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著

一意西馳第四

[日期:2011-01-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意西馳第四

世間上念佛者很多,而真正能見佛者少。知道有淨土者多,而往生淨土者少,這是什麼道理呢?此乃是因為意念不能夠專一也,而所謂的意念即是第六意識,其本來應當是前五識之主宰。然而耳目口鼻爭相以種種嗜好來引誘之,第六意識反而成為前五識之奴僕了。第六識被奴役久了,雖然前五識不感觸外境而來役使第六識,可是第六識自己卻紛紛擾擾,沒有安寧停息之時。所以全然不知道要念佛的人,自然便隨著六根而受地獄之果報。若是那些知道佛法的人,修福與造罪兩者兼行,縱使能夠得到人身,也是仍然只有再回到此混雜而不清淨的世界而已。

唯有一心一意求生西方者,純是以一心專念為主,是故能夠感得果報生於西方,那麼君王便是由如來所作,以心為君者,即是以佛為君。此即是孟子所謂的先立其大怎,小事則不能奪其心。《觀無量壽佛經》所謂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雖然其正確的解釋不一定是如此,但是也可以旁通於此也。

雲棲蓮池大師云:所謂一心不亂者,心王與心所無不專一。心王與心所雖然有八個心王與五十一個心所之紛雜不同,然而追溯其支流、窮究其根源,總歸不離於一心。如今念佛之人,最初以耳識聽聞彼佛名號,其次以意識專注憶念。以其專念的緣故,總攝六根,如此則眼鼻舌身之識,皆悉不行。如是憶念阿彌陀佛不已,念至究竟而忘掉能念所念,那麼所謂的恆審思量者,其我執之思量便寂然矣。如此常常忘掉我執之思,則忘至究竟而化,那麼所謂真妄和合者,其虛妄便消失了,如此則七識、八識之虛妄我執皆不運行了。心王之主既然不分別了,那麼隨從之心所又要依附於何處呢!如是則其五十一位心所又何必談論呢?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巨浪或是微波都成為止水了,濃厚的雲層與薄薄的雲霧都化作澄淨的虛空,如此豈不是當下現在的西方極樂世界嗎?

無量壽佛讚一首

宋大智 

八萬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彌陀。十萬億剎之遐方,的是唯心之淨土。

淨穢雖隔,豈越自心。生佛乃殊,寧乖己性。心體虛曠,不礙往來。

性本包容,何妨取捨。是以舉念即登于寶界,還歸地產之家鄉。

彈指仰對於慈容,實會天真之父子。幾生負德,枉受沉淪。今日投誠,必蒙拯濟。

三心圓發,一志西馳。盡來際以依承,歷塵劫而稱讚。

懷安養故鄉詩二首

宋樝庵 

△幾年衣袂惹京塵,志氣陵雲莫自伸。南鴈數聲鄉夢斷,秋風終夕淚痕頻。

此回若不懷歸計,向後從誰結善鄰。請看路傍埋朽骨,其中多是未歸人。

△昔年容易別瓊樓,本也無心作遠遊。豈意而今髮垂雪,片懷常挂月西鉤。

枕中忽聽思歸鳥,檻外頻驚落葉秋。一炷檀煙一聲磬,等閒遙望淚橫流。

憶佛軒詩九首

宋雪溪 

自古有言,人生百歲,七十者稀。予六十祝髮,叨預僧列。今幸七十,處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誦經課佛,猶恨未為專注。遂取首楞嚴勢至章,若人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之語。命小軒曰憶佛,庶幾以為臨終見佛先容耳。且作山偈以繫於下。

△隨波逐浪去翩翩,彈指聲中七十年。豈不向來知憶佛,欲從老去更加鞭。

掃除意地空空已,煥發心華燦燦然。決定此身如許見,風埃蟬蛻笑談邊。

△有盟晚景欲重尋,唯是拳拳憶佛心。數縷香消春塢冷,一龕燈伴夜窗深。

破畦蔬雨滋香積,落澗松風發妙音。自恨不歸甘自棄,既歸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許安貧,佳處無如憶佛真。萬事了知猶墮甑,百年唯此可書紳。

巖間靜寄蒲團夜,松下聊供茗碗春。閉戶不忘常憶佛,願常終似影隨身。

△平日叢林見祖師,還如憶佛在今時。但安谷底三椽地,不挂胸中一縷絲。

幽徑落花浮澗水,小窗斜日下松枝。寂然真境知誰見,唯佛嘗多入夢思。

△早尋史漢學為文,自許平生在博聞。棄置寸陰隨逝水,思量于我竟浮雲。

閒中自識藏身穩,勝處誰知憶佛勤。沈謝曹劉今底處,草萊三尺但荒墳。

△我欲今身見佛來,佛今于我豈悠哉。但能一念心無倦,不假三祇眼便開。

紫燕黃鸝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臺。要知成現還家路,誰道無人為挽迴。

△名利毛繩截骨仇,漆園猶自比蝸牛。浮生最是無雙處,憶佛須知第一籌。

母子但能同室住,風塵安用遠方遊。前程罷問從今始,紙帳蒲團穩坐休。

△多年逃逝鬢如絲,憶佛難忘十二時。咄咄自嗟為蕩子,幾番花落路傍枝。

△自憐憶佛暮年深,除佛無能寫我心。誰道萬金為客好,終非一飯在家村。

懷西方詩一首

宋北山 

已知今是昔何非,深掩柴門到落暉。竹尾輕搖新月上,簾腰半捲宿雲歸。

山林氣味盈懷抱,松柏香煙滿布衣。一片蒲團常宴坐,寸心西趁落霞飛。

懷淨土九首

元中峰 

朝參暮禮效精勤,金沼蓮胎入夢頻。粉骨碎身千萬劫,末應容易報慈親。

六時叩問黃金父,赤子飄零幾日歸。話到輪迴無盡處,相看不覺淚霑衣。

兄呼弟應念彌陀,要與渾家出愛河。辦得此心常與麼,直教佛不奈伊何。

昔有士夫吳子才,扣棺日日喚歸來。雖然跡未離三界,已送神棲白蕅胎。

船上西來憶故鄉,四華池上晚風涼。飄零不柰歸心切,一片輕帆挂夕陽。

念佛須期念到頭,到頭和念一齊收。娑婆苦海風濤靜,穩汎樂邦紅蕅舟。

要結蓮華會上緣,是非人我盡傾捐。無時不作難遭想,歡喜同登解脫船。

為存愛見起貪瞋,埋沒黃金丈六身。今日幸然歸淨社,不應仍舊惹風塵。

要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箇念頭堅。

懷安養八首

元日觀 

夢中哭向佛,願早死便得。小小蓮華開,永超生死窟。

夢中哭向老金仙,願賜冥熏助著鞭。金沼蓮華無數有,定生一朵免垂涎。

聞道西方事宛然,此行須藉好因緣。磨教一念明如鏡,不怕彌陀不現前。

長把身心看夕陽,夕陽收處蕅華香。水禽風樹知予意,惆悵人間夢未忘。

三十六策走為上,一二萬卷死為期。浮世光陰能幾在,晚香燒罷憶金池。

直上高樓望故鄉,金烏落處舊雲蒼。懸知父母哀憐久,腸斷飄萍在遠方。

生死循環那可逃,此心未了漫徒勞。如今不做輪迴夢,只走人間這一遭。

生人要結死人緣,活者須參亡者禪。莫把泥團穿一串,黑糊塗地入黃泉。

淨土詩一首

落日西方散紫霞,心池澄淨現蓮華。抬頭便是家鄉路,不信生疑隔海涯。

懷淨土五首

明楚石 

△日夜思歸未得歸,天涯客子夢魂飛。覺來何處雁聲過,望斷故鄉書信稀。

幾度開窗看落月,一生倚檻送斜暉。黃金沼內如船蕅,想見華開數十圍。

△曾聞白鶴是仙禽,日日飛來送好音。便欲寄書諸善友,定應知我一生心。

長思樂土終歸去,肯執蓮臺遠訪臨。百歲真成彈指頃,娑婆只恐世緣深。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樓開白玉窗。文字可誇才不稱,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語頻伽定幾雙。清夢正貪歸路直,夜闌無柰鼓逢逢。

△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每哭同流何處去,閒拋淨土不思歸。

香雲瑪瑙階前結,靈鳥珊瑚樹裏飛。從證法身無病惱,況餐禪悅永忘饑。

△莫將胎獄比華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卻坐大華成佛子,何煩慈母浴嬰兒。

 

口餐法喜真餚膳,心得明門妙總持。般若臺前定回日,令人長憶鴈門師。

淨土詩四首

明笑巖 

蓮土醫王妙藥多,而今盡付在娑婆。昨宵親入病夫口,受用如何說似他。

欲作西方極樂人,如遭大病纔將好。緣思伎倆不能生,稱體蓮華香杲杲。

竭誠一念力全提,似夢全身墮水泥。拽開念頭忙眨眼,桃花笑入武陵溪。

紅輪沒處是吾家,只恐當機一念差。導者未來忘去著,乾坤是箇黑蓮華。

懷淨土一首

明古溪 

自南自北走風塵,回首西方入夢頻。念佛每依芳草渡,歸心常到蕅華濱。

可憐杜宇千聲切,怎似彌陀一句親。不學溈山行異類,寧棲淨土且為民。

淨土詩

追思父母未生前,痛徹心頭得幾年。面目昨來遭毒手,一腔熱血葬青蓮。

淨土詩

明耑愚 

貧室多為兒女苦,家饒又慮子孫稀。道人飯罷無餘事,西望白雲片片飛。

淨土詩

明晦夫 

樓閣重重鸚鵡洲,幾人到此自悠悠。清江一曲離情調,汝若無心我也休。

淨土詩

明丁蓮侶 

千劫升沉事可嗟,須彌散骨亂如麻。於今自覺知慚愧,淚眼晨昏只憶家。

淨土詩二首

明沈朗倩 

蓮華不裹六塵胎,日月籠中自翦裁。拌此一堆窮骨子,這場春夢要親推。

放步須尋百尺竿,男兒特地斬樓闌。等閒蹋遍唯心土,未許華前立馬看。

【書籍目錄】
第1頁:蓮華世界詩序 第2頁:如來弘願第一
第3頁:苦勸迴韁第二 第4頁:翻然嚮往第三
第5頁:一意西馳第四 第6頁:執持名號第五
第7頁:聖境現前第六 第8頁:發明心地第七
第9頁:華開見佛第八 第10頁:廣度眾生第九
第11頁:續刻蓮華世界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