代表佛教對人生正確的觀察。

  1、觀身不淨

  觀察這個五蘊身是不乾淨的,禪宗祖師講是臭皮囊,你不要為這個五蘊身造業,只是追求享受,引起紛爭、是非、痛苦,要修不淨觀,觀身不淨。

  2、觀受是苦

  在世間中,一切一切都是苦多樂少,樂極生悲,所謂樂都是一種暫時現象,是變化的,叫壞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蘇東坡的詩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沒有不缺的月亮,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始終圓滿的家庭!所以在受方面都是苦,所有樂都是暫時的。曹操有首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觀受是苦,你就要厭離,不要去追求享受,燈紅酒綠這一些境界轉眼就空,留戀它就造業無邊,造成若干的糾紛,家庭的分散,社會秩序的混亂。

  3、觀心無常

  一切法由心變,心是生滅變化的、無常的,《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現象都是變化的,要修無常觀。歐洲有個哲學家講,我為什麼要積極的參加學佛?我就是因由無常觀而參加的。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講,修道前基礎要觀死歿無常,不然你道心生不起來。為什麼?你在現實裡,迷戀五欲生活,你能生個什麼道心?只要有無常觀,自然就有道念生起,就會看得淡。

  4、觀法無我

  森羅萬象,沒有個實在的我體,本來就是變化的,找不到「我」的存在,都是五蘊四大假合,到哪去找個「我」啊?!明白這個,就能達到「無我」的境界。萬法皆空,從而不留戀我體,不執著一切法體,去除煩惱障和所知障,達到我空、法空,叫觀法無我。

  佛告訴阿難要依這四念處而住,能夠保持這四念住,就有正見、正念,就等於佛在你眼前一樣。佛教的人生觀,主要就是修四念住。

  (二)走修行的道路

  1、皈依三寶,奉行五戒

  有了對人生的正確認識以後,明因識果,止惡行善,就必須要皈依三寶,奉行五戒十善,這是人生的基本道德,是完成人格、提高理性的基本道德。奉行三皈五戒十善,可以配合儒家的五倫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進行。

  2、發出離心,修解脫行

  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要發出離心,修解脫行,中心思想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針對我們人的三障:業障、煩惱障、無明障,就要勤修「戒定慧」三學。

  第一以持戒來消滅業障,得到身解脫。當然這中間還包括懺悔,要懺悔舊惡,止惡行善,不要專門損人利己。

  第二就是修禪定消滅煩惱障,得到心解脫。以修定去除妄心,恢復正念,煩惱不會生起來。一個人能保持頭腦冷靜的話,他不會容易起煩惱的,只有那個感情衝動的人,他才容易起煩惱,真是能安靜,有定力就不容易起了。

  第三就是以修慧來消滅所知障、無明障,得到慧解脫。

  得到身解脫、心解脫、慧解脫後,以此三解脫就能消除三障。

  (三)修三心淨化內心

  在修菩薩行過程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就要修三心,這個三心是根據《金剛經》提出來的。

  1、要啟發其心

  生起正見,學習教理,使心得到啟發,因而生起正見。這是破除愚昧的開始。

  2、要調伏其心

  就是守根護意。要守好眼、耳、鼻、舌、身、意這六道大門,守好了,強盜不會鑽進來,守不好,強盜就會進來,把你的財產偷了,所以要守根。護意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意念,不要貪戀追求,收拾住心猿意馬。調伏其心,也叫磨煉其心,這個心不經過磨煉,是收不住的,不會柔和,不會安靜。

  3、要降伏其心

  一切不要執著,《金剛經》裡處處講:不要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要執法相、非法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由我執生起來的,有我執就有四相。

  「我相」指以我為主,老子天下第一,地球沒有我推不動啊,這叫我執。

  「人相」就是分別人嘛,這個人是男啊女啊、老啊少啊、丑啊美啊,端正不端正啊、富貴貧賤啊,生起好多分別。

  「眾生相」就是對一切眾生起差別相,生起各種執著。

  「壽者相」就是我希望要活多久,當神仙千年萬年,長生不死,或如外道修無想定等。

  「法相」就執著一切現象,是常住不變的,生起常見。

  「非法相」就執著一切現象,斷了就沒有了,人死如燈滅,生命不相續。

  這一些執著的相,在眾生境界中普遍存在,所以《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就是針對「遣相去執」而來的。

  對一切相要「無所住」,無所執著,無所沾染,這就是空的境界。

  「而生其心」,是生什麼心呢?就是正直心、佛心、誠心,也包括大悲心、大智心、大願心,要生這個心,不是叫你生什麼「貪瞋癡」那個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總的精神。

  在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基礎上,以大乘菩薩心,要進一步修三心:啟發其心生起正見,調伏其心能夠容忍廣大,降伏其心不要生起人我執、法我執、達到我空法空,從而生起真心,就是真實心,就是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大願心,那就合乎真如了。

  (四)以正命而生活

  我們如何過生活?人要生活呀,生活就需要工作,怎樣工作呢?在八正道裡面,佛就告訴人要依正命而行,要修正業。正業就是正當的行動,正命就是要有正當的職業,以正當的職業取得正當的利益而維持生活,叫正命,千萬不要以惡命、邪命而生活,不要去做危害人的事情。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法華經》上講「一切資生事業,皆順正法」就是這個意思,你只要是正道而行,在「士農工商學政軍」各個領域,都可以有正當的職業來維持生活。

  以上所講的內容就是根據佛教對於人生的正確觀察,揭示了人生的真諦,一定要樹立佛教的人生觀,走上修行解脫的道路,依正命而生活,行住坐臥不離禪定,就能保持頭腦的冷靜,保持智慧的觀察,做到八風不動,就能夠正確對待生活和事業。

  (錄音整理:正蕾;文字編輯:正根)

【書籍目錄】
第1頁:太虛大師思想及僧制建設研究 第2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第3頁:佛法的弘揚與構建和諧社會 第4頁: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第5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第6頁:人生的真諦
第7頁:如何做人 第8頁:佛法的弘揚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利益
第9頁:宗教與封建迷信之區別 第10頁:現代社會提倡藥師佛法契機契理
第11頁:問答篇 第12頁:附錄:惟賢法師小傳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找小姐kk7417會員 发表于 2023-1-28 20:15:18

加籟eyny77超妹女神白皙皮膚,性感身材擺弄舞姿极致性惑~人間尤物!

加籟eyny77超妹女神白皙皮膚,性感身材擺弄舞姿极致性惑~人間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