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更待何生度此身 地藏悲願基金會編著

更待何生度此身 地藏悲願基金會編著

【上卷之三】生死一念間

[日期:2016-05-26] 來源:祥德寺網站  作者:地藏悲願基金會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生死一念間

同樣面臨生死劫難,有人家破人亡,也有人幸運逃過劫難,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不同景象,共業中自有別業的差別際遇,其實全拜個人的福報因緣所賜,【地藏悲願基金會】小組長林居士的遭遇就大不相同了…

舉國震驚的五二五華航空難,二二五位旅客和空服人員如自由落體,從三萬多呎的高空墜落於澎湖外海,為苦空無常的娑婆人間,又增添一樁憾事,然共業中自有別業,隨著個人因緣不同,在災難發生的當下,總不免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幸運逃過劫難。

千金難買業障

民國九十一年(二○○二)清明前後的某一天,一位家住桃園中壢的太太前來台北地藏禪寺向地皎恩師請法,她向恩師表示打算五月帶家人去大陸旅遊,當時恩師敏感的覺察到她家有共業即將現前,但事情尚未發生,恩師有口難言,只好委婉的請她暫緩出國計劃,並遞給她一張卅二壇梁皇超度大法會的內壇報名表,鼓勵她先用功懺悔,參加超拔怨親債主的功德,為家人消災祈福。

當時大排長龍的請法者正在大殿等待請法,不料這太太轉個身,將那張內壇報名表退還給一位常住師父後隨即離去,臨去時,口中又不斷的喃喃唸著:「我第一次來,就要我花錢消災,我參加別間寺院的活動都不必如此破費。」

地皎恩師一念悲心深切,觀想這太太一家人有共業將要現前,所以特別鼓勵她發心卅二壇大法會超拔怨親債主的內壇功德,希望藉由這一絲功德因緣幫助她閤家共業減輕,但事後得知,這太太因為受到外界不實言論影響,對地藏道場有所誤解,以為恩師第一次見面就要她花錢消災,不知這是恩師要幫助她減輕障礙的一番用心,所以隨著念頭一轉,即將那張報名表退還,從此跟著朋友到別的道場念佛。

同年五月廿五日下午,滿載著乘客的華航CI611班機發生舉國震驚的空難,地皎恩師驚聞消息,內心懷憂無比,除了號召「地藏悲願基金會」的僧俗二眾積極前往關懷,更發大慈悲心,在台北地藏禪寺西方堂為每一位罹難者個別立往生蓮位,啟建一堂又一堂的普放大蒙山施食法會,而在法會召請亡魂時地皎恩師發現,這太太和親戚共七人在此次空難中全部不幸罹難。

面對回天乏術的業障,沒有錢不可怕,沒有功德法財才可怕,所以在整個災難事件中最辛苦的就是地皎恩師,因為這太太生前雖然沒有發心任何功德,但恩師仍然無怨無悔的為她和親戚七人超度,而且在超度過程中,最令人感慨的就是,這太太生前捨不得布施供養,不懂得把金錢轉化為功德法財,只知將辛苦賺來的錢花費在吃喝玩樂上,哪裡有好吃的,就盲目的往哪裡去,吃了許多眾生肉,造了深重的殺業,卻無知地以為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以致業障現前時,即使恩師有心相救,但因抓不到絲毫功德,她也無法相應。

類似如此的個案,當事人若要祈求減輕障礙,只有靠自己行大懺悔,廣修功德,否則,金錢只是金錢,毫無功德可言。佛懺悔業障,一方面修福修慧,發心當義工,掃塵除垢、清理垃圾、揀菜煮飯、資源回收等,然而這太太不了解箇中道理,生前未曾累積半點福德,一日無常降臨,地皎恩師悲憫她福德淺薄,鼓勵她發心一點功德金為自己超拔怨親債主,希望藉由她的發心供養一百多位常住師父的衣食住行,這份供養三寶的功德因緣,將世間財轉化為功德法財,為她抵擋將要現前的業障,但這太太不懂得珍惜把握,又曲解恩師的用心,毀謗恩師愛財,所以縱使恩師鼎力相助,但因她福慧微薄又毀謗三寶,無法相應恩師為她迴向的一切功德,終致業障現前而家破人亡,而那些她生前慳惜不捨的錢財,也在空難發生時跟著葬身大海了。

地皎恩師想發心為這家人超度,卻面對一片茫然的黑暗,抓不到絲毫的功德,要幫助他們解脫,實在是難上加難,但恩師悲心深切,縱然這太太生前沒有發心半點的功德,她仍無條件為這一家人超度,雖然恩師的心已經在滴血,但在她的心中,哀傷並不能救度眾生,為了幫助台灣,她仍化悲哀為堅強,無動於眾生的毀謗,勇敢地肩負起最艱鉅的責任,為所有罹難者超度,一心一意希望將了了分明的因果道理昭告世人,祈願大家都能在業障臨頭前自我要求把握,
將辛苦賺來的錢財適當運用,修福修慧。

地藏經記載,婆羅門女的母親死後墮入業海受苦,婆羅門女為了救拔亡母,變賣家產供養三寶,祈願仰仗這份功德來救拔母親出離罪苦。婆羅門女是一位宿福深厚、善根具足的孝女,她要救拔母親,尚且要變賣家產,然而在地皎恩師救助過的個案中,有許多都是困難重重,當事人又福慧俱乏,但她仍堅持一念坦誠的真心與恆持的耐心,全心全意為眾生付出,一方面為成就座下一百多位出家弟子的道業而奔走籌措,一方面又為幫助眾生減輕障礙,巧把塵勞為佛事,施設各種方便法,一場接著一場的舉辦卅二壇超度大法會,帶領一百多位常住師父禮拜諸大乘懺儀、恭誦諸大乘經典、恭持諸品神咒,每一壇法會期間皆長達數十天,接引一切有緣人藉由法會因緣,踏入佛法領域。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地皎恩師幫助眾生的方法也因人而異。對經濟許可的求助者,引導他們自己發心修供養、種福田,就現實層面,一百多位常住師父,單是每月的生活耗需即高達數百萬元,居士發心的些微功德金,往往尚不足以支付常住師父的日常飲食,但常住卻不計得失的把握他們發心消災、超度、點燈等的功德因緣,為他們迴向一切功德;對經濟困難的求助者,恩師則默默發心為之超拔怨親債主,祈願人人遠離障礙、平安吉祥。

為了幫助眾生,地皎恩師心甘情願帶領出家弟子種植有機蔬菜、義賣年貨,在常住入不敷出時,她甚至親自托缽化緣來維持常住的生計。大大小小的用心,無非是希望眾生能遠離障礙、增長福慧,點點滴滴的付出,都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在三寶福田中,種下得度因緣的種子。

如此的發心,當眾生因受助於佛法力量而減輕業障,露出歡喜感恩的笑容時,這份禪悅法喜就是恩師滋養色身、長養慧命的資糧,砥礪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支持力量;然當眾生不明就裡,甚而誤解、毀謗時,恩師堪忍一切的磨難,這種「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行誼,實為「苦行」的最佳心境寫照,也引發她更加悲憫眾生的無知,發露虔誠為眾生求哀懺悔。

捨一得萬報

同樣面臨生死劫難,有人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幸運逃過劫難,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不同景象,共業中自有別業的差別際遇,其實全拜個人的福報因緣所賜,相較於前面這位全家罹難的太太,「地藏悲願基金會」小組長林居士的遭遇就大不相同了。

林居士感念地藏菩薩與地皎恩師的救度之恩,平時很虔誠護持三寶,經常發心為家人消災、超度和點燈,也會主動把握因緣參加法會活動。她有一個兒子服務於旅行社,她媳婦的同事原訂於五月廿五日搭乘華航 CI611 班機前往香港,請她兒子代辦一切事宜,但她兒子所服務的那家旅行社卻在廿四日晚上臨時改變行程,搭乘提早二十分鐘出發的航班,所以一行十二人都幸運地逃過一場致命的劫難。那一行人對行程異動原有諸多埋怨,但空難的噩耗一傳出,立即一百八十度的轉為感恩、慶幸。

反撲,一個人行善,善的力量一循環,也能福佑他人,無奈眾生常有「稍不如意,便生瞋怒」的劣根性,臨遇境界,斤斤計較者多,平和面對者少,這種劣根性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淨化障礙,往往還會助長自己在現前的困境裡怨天尤人,在苦果中又造苦因,終致招感更多更苦的障礙,催化問題更形惡劣。

就像林居士,她很發心護持三寶,懂得累積福德因緣,她的小兒子生性慈孝,平時受母親薰陶,也跟著吃素多年,遠離不良嗜好,對三寶也很虔誠恭敬。空難發生當天,地藏道場的當家覺光法師正好在台中地藏禪寺苦行林主持敬香朝山大活動,覺光法師在為信眾迴向打齋功德,唸到林居士兒子的名字時,觀想這孩子有障礙,便鼓勵林居士發心為她兒子點一盞解怨釋結燈,林居士依教奉行,立即以歡喜、感恩的心,及時在災難發生前為兒子點了一盞解怨釋結燈。

林居士了解恩師的悲心,懂得自我把握,捨得把兒子孝敬她的零用錢供養三寶,將世間財轉化為功德法財,又在空難發生當天,發心為兒子點解怨釋結燈,仰仗這股福力的循環推動,捨一得萬,那一行十二人才能因禍得福,幸運逃脫劫難。

反觀那位一家七口全部罹難的太太,她因為不了解供養三寶功德的殊勝,所以大難臨頭時,即使擁有再多的錢財,也換不回一家人寶貴的生命,而當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隨著解體的飛機掉落碧波萬頃的大海時,人生已經毫無意義,徒留遺憾在人間了。

【後記】生死一念間,前者家破人亡橫遭殃,後者積善之家有餘蔭,以二個際遇不同的真實個案為鑑,惟願普天之下所有見聞者都能啟發覺念: 「平安」是世人共同的祈願,但根本的「祈安之道」實蘊藏著「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道理,須從個人做起。

經云: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惡所積,足以滅身。」,點滴的小惡,都是日積月累成為大過的因緣,智者當謹慎防範,若能人人茹素念佛,減少殺生,斷惡修善,障礙一遠離,平安即不假外求。故說「祈安之道」不在臨時抱佛腳,而在日常的止惡向善,祈願人人善加把握有生之年,懺悔業障,修身養性,掌握人生。

【書籍目錄】
第1頁:編序 一秒的因果.無盡的省思 第2頁:自序 -- 破繭重生的喜悅
第3頁:【上卷之一】衝破宿命線 第4頁:【上卷之二】更待何生度此身
第5頁:【上卷之三】生死一念間 第6頁:【上卷之四】地藏菩薩救我一家人
第7頁:【上卷之五】人生紅綠燈 第8頁:【中卷之一】望穿生命秋水
第9頁:【中卷之二】您照亮我的生命 第10頁:【中卷之三】前世‧今生
第11頁:【中卷之四】發乎情‧止乎禮 第12頁:【下卷之一】懺悔力量大
第13頁:【下卷之二】一片丹心照有情 第14頁:【下卷之三】風雨中的悲心
第15頁:【下卷之四】風雨如晦 悲願不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