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著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著

忠君之行第五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蓮池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忠君之行第五

◎開陳報應

吳僧會,吳主皓召而問曰:「佛言善惡報應,可得聞乎?」

對曰:「明主以孝慈治天下,則赤鳥翔,壽星見;以仁慈育萬民,則醴泉冽,嘉禾出。善既有應,惡亦如之。故為惡於隱,鬼得而誅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善餘慶,詩美求福不回;雖周孔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訓。」

皓曰:「周孔既明,何用佛教?」

對曰:「周孔不欲深言,故略示其概;佛教不止淺言,故備陳其詳。聖人惟恐善之不多,陛下以為嫌何也?」

皓深然之。

◎勸善弭災

晉法曠,簡文帝詔問起居,並咨以妖星,請曠為力。曠答詔曰:「景公修德,妖星移次。願陛下勤修德政以塞天譴;貧道必當盡誠。」乃與弟子齋懺,俄而星滅。

◎規諫殺戮

晉佛圖澄,以石勒好殺,乃詣勒。勒問:「佛道有何靈驗?」

澄知勒不達深理,宜先動以道術,乃取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生青蓮花,勒信服。

澄因諫曰:「夫王者,德化洽於宇內,則四靈表瑞;政敝道消,則慧孛見於上。恒象著見,休咎隨行,斯古今之常征,天人之明誡也。」

勒甚悅焉,應被誅戮蒙救濟者甚眾。

贊曰:「嘗怪南北朝多高僧,賢聖出興,不於平世而於亂世者,何也?良以運厄時艱,民窮物苦,大悲救濟正在斯時耳。所謂『藥因救病出金瓶』者非耶?」

◎巧論齋戒

宋求那跋摩,罽賓國王族也。元嘉八年達建業,帝問曰:「寡人欲持齋不殺,而身主國政,不獲從志,奈何?」

對曰:「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匹夫身踐名劣,應須克己苦躬;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庶咸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風雨時,寒暑調,百穀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戒亦至矣!寧在輟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為弘濟耶?」

帝撫機歎曰:「俗人迷於遠理,沙門泥於近教,如法師所言,真可謂開悟明達,通天人之際矣!」敕有司供給,舉國宗奉。

贊曰:「帝王之不信佛法,非獨不信者之過,亦論佛法者未盡其妙也。如求那者,義正而語圓,辭善巧而不叛於道,真佛法、世法,通融不礙者矣!雖古良諫議何以加此?彼世僧局偏見而自謂持正,不知使人主不欲親近緇流者,正為此等輩也。神龍變化,非蚯蚓所知,其是之謂歟?」

◎較論供養

齊法願,穎川人。高帝事以師禮;武帝嗣興,亦盡禮敬。

文惠太子嘗往寺問訊,謂願曰:「葆吹清鐃以為供養,其福如何?」願對曰:「昔菩薩八萬伎樂供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何足道哉?」

贊曰:「好佛事而昧佛理,糜費雖多,不越人天有漏之因耳。願公此言,豈獨覺世之迷,抑萬代沙門釋子之良藥也。」

◎說法悟主

齊僧稠,昌黎人,年二十八,投鉅鹿實公出家。

齊文宣征之,不就;躬造焉,扶接入內,稠為論三界本空,國土亦爾,世相不常,及廣說四念處法。帝聞,驚悟流汗,因受菩薩戒,斷酒肉,放鷹鷂,去魚畋,禁天下屠殺;月六年三,敕民齋戒。

◎感悟東宮

唐玄琬,弘農華陰人。貞觀初,帝以琬戒德朝野具瞻,敕為皇太子諸王授菩薩戒。

琬致書皇太子曰:「今略經中要務四條,惟願留意。一曰行慈,謂依涅槃梵行之文,含養兼濟。二曰減殺,謂東宮常膳,多所烹宰;殿下以一身之料,遍擬群寮,及至斷命所繇,莫不皆推殿下,請少殺生,以永壽命。三曰順氣,謂不殺曰仁,仁主肝木,木屬春生,殿下位處少陽,請春季禁殺斷肉,以順陽和。四曰奉齋,謂年三齋,月六齋。何者?今享大福,咸資往因,復能進德,彌增美矣!」

皇太子答曰:「辱師妙法四科,謹當緘之心府,奉以周旋,永藉勝因,用資冥佑。」

◎勸斷屠殺

唐沙門明贍,素博學懷抱經濟。太宗聞其名,詔入殿內問之。贍廣陳政要,因敘釋門以慈救為宗。太宗大悅,下敕年三善月,月六齋日,普斷屠殺,行陣之所皆置寺焉。

◎勸修懺法

宋曇宗,秣陵人,出家靈昧寺。嘗為武帝行菩薩五悔法,帝笑謂宗曰:「朕有何罪,而為懺悔?」

宗對曰:「昔虞舜至聖,猶云『予違汝弼』;湯王亦云『萬姓有過,在予一人。』聖王引咎,蓋以軌世,階下齊聖往古,履道思沖,寧得獨異?」武帝善之。

◎受罰不欺

宋道楷,沂水人。得法後,大揚洞上之風。崇甯中,詔往東京淨因。大觀中,徙天寧,上遣使賜紫衣,號定照禪師,表辭不受。上復令開封府尹李孝壽,躬諭朝廷褒善之意,而楷確然不回。

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誠,問曰:「長老枯瘁,有疾乎?」

對曰:「無疾。」

有司曰:「言有疾,即法免罰。」

楷曰:「豈敢詐疾而求免罪遣乎?」

吏太息,遂受罰,編管淄州,見者流涕;楷神色自若。至州僦屋而居,學者益親。明年,敕放自便,乃庵於芙蓉湖中。

贊曰:「榮及而辭,人所難也;辭而致罰,受罰而不欺,不曰難中之難乎?忠良傳中,何得少此?錄之以風世僧。」

◎詠花諷諫

後晉江南李後主召法眼禪師入內庭。時牡丹盛開,主索詩,師乃頌云:

「擁毳對芳叢,繇來迥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豔異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需待零落,然後始知空?」主歎悟諷意。

贊曰:「味詩意,忠愛油然,溢於言表,惜後主知而不用,終不免夢裏貪歡之悔耳!彼號為詩僧者,品題風月,敝精推敲,而無裨於世。以此較之,不亦黃金與土之相去耶?」

◎總論

士君子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僧無官守也,僧無言責也,而盡忠如是,孰謂山林之下無明良喜起之義歟?人倫莫重於君父,吾故前列僧之孝,後列僧之忠,以杜釋氏無父無君之謗。

【書籍目錄】
第1頁:緇門崇行錄序 第2頁:清素之行第一
第3頁:嚴正之行第二 第4頁:尊師之行第三
第5頁:孝親之行第四 第6頁:忠君之行第五
第7頁:慈物之行第六 第8頁:高尚之行第七
第9頁:遲重之行第八 第10頁:艱苦之行第九
第11頁:感應之行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