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冥報記.冥報記輯書 合刊

冥報記.冥報記輯書 合刊

《冥報記》卷下

[日期:2012-04-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唐臨等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卷下】

三十、王將軍
 

        隋開皇末,代州人姓王,任為驃騎將軍,在荊州鎮守,性好畋獵,所殺無數。有五男,無女。後生一女,端美如畫,見者皆愛奇之,父母鍾念。

        既還鄉里,里人親族爭為作好衣服,而共愛之。女年七歲,一旦失,不知所在;初疑隣里戲藏,訪問,終無見者。諸兄乘馬遠覓,乃去家三十餘里棘中見之,欲就挽取,即驚走遠去,馬追不及,兄等以數十騎圍而得之,口中作聲似兔鳴,抱歸家,不能言;而身體為棘刺所傷,母為挑之,得刺盈掬。月餘日,不食而死;父母悲痛,合家齋戒練行。(大理丞寀宣明,嘗為代府法曹,為臨說云爾。)

《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廣記》卷百三十二



三十一、崔浩
 

        後魏司徒崔浩,博學有才略;事太武,言行計從,國人以為楷模。浩師事道士寇謙之,尤不信佛,常虛誕,為百姓所費;見其妻讀經,奪而投於井中。

        從太武至長安,入寺,見有弓矢刀矛,帝怒誅寺僧。浩因進說,盡殺沙門、焚經像,勅留臺下,四方依長安行事。寇謙之與浩爭,浩不從,謙之謂浩曰:「卿從今受戮,滅門戶矣!」

        後四年,浩果無罪而族誅;將刑,載於露車,官使十人,在車上更尿其口,行數里,不堪困苦,號叫求哀,竟備五刑。自古戮辱,未之前有。帝亦枉誅太子,又尋為閹人宗愛所殺。時人以為毀佛法之報驗。(見《後魏書》,及《十六國春秋》)。



三十二、梁元帝 
 

        梁元帝年六歲,見母妝匣中有大珠,取一珠口含,遂誤吞之;其母意左右盜,訊問,莫服;乃灰生魚目以詛之。明日帝大便,珠隨便而出,帝一目遂眇。(見梁後略說之。)

《太平廣記》卷百三十一



三十三、周武帝 
 

        周武帝好食雞卵,一食數枚。有監膳儀同,名拔虎,常進御食,有寵。隋文帝即位,猶監膳進食;開皇中,暴死,而心尚暖,家人不忍殯之。三日乃甦,能語,先云:「轝我見王,為周武帝傳語。」

        既而請見,文帝引問,言曰:始忽見人喚,隨至一處,有大阬穴,所行之道,徑入穴中;纔到穴口,遙見西方有百餘騎來,儀衛如王者,俄至穴口,乃周武帝也。儀同拜,帝曰:「王喚汝證我事耳,汝身無所罪。」言訖即入穴中,使者亦引儀同入,使見宮門,引入庭,見武帝共一人同坐,而有加敬之容。使者令儀同拜王,王問:「汝為帝作食,前後進白團幾枚?」儀同不識白團,顧左右,左右教曰:「名雞卵為白團也。」儀同即答:「帝食白團,實不記數。」王謂帝曰:「此人不記,當須出之。」帝慘然不悅而起,忽見庭前有一鐵床,並獄卒數十人,皆牛頭人身;帝已臥床上,獄卒用鐵梁押之,帝脅剖裂,裂處,雞子全出,峻與床齊,可十餘斛。乃命數之訖,床及獄忽皆不見,帝又已在王坐。王謂儀同:「還去。」有人引出,至穴口中,又見武帝出來,語儀同云:「為聞大隋天子,昔曾與我共事,倉庫玉帛,亦我儲之。我今身為滅佛法,極受大苦,可為吾作功德也。」

        於是,文帝勅天下,人出一錢,為追福焉。(臨外祖齊公親見,時歸家具說云爾。)

《法苑珠林》卷百十三



三十四、仕人梁
 
 

        北齊時,有仕人姓梁,甚豪富。將死,謂其妻子曰:「吾平生愛奴及馬,皆使乘日久,稱人意。吾死,可以為殉,不然,無所使乘也。」

        及其死,家人以囊盛土,壓奴殺之;馬則未殺。奴死四日而甦,說云:當不覺去,忽至官府門,門人因留止。在門所經一宿,明旦,見其主被鎖,嚴兵守衛。將入官所,見奴謂曰:「我死,欲得奴婢,遺言喚汝,今各自受苦,全不相關。今當白官放汝。」言畢而入,奴從屏外窺之,見官問守衛人曰:「昨日押脂多少乎?」對曰:「得八斗。」官曰:「更將去,押取一斛六斗。」主即被牽出,竟不得言。明日又來,有喜色,謂奴曰:「今為汝白也。」及入,官問:「得脂乎?」對曰:「不得。」官問所以,主司曰:「此人死三日,家人為請僧設齋。每聞經唄聲,鐵梁輒折,故不得也。」官曰:「且將去!」主因白官,請放奴;官即喚放,俱出門。主遣傳語其妻子曰:「賴汝等追福,得免大苦,然猶未脫;能更寫《法華經》、造像,以相救濟,冀固得免。自今毋設祭,既不得食,而益吾罪。」言畢而別。

        奴遂生,而具言之;家中果以其日設齋,於是傾家追福,闔門練行。(臨舅高經州說,云見齊人說之。)

《法苑珠林》卷五十《法華傳記》卷八《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二



三十五、李寬
 

        隋上柱國蒲山惠公李寬,性好田獵,常養鷹數十。後生一男,口為鷹嘴,遂不舉之。(公即李密之父,臨家與親,並悉見之。)



三十六、姜畧
 

        隋鷹揚郎將,天水姜畧,少好畋獵,善放鷹。後遇病,見群鳥千數,皆無頭,圍繞略床,鳴叫曰:「急還我頭來!」略輒頭痛氣絕,久乃甦;因請眾僧為諸鳥追福,許之,皆去。既而得癒,遂終身絕酒肉,不殺生命。(臨在隴右,見姜略,已年六十許,自說云爾。)



三十七、冀州小兒 
 

        隋開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兒,年十三,常盜隣家雞卵,燒而食之。

        後早朝,村人未起,其父聞外有人叩門,呼此兒聲,父令兒出應之,見一人云:「官喚汝役。」兒曰:「喚我役者,入取衣糧。」使者曰:「不須也。」因引兒出村門,村南舊是桑田,耕訖,未下種。是旦,此兒忽見道右有一小城,四面門樓,丹素甚麗;兒怪曰:「何時有此?」使者訶之,使勿言。因引至城北門,令兒前入;兒入,度閫,城門忽閉,不見一人,唯是空城,地皆熱灰碎火,深才沒踝,兒忽呼叫,走赴南門,垂至而閉;又走東西北門,亦皆如是,未往則開,既至便闔。時村人出田,男女大小,皆見此兒在耕田中,口似啼聲,四方馳走;皆相謂曰:「此兒狂耶!旦來如此遊戲不息。」

        至日食時,採桑者皆歸,兒父問曰:「見吾兒不?」桑人答曰:「在村南走戲,喚不肯來。」父出村,遙見兒走,大呼其名,一聲便住;城灰忽不見,見父而倒,號泣不言;視之,其足半脛已上,血肉燋乾;其膝以下,洪爛如炙。抱歸養療,髀肉如故,膝下遂為枯骨。

        隣里聞之,共視其走處,足跡通利,了無灰火。於是邑人,男女大小,皆持戒、練行。(有大德僧道慧,本冀州人,為臨言之,此其隣邑也。)     

 《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廣記》卷百三十一



三十八、京兆郡獄卒
 

        隋大業中,京兆郡獄卒,失其姓名,酷暴諸囚,囚不堪困苦,而獄卒以為戲樂。後生一子,頤下肩上有肉若枷,都無頸項;數歲,不能行而死。

《太平廣記》卷百廿



三十九、河南人婦
 

        隋大業中,河南人婦,養姑不孝,姑兩目盲,婦切蚯蚓為羹以食;姑怪其味,竊藏一臠,留以示兒。

        兒還見之,欲送婦詣縣,未及,而雷震,失其婦;俄從空落,身衣如故,而易其頭為白狗頭,言語不異。問其故,答云:「以不孝姑,為天神所罰。」夫以送官。時乞食於市,後不知所在。

   《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太平廣記》卷百六十二 



四十、卞士瑜父 
 

        楊州卞士瑜者,父在隋,以平陳功,授儀同。性慳悋,嘗雇人築宅,不還其價;作人求錢,卞父鞭之,皆怨曰:「若實負我,死當與我作牛。」須臾之間,卞父死;其作人牛孕,產一黃犢,腰有黑文,橫絡周匝,如人腰帶;左跨有白文斜貫,大小正如象笏形。牛主呼之曰:「卞公何為負我?」犢至,屈前兩膝,以頭叩地。瑜以錢十萬贖之,牛主不許,死乃葬。(瑜為臨說之。)

《法苑珠林》卷七十一《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四 



四十一、殷安仁
 

        京兆殷安仁,家富於財,素事慈門寺僧;以義寧初,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盜他驢皮遺安仁。

        至貞觀三年,安仁遂見一人於路,謂安仁曰:「官追汝,使人明日至,汝當死也。」安仁懼,徑至慈門寺佛堂中,經宿不出。明食時,果有三騎,並步卒數十人,皆兵杖入寺;遙見安仁,呼出,安仁不應,而念佛誦經愈精。鬼謂曰:「昨日不即取之,今其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與去,留一人守者,謂安仁曰:「君往日殺驢,驢今訴君,故我等來攝君耳。終須共他對,不去何益?」安仁遙答曰:「往者盜自殺驢,但以皮遺我耳。非我殺,何為見追?請君還,為我語驢:我本故不殺汝,然今為汝追福,於汝有利,當捨我也。」此人許諾:「驢若不許,我明日更來;如其許者,不復來矣!」言畢而去,明日遂不來。安仁於是為驢追福,而舉家持戒菜食云。(盧文勵說云,安仁今見在。)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



四十二、趙大亡女 
 

        長安市里風俗,每歲元日以後,遞作飲食相邀,號為「傳坐」。東市筆工趙大,次當設之。有客先到,如廁,見其碓上有童女,年可十三四,著青裾白衫,以級索繫頸,屬於碓柱,泣謂客曰:「我是主人女也,往年未死時,盜父母錢一百,欲買脂粉,未及而死。其錢今在廚舍內西北角壁中;然雖未用,既已盜之,坐此得罪,今償父母命。」言畢,化為青羊,白項。客驚告主人,主人問其形貌,乃其小女,死二年矣。遂於廚壁取得錢,似久安處。於是送羊僧寺,闔門不復食肉。(盧文勵傳向臨說爾。)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廣記》卷百三十四



 四十三、潘果
 

        京兆潘果,年未弱冠,以武德中,任都水小吏。下歸,與里中少年數人,出畋遊戲。過於塚間,見一羊,為牧人所遺,獨立食草;果因與里中年少捉之,將以歸家。其羊中路而鳴,果懼其主聞,乃拔去其舌,乃無聲。於是夜,烹食之。

        後一年,果舌漸小,遂銷盡,陳牒解職。富平縣尉鄭餘慶,疑其詐也,開口驗之,乃全無舌,根本處,纔如豆許不盡。怪問之,果盡以實答其狀,縣官教為羊追福,果乃受五戒,大修福。後一年,舌漸生,尋平復如舊;詣縣自陳,縣官用為里正。(餘慶貞觀十八年為監察御史,自向臨說云爾。)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九



四十四、王五戒
 

        隋大業中,洛陽人姓王,持五戒,時言未然之事,閭里敬信之。一旦,忽謂人曰:「今日當有人予我一頭驢。」

        至日午,果有人牽驢一頭送來,涕泣說言:早喪父,其母寡,養一男一女;女嫁而母亡,亦十許年矣。寒食日,妹來歸家,家有驢數年,洛下俗,以寒食日,持酒食祭墓。此人乘驢而往,墓在伊水東,欲度伊水,驢不肯度,鞭其頭面,被傷流血。既至墓所,放驢而祭,俄失其驢,還在本處。是日,妹獨在兄家,忽見母入來,頭面血流,形容毀瘁,號泣告女曰:「我生時,避汝兄送米五升與汝,坐此得罪報,受驢身,償汝兄五年矣。今日欲度伊水,水深畏之,汝兄以鞭捶我,頭面盡破,仍許還家,更苦打我。我走來告汝,吾今償債垂畢,何太非理相苦也!」言訖,走出,尋之不見。女記其傷狀處,既而兄還,女先觀驢頭面傷破流血,如見其母傷狀,女抱以號泣;兄怪問之,女以狀告,兄亦言初不肯度、及既失還得之狀同。於是兄妹抱持慟哭,驢亦涕淚交流,不食水草;兄妹跪請:「若是母者,願為食草。」驢即為食草,既而復止;兄妹莫如之何,遂備粟豆,送五戒處,乃復飲食。後驢死,妹收葬焉。

《法苑珠林》卷七十一《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六



四十五、康抱
 

        隋有康抱者,江南搢紳之士,少有學行。大業九年,楊玄感作亂,其兄受感武官;抱緣兄坐當死,而潛避,自匿於京師。

        至十年,抱因入祕書省,尋覓舊識,是時煬帝不在,皇城諸門皆閉,唯開安上一門,出入皆由之。抱適入門,遇見一舊相識人姓曾,曾亦江南人,時判留守事,見抱,與語,問其所安,抱知其相悉,亦以情告。既別而入,曾氏使人逐捕之,抱入祕書,逐者捕以告官;時王邵為祕書少監,先與抱故識,不欲罪之,乃迎謂捕者:「我早識。」康抱知其旨,應聲答曰:「實南丁避役耳!」邵驅出令去,捕者還報曾,曾又於安上門邀捕擒之;抱知不免,謂曾曰:「我誠負官,死自我分;然無負於卿,卿與我故知,不能相濟,曷反如此?若死者有知,必當相報!」抱尋伏法。

        後數日,曾宅在太平里,將入留守,由善和里,於西門內,忽見抱乘馬,衣冠甚鮮,二青衣從後,謂曾:「我命亦將盡,然尚可三年。由卿枉我,我今任太山主簿,已請天曹報殺卿!」曾叩頭謝罪,請為追福,抱許,而忽不見。數日,又遇抱於此,謂曾曰:「我終殺卿,放卿七日修福;過此,當先取卿頭將去。若不信者,卿死,面當在背。」曾懼還家,終如期而死;面於背,果如所言。 (康親識人說云爾。)



四十六、韋姓男 
 

        武德中,臨卭人姓韋,與一婦人言誓,期不相負;累年,失寵愛,婦人怨恨;韋懼其及己,因縊殺之。數日,韋身遍癢,因發癩而死。(韋孝諧說云,韋其從兄也。)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廣記》卷百二十



四十七、馬嘉運 
 

        魏郡馬嘉運,以武德六年正月,居家日晚,出大門,忽見兩人,各捉馬一匹,先在門外樹下立;嘉運問:「是何人?」答云:「是東海公使,來迎馬生耳。」嘉運素有學識,知州里,每有臺使、及四方貴客,多請見之;及是聞召,弗之怪也,謂使者曰:「吾無馬。」使者進馬曰:「以此迎馬生。」嘉運即上馬而去,其實倒臥於樹下也。

        俄至一官曹,將入大門,有男女數十人在門外,如訟者。有婦人,先與嘉運相識,同郡張公謹妻,姓崔氏,手執一紙文書謂嘉運曰:「馬生尚相識否?昔與張總管交遊,每數相見;總管無狀,非理殺我,我訴天曹,於今三年;為王天主救護公謹,故常見抑。今既得申,官已追之,不久當至。疑我獨見枉害,馬生那亦來耶?」嘉運知崔氏被殺,及見,方知死。

        使者引入門,門者曰:「公眠,未可謁,宜引就霍司刑處坐。」嘉運見司刑,乃益州行臺郎中霍璋,見嘉運,延坐曰:「此府記室缺,東海公聞君才學,欲屈為此官耳。」嘉運曰:「家貧,妻子不立。願君為言,得免為幸。」璋曰:「若爾,便可自陳無學,吾當有以相助。」俄有人來云:「公眠已起。」引嘉運入,見一人在廳事坐,肥短黑色,呼嘉運前,謂曰:「聞君才學,欲相屈為記室耳,能為之乎?」運拜謝曰:「幸甚!但鄙人野,頗以經業教授後生,不足以當管記之任。」公曰:「識霍璋否?」答曰:「識之。」因使召璋,問以嘉運才術,璋曰:「平生知其經學,不見作文章。」公曰:「放馬生歸。」即命追陳子良。

        嘉運辭出,璋與之別曰:「倩君語我家三狗,臨終語汝,賣我所乘馬,作浮圖;汝那賣馬自費也。速如我教,造浮圖所。」三狗,謂其長子也。嘉運因問:「向見張公謹妻,所云天主者為誰?」璋曰:「公謹鄉人王五戒者,死為天主,常救公謹,故得至今,今似不免矣。」言畢而別,遣使者送嘉運,至一小澁徑,指令由此路歸。嘉運入徑便活,良久能起。時向夜半,妻子皆坐哭,嘉運具言之。

        其年七月,綿州人姓陳名子良,暴死;經宿而甦,自言:「見東海公,欲用為記室;辭不識文字。別有吳人陳子良,善章者,於是命彼捨此。」後年,吳人陳子良卒死,張公謹亦殂。二人亡後,嘉運嘗與數人同行於路,忽見官府者,嘉運神色憂怖,唯諾趨走;頃之,乃定。同侶問之,答曰:「向見者,東海公使人。云欲往益州追人,仍說:子良極訴君,霍司刑為君被誚讓,君幾不免;賴君贖生之福,故得免也。」初,嘉運在蜀,蜀人將決池取魚;嘉運時為人講書,得絹數十匹,因買池魚放之;贖生,謂此也。(貞觀中,車駕在九城宮,聞之,使中書侍郎岑文本就問其事,文本具錄以奏云爾。嘉運,後為國子博士,卒官。)

《法苑珠林》卷八十二《太平廣記》卷百廿九



四十八、孔恪 
 

        武德初,遂州總管府記室參軍孔恪,暴病死。一日而甦,自說:被收至官所,問恪:「何因殺牛兩頭?」恪云:「不殺。」官云:「汝弟證汝殺,何故不承?」因呼弟,弟死已數年矣;既至,枷械甚嚴。官問:「汝所言兄殺牛虛實。」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賊,使某殺牛會之。實奉兄命,非自殺也。」恪因曰:「恪使弟殺牛會獠,是實;然國事也,恪何有罪?」官曰:「汝殺牛會獠,欲以招慰為功,用求官賞,以為己利;何云國事耶?」因謂恪弟曰:「以汝證兄,故久留汝;兄今既承遣殺,汝無罪,放任受生。」言訖,弟忽不見,亦竟不得言敘。

        官又問恪:「何因復殺他兩鴨?」恪曰:「前任縣令殺鴨,供官客耳,豈恪罪耶?」官曰:「客自有食料,無鴨。汝殺供之,以求美譽,非罪如何?又復殺雞卵六枚。」恪曰:「平生不食雞卵,唯憶年九歲時,寒食日,母與六卵,自煮食之。」官曰:「然,欲推罪母耶?」恪曰:「不敢,但說其因耳,此自恪殺之也。」官曰:「汝殺他命,當自受之。」

        言訖,忽有數十人,皆青衣,執恪將出;恪大呼曰:「官府亦大枉濫!」官聞之,呼還,曰:「何枉濫?」恪曰:「生平來有罪,皆錄不遺;生來修福,今無記者。豈非濫耶?」官問主司:「恪有何福,何為不錄?」主司對曰:「福亦皆錄,但量罪福多少,若福多罪少,先令受福;罪多福少,先令受罪。恪福少罪多,故放未論其福。」官怒曰:「雖先受罪,何不唱福示之?」命鞭主司一百,倏忽鞭訖,血流濺地。既而唱恪生來所修之福,亦無遺忘。官謂恪曰:「汝應先受罪,我更放汝歸家七日,可懃追福。」因遣人送出,得甦,恪大集僧尼,行道懺悔,精勤行道,自說其事。至七日,與家人辭訣,俄而命終。(臨家兄為遂府屬,故悉之。)

《法苑珠林》卷八十八《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一



四十九、竇軌
 

        洛州都督酇公竇軌,性好殺戮。初為益州行臺僕射,多殺將士,又害行臺尚書韋雲起。貞觀二年冬,在洛州,病甚篤,忽言:「有人餉我瓜來。」左右報:「冬月無瓜也。」公曰:「一盤好瓜,何謂無。」既而驚視曰:「非瓜也,並是人頭,從我責命。」又曰:「扶我起,見韋尚書。」言畢而薨。

《法苑珠林》卷九十一《太平廣記》卷百廿六



五十、王璹  附宋行質 
 

        尚書刑部侍郎宋行質,曹陵人也;性不信佛,有慢易之言,以永徽二年五月病卒。

        至六月九日,尚書都官令史王璹,暴病死,經二日而甦。自言:初死時,見四人來至其所云:「追汝!」璹隨行,入一大門,見廳上西間,有一官人坐,形容肥黑;廳東間,有一僧坐,與官人相當,面向北。各有床褥几案,侍童子二百許人,或冠或否,皆美容貌。階下有官吏文案,有一老人,著枷面向西,縛立階下。璹至庭,亦已被縛,吏執紙筆,訊璹辭曰:「貞觀十八年,任長安佐史之日,何因改籍?」璹曰:「非璹之罪也。」廳上大官,讀其辭辯,顧謂東階下老囚曰:「何因妄訴他?」老囚曰:「須達年實未至,由璹改籍,加須達年,不敢妄也。」璹曰:「十七年改任,告身在家,請追驗之。」大官因呼領璹者三人解縛,將取告身;告身至,大官自讀之,謂老囚曰:「他改任大分明,汝無理。」因令囚出北門,璹遙見北門外昏暗,多有城,城上皆女牆,似是惡處,大官因書案上,謂璹曰:「汝無罪,放去。」拜辭,吏引璹至東階下拜僧,僧以印印璹臂曰:「好去!」

        吏引璹出東門,南行度三重門,每門皆勘視臂印,然後聽出。至第四門,門甚大,重樓朱粉,三戶並開,狀如官城門,守衛嚴密;驗印,聽出門,東南行數十步,聞有人復喚璹,璹迴顧,見侍郎宋行質,面慘黑色,露頭散腰,著故緋袍,頭髮短垂,如胡人者,立於廳事階下,有吏卒守之。階西近城,有大木牌,高丈餘、廣二尺許,大書牌上:「此是勘當擬過王人。」其字大,方尺餘,甚分明。廳事上,有床坐几案,如官府者,而無人;行質見璹,悲喜曰:「汝何故得來?」璹曰:「官追勘,問改籍,無事,蒙放還。」行質舒其兩手,謂璹曰:「吾被責問功德簿,吾手中無功德簿,坐此困極,加之飢渴,苦不可言。君可努力,至我家語,令作功德。」如是殷勤四囑之,璹乃辭去;行數十步,又呼璹還,未及言,廳上有官人來坐,怒璹曰:「我方勘諸事,汝何人?輒至囚處。」因使卒搭耳,卒搭耳,推令去。璹走又至一門,門吏曰:「汝被搭耳,耳當聾,吾為汝却其中物。」因以手挑其耳,耳中鳴,乃驗,決放出。

        出門外,黑如漆,璹不知所之,以手摸西及南,皆是牆壁,唯東無障礙,而暗不可行;璹立住少頃,見向所訊璹之吏,從門出來,謂璹曰:「君尚能待我,甚善,可乞我千錢。」璹不應,內自思曰:「吾無罪,官放我來,何為有賄吏乎?」吏即謂曰:「君不得無行,吾向若不早將汝過官,令二日受縛,豈不困耶?」璹心然之,因媿謝曰:「謹依命。」吏曰:「吾不用汝銅錢,欲得白紙錢耳!期十五日來。」璹許諾,因問歸路,吏曰:「但東行二百步,當見一故牆穿破,見明,可推倒之,即至君家也。」璹如其言,行至牆,推良久,乃倒;璹從倒處出,即至其所居,隆政坊南門矣。

        於是歸家,家人哭泣,入戶而甦。至十五日,璹忘不與錢,明日復病,困絕,見吏來,怒曰:「君果無信,期與我錢,遂不與,今當復將汝去。」因驅行,出含光門,令入大坑,璹拜謝百餘拜,請作錢,乃放歸。又甦,璹告家人,買紙百張,作錢送之;明日,璹又病困,復見吏曰:「君幸能與我錢,而惡,不好。」璹復辭謝,請更作,許之;又甦,至二十一日,璹令以六十錢買白紙百張作錢,並酒食,自於隆政坊西渠水上燒之,既而身體輕健,遂癒。(臨聞其事時,與刑部侍郎劉燕客、大理少卿辛茂,將在大理鞫問獄,請劉召璹至,與辛對問之云爾。)

《法苑珠林》卷九十六《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



五十一、韋慶植亡女 
 

        貞觀中,魏王府長史京兆韋慶植,有處女,先亡,夫婦痛惜之。後二年,慶植將聚賓客,令宰肉備食;家人買得羊,未殺。

        慶植妻夜夢,見其亡女著青裾白衫,頭髮上有雙玉釵,是生平所服者,來見母,涕泣言曰:「兒嘗私用物,不語父母,坐此業報,今受羊身,來償父母命;明日,當見殺,青羊白頭者是。特願慈恩,垂乞性命。」母驚寤,旦而往觀,羊項膊皆白,頭上有兩點白,相對如玉釵形;母對之悲泣,語家人勿殺,待慶植至,將放之。

        俄而植至,催食,廚人白言:「夫人不許殺青羊。」植怒,即命殺之,宰夫懸羊欲殺,賓客數人已到,乃見一女子,容貌端正,訴客曰:「兒是韋長吏女,乞救命。」客等驚愕,止宰夫,宰夫懼植怒,又但見羊鳴,遂殺之。既而客坐,食至,客皆不食,植怪問之,客具以言;慶植悲痛,發病遂不起。(京下士人多知之,崔尚書敦禮具為臨說,閻尚書立德亦說云爾。)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廣記》卷百三十四



五十二、張法義 
 

        華州鄭縣人張法義,年少貧野,不修禮度。貞觀十年,入華山伐樹,遇見一僧坐巖中,法義便就與語;會天晦冥,久坐不能歸,因宿焉。僧設松柏末以食之,謂法義曰:「貧道居此久,不欲外人知。檀越出,慎勿言相見也。」因為說:「俗人多罪累,死皆入惡道;誠心懺悔,可滅之。」乃令洗浴清淨,被僧衣,為懺悔,旦而別去。

        至十九年,法義病死,埋於野外,貧無棺槨,以薪柴瘞之。七日而甦,自推去,出歸家;家人驚愕,審問知活,乃喜。

        法義自說:初死,有兩人來取,乘空南行,至官府,入大門,又巡巷,左右皆是官曹,門閭相對,不可勝數。法義至一曹,見官人,遙責使者曰:「是華州張法義也,本限三日至,何因乃淹七日?」使者曰:「法義家狗惡,兼有呪師神見打,甚困!」袒而示之背,背皆青腫。官曰:「稽過多咎,與二十杖!」言訖,杖亦畢,血流灑地。官曰:「可將法義過錄事。」錄事署發文書,令送付判官,判官召主典,取法義案,案簿甚多,盈一床;主典對法義前披撿之,其簿多先朱勾畢,有未勾者,典則錄之曰:「貞觀十一年,法義父使刈禾,義反顧張目私罵,不孝,合杖八十。」

        始錄一條,即見巖穴中僧來,判官起迎,問僧何事,僧曰:「張法義是貧道弟子,其罪並懺悔滅除,天曹案中已勾畢;今枉追來,不合死。」主典曰:「經懺悔者,此案亦勾了。至如張目罵父,雖蒙懺悔,事未勾了。」僧曰:「若不如此,當取案勘之,應有福利。」判官令主典將法義諮王,宮在東,殿宇宏壯,侍衛數千人;僧亦隨至王所,王起迎僧曰:「師當值來耶?」答曰:「未當次值。有弟子張法義,被錄來此,其人宿罪,並貧道勾訖,未合死。」主典又以張目事諮王,王曰:「張目在懺悔後,不合免。然師為來,請可特放七日。」法義謂僧曰:「七日既不多時,復來恐不見師,請即住隨師。」師曰:「七日,七年也,可急去。」法義固請隨僧,僧因請王筆,書義掌,作一字,又請王印印之,曰:「可急去!還家修福。若後來不見我,宜以印呈王,王自當放汝也。」

        法義乃辭之,僧令人送至其家,家內正黑,義不敢入,使者推之,遂活,覺在土中,甚輕虛,以手推排得出。因入山,就山僧修道,掌中所印之處,文可不識,皆為瘡,終莫能癒,至今尚存。(隴西王博叉居,與法義近,委知之,為臨說云爾。)

 《法苑珠林》卷百七《太平廣記》卷百 十五



五十三、柳智感
 

        河東柳智感,以貞觀初為興州長舉縣令。一夜暴死,明日而甦,說云:始為冥官所追,至大官府,使者以智感見王,謂曰:「今有一員官缺,故枉君來任之。」智感辭以親老,且自陳福業,未應便死;王使勘之,信然。因謂曰:「君未當死,可權判錄事。」智感許諾拜謝,吏引退。

        至曹,曹有判官五人,連感為六;其廳事是長屋,人坐三間,各有床案,務甚繁擁;西頭一座,空無判官,吏引智感就空座,有群吏將文簿來,取智感判,置於案上,而退立階下,智感問之,對曰:「氣惡,不敢逼公,但遙以案中事答。」智感省讀案,如人間案者,於是即為判勾之。有頃,有食來,諸判官同食,智感亦欲就之;諸官曰:「君既權判,不宜食此。」智感從之,竟不敢食。日暮,吏送智感歸家,甦而方晚。

        自後,家中日暝,吏輒來迎,至彼而旦,故知幽顯反晝夜矣。於是夜判冥事,晝臨縣職,遂以為常。

        歲餘,智感在冥曹,因起如廁,於堂西見一婦人,年三十許,姿容端正,衣服鮮明,立而掩涕,智感問:「是何人?」答云:「妾興州司倉參軍之婦也,見攝來此,方別夫子,是以悲傷。」智感以問吏,吏曰:「官攝來,有所案問,具證其夫事耳。」智感因諮婦人曰:「感,長舉令也。夫人若被勘問,幸自分疎,無為牽引司倉,俱死無益。」婦人曰:「誠不欲引之,恐官相引耳。」感曰:「夫人幸勿相牽,可無逼迫之慮。」婦人許之。既而智感還州,先問司倉:「婦有何疾?」司倉曰:「吾婦年少,無疾患也。」感以所見告之,說其衣服形貌,且勸令修福;司倉走歸家,見婦在機中織,無患,甚不信之。後十餘日,司倉婦暴病死,司倉始懼而修福。

        又興州官二人,考滿,當赴京選,諮智感曰:「君判冥道事,請問,吾選得何官?」智感至冥曹,以其姓名問錄事,曰:「名簿並封在石函中,檢之二日,方可得報。」及期來報,乃具二人今年所得官名號,智感以報二人,二人至京參選,吏部注擬其官,皆與所報不同,州官聞之,以告智感,智感復問錄事,錄事覆檢簿書云:「定如前所檢,不錯也。」既而二選人過門下,門下審退之吏部重注,果是冥簿檢報者,於是眾人咸信服。

        智感每於冥簿見其親識名狀、及時月日,報之,教令修福,多得免者。智感權判三年,其吏來告曰:「已得隆州李司戶,授正官,以代公,公不復判矣。」智感明旦至州,告刺吏李德鳳遣人往隆州審焉,其司戶已死,問其日,即吏來告之時也,從此遂絕。

        後州司遣智感領囚送京,至鳳州界,囚皆逃;智感憂懼,捕捉數日,不能獲。夜宿於精舍,忽見其故部冥吏來告曰:「囚盡得矣,一人已死,三人在南山谷中,並已擒縛,願公勿憂。」言畢辭去,智感即請人兵入南山西谷,果見四囚,囚知走不免,因來抗拒,智感格之,殺一囚,三囚受縛,果如所告。智感今尚存,任慈州司馬。(光祿卿柳亨為臨說之,亨為曹州刺史,見智感,親問云然;御史裴同節亦云見說,皆如此言焉。)

《法苑珠林》卷十二《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八

《冥報記》卷下  終

【書籍目錄】
第1頁:《冥報記》《冥報記輯書》合刊序 第2頁:《冥報記》敘
第3頁:《冥報記》卷上 第4頁:《冥報記》卷中
第5頁:《冥報記》卷下 第6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一
第7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二 第8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三.拾遺
第9頁:《冥報記輯書》卷第四 第10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五
第11頁:《冥報記輯書》卷第六 第12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