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跟南懷瑾大師學佛悟道——實踐篇 胡衛紅

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這是一個大禪師悟道後講的兩句話,因為原來的師父指導錯誤,以致本來明亮的眼睛,等於被老師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亂七八糟的著作,與我一樣,亂搞的,經常會把人家的眼睛搞瞎了的,這一點要注意,要特別注意!

  經典回放

  錄自《金剛經》

  【原文】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譯文】佛陀問須菩提:“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我以前在燃燈佛門下學習,得到了佛法嗎?”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您在燃燈佛那裏,確實沒有得到佛法。”

  大師釋疑

  須菩提: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

  然燈:習慣作“燃燈”,據稱釋迦牟尼曾在燃燈佛學道。

  於法:在佛法方面。

  學佛一得:小心被老師誤導

  “我眼本明,因師而瞎”,這句話說出來怪嚇人的——我本來怪聰明的,結果被老師教傻了;我本來有一雙慧眼,結果被老師教成了一雙近視眼。

  所謂“師”,當然主要是指授業師,除了學校教師外,還有各行各業的師父。如果老師智慧有限,或者私心太重,或者品行不端,是極有可能悟導學生的。它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觀念誤導。將一些錯誤的觀念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智慧會急劇下降。比如過去的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提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學生一聽,幹什么都不如讀書好,還是讀吧!結果讀來讀去,讀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當然也有極少數人讀出了名堂,多數人都成了“廢物點心”。

  古代的老師說不定還好一點,會把待人接物的禮儀教給學生。現代的老師連這點東西都能省則省,除了教學生要說“老師好,老師早”之外,其他的都不關心,一味地教學生勤讀書,考名校。如果學生因為幫忙做家務,成績有所下降,老師還會去家訪,勸家長不要影響孩子學習。實際上,孩子做家務,幫家庭盡義務,本身就是學習,怎么能說“耽誤學習”呢?

  二是目標誤導。老師有義務指導學生確立人生目標。但是目標並非越遠大越好。佛家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學佛不見得這輩子就要求成佛,這輩子不行還有下輩子、下下輩子,直到幾百上千萬年之後還有機會。這輩子不能成佛,修到菩薩境界也可以。菩薩不行,修到阿羅漢也可以。阿羅漢不行,修到斯陀含也可以。再往下,當個普通僧人總可以吧?如果還不行,當個守戒居士也行。如果還不行,說明你對佛法根本不感興趣,幹脆卷包走人算了。

  儒家立的目標就太高,動不動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還說得過去,哪有那么多國給你治?哪有那么多天下給你平?對大部分來說,這個目標肯定不現實。

  現代的老師,以前也鼓勵學生樹立高尚目標,當科學家、政治家,這家那家。這種目標肯定對大部分學生不適合。現在不談什么高尚了,連目標也不談了,如果談的話,只談考大學、找高薪工作。

  作為老師,有義務了解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確立願意終生追求的目標。沒有做到這一點,所有關於目標的話題都是誤導。不談目標的問題是更大的誤導。

  三是知識誤導。老師對知識掌握不准確,理解不透徹,固然會造成誤導,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有時候,老師會根據自己的觀念妄解知識,這就是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有一位學生抱怨說:“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老師們就用愛迪生的名言來教導我們:天才=99%的汗水+1%的智慧。然而老師卻始終沒有把愛迪生的話完整的告訴我們。”愛迪生的原話是:“天才=99%的汗水+1%的智慧。而那1%的智慧卻比99%的汗水更珍貴。”老師把後面半句話省略掉,意思就全變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中國人以勤勞為美德,而這句話是反勤奮的。但這么一省略,學生得到的只是被曲解的東西。

  四是行為誤導。老師身教的影響,可能更大於言傳。老師在為人處世方面不過關,在品德修養方面存在嚴重欠缺,對學生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

  上面講了老師不少壞話,但學生的眼睛被弄瞎,卻不光是專業教師的責任。從廣義上來說,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對他施加過影響的人,都做過他(她)的老師。比如家長、鄰居、同伴、新聞媒體,都要對他(她)的失明負責任。包括筆者在內,本意是想讓你的眼睛變得更明亮,一不小心可能把你的眼睛弄得毛病更大。

  實際上,當一個學生走進校門時,已經被弄得“高度近視”了,學校教師只不過是使學生更看不清了。當學生走上社會後,受誤導的機會更多,這才真的變成了瞎子。難怪有人聲嘶力竭地唱道: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嬰兒剛出生時是最明慧的,最接近佛道,個個都像一尊小菩薩,待人絕無機心,更無害人之心,亦無過多貪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切純出自然。以後離佛就越來越遠了,苦惱也越來越多,每天陰著臉,幾乎連笑都不會了。有人統計,每個嬰兒平均每天笑300多次,整個一個歡喜菩薩。到了成年,平均每天只能笑十幾次——是不是苦笑、假笑還不一定。這是眼睛不行了的緣故,看不到令人高興的事情。

  但是,我們的眼睛不行了,也不能完全埋怨老師們,自己也有責任。如果自己勤於思考、勇於探索,就不那么容易受到老師誤導了。釋迦牟尼曾師從燃燈佛學習,他卻否認從燃燈佛那裏學到過佛法,說明他根本沒有被老師誤導。他還曾說,過去諸佛“是我弟子”,這說明他沒有被所有老師誤導,因而慧眼獨具。

  西方哲人亞裏士多德也是如此。他17歲師從柏拉圖,時間長達20年之久。他非常崇敬自己的恩師,曾作詩贊美過道:“在眾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亞裏士多德不畏權威、不畏傳統,並且毫不掩飾地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與恩師存在嚴重分歧,甚至毫不留情地批評恩師的錯誤,以至招來一片指責聲。對此,亞裏士多德的回答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如果我們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信念,眼鏡片的度數就不會因為老師而增高,眼睛反而會變得越來越明亮。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一枝一葉皆可悟道 第2頁:目錄
第3頁:聽大師說儒 第4頁:學做大人
第5頁:給自己量身定位 第6頁:單純就是天才
第7頁:勿自欺欺人 第8頁:人身難得要珍惜
第9頁:修身齊家的五大障礙 第10頁:從齊家開始修煉影響力
第11頁:順從民意,引導人心 第12頁:多行善事即是真學問
第13頁:決定成敗的第一大要點 第14頁:忠誠勝於能力
第15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 第16頁:透過“義”字見大利
第17頁:領導的威儀與威德 第18頁:什么是婦人之仁
第19頁:政治經濟不分家 第20頁:小勇大勇都重要
第21頁:慎防樂極生悲 第22頁:愛財好色並非壞事
第23頁:如何避免小人之禍 第24頁:忠誠的前提
第25頁: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第26頁:“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第27頁:佛是無事的凡人 第28頁:學佛的第一步
第29頁:一切皆幻誰來修行 第30頁:如何才能開悟
第31頁:不移一步到西方 第32頁: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第33頁:信為道源功德母 第34頁:愛是煩惱,還是要愛
第35頁:學道的二種障礙 第36頁: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第37頁: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第38頁:如何快速成佛
第39頁:吃飯穿衣也是修行 第40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41頁:我眼本明,因師故瞎 第42頁:學佛當從敬佛始
第43頁:佛的般若智慧 第44頁:生命的沉潛與騰飛
第45頁:心量決定能量 第46頁:莫學小鳥笑大鵬
第47頁:莊子推崇的境界 第48頁:大而無當不如小而有用
第49頁:低調做人的哲學 第50頁: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第51頁:功成而不居 第52頁:無事莫找事
第53頁:鮮靈活潑即是道 第54頁:做官莫作怪
第55頁:專用聰明,大事不成 第56頁:一身榮辱自心知
第57頁:留一點閑心,看花開花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許賢文 发表于 2012-8-26 0:05:36
佛.道. 儒.歸根佛經.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