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第六日

[日期:2010-1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六日

各位蓮友:

打佛七,今天是第六天。第一天、第二天說「信」:信佛言、信佛願、信佛土、信法門、信因果、信自心、信事理。這是說明我們要求生西方,第一就要具足深信的心,信心堅定,有決定求生的信心,才能夠往生。第三天說發「願」,要往生一定要發願,若沒有發願,不能夠往生。就是說:你根本就不想要去,怎麼能夠到西方呢?要發願求生西方,要知道娑婆世界是苦海,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念念厭離娑婆世界,念念欣羨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地方,要去親近阿彌陀佛,這樣才能往生。所以是說「願」。第四日和昨天第五日說「行」—力行念佛。行有正行、有助行,昨天和前天所說的是注重在正行,正行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專念佛的聖號,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這個正是往生西方最重要的根本主行,所以說是正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求生西方的正行,在無量壽經中有詳細說明。

現在要說助行,正助二行,助是幫助,幫助我們將來能夠往生西方,加強往生的因緣,這個就叫助行。意思就是說:我們念佛的人,並不是一天到晚吃飽只有念阿彌陀佛而已,其他還有很多應該做的事業,照常要做。最少平常行、住、坐、臥,二六時中,要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時時刻刻檢點身心。若要詳細說明,應當是要根據觀無量壽經中所說,釋迦世尊對韋提希夫人說: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福業應當要修。所以經文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要求生西方的人,要修這三種福業,後來釋迦世尊又總結說:「此三種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就是說:除了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以外,要成就往生的正因緣,這三種的福業一定要修,若沒修這三種福業,往生就有缺陷。這三種若要詳細說,整個佛七的時間也說不完,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能詳細,簡單說明:

我們要求生西方,除了發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聖號為正行以外,平時必須做到孝順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詩經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天罔極」!(谷風、蓼莪篇)五分律云:「佛告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梵網菩薩戒云:「孝名為戒」。合註云:「孝順父母有三差別:一者,冬溫夏冷,昏定晨省,奉養無方,服勞靡間;二者,立身行道,不辱所生;三者,善巧方便,喻親於道。」蓮池大師云:「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若是父母已經逝世,也要好好修行,以念佛的功德回向父母,使他們能永遠解脫,所以要孝順父母。

所謂奉事師長者:省庵大師云:「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所以應當要尊師重道,報師長恩。

既能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同時要「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有人問:「佛法以何為本?」應當答曰:「以大慈悲心為佛法的根本。」所以我們學佛就要學佛的大慈悲心,慈悲心要使眾生離苦得樂。慈者能與樂,悲者能拔苦,使眾生離苦得樂的心,那就是佛的慈悲心。我們既然是要求生西方,若是殺生,傷害眾生的生命,增長殺業,由此被眾生的怨業所障礙,將來也不能往生,所以不可以去傷害眾生的生命。要慈心不殺才能往生,而且要隨分隨力修習十善,就是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意: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這樣就是十善業。時時刻刻要來修習十善業,若有缺點,隨時改正,這是第一種的福業,具備這種福業,才能成就往生的正因。

第二種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是說:我們要求生西方,最少就要受三皈依,這是學佛入門的第一課。若沒有受三皈依,就不成佛教徒,尚且仍不算是佛的弟子,怎樣可以往生到西方,親近阿彌陀佛呢?所以要求生西方,最起碼要受三皈。若是持戒,隨分隨力,在家居士受三皈以後,進一步受五戒。五戒可以隨分隨力受,受五條戒滿分是最好,做不到,四條戒、三條戒都可以,叫多分優婆塞、優婆夷。受二條戒、一條戒也可以,就是隨分隨力,就我們做得到的範圍先受。受持三皈後,要具足眾戒,在家居士進一步受八關齋戒、菩薩戒。出家戒由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進到菩薩戒。而且平常的時候行、住、坐、臥四威儀,不可以違背佛制,要如法,是謂「不犯威儀」。這是說要往生西方,也須要隨分隨力學習佛戒,所以九品往生中,中上品中中品,是注重持戒往生。因為戒法道理很多,現在沒有時間說,將來有機會再來研究。

第三種福業,要發菩提心,就是發求成佛道的心。這個道理若要詳細說也很多,以前也有簡單說過,若要明白發菩提心的道理,諸位最好看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看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對發菩提心的意義就能明白,能啟發我們的菩提心。深信因果:對深信因果的道理,在前幾日也有簡單說過。我們學佛最重要就是要信因果,若不信因果,不能算是佛教徒,佛教徒最少就要做到深信因果。知道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知道我們念佛的因,將來一定能得往生的果;往生西方是因,將來究竟成佛是果。這兩種因果,要詳細研究,好好修習。

讀誦大乘:就是說我們要求生西方,要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念佛往生的道理若沒有明白,這個信心不能堅固,所以要讀誦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我們念佛的人最少第一步要將淨土三經一論首先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這是念佛法門三部重要的經典。還有一部往生論,天親菩薩所著的,就是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說依正莊嚴,修行五念門,須要研究。再進一步要研究大乘經典,如華嚴經、法華經、般若部所有經典,金剛經、般若心經、乃至維摩經、藥師經等等大乘經典,都要隨分隨力去學。或者有人說:「念佛就好!不必讀經!都不必!」我們應當明白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學佛念佛要一門深入,善導大師說:「為了生死,在修行方面來說要一門深入,專念一句阿彌陀佛。」若論學解,要了解佛法,一切法門無不當學。所以四弘誓願有「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切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經、律、論三藏教典,我們應當隨分隨力去學習。每日所定的修持功課以外,應當要研究明白佛教的義理,才能增長念佛求生的道心,所以要讀誦大乘經典。最後一句勸進行者:就是說要去度眾生,隨分隨力去度眾生。以上所說都是注重自己自修,勸進行者是注重度眾生,勸導眾生使他進一步來學習佛法。修行的人依法念佛修行,求生西方,不但我們自已要求生西方,好好念佛,尚且要勸導眾生,隨分隨力度眾生。不過,度眾生要有權巧方便,要隨因緣。所以我以前親近慈航老法師,老法師常常說:「我們學佛的人,應當要努力自修,隨緣化他。」我們平時要充實自己,好好用功修行,看經研教。若有因緣度眾生,講經說法,作度眾生的事業,我們就隨分隨力去做。盡我們做得到的範圍去做,所以說隨緣化他,「他」就是眾生,隨因緣遇到度眾生的因緣,我們就要度眾生。沒有遇到度眾生的因緣,就好好自修,認真念佛。也就是說:除了專念阿彌陀佛以外,要修三福,作將來往生的正因,幫助我們往生,這個很重要,甚至六度萬行一切法門,我們都要隨分隨力去研究明白。

歷代祖師,專修淨土法門的個個都博通三藏。雖然是專念阿彌陀佛,但是他們對三藏教典都有深入。要怎樣學習修念佛法門,過去的祖師很多好榜樣,讓我們學習,我們要看古德—佛法傳到中國將近二千年,歷代祖師、高僧大德,記載在高僧傳、往生集、淨土聖賢錄中很多高僧大德。淨土聖賢錄中還有居士、女士、王臣等等。他們一生所修的功行經歷,可以隨分隨力來學習,看自己的根機屬於那一類,歡喜學習那一位大德。舉例說:若要專念阿彌陀佛,一門深入,可以跟善導大師學。唐朝的善導大師,一生專念阿彌陀佛,他自己在觀無量壽經註解(四帖疏)中說:「念:專念阿彌陀佛,拜:專拜阿彌陀佛,講:專講阿彌陀經。」只是一門深入,專修一樣,沒有摻雜。若是屬於這類根性的人,可以跟善導大師學。所以他念佛,一開口念一聲佛號,口就放出一道光明出來。十聲百聲,光亦如之。唐高宗皇帝,知其神異,賜寺額曰「光明」,因稱光明大師。

近代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也是一生專念阿彌陀佛,注重持名念佛。但是他博通三藏,你看印光大師的文鈔,雖然他自己自謙說:他不是大通家,實際上經律論三藏教典,無法不通。就是中國的儒家、道家所有的教典,他也無不通澈。所以看他的文鈔,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博通三藏的法師。但是他的修持是專念阿彌陀佛,注重持名念佛。若要注重持名念佛,兼通佛法三藏教典,可以學印光大師。而且在這個末法時代,我們要修行,最好以印光大師作標準來學習。因為印光大師最接近我們現代,印光大師往生距離現在不過四十多年而已,並不太久,所以他對現代人的根性非常明白。印光大師的文鈔,可以說都是對機之談,應當要學習。所以我常常說:若要修行念佛法門,應當要把印光法師文鈔看做功課。最少一天看一篇,因為那差不多都是書信,最少一天看一篇、二篇,輪流不息地看,對我們念佛的道念能增長,時時鞭策我們的道心,有很大的受用。

或是要持名念佛兼觀想:可以跟清朝初的省庵大師——蓮宗第十二祖學。他的淨業堂規約中規定:「每日課程:十時念佛,九時作觀,一時禮懺。」勸修淨土詩云:「坐時觀佛足跏趺,身在蓮臺華正敷;毫相分明隨念見,金容映現與心符。」可見他是持名兼觀想的。清雍正十一年癸丑,佛成道日,謂弟子曰:「我於明年四月十四日,長往矣!」至期,前二日作偈:「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十四日巳時,眾集,請住世度人。是時,師面西趺坐,忽張目曰:「吾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合掌稱佛名而寂,時年四十九。如果能持名兼觀想的人,可以跟省庵大師學。

若要學除了念佛為正行外,兼修其他的行門,以萬善莊嚴淨土,可以跟淨土宗第六祖永明延壽禪師學。宋朝初年永明延壽禪師,他也是參禪開悟,屬於法眼宗的祖師,以後專修念佛淨土法門。他晝夜做一○八種功課以外,一天要念十萬聲阿彌陀佛,想想看,他怎樣修行?一○八件佛事那本書現在還存在,就是「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見卍續藏第一一一冊。

像永明延壽禪師這樣的修法,非常不可思議!假定你要以萬善莊嚴淨土,可以跟永明延壽禪師學。

或是除了專念佛號以外,有時持咒,有時拜懺,有時禮佛,有時讀經,可以跟明朝末的蕅益大師學。蕅益大師一生,除了專念佛,著述教典以外,他時時定一個專修的時間。有時專念大悲咒七天—打大悲七,有時專念往生咒七天,有時拜大悲懺七天,有時拜淨土懺七天,時常以這種一段一段的修法來幫助,這也是萬善莊嚴淨土,時時講經說法,後人尊為淨土宗第九代祖師。

看古代高僧大德怎樣修,我們可以隨分隨力來學習,多少學一些,並不是說那一種才對?全部都對,全部都好。但是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好好學習,最重要自己不要懷疑:「我這樣不知道可以往生嗎?以後阿彌陀佛不知道肯不肯來接我?我如果要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若忘記了,沒來接我,我要去那裏?」不可以有這種念頭!要下決定信心,「我一定可以往生,沒有問題!」活一百二十歲就一百二十歲往生,活八十歲就八十歲往生。阿彌陀佛一定現前接引,絕對不會錯誤!或許你會想:「十方世界念佛的人這麼多,阿彌陀佛要接那一位好呢?假定同一時間,台北、台中、台南、高雄都有一個人往生,阿彌陀佛要去那裏接呢?」同一個時間,問題就來了,這就是以凡夫心測量聖人的境界,這是非常錯誤的。你看「千江有水千江月」,天上的月光一個而已,地下的水,江河川流,甚至盆水,水清的時候,月就現前。一千條江河,水若清淨,月就現一千個。月也沒來,也沒有分成一千個,但是處處都有月。何況佛有千百億化身,佛有無量無邊的化身。就是十方世界的眾生同時往生,也沒有問題,同時都能接引。你不必煩惱,「到時候不知會來接嗎?」絕對會來!

我們念佛修行要一門深入的原因,是在那裏?我舉例來說:古時的戰爭用刀、用矛、用箭、用雙刀。戰爭敵對時,一人只能用一種武器,兩隻手只能拿一種武器。就是有萬種的武器,萬般武藝都通,不可能全部的武器同時拿出來,只能用一種而已。大家想想看:就是現代用槍,也只能用一種而已,最多拿二支,所以並不可拿很多種。我們要往生的時候,平常對付煩惱就是和煩惱戰爭。所以佛經中將煩惱比喻作賊,叫煩惱賊。我們要和煩惱賊戰鬥的時候,只拿一種武器就夠了,不須太多。只要一種武藝精通就能用,到時就能對付煩惱。若是太多種,每種都不熟,拿起來不能用,到時就被煩惱降伏,而不能降伏煩惱。所以要一門深入,要一樣精通。你看古來的祖師,除了專修淨土法門以外,其他如天台宗的祖師:隋朝智者大師、唐初灌頂大師、唐中湛然大師、宋朝四明尊者、明朝蕅益大師、幽溪大師、乃至近代諦閑大師、倓虛大師、寶靜法師,雖修天台宗也兼修念佛法門,到最後都念佛求生西方。賢首宗的祖師也一樣,清涼國師也讚歎念佛法門,乃至清朝續法大師著述觀無量壽經也勸人修念佛法門。三論宗、唯識宗的祖師也兼修念佛法門,律宗像宋朝元照律師有二句話:「生弘律範,死歸安養。」說:在生時專弘揚戒律,死時要往生西方。也著述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可見也在修念佛法門。所以不論修那一宗派的人,都有兼修念佛法門。禪宗兼修淨土宗的更多,方才說過的永明延壽禪師,後來專修淨土,蓮池大師也是。其他禪宗的祖師兼修淨土求往生的很多。其他各宗的祖師為什麼要兼修淨土呢?舉個比喻:念佛法門像太阿寶劍,其他各宗派修法如另外一種武藝,平常可以用自己的武藝,但是接近敵人要戰鬥的時候,自己的武器若沒有辦法用,就要用寶劍。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曹操八十三萬兵下江南時候,趙子龍最後長矛不能用時,敵人都靠近了,他就把寶劍拿出來。用寶劍的時候,敵人一支一支的武器都斷了,所有再利的鐵遇到寶劍都被切斷了,念佛法門就是這支寶劍,不管是修什麼法門,最後須要用到寶劍的時候,只有念佛法門才有辦法。所以不論修那一宗,都要兼修念佛法門。到臨命終時,煩惱最強,自己的法門若拿不出來用,就要念佛的寶劍拿出來,才能解脫,才能往生。所以天台宗祖師、賢首宗祖師,其他各宗的祖師都兼修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最好的寶劍,有了這支寶劍,不論什麼再強的魔都能降伏。明白念佛法門是這支寶劍,我們怎麼須要靠別種的法門來幫助?別種的法門都須要靠念佛法門,才能了生死。所以若有人說要藉其他法門求往生,根本錯誤!

念佛法門絕對可以了生死,絕對可以往生西方!只怕念佛心沒有堅定,信心不足,那樣就沒話說。若是深信、切願、一心念佛絕對沒有不往生的。看歷代祖師、近代出家法師、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很多。所以保證專修念佛絕對可以往生,不要懷疑。假使自己的法門沒有堅定,兼修其他的法門不成就,反而不能往生。這樣雙腳踏雙船,不是辦法,跌倒就掉入海中,沈淪六道苦海不能解脫,絕對要注意。因為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我在這裏公開說明,不必一個一個答覆。

希望諸位堅定信心,好好念佛,將來一定能夠往生西方,究竟解脫。現在身心安樂、得大智慧、福慧雙修。希望在這裏七日專修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亂,若沒得一心,念佛的種子深深種下,將來往生絕對沒問題,阿彌陀佛常常在我們頭上加被,希望諸位好好精進念佛。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日 第2頁:第二日
第3頁:第三日 第4頁:第四日
第5頁:第五日 第6頁:第六日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