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坐對身心的影響

[日期:2011-05-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鄭石岩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首先來了解禪坐對身心的影響。日本的笠松明(Akira Kasamatsu)和肥田富雄(Tomio Hirai)研究記錄了45位禪者坐禪30分鍾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坐妥後一兩分鍾,α腦波就開始出現;而且隨著禪定的加深,漸漸變強、變慢。最熱烈的人,還會出現θ腦波。α腦波是一種清醒、放松的腦波,若長時間出現α腦波,往往代表入睡的前奏,但θ腦波則是清醒、放松而又保持覺察的腦波。  坐禪的人,對於外界輕微幹擾的反應與瑜伽靜坐的結果略有不同。若以每15秒響一聲“哢嚓”來幹擾他們,禪坐組的α腦波會阻滯幾秒,繼又恢複原來狀況,他們開始保持警覺狀態。瑜伽靜坐組則在第二、三聲後,α腦波減少阻滯,到第四聲之後已不再受幹擾。他們已經習慣那聲音的幹擾。禪者的報告是:  在禪坐冥思時,對外界每一個刺激,感覺比平常更敏銳。但心靈一點也不受外在或內在刺激的影響。他感覺到什么就作出反應,接受每一個刺激的本來面目,而且任它流過腦際。此時,心靈狀態就像走在街上,注意人潮中的每一個人,走過就走過,從來沒有回看一眼的想法。  外離相,內不亂  禪是一種內在效能的訓練,從腦波的證據可看出,它是一種清醒的心理狀態。禪是透過坐禪的訓練,培養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清醒、放松和隨時待動的態度。《六祖壇經》解釋禪定時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當外界的種種刺激呈現在自己眼前時,只是覺察看得清楚,但不會被它給欺蒙或系縛,而內心仍保持清醒、明白而不紊亂,這就是禪定。  從禪坐的內在訓練,遷移到日常生活動靜的響應,是禪所謂向內學習的要領。於是,坐禪成為習禪的重要訓練,不只安定其心,而且包含了清醒的覺照。  坐禪使人安定下來,不過它比一般的靜坐更進一步達到覺察和清醒的效果。現在,進一步討論靜坐冥思對生理機能的變化。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羅伯特·華裏斯(Robert K. Wallace)和赫伯特·班遜(Herbert Benson)兩人,研究36位學習超覺靜坐(TM)三年的人。他們學習想著一個單純的念頭或一個令他安靜的聲音,舒適的靜坐,把注意力集中於思想的精微部分,直到心靈超越了它,而歸於此意念的本源。這個冥思方法與禪宗參話頭的法門,有異曲同工之妙。研究這些受試者靜坐30分鍾,結果是:  一開始,他們的耗氧量快速下降,身心舒緩下來。  皮膚電阻升高,表示放松、不緊張。  心跳緩慢下來,身心感到舒適。  出現α腦波,身心安定、放松。  血液中乳酸鹽的濃度下降,焦慮得到緩解。  這些受試者靜坐30分鍾,耗氧量減少16%;相對於睡眠6小時,才減少8%,催眠時則沒有什么改變,靜坐的休息效果可見。血乳酸與焦慮息息相關:焦慮症的人,每逢緊張,乳酸鹽濃度立刻上升;如果將乳酸注入人體,不但會引起病人發病,也會使正常人出現焦慮症狀。低濃度乳酸鹽顯然與心神寧靜有關。研究發現,靜坐對於降低乳酸鹽,比睡眠要快四倍。至於皮膚電阻,是松弛的指標,靜坐對於皮膚電阻的提升,要比一般睡眠快四倍。  研究還發現,超覺靜坐能使自主神經系統平息,產生清醒和代謝的效果,使心跳跟著緩和。如果我們經常緊張、焦慮,心跳加快,氧的消耗增加,全身進入備戰狀態,生理平衡容易受到幹擾,則會導致慢性高血壓,心髒功能失常。研究指出,靜坐不失為舒緩身心的良方。  此外,泰瑞·拉斯(Terry V. Lesh)曾經對心理輔導人員作過每天一小時坐禪的訓練,為期四周,主要的發現是:  同理心(empathy)增加。  產生開放的經驗(open to experience)之態度。  提高生活中的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  同理心增加  同理心是覺察人我關系的心力。同理心強,比較能清楚了解別人的感受、立場和想法,容易和別人溝通。對自己的角色和立場也清楚,不會把自己的感受、意識硬加於別人身上。同理心就是慈悲心,是生命世界相互了解、互助互愛,從而發展民胞物與的襟懷。真正的愛建立在同理,珍貴的情感來自同理,它是精神成長的關鍵因素。  透過同理,個人才可能從自我中心和執著中解脫出來。透過同理,才有真正的信仰,因為它讓我們與 “他”有了真正的默契和會心的互動。  宗教的情操來自同理。同理心一旦開發出來,你將會仰望著他,但也明白自己的存在。彼此交流著,形成清醒和覺察,從而看清生命的真實。  同理心使人在精神生活上找到自己。因為它是內在純淨自性萌發出來的力量。  透過禪定的修持,我們看到自我,認清了“無相”的慧命。  開放的經驗  其次是開放的經驗。人的心很容易被自己所產生的感情、經驗、知識和成見所障。心在面對生活情境時,必然產生感受、思考和反應,這是維系生命的本質。我們當然要記取前次的經驗、教訓和感受,作為以後前車之鑒的參考。正因如此,這些過去的經驗和感受,都回過來阻礙我們清醒的思考和回應的智慧。

  經驗包括所有經曆過的感覺、情緒、思考、知識和能力,它既是一套心靈生活的工具,同時又可能成為我們認清真實的障礙。所謂開放的經驗,是指一個人不會被過去的經驗、成見和情結所困,但又能清楚地活用這些工具;心靈的自由和智慧就建立在這個關鍵上。  有了開放的經驗,在生活與工作中能看得真實,就能領會其中動人的喜悅。看得真實,讓我們有真正的見解,去解決問題,提出創意,才有新的研究發現。許多大學或研究機構,設立所謂SCI(Science of Creative Intelligence)的課程,就是著眼於開放經驗的訓練;主要的課題,仍然建立在靜坐、禪坐的心靈放松等課題上。  人在努力工作和學習之後,保持悠閑自在的心情,放下幹擾你的種種想法和意識,讓自己清醒、自由、放松下來,便容易產生創意和正確的思考。  在生活之中,留給自己悠閑的心境,將會是生活上的豐收,帶來許多妙悅和歡喜之情。禪的訓練對忙碌的現代人尤其價值不凡。現代人脫離不了工作和忙碌,但如果懂得打開心境,就能在生活與工作中,保持欣賞和悅樂的態度,而使生活變得活潑、有生機。  “放下”你的塵勞,在下班的途中,觸目遇緣,竟然都是興味。如果你帶著不滿、挑剔和敵意,任你看到什么,都令你冒火不悅。工作時拿起,休息時放下,讓休息時的心保持經驗的開放,你會看到生活情境中,也有許多雀躍和豐收。禪家指出:  雨過竹風清,  雲開山頂露。  用封閉的心去看你的家人和朋友,不免處處拿著心中的標准丈量他、批評他,這時就會陷入封閉經驗的死胡同。如果保持開放的經驗,就能看出量尺之外,也存在著許多值得欣賞的優點、天賦和能力,你就不會陷入強烈的不滿和憤怒。  開放的心,能開發生活的興致;陽台上一株小花開了,能令你愉悅;天邊的白雲,帶給你松弛、神往;周邊的朋友,令你覺得溫馨和有安全感。  開放的心讓你有機會看到造化之美,在平常的生活中領會它的神奇。由於禪的訓練,很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超越出來。禪定的訓練,有時會令你從自我意識中解脫,去當一個“局外人”看自己,去看生活和眼前的情境。“局外人”能看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於是有了惜福和感恩。局外人能看到生活中的奇跡及許多美妙的事物,所以會珍惜人生。  以“局外人”來看自己,使你從主觀和自卑中解脫出來,走出窠穴。這時,你猛然有“大死一番,再活現成”之感,而“再活現成”又是多么令人喜悅的事啊!  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其三是生活中的自我實現。禪的生活態度,是一切現成的。每一個人都注定要依自己的現實過生活。我們不可能用自己沒有的東西去生活。因此要回到當下,把自己看清楚,用它來生活。生活的任務是依據現有的,活出它的價值和意義,從中也得到喜悅。  禪把快樂分成三個階段。透過五蘊受身所感覺的快樂,那是快樂,是依賴感覺和接觸,是五蘊受身的樂。它是身心的需要,人當然要保持這方面的基本快樂。但如果快樂的來源是靠它,而依賴著它,就會如饑似渴,把快感當快樂,一味追求聲色之娛,甚至陷入更多酒色、毒品和荒淫的生活,這會使生活潰敗,失去健康和快樂。  第二個階段的快樂是主動的、創造的和肯承擔的生活態度。透過愛、慈悲、責任和智慧,去創造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行菩薩道之中,領受到快樂。這種快樂是先苦後樂的,是經過創造和責任之後所帶來的快樂。  第三個階段的快樂是禪喜。超越了創造快樂的意識,從真正的悠閑中得到快樂,那是禪喜。  禪喜代表著對生命的接納,沒有絲毫的挑剔,而歡喜地承擔它,並領受它帶來的喜悅。雖然工作是辛苦的,但找不到受苦的人。生活雖然需要負責和承擔,卻沒有沉重的心理負擔;有的是一種生活的實現、悅樂和滿足。他們領會到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心情安適,觸目遇緣,顯得自在、恬淡和歡喜。  禪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啟發個人能過實現的生活。實現者已擺脫了我執,能放曠自在;在起居中如實地領受生命的賞賜;在生活中如實地迎接它、回應它,卻也明白它的無常。把生活看成有趣的事;對於能看、能聽、能工作、能穿衣吃飯的自己,抱著更多珍惜和感恩。

【書籍目錄】
第1頁:禪——心的效能訓練 第2頁:
第3頁:前 言 第4頁:禪心——清醒覺察的心力
第5頁:禪就是內在學習 第6頁:禪坐對身心的影響
第7頁:永恒的自性與慧命 第8頁:禪行——篤實力行的智慧
第9頁:解行並重 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
第11頁:生活的四個行持 第12頁:通達與承擔
第13頁:隨緣實現人生 第14頁:建立生活規范
第15頁:恬淡與寬闊 第16頁:禪燈——光明寬闊的胸襟
第17頁:點燃你的心燈 第18頁:光明的精神生活
第19頁:踏著光明的路 第20頁:清醒的價值觀念
第21頁:正確的思維方式 第22頁:良好的交流藝術
第23頁:圓融的實踐智慧 第24頁:適當的工作態度
第25頁:積極的生活意識 第26頁:活用的知識經驗
第27頁:深厚的禪定修持 第28頁:禪機——通情達理的生活
第29頁:在解脫中成長 第30頁:真我的開展
第31頁:禪喜——體驗生活的悅樂 第32頁:五種禪喜
第33頁:失去禪喜的原因 第34頁:尋找禪喜的途徑
第35頁:禪悟——領悟人生的究竟 第36頁:禪坐——調和身心的關鍵
第37頁:調身 第38頁:調息
第39頁:調心 第40頁: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站長 发表于 2012-4-13 1:22:22
已改, 謝謝通知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2-14 23:30:48
本書深入淺出,非常值得推介。

但請版主對本電子書稍加修訂:
1) 第11頁和第13頁重覆了;
2) 第12頁“通達與承擔”篇第一段末句:由“必須接納,從而把業轉動成爲善良的慈悲...”之後,錯植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篇的下半部;及
3) 第14頁已為“通達與承擔”篇的正版。

建議版主刪去第11和第12頁,則全書當更完滿。

TK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