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洪丕謨精品集:話佛93章 洪丕謨

洪丕謨精品集:話佛93章 洪丕謨

《話佛93章》 禪宗智慧和詩歌創作

[日期:2011-04-0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洪丕謨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既要咀嚼生活的滋味,又要遠離塵世的煩惱,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中晚年在仕途上迭經挫折,先是滿腹懊喪,後來又忽然徹悟的大詩人王維,由於悟徹佛法,所以非但後來生活得內心非常寧靜,並且還在詩歌創作上翻出一股淡泊寧靜的意趣。我們且看他的《終南別業》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一種自然的美,淡泊的美,寧靜的美,閑適的美。過去,畫家應野蘋曾應我爸爸之請,擷取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兩句,畫成一幅山水,掛在家裏,看上去使人大為神清意遠。為什么當年曾經寫過“縱死猶聞俠骨香”這樣激情昂揚詩句的詩人,忽而會在筆底下流出如此淡遠空靈的詩作呢?這不能不說是受啟於禪宗智慧的結果。

  在觀察世界和適應社會方面,禪宗在世出世的智慧光環,確實使人深受啟迪。它既啟示人們用超然的眼光去看待世間的一切,不要被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無窮無盡煩惱攪擾得困苦不堪;同時又主張人們投身到生活中去,體味享受世間的一切,從吃飯穿衣直到回歸自然。這真是一種聰明人的處世哲學,讓你享用無盡的人生哲學。正是受這種明哲處世哲學的啟示並心領神會,我們的詩人才心無點塵,靈氣勃發,在逆境中創造出一首又一首的妙詩。我們再看他的那首《飯覆釜山僧》詩:

  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敝廬。

  果從雲峰裏,顧我蓬蒿居。

  籍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已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這種身世空虛、以寂為樂的思想,開啟了他的創作靈感。雖然王維早年也曾寫過《濟上四賢詠》的詩歌,有著一定的遁世思想,然而當他後來接觸佛書,尤其是禪宗空靈的智慧時,一反往常所作,唱出了“思歸何必深”的詩句。這說明,只要悟徹自性清淨的道理,即使結廬人境,也可遠離紅塵,獲在世出世的妙趣。從這點上說,又很有點像東晉時淡然超遠的陶淵明了。盡管當年陶淵明沒有皈依佛門,但他和佛弟子來往密切,在思想上深受影響,卻是事實。

  作為詩人來說,體驗生活,飽受磨難,“詩窮而後工”,固然是激發創作激情的一個方面;紮根生活,不染塵垢,思想清靈,超然物外,同樣也能在體味到人生另一種境界時,喚起一股創作的靈感。王維之外,由禪宗智慧而啟迪詩歌創作靈感的,還有大詩人白居易等。北宋蘇轍所著《書白樂天集後二首》說:“樂天少年知讀佛書,習禪定,既涉世,履憂患,胸中了然照諸幻之空也。故其還朝為從官,小不合,即舍去,分司東洛,優遊終老。蓋唐世士大夫達者如樂天寡矣。”

  為什么唐代像白居易這樣豁達的士大夫並不太多呢?原來正是因為白居易胸中裝有佛書,且修習禪定的緣故。習禪能夠開發智慧,這點早已被當今醫學界所證實。妙就妙在白居易在佛學中雖然崇尚淨土宗,但由於他奉佛的態度相當自由,不專門守在一個宗派底下,所以有時又常入於禪的境界。他曾詠道:“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心忘便是禪。”

  禪是不拘形式的,發展到了後來,甚至飲酒食肉,也都無礙菩提。這種觀念如果追本溯源,白居易倒早就認為:“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他在一首名為《拜表回閑遊》的詩中,還被禪智激發得舉筆寫道:

  達摩傳心令息念,玄元留語遣同塵。

  八關淨齋戒銷日,一曲狂歌醉送春。

  酒肆法堂方丈室,其間豈是兩般身。

  就把酒和佛有意識地牽扯到了一起。不僅如此,他還在《與牛家妓樂雨夜合宴》詩中大談女樂的滋味道:

  歌臉有情凝睇久,舞腰無力轉裙遲。

  人間歡樂無過此,上界西方即不知。

  要不是受禪宗即心即佛、眾生平等妙智的慫恿,他是無論如何不肯對西方極樂世界出此大不敬語的。

  在禪宗自性清淨、即心即佛思想激勵下,白居易的創作思維竟是那么地活泛。他不僅對上界西方行大不敬,並且還在《題靈隱寺紅辛夷花對酬光上人》詩中揮動大筆揶揄出家人說: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燕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如果不受禪智啟發,也許我們今天就讀不到這樣有趣的絕妙好詩了。

  禪是充滿人情味而最講眾生平等的。由此,今天我們的詩人或作家,如果脫離生活,不實事求是,不能以大無畏的精神做到“不唯上”的話,那么他的創作智慧將會由此趨於枯竭,他的創作生命就會就此而告死亡。

【書籍目錄】
第1頁:《話佛93章》 既是宗教,又是哲學 第2頁:《話佛93章》 佛門“大千世界”之謎
第3頁:《話佛93章》 有神還是無神 第4頁:《話佛93章》 四大皆空
第5頁:《話佛93章》 人命在呼吸之間 第6頁:《話佛93章》 苦、集、滅、道“四聖諦”
第7頁:《話佛93章》 煩惱即菩提 第8頁:《話佛93章》 佛祖降魔成道
第9頁:《話佛93章》 阿難和摩登女 第10頁:《話佛93章》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第11頁:《話佛93章》 五十三參成佛道 第12頁:《話佛93章》 彌勒菩薩的慈顏和大肚
第13頁:《話佛93章》 僧肇“非有非無”的思辨智慧 第14頁:《話佛93章》 “黃葉止啼”的妙用
第15頁:《話佛93章》 “化城”的光環 第16頁:《話佛93章》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第17頁:《話佛93章》 拔除欲箭,究竟安穩 第18頁:《話佛93章》 困擾來於自身
第19頁:《話佛93章》 牧牛制心 第20頁:《話佛93章》 平常心是道
第21頁:《話佛93章》 生活中樸實的修行法門 第22頁:《話佛93章》 “布施”度慳貪
第23頁:《話佛93章》 “持戒”度毀犯 第24頁:《話佛93章》 “忍辱”度嗔恨
第25頁:《話佛93章》 禪波羅蜜 第26頁:《話佛93章》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第27頁:《話佛93章》 達摩面壁祖師禪 第28頁:《話佛93章》 “風幡”的典故
第29頁:《話佛93章》 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第30頁:《話佛93章》 頓悟和見性成佛
第31頁:《話佛93章》 磨磚與禪 第32頁:《話佛93章》 騎驢覓驢但可笑
第33頁:《話佛93章》 眾中驚倒野狐禪 第34頁:《話佛93章》 目標相同路不同
第35頁:《話佛93章》 癡人說夢和夢中說夢 第36頁:《話佛93章》 以欲牽鉤法
第37頁:《話佛93章》 方便風開智慧花 第38頁:《話佛93章》 晨鍾暮鼓發深省
第39頁:《話佛93章》 做天和尚撞天鍾 第40頁:《話佛93章》 當取則取,當舍則舍
第41頁:《話佛93章》 無求便是安心法 第42頁:《話佛93章》 對於魔的看透
第43頁:《話佛93章》 “明”與“無明” 第44頁:《話佛93章》 不必為周圍輿論自尋煩惱
第45頁:《話佛93章》 《佛說阿彌陀經》與科學幻想 第46頁:《話佛93章》 佛法的醫療智光
第47頁:《話佛93章》 六字“大明咒” 第48頁:《話佛93章》 素食和健康長壽
第49頁:《話佛93章》 禪宗智慧和詩歌創作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