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個學物理的人對佛教的認識 紫虛居士著

一個學物理的人對佛教的認識 紫虛居士著

肆、佛教所認識的宇宙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紫虛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肆、佛教所認識的宇宙

佛教對宇宙及其中諸現象的描述大多在小乘 經典,如阿含經之中,大乘經典在華嚴經中亦有一些,其他的經典較少描述,主要原因是大乘行者認為對物質世界之了解並無助於「開悟見性」,且「諸法唯心 造」,大乘佛教主要教人「制心」,對物質世界並沒有用太多時間去了解,他們認為一旦開悟見性宇宙就自然真相大白,今將佛經中有關宇宙之情況概述於下:

一、對宇宙大小與其中之情況的描述,讓我們先看下列的資料:

(一)大般若經初品放光說:「世尊從三昧起,以天眼觀世界……出大光明,遍照三千世界,從三大千世界,遍照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世界,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二)大般若經初品現身說:「……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及十萬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亦皆如是……」

(三)阿含經中的起世經:「……如一日月 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 天……,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名小千界。諸比丘,你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稱二中千世界。如此稱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上 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週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 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

(四)阿含經的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第 一:「……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時,爾所四千天下四界,有千日月,有千須彌山,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龍宮,四千大惡道,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 道,七千種大樹,八千種大山,萬種種大犁尼,是名一小千世界,……是名三千世界,悉燒成壞,是為一佛剎。」

(五)阿含經:「佛告諸比丘……,有眾生二足,四足,眾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六)華嚴經:「世界之初,先成虛空,再成無色界,次成色界,再次成欲界。」

由第(一)項資料,可以看出,佛教對宇宙 的認識主要來自本師釋迦佛的天眼所見,本師佛由地球(應該說他在印度)向上下四方觀察,發現除了我們所在的「三千大千世界」外,東西南北上下各方還有無數 的這種世界。由資料(三)可看出佛由地球向外看,先看日、月,還有其中的一些「天」界,稱為一小世界,1000個 日、月及諸天,形成一個小千世界,此中有大約1000個太陽,他也看到這些千個日、月像「周羅」一樣的排列,周羅圓盤狀的碟子。佛又看到小千世界,也如周 羅排列成「中千世界」,此中有100000個太陽,1000個中千世界亦呈周羅狀排列,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中約有1000000000個太陽,此三千大 千世界名為一「佛剎」,宇宙間有無數多的「佛剎」。

就我們今日對宇宙的觀察(利用大型望遠鏡,分析光譜等方法)所了解,我們所在的本星系一般稱雲河),其形狀類似圓盤,厚度6000 光年(約60000000000000000公里),直徑10萬光年(約1000000000000000000公里),太陽離盤心約三萬光年(偏北), 此中約有1000億(即100000000000個)個太陽(即恒星),而我們所了解,與我們有「因果」關聯的宇宙(即假設宇宙有起始、有壽命),其年齡 約150億年(此中,地球年齡約46億年),因此,宇宙之直徑約有1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以上(有估計到103500公分以 上!)而在宇宙中有很多的類似本星系存在,這些物質(星雲等)有些呈圖盤狀,有些呈螺旋狀。除了我們「大略知道」的宇宙外,與我們「無因果」關係的宇宙可 能更大。

比較佛經中本師佛用天眼所看到物質宇宙的情況與今日科學家所觀測推知的宇宙,最重要的相同處是有「周羅」狀的物質分佈。佛也看出有各種世界,這些世界的結構類似今日所知星系的結構。若以109個星球為構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則此三千大千世界類似我們的本星系,而宇宙有無限多相似本星系的物質存在。

由資料(四)可看出,佛經說宇宙中存在的東西很多,有日、月、山、海水、樹、烏……等,還有精神境界的各種「天」,生物有二足、四足、多足、各種不同形狀,有顏色、無顏色、有思想的、沒有思想的……!

由資料(三)也看出,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經成住壞空,周而復始,科學家目前對我們這個宇宙形成的原因,大多認為是由一個密度、溫度很高(體積小到約lO 公分,溫度達103度K)的微小粒子「爆炸」而成,也許經過很長時間(目前尚不知)的擴張(目前已證實宇宙在膨脹之中)後,再度「縮收」成小體積、高溫度 的粒子,一切又消失化為烏有,然後再爆炸、擴張,產生物質宇宙,形成生命……如此周而復始。佛說的「同時」成立,和目前已證實宇宙是均勻與均向 (uniform與isotropic)的性質,有相關之處。目前很多證據(例如測量遠處星球間的相對速度、測量微波背景輻射)顯示,我們的宇宙當初「爆 炸」時是到處「同時」爆炸,不像一般有「中心點」的爆炸。也就是不論在宇宙任何地方觀察,星球間的相對速度都相等,也都是觀察到宇宙向外膨脹。由於目前科 學對遙遠的星系尚無法很清楚的觀察,對物質宇宙的詳情亦尚不清楚,但初步的這些數據,似乎與佛教所觀察的宇宙很接近,這不是天主教或其他宗教所可比的。

本師佛所觀察到其他星系有類似地球的生物 (如大樹、鳥、水等),目前科學尚未証實,但遠紅外線測量的結果顯示,宇宙間有很多類似地球條件的行星存在,因此,就有可能有相同於地球上的生物存在。至 於佛所說的那些「天」界則是精神界的眾生,我們人類是無法看得到的(除了極少數有超能力或修行有神通的人可以看到一些)。科學儀器目前也無法知道這些精神 世界。佛教的宇宙中還有一些佛菩薩的「淨土」,如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藥師世界,這些淨土是佛菩薩的「心力」所成的精神世界(在名色層次上),提供給一些有 緣的眾生居住。

對於宇宙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問題,蘇聯著名天文學家(1960 年)Boris Vorontsov Veliallno宣佈其發現(也許是一些科學現象統計推論):「在此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上居住著有智慧理性的天人,此種星球之數目不少於l億個之多」,一 億個就是108個,而佛所說三千大千世界估計有109個恒星及行星,其上皆有生命,與此天文學家的估計也相吻合。蘇聯化學家Nikolot Elirov說:「各不同星球環境的居住者,各有其適應能力,其形態與構成各不相同,未必與我們人類的肉體為準。」這些說法與佛經的說法相當接近。

佛經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起世經說: 「……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者,統攝千梵自在王領,云耳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喬大語言……」,這個有能力很自 大的梵王,就說他能作世間,能化世間,說他自己像「父」一樣!但實際他離佛的境界尚遠!

二、宇宙間眾生發生的次第(先後)

今日科學家尚不知宇宙間眾生的情況,當然亦談不上研究發生的程序問題,唯有進化論解釋地球上發現的口古生物的發生程序。佛教的論點與進化論亦相吻合,這點容有機會再說。佛教對宙間眾生發生的次第有如此說:

華嚴經:「世界之初先成虛空,次成無色 界,再成色界,再次成欲界。」佛教常講「空」,但此「空」(如色不異空,色即是空)並不是「虛空」,佛教的「空」是指「如來藏」或「自性」,是一種「絕對 的境界」,而「虛空」是「因色而有」的相對境界,佛教認為世界、眾生皆源於宇宙之本體(即自性),虛空亦不例外,由自性起「無明」(即微小的執著)然後就 先有「虛空」(因分別而有),然後再生出結構簡單(也就是執著很小,業力很輕的)的無色界眾生,這些眾生沒有顏色或物質,只有「意念」(也就是由「識」形 成的生命),我們人類若禪定修得很好,到達「空定」,死後就可能生到這種天界。執著稍深一點就有色界眾生出現,這些眾生只有色相,但沒有淫、食二欲,在人 間修禪定到四禪天以下,死後會生到色界諸天。梵天就是色界的初禪天。執著、業力再大的眾生就出生在欲界,欲界天的眾生有食欲、淫欲與睡眠,此界有精神境界 的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與他自在天),有物質界與神識合一的「人」與「畜生」,亦有很苦的「惡鬼」與「地獄」道眾生。 這一些不同境界的眾生是因為「心的狀態不同」而產生的。以上是就大乘佛教的「心」的觀點來說眾生的起生次第,而小乘的阿含經就以較「實際」的觀點來說,如 起世經:「世間轉已,如是成時,諸眾生等,多得生於光音天上,是諸眾生生彼天時,喜悅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飛行自在,壽命久遠……,爾時世間轉壞已 成,空無有物,諸梵宮中,未有眾生,光音天上,福業盡者,乃從下生梵宮殿中,不從胎生,自然化生」,這段說明福業盡的諸眾生會由較高的天界下生到較低的天 界。當然也暗示著會下生到更低的欲界,如人、畜等。

三、地球與人類的起源

對於人類如何生起,大樓炭經天地成品: 「佛告比丘,天地破壞,更始成後,人皆在第十五阿衛貨羅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有光明神足,其壽甚久遠……,彼天人福德薄祿,命欲盡者,從阿衛貨 樓天上,來下遊此間地,……取地味而食之,人食地味之後,身即麤堅……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復飛天上……」這段話說明人類最早是由飛行自在身體光明的天界眾 生,因福報盡、業報重,貪食地味,因此身體變粗重,無法重回天上,就生在地球,但佛並沒有說明這些天人到地球後變成什麼模樣。當時天人們只是變成合於地球 生存條件的生物,後因地球生存條件不斷改變,天人們就製做複雜的「基因」(在生物的細胞內)來記錄其生存環境與生物體結構的關係,藉此記錄的資料,「神 識」就製造出最適合其生存環境的生物體,經過漫長時間的改變而才有今日的人類。這種說詞與進化論的觀點是相同的(註:地球的年齡由科學方法估計約四十六億 年,三十五億午前出現單細胞生物,十億年前開始出現有性生殖,七點五億年前有多細胞植物出現,較複雜的動物如蝦等出現時間約在三億年以前。約5000萬年前開始有靈長目動物,到2000萬年前出現猿類,而直立的猿人約出現在500萬年前,周口店的猿人出現在150萬年前.而10萬年前開始有農耕生活,約五萬年前才有今日的文明)

對於地球當初的情況,起世經亦描述:「復 次比丘……當於如是三摩耶時,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佛所說的「地肥」有點類似火 山的岩漿,慢慢凝固後形成陸地就像水膜停在水上。佛又說:「諸比丘復於此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漸如乳酪,成就生酥,有如等是形色相貌,其味甘 美,猶如上蜜,爾時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漸漸澀惡,皮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不能飛行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沒滅……」。這段話敘 說業報較重的天人看地球初期的感覺(註:其感覺和我們不同),認為地球是甘美的食物,貪食著相就成為生物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壹、前言 第2頁:貳、佛教對物質世界的看法
第3頁:參、佛教對有情生命的看法 第4頁:肆、佛教所認識的宇宙
第5頁:伍、佛教的基本概 第6頁:陸、修行有關的問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