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 斌宗法師講述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 斌宗法師講述

譯人

[日期:2010-12-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斌宗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甲二、譯人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序言

講說本經,怎樣須要解釋譯人呢?當知!我們得能研究本經無上的淨土要妙法門,都是這位羅什法師的功德所賜!這又是怎樣說呢?本來一切經典都是梵文,不經過翻譯,我們是不能知道如來無上的法味,他—羅什法師,不惜辛苦,自龜茲越山過嶺來到我國,將梵文的經典,翻為華文,使二千年來的我國學者們,能得容易研究教義得到入理益,如是莫大的貢獻!為尊崇感戴恩澤起見,凡是他翻譯的經典僅以他的名字載於經首,以為飲水知源而紀念他的厚德!故須講解。現在將譯人十一字分為四段來解釋:一、姚秦,二、三藏法師,三、鳩摩羅什,四、譯。

一、姚秦(標翻譯的時代):在周朝的時候有周孝王封非子於陝西,國號稱秦,這為嬴秦(非子即伯益之後,精通馬術,甚受孝王之器重,封邑於陝)。南北朝時代(東晉時,據有南方之地為宋齊梁陳四朝,皆漢族是為南朝。據有北方之地為後魏分東西魏,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篡,北齊又為北周所滅是為北朝。隋朝文帝替周滅陳統一天下,稱為隋朝),亦有秦,更分為前秦後秦。前秦亦稱苻秦,這是苻堅奉仕晉王,後來僭據關中,得位國號稱秦。現在所說姚秦是後秦。姚是姓,即姚興在位亦稱秦(國都長安即今陝西省中部,河南省南部,甘肅省東部,傳三世三十四年。當時正統的執政者是東晉安帝)。當時什法師譯經在姚都的緣故所以稱姚秦。

二、三藏法師(是顯示其德):三藏是佛教一切經典之總稱,即經律論。三是數目,藏是含藏。這是說此三者在形式上,都是含有許多文字卷帙,在實質上則是含藏著一切義理,故曰三藏。經藏是世尊一代說法所記錄起來的;律藏是佛陀為諸弟子制定的禁令;論藏是如來與諸弟子討論教理及歷代祖師的著述。三藏所明之理,不出戒定慧三學,經即契明一心為定學攝,律是規定三業為戒學攝,論是示別邪正為慧學攝。

法師:法是軌持義即三藏妙法;師是師表模範的尊稱。講解法師二字當約自利與利他兩方面來說明:若通達三藏的法,以法為師,依之受持,是為自利的法師。若能以三藏的法為人演講,作人天師範是為利他的法師。譯主—羅什法師是自他二利兼備的法師,故以三藏法師稱之。

三、鳩摩羅什(是標出師名):鳩摩羅具足應云:鳩摩羅耆婆,翻為童壽。意義是說:小童的年紀而有老年的德行;什是善能識別我國文字的一種稱呼。

按羅什法師本傳云:法師的父親鳩摩羅琰,是中天竺人,世代為相國。他—羅琰,不願意當宰相,請求出遊諸國,來至龜茲(今新疆省庫車縣)。龜茲國王慕他的德學,請至宮中,優待以國師禮,並以皇妹嫁他為妻。後來所生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羅什法師。

什法師幼而神異,在七歲的時候,曾隨其母親,到佛寺去禮佛。在佛座前,有一個鐵缽,他見缽奇異將缽舉起,繼而一想,我少少年紀,怎能舉起這麼大而重的缽?遂不勝其力,鐵缽墮地,於是他豁然大悟萬法唯心的妙旨。

不久他的父親去世。他的母親感覺人生富貴猶如春夢,如果不努力修學,求得解脫,是不能得到安然的歸宿。於是他母子都出了家。

什法師九歲的時候,隨其母親到天竺各處去參訪學道。最初到罽賓國禮槃頭達多學習諸小乘經論,之後從須梨耶蘇摩學習大乘,再從卑摩羅學律。

聰明智慧異常的什法師,日誦千偈,博通三藏的妙法,深達大乘之理,兼通四韋陀典五明等等的學問。法師辯才無礙,學識超絕,曾降伏當時著名的外道,一時名震五天竺,在遠近歸投者甚眾。

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在未去世的前刻,對什法師說:「你教化的因緣在東方,可是佛法因你而流通,但與你自身不利。」他悲哀的向母親說:「母親請您放心!佛法能得流通,兒子雖是碎骨粉身,也所不辭!」他自母親去世後,就向東方漸漸來,仍然回到龜茲國,龜茲王大喜,請至宮中,看作國寶,每遇諸王會合的時候,即請什法師說法,自己必先禮拜長跪合掌諦聽,由此可知,法師受龜茲王的敬重。

當時割據陝西,獨立稱王的苻堅(國號秦—前秦),在建元十九年,於西南方每夜有毫光燭天的異星出現,大家稱奇!經太史官占卜,奏說:「當有大德智人,入輔我國。」秦王苻堅說:「朕聞龜茲有羅什法師,必定此人。」遂遣大使往聘,而龜茲王不許其請,於是秦王苻堅就派驍騎將軍呂光,帶領大軍七萬,征伐龜茲國。臨出發時,堅對呂光說:「朕非貪地用兵,將軍到龜茲不得傷害百姓,只要迎請法師入秦。」呂光破龜茲後,請法師歸至涼州(現在的甘肅省泰安縣),聞主公苻堅被姚萇所殺。呂光遂不肯回京,即據涼州自立稱為三河王。萇亦聞法師的大名曾遣大使,欲請法師入京,而呂光不許。

後來姚萇死了,其子姚興即皇帝位,復以國師禮欲請法師入京,而呂光亦不允,不久呂光死了,其侄呂隆繼位,姚興知道呂光已死,即時遣兵攻打涼國,當時呂隆是小國,不敵秦兵遂降,奉送什法師入秦京(時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法師五十八歲)。姚興尊法師為國師,供養於西明閣、逍遙園。遂召集國內大德沙門八百餘人,從法師學習大乘法。時法師見我國舊譯經論,文義甚多與梵本不相應,故開始重譯,他譯的共有九十八部三百九十餘卷。其中流傳最廣而為人所愛奉的要推法華經、維摩經、金剛經,以及現在所講的阿彌陀經。

當在翻譯期中,姚興皇帝,時常親到譯場,參究教理,或和法師閒談。姚興對於法師的智慧極為拜伏。他想這樣大智慧的法師,如果死了,則智慧種子就斷絕,於是選了十個宮女,強迫法師接受,要他留下智慧種子。法師為維持佛法,不得已的接受了。在形式上雖是接受十個宮女,住了華麗的宮閣,我想深證大乘教理解脫自在的什法師,對於自己寶貴的戒體是絕對沒有瑕疵的道理。古來對於法師的傳記,因為史家見地的差殊,寫得差太多了!學者當須注意!

什法師將入涅槃前,召集大眾說:「自知愚昧,謬充傳譯,願所翻經,傳於後世,咸共流通!今對大眾之前,發誠實誓:『若所譯經論,無背佛意,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以弘始十五年(或云十一、十三、十四年入滅,以十四年尚有譯出大品般若,似此則取十五年為合理)八月二十日下午三時圓寂,壽七十有四,於逍遙園舉行荼毘典禮,果然薪盡形滅,而舌根完整如生,這可以證明法師的翻譯真實可信了!

四、譯:譯是將梵文易為華言。在我國古時的制度,掌四方的語言官名稱不同,東方官曰寄,南方曰像;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然一切佛經皆由印度傳來,照理當屬西方官辦理,應云狄鞮,何故不說狄鞮而稱為譯呢?因為漢朝時代,摩、蘭二法師來時是由北方進入我國,承北方官兼通西語而證譯,故到現在還是尊古而稱為譯,不說狄鞮!

然本經在什法師,一代翻譯中是在什麼時候譯出呢?這是弘始四年(公元四○二年,民前一五一○年)二月八日於草堂寺譯出。

復次:本經古來有秦譯(現在研究本是)、宋譯、唐譯三種的譯本,現在缺失宋本求那跋陀羅譯的小無量壽經一卷。唐三藏法師玄奘譯的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和秦本的內容、文義是大同小異,但自古至今,所尊弘揚流傳的都是秦本,這有什麼意思?因為本經旨趣,正示執持彌陀聖號的法門,用此立名容易使人樂聞信受,所以得四海內外同遵秦本,廣為流通,這也是什法師的善巧方便度眾的妙法。

【書籍目錄】
第1頁:序文 第2頁:自序
第3頁: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總科目 第4頁:佛說阿彌陀經要釋
第5頁:正解經題 第6頁:譯人
第7頁:正文—序分 第8頁:正文—正宗分
第9頁:正文—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