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多聞修學聖典彙編 海濤法師選輯

多聞修學聖典彙編 海濤法師選輯

法語小集

[日期:2010-1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海濤法師選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法語小集

若比丘有信、有成,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成、有多聞,則梵行具足。

—《長阿含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任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增一阿含經》 

若有菩薩發菩提心,菩提所攝,言欲作佛,

於多聞中而不勤修,諸眾生中最為無智。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應淨修持身、語、意戒。何以故?

為欲引發聞、思、修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節錄 

云何聖財?

謂信、戒、聞、慚、愧、捨、慧,如是等法,是謂七聖財。

彼諸眾生不講此故,名極貧窮。

—《大寶積經》 

云何彼求聞?云何得多聞?云何聞而說?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聽,習近多聞者;說不為財利,大人如是去。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行為第四。

—《心地觀經》 

所謂求善知識,親近恭敬而供養之。

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

一心供養而無厭足。

—《華嚴經》 

菩薩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

依於塔廟,廣學多聞,通達諸論,亦應親近諸善知識,

善能教化是(念佛)三昧者。

—《華手經》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楞嚴經》  

菩薩博讀眾經,悉入諸道,順化眾生。

—《佛說菩薩內戒經》 

貪恚、愚癡、寡聞、破戒而行布施,非淨施也。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圓覺經》 

有四法人多有所作:

一、親近善友,二、從他聞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多聞即是助菩提法,於諸法中具無礙故。

—《悲華經》 

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何等四?

於法師人親近依附,聽聞法已善思念之,

如所聞法為人演說,以此說法功德迴向無上正真之道。

—《大寶積經》 

多聞不貢高,不誹謗諸法;聞法應受持,持已諦觀察。

—《菩薩念佛三昧經》 

復次菩薩有四種無盡財。云何為四:

謂多聞財,說法財,攝諸貧乏財,迴向菩提財。

—《大乘四法經》 

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

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眾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惡道。

—《月燈三昧經》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維摩經》 

於淨聞處,於現世業及當來果,

修德進業,樂聽般若眾妙法門,

專意勤心,究竟通達,如是名具足淨聞。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菩薩有四法增長善根。何等為四?

一者、持戒,二者、多聞,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為四。

—《思益梵天所問經》 

四依止,謂親近善友,聽聞正法,繫念思惟,如理修行。

—《佛說法身經》 

多聞者,解一阿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聞;

堅固者,所解阿含堅固不失,是名多聞堅固。

—《善見律毘婆沙》節錄 

多聞善根無厭足故,名為智慧戒;

從多聞得智慧故,名為求多聞戒。

—《十住毘婆沙論》 

佛告多聞諸聖弟子:「汝等今者應如是學,諸有過去、未來、現在眼所識色,此中都無常性、恆性,廣說乃至無顛倒性,出世聖諦,皆是虛偽妄失之法」。

—《順正理論》 

於此大乘有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施他,四、若他誦讀專心諦聽,五、自披讀,六、受持,七、正為他開演文義,八、諷誦,九、思惟,十、修習。

—《辯中邊論》 

聞義無厭者,若不多聞則無教化眾生方便智。

—《攝大乘論釋論》 

多聞增知識,知識增智慧,

由智見真諦,諦使人美善。

—《長老偈.長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時,也要廣學而博聞,

聞慧有益於來世,布施亦無如是益。

—《格言寶藏論》 

不修學無以成,不折我無以學,不擇師無以法,不習誦無以記。

—《緇門警訓》 

若凡、若聖廣誦眾經,持佛語,

諸經師等名多聞眾,尊者慶喜之學徒也。

—《異部宗翰論述記》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度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頌》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

形儀挺特意氣高,閑遠行要假良朋,

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

時時聞於未聞。

—溈山靈祐 

不調飲食,則病患此生;不閱三藏,則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儘管多聽聞,卻於正法極匱乏;

此乃未將諸佛典,轉為教導之過錯。

—經續 

現證由修得,修復由思聞;

善友及多聞,實為慧所依。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 

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六祖壇經.懺悔品》 

【書籍目錄】
第1頁:開經偈 第2頁:《中阿含.瞿默目犍連經》節錄
第3頁:《中阿含.教化病經》節錄 第4頁:《中阿含.跋陀和利經》節錄
第5頁:《中阿含.心經》 第6頁:《善生子經》節錄
第7頁:《長阿含.遊行經》節錄 第8頁:《長阿含.眾集經》節錄
第9頁:《佛所行讚》節錄 第10頁:《大莊嚴論經》節錄
第11頁:《法句經.多聞品》 第12頁:《法集要頌經.多聞品》
第13頁:《諸法集要經》 第14頁:《大般涅槃經》節錄
第15頁:《大方等大集經》節錄 第16頁:《集一切福德三昧經》節錄
第17頁:《佛臨涅槃記法住經》節錄 第18頁:《大寶積經.富樓那會.多聞品》節錄
第19頁:《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第20頁:《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節錄
第21頁:《大般涅槃經》節錄 第22頁:《寶雨經》節錄
第23頁:《華嚴經》節錄 第24頁:《月燈三昧經》節錄
第25頁:《入楞伽經》節錄 第26頁:《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第27頁:《華手經》節錄 第28頁:《父子合集經》節錄
第29頁:《四分律》節錄 第30頁:《摩訶僧祇律》節錄
第31頁:《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節錄 第32頁:《善恭敬經》節錄
第33頁:《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節錄 第34頁:《大毗婆沙論》節錄
第35頁:《阿毗曇毗婆沙論》節錄 第36頁:《瑜伽師地論》節錄
第37頁:《顯揚聖教論.攝淨義品》 第38頁:《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節錄
第39頁:《大智度論》節錄 第40頁:《大乘集菩薩學論》節錄
第41頁:《翻譯名義集》節錄 第42頁:法語小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