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宣化上人著

耿耿安社稷──周公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周朝初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名 旦,武王弟,成王叔。武王崩,成王立。因王幼而攝政,引起三監不滿,誤會周公有野心,故散布流言,誹謗之至,曰:「姬旦有異志,欲奪成王位。」唆使武庚叛 亂,慫恿諸侯附之。周公東征三年,將亂平定。殺武庚,誅管叔,貶蔡叔,立微子啟(紂庶兄)為宋君,將叛軍及叛民集中於洛陽。攝政七年,還政成王。周公制禮 作樂,教化人民,安分守己,互相援助,和睦相處。政治有封建制度、經濟有井田制度、社會有宗法制度。周代文物大備,為後世之準繩。若論忠奸,所謂蓋棺論定 也,周公早死則奸,王莽早亡則忠。


贊曰

大哉周公 善與人同 訂禮制樂 度大量宏
忠心社稷 保國化民 公平耿直 無所不容

又說偈曰

智慧如海一聖人 化行俗美定乾坤
周公耿耿安社稷 成王苦苦習治文
管叔叛亂徒獲罪 武庚被誅乃愚人
歷史評判功過白 善惡因果天理分


白話解

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可見周公和孔子兩位聖人常常是神交的;一定是孔子年輕的時候,遇到事情,周公常在夢寐之中指點他。等他年紀老了、性情定了,周公也就不管他了,所以不再夢見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武王崩了之後,成王立。因為成王年紀很小,所以一切朝政都歸周公管理,於是引起管叔、蔡叔、霍叔三個人的妒忌。他們漫撒謠言,說成王年紀輕,周公旦有異志,想要奪取王位;他們又去煽動諸侯,唆使武庚造反。(註一

這時候,黑白不分、曲直莫辨。因為宋國是在東邊,周公就率領大軍東征,經過三年把這個亂平定 了。他立微子啟(商紂王的庶兄,漢司馬遷避漢景帝諱,於史記中改名為微子開)為宋國的君主,以取代殷朝的後代;把管叔、武庚都殺了,流放蔡叔;跟隨武庚造 反的軍隊和臣民,都被囚至洛陽,讓他們在那兒生活。

周公東征回師之後,就治國安邦,訂禮、制樂──什麼人、什麼場合應該奏什麼音樂,都有一定的法則──興正禮樂制度。

因為他愛民如子,治國盡責,所以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太平,所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老百姓各安其業,守護相助,互為朋友,和平共住。那時可以說是治得世界「槍刀入庫、馬放南山」;天下禮樂大興,處處聞太平歌頌之聲。

周公攝政七年,然後還政於成王(註二)。在經濟制度上,周公制訂井田法,政治上制訂封建制度,又訂宗法制度。總而言之,一切一切都上軌道了,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相當有進步。因此周代的文物大備,為後世之準繩。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文明進步,文教化大千的時代,諸侯也都四海來朝,王室非常地興盛。(註三

所以就歷史評論而言,周公要是早死,一般人一定會說他是個奸臣;而漢朝的王莽如果早死,一般人一定會評論他是個忠臣。其實,奸也不正確,忠也不正確,必須要等到蓋棺論定了,才能見其正確性。(註四

贊曰

大哉周公,善與人同:周公是很偉大的。他能得到政權,而又不貪戀政權,把政治交還給成王,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他善與人同,他的這個善,是願意和大家分享,令大家普遍都得到他這個善;也以大家的善作為他自己的善。

訂禮制樂,度大量宏:在中國歷史上,周公是很偉大的。他訂明禮法、禮儀等種種法則,而且制樂以陶冶人民的性情;他所定的一切制度都記載於禮記。他的度量非常大,能包羅萬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忠心社稷,保國化民:他對國家社會盡上自己的忠心;不但保衛國家,又教化人民。

公平耿直,無所不容:他又公平,又耿直,毫無彎曲,沒有不包容的。

又說偈曰

智慧如海一聖人:他的智慧非常大,有聖人之德。

化行俗美定乾坤:他輔助年輕的國王,安定國家,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周公耿耿安社稷:他以非常耿直的心來安定社稷。

成王苦苦習治文:那時候周成王什麼事情也不管,每天就是很用功地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管叔叛亂徒獲罪:管叔唆使武庚叛亂,因此得罪被殺了。

武庚被誅乃愚人:武庚其實當時只是個犧牲品,他是被人愚弄的,他自己沒有能力造反,卻又為什麼要叛亂呢?這是很愚癡的一個人!

歷史評判功過白:歷史自然會給予評判,功過都會大白,都會很清楚的。

善惡因果天理分:善惡因果自有天理在那兒,它有一定的評論,所以我們不要盡用種種手段計謀,去求名求利、求取權力和地位。

 


註一:周武王滅殷,天下初定,為安撫殷朝遺民,封殷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之舊都,又封群弟於其附近,以就近監視之,是為管叔、蔡叔、霍叔,史稱三監。
註二:武王在位十九年而崩,年幼的成王立,一切政事周公旦管理。如果周公當時願意自己做皇帝,也是易如反掌;可是周公不做皇帝,他幫助成王;那時他為國家做事的那種勤勞,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
他攝政時,善於禮賢下士,無論誰有事想要見他,他一定會接見,所以他忙的程度是無法形容的,從下面兩個例子可見一斑。「一飯三吐哺」,他忙到吃一頓飯時, 要把口裏的飯吐到碗裏,整冠束帶出去接見客人,因為口裏含著飯不好見客,見完客再回來吃飯;曾經在一頓飯的時間,三次把飯吐到碗裏去接見客人。「一沐三握 髮」,古人都是留頭髮的,男女都有長髮,他正在沐浴洗頭時,客人來了,他來不及把頭髮梳好,就把它挽起來,戴上帽子去見客人;曾經在洗一次頭髮時,三次挽 起頭髮去見客人。忙得這樣,這是為什麼?就因為恐怕把天下的賢人埋沒了。因為他能這樣禮賢下士,所以奠定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國基。
周公輔佐成王,是這樣勤勤懇懇,盡忠報國。所以說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人的德行,被及眾多老百姓。
上列出自《水鏡回天錄》《帝王篇》‧一四一頁「周武王」、一五五頁「周昭王」
註三:周公輔佐成王,攝行天子事,行禮樂教化,自此中國邁向文明進步,擺脫商朝迷信的色彩,此種功德,萬古不沒。
註四:後人或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設想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言善惡因果自有天理,歷史會給予評判,所謂「蓋棺論定」,善惡忠奸終必大白於世。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將人的世界轉化為仁的世界
第3頁:編後感言 第4頁:耿耿安社稷──周公
第5頁:太上老君──老子 第6頁:超然忘我──莊子
第7頁:至聖先師──孔子 第8頁:復聖──顏回
第9頁:宗聖──曾參 第10頁:為弟留母──閔子騫
第11頁:亞聖──孟子 第12頁:太上老君清靜經
第13頁: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第14頁:溫良恭儉讓
第15頁: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第16頁:述而不作
第17頁:誨人不倦 第18頁:夫子不離仁
第19頁:孔子戒絕四種毛病 第20頁:子不畏於匡
第21頁:回也,不愚! 第22頁:不遷怒,不貳過
第23頁:不違仁的弟子 第24頁:一簞食,一瓢飲
第25頁:吾道一以貫之 第26頁:明哲保身的弟子
第27頁:歡喜言利的君王 第28頁:與民同樂的君王
第29頁:盡心的君王? 第30頁:儒釋道三而一‧一而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