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廣結善緣,自謙而尊人

[日期:2011-03-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皇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廣結善緣,自謙而尊人

  恒順眾生,隨喜功德。

  ——《華嚴經》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戲裏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種特質,無形中會吸引許多影迷,很受大家歡迎;有的明星則沒有這種特質,但他的戲演得好、歌唱得好,所以還是會有許多戲迷、歌迷支持他,這是因為他通過美妙的歌聲、精湛的演技,或是他的看法、想法與大家結緣,所以大家都喜歡他。

  像我通過寫作、演講,也和很多人結了緣,因此我走在路上時,很多人見到我就會說:“你是聖嚴法師嗎?我看過你的書。”我雖然不是直接與讀者面對面,而是間接通過書本作媒介,也算是與大家結緣。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就是“緣”。如果結的緣是好緣,別人自然會主動親近你,喜歡和你做朋友;如果結的緣是惡緣,別人就會討厭你,不願意和你合作。所以,如果大家都不喜歡你,或許就表示你平時不願與人結善緣。

  彼此有緣的人相處在一起,必然感到親切、歡喜;遇到和自己無緣的人,光看對方的模樣就覺得討厭,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你不順眼、不喜歡,甚至連發型和動作都可以嫌棄。

  其實問題並不一定出在對方身上,因為喜歡或討厭是主觀的感受,有些可能是你自己從小養成的觀念,有些則可能是過去的經驗在腦海裏留下的印象。例如,看到三角臉的人,就聯想到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覺得很可怕;看到瘦長的臉又聯想到馬臉,覺得很難看;看到圓形臉,又認為是燒餅臉,不雅觀,無論看到哪一種臉型,都一樣有意見。又或者,某類型的人曾經在某個機緣下,帶給你很不舒服的感覺,從此以後,看到這類型的人你就覺得反感。

  由此可見,喜歡或不喜歡,可能起因於自己在過往的經驗中,在某一時刻停駐過心頭的記憶,也可能是過去世所帶來的好惡,以至於見到某類型的人、聞到某種味道、聽到某種聲音,都會產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所以,如果某個人讓你覺得很討厭,可能是你過去世沒有和他結善緣,或根本結的就是惡緣;也可能是你在這一生中,沒有意願要與這類型的人結緣。但是,你討厭的人未必會真的對你造成不好的影響,那只是你主觀意識在作祟,導致你排斥、不願接觸對方;如果對方也有同樣的回應,就會造成互相敵對的局面,漸漸地,自己就變得沒有人緣了。

  當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人時,不妨這么想,就是因為自己前世沒有和對方結善緣,所以這一生他老是來煩你、整你、讓你難過,但這些困擾可以讓你有更多磨煉的機會、成長的空間,你反而應該感謝他。即使你善待對方,對方還是對你不好,你仍舊要繼續與他結善緣,因為既然過去未曾與他結好緣,此生更應該與他結善緣。如果能有這種觀念,即使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也會覺得對方是來成就自己的菩薩。

  所以,如果別人對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別人傷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顧他;如果別人欺負你,你應該要原諒他,這就是“廣結善緣”。如此堅持下去,別人便會逐漸被你的態度所轉變。

  也許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但還是要繼續和他結善緣,這種緣叫“來生緣”。畢竟連草木、動物都有感情,更何況是人呢?只要心存善念不斷地付出,對方一定會轉變,即使今生不轉變,來生也會轉變。所以,只要抱持著與他人結“來生緣”的信念,便不會覺得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是件苦差事了。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

  貢高我慢,這是很嚴重的煩惱,有了這個煩惱,一切善法你不能攝受,不能夠得道。

  貢高我慢,不能接受,不肯修學,所以一定要學“謙下”。要謙虛卑下,自卑而尊人,這是中國古時候禮節的根本。

  佛陀在世的時候,對於任何一個人都尊敬,不敢輕視一切眾生。

  大家對六祖都非常熟悉,六祖確實明心見性,那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

  在黃梅,一些行者,行者是沒出家帶發在寺院裏面修行的人,他見到這些人都稱“上人”,都恭敬,沒有敢輕視。自己已經證得法身,對於一個凡夫都那么樣的尊敬,這是真正有道之人。

  今天我看到有些出家的同修,一出家,一剃頭,大袍一穿,貢高我慢,就自以為不得了,這個大錯特錯!

  你想想看,你能比得上佛嗎?你能比得上六祖嗎?怎么可以貢高我慢?

  一定要覺悟,真正想成就,一定要自謙而尊人。

  ——淨空法師《輕松學佛法》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前言
第3頁:悟思 第4頁:學佛就是學做人
第5頁:學佛是為大眾謀幸福 第6頁:廣結善緣,自謙而尊人
第7頁:用慈悲心來軟化他人 第8頁:不要忘了基本精神
第9頁:识人之道 第10頁:拒絕是一種藝術
第11頁: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第12頁: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
第13頁: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平 第14頁:為學定要深心
第15頁: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16頁: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第17頁:身苦心不苦 第18頁:走出老年的悲哀,服務奉獻社會
第19頁:理解對方,反省自己 第20頁:生兒女易,教兒女難
第21頁:聖人之善,以孝為端 第22頁:要尊重並體會到對方是一個獨立人格
第23頁:順法調禦,以愛教導 第24頁:進步不落後,圓融不極端
第25頁:不僅事情要做好,人的本分也要做好 第26頁: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第27頁:與人交往須帶三分俠義心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