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小心「氣」出糖尿病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數目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WHO1997年報告,全世界約有1.35億糖尿病患者,預測到2025年將上升到3億。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但你一定想不到,生氣也會引起糖尿病。你是不是覺得這一說法不可思議?不要驚訝,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現實生活中,由於不良情緒和精神因素而導致糖尿病的患者還真不是少數。
  
   在糖尿病患者中,部分人由於病情輕,症狀不明顯,故平時不會出現糖代謝異常,所以通常沒有自覺症狀;另外一些患者空腹血糖顯示正常,但飯後有高血糖及糖 尿,糖代謝紊亂不嚴重,也沒有表現出臨床症狀。然而當人體處於緊張、焦慮或受驚嚇的狀態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就會直接作用於胰島細胞的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 泌。專家提示,長期受不良情緒影響,會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最終被固定,進而導致糖尿病。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只要情緒不好就會引發糖尿病,也不是所有的 糖尿病都是因為情緒問題而發生的,不良情緒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主要限於中老年人。老年人的內分泌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漸漸減退,胰島細胞的數量也逐漸減 少,功能下降。因此,中老年人更應當積極控制不良情緒,以防誘發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另外,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緒就能導致糖尿病,只有當這種情緒反覆刺激,並 且長時間作用於機體時,才有可能誘發糖尿病。
  
  當然,情緒問題不是誘發糖尿病的唯一原因。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專家 認為,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單一疾病,而是復合病因的綜合征,它除了與個人情緒密切相關外,還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從胰島B細胞合成和分 泌胰島素,經血液循環到達體內各組織器官的靶細胞,與特異受體結合,引發細胞內物質代謝的效應,這整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均可導致糖尿病。
  
  下面我們著重從精神因素方面對糖尿病作進一步的認識。常言說「氣大傷身,十病九氣」,中醫認為「怒傷肝」,這話不無道理。因為肝臟具有舒洩、暢達、疏通、排泄等綜合生理功能,一旦遇上外界的精神刺激,就十分容易引起肝的疏洩功能異常,從而引起各種病變。
  
   食物進入體內後,必須通過脾的運化功能和肝的疏洩促進作用,才能把其中所含的水谷轉變成精微物質,將水谷精微散佈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得到充分的營養 後,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假如肝的疏洩功能失調,就會嚴重影響到脾胃運化作用,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的代謝紊亂,從而誘發糖尿病。
  
  由此可見,生氣對於糖尿病的發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們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各種突發事情,防止情緒波動太大,最後只落得個勞神傷身。
  
   另據科學家研究表明: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的人,血液中會有較健康的化合物產生。越是快樂的人,擁有的可體松越少,而高含量的可體松和二型糖尿病、高血壓 有密切關係。易生氣而又不善於及時消氣的人,生氣時容易引發心律不齊,嚴重時可以致命。有人曾將生氣等不良情緒比作生命的「斷路器」,會壓塌整座生命「大 廈」,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時不時地為一些小事就生氣,但卻有一個不錯的身體,而且有人還很長壽,這又是 什麼道理呢?常生氣的人長壽的理由是會及時消氣!這種人生氣時情緒波動不顯著,或者生氣的過程十分短暫,剛才還是愁雲密佈,馬上就艷陽高照了。通過和這樣 的人接觸,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善於自我排遣,可以迅速消氣,具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說到底,他們還是屬於樂天派,懂得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 道理,不和自己生悶氣。
  
  如此說來,在某種程度上,性格不僅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還會左右一個人的健康、壽命、家庭幸福以及事業的成 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什麼樣的性格得什麼樣的病。這絕對不是玩笑話。比如,性格暴躁的人,愛生氣、易發怒,多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 性格內向、憂鬱的人,易引發濕疹、癌症;而性格溫和的人,常能保持心平氣和,氣血暢通,不易生病。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