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光明善導

[日期:2011-01-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見愚居士選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光明善導

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有大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與體安和尚書)

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為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一漏。雜修為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復永嘉居士書)

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深淺,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力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豈夙世惡業所使,令於最契理契機之法,覿面錯過,而作無禪無淨土之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之輪迴中人乎,哀哉!(復永嘉居士書)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和尚四帖疏,為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修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捨此淨土,修餘法門,亦不稍移其志,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

若夫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及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及自己見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斷斷不可以己凡情不測,稍生絲毫疑念,方可謂真信矣。既生信已,必須發願,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復徐福賢居士書)

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善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回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如市間店鋪,固有專售之貨,或一種貨,亦可通商裕國,興家立業。或多種貨,亦不過通裕興立而已。市間專售一貨者,往往起家,俱售眾貨者,或亦折本。弘法利生,何獨不然。千機並育,乃如來出世事,如來降跡為善知識,亦不以此為準。(復永嘉居士書)

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溯自經傳此方,智者、善導、清涼、靈芝各為著疏。後唯智者一疏獨傳,餘三皆佚。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註,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

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譯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了了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善導和尚云,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復鄧新安居士書)

若真宏法利生,即以家庭露地,為演說利益處。其修持不妨分作幾處,則不費力費財費事,如趕集然,上集買物到家中受用。善導、少康弘揚淨宗,閭巷道路,佛聲廣播,如唱秧歌,人人願聽;如傳聖詔,各各遵行,誰謂無寺宇不能宏法?須知有真心,自可勸化。以身作則,俾人人各盡己分,引古為範,庶家家即成道場。當此大亂之世,正好宏法於無形跡中,較彼大建築之吃力棘手,勞心擔憂者,相去大相懸遠也。(復淨善居士書)

持名一法最為末世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之言乎!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於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後果耳。但其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作觀也。

觀之理不可不知,觀之事且從緩行,若或理路不清,觀境不明,以躁心浮氣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觀境現前,若心有妄生喜悅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復致退前功,故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為千穩萬當之行,持至心歸於一,淨境自會現前。(復崇明黃玉如書)

集諸經禮懺悔文,西方禮讚等,若偈若文,多是善導觀經四帖疏中之文。若將四帖疏上品往生章註詳看,方知所言觀經,只舉觀經一句,下即詳釋,非全體盡屬經文。

善導觀經四帖疏,中國多年失傳,近方由東瀛請來,金陵刻板。而流傳既久,錯訛甚多,即諸經禮懺悔文,亦屬訛謬不少。四帖疏、懺悔文互觀,亦可正其少分,餘者亦有依義可正之處。(光)十年前,曾一再閱而標之,雖未敢必其復彼初出之原,然亦正正者多,而正訛者少,為自信得及耳。(復永嘉居士書)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若不生信發願,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

淨土法門,徹上徹下。將墮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證等覺者,尚須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現身成佛之義,遂將往生西方置之不論,則其失大矣。

今為汝寄新印文鈔一部,及善導觀經疏一部,善導乃彌陀化身,其所示專修最吃緊,在上品上生章註中。祈詳閱之。(復沈授人居士書)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若唯務高深,談玄說妙,則如數他人寶,自無半錢分,畢竟自己受用不著。以業盡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談說,有何利益。

須知見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業盡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念佛則仗佛慈力,利益宏深。故清涼國師說,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念佛法門,最合末法時機。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淨業社開示法語)

【書籍目錄】
第1頁:【來自靈巖的法音】自序 第2頁:【來自靈巖的法音】新編序
第3頁:弘願與佛心 第4頁:靈巖遺風
第5頁:光明善導 第6頁:淨宗之門
第7頁:至心之道 第8頁:信願心海
第9頁:自力與他力 第10頁:迷妄與魔心
第11頁:名號與念佛 第12頁:故鄉風月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