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心流泉 林安梧

佛心流泉 林安梧

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2)

[日期:2012-08-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安梧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模糊,卻是彼此相契入的機遇。一二十年後,想起來,還是挺珍惜的。

    " 清華大學"成立通識教育中心,也催生了通識教育學會,這最重要的舵手是李亦園先生,而把這事做成的是王俊秀兄、黃俊傑兄,中心同仁也多位參加了通識教育學 會的工作,為通識教育把脈診療,為台灣下一代的教育奮鬥。記得俊秀兄還將"清華人"的名字嵌在一篇校園記景的文章之中,他雖非中文系出身,卻也得此雅趣。

    通識中心的同仁與其他專業系所最所不同的是,知識的輻員廣闊,從哲學、文學、社會學、心理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資訊工程學、圖書館學都有。大家朝向通 識,核心逼近,雖仍頗有異,但感情卻是融洽得很。大家心知肚明,我們期望能"通古今之變,識天人之際,教清華子弟,育天下萬民"。

    當然,這理想很通識,但問題是這幾十年來,大學校院強調的是專業。我們與人較量的還是專業,"教育部"訪評的、鑑定的還是專業,未能歸屬到專業系所成了難 解的遺憾。這使得中心同仁借調的借調,出走的出走,只因學校難以處理既成的問題。論其借調,乃至離校他調的總人次,我們中心大概創了全台灣各大學校院最高 紀錄。洪泉湖與我去了師大、陳若璋去了東華、徐小虎去了南藝大、詹麗萍去了興大,王俊秀則借調多次,還當了聯合大學的代理校長。

    記得1996年,我借調南華辦哲學所,就一再與學校說非解決此專業歸屬不可。但"清華大學"校方很像週天子領諸侯,諸侯國很強,週天子卻只是王道象征,難 有處置之可能。1997年,我從南華回來清華擔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又努力了三年,還是無法突破。時也、命也、運也,就這樣,我依依不舍地轉到了我的大學 母校師大國文系任教。

    同年,詹麗萍去了興大,在前兩年洪泉湖先去了師大公民訓育系,而 徐小虎更早就到了南藝大,後幾年陳若璋也去了東華大學。今日想來,已不覺遺憾,但說這是"清華"通識的擴大而已。這一連串的出走潮,使學校痛定思痛,以後 受聘者定要與專業合聘,才逐漸解決了這問題。

    其實,生命有趣的是,當時很辛苦、很痛 苦,現在想來,卻也有幾分感恩。若不是在通識,就不可能那麼通達于各學門知識,而且通識之為通識就是要由"分別"的"識"回返到根源,"通達"于道。這對 修習哲學的我來說,是最好的磨鍊淬礪。十三年來,"清華"惠我多矣!感恩之至。初到"清華"三年後,我完成了博士學位,五年後升等為正教授,出國訪問、借 調南華辦學,完成了九部專業著作,三部通識教養著作。

    我提出的"後新儒學"、"存有三 態論"以及"道的錯置"等就在"清華"時期構思完成的,開花結果時,已去了師大。John Makeham、方紅姣、楊生照、陳鵬等學者對我作 了專業的研究,雖多在21世紀了,但主要論點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直到世紀末完成的,那時我正在"清華"。後來,我到師大指導了不少學生,也在中大、興 大、東華指導許多博士,這都得感恩"清華"。通識中心同仁的真情相與,面對著重重考驗,讓我們每個人告訴自己,就讓通識中心同仁的專業成為一般專業所達不 到的境域吧!這真切的努力,其慮患也深、其操心也危,果真有大益處也。事過境遷,無怨無悔,只有感恩而已!

    日前,一位"清華"畢業的博士還與我談起了以前在"清華"聽通識中心辦的"通藝講座"的情形,他說李敖的那場"清華人錯在哪裡"充滿著朝諷的機趣,而陳文 茜講的"島嶼的詛咒"則悲痛中仍有著希望的亮光。是啊!你可知,施明德、許信良、林洋港、劉兆玄、宋楚瑜、星雲法師、胡因夢、李家同等可都在這裡講演過 呢!

    我們當時定位"通藝講座"的"通藝"是通于"六藝之教"。六藝者,禮、樂、射、禦、書、數也。用我的解釋來說,"禮"是"分寸節度","樂"是"和合同一","射"是"指向確定","禦"是"主體掌握。
【書籍目錄】
第1頁:啟請佛心妙生流泉 第2頁:大其心量
第3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1) 第4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2)
第5頁:天地精神與悲欣交集(3) 第6頁:儒道佛的聲音
第7頁:"心"讀古典 第8頁:我讀《論語》
第9頁:現代化之後的心靈安頓 第10頁:創意與搞笑
第11頁:問心 第12頁:從敏督利台風水災談起(1)
第13頁:從敏督利台風水災談起(2) 第14頁:師大、門神與年畫
第15頁:偽小人與真公民 第16頁:經典是一個生活世界
第17頁:從人間佛教到公民佛教 第18頁:寬容與不寬容
第19頁:未覽黃山不知山 第20頁:旅日手札(1)
第21頁:旅日手記(2) 第22頁:關于孔子紀元的想法
第23頁:虔誠、排他與寬容 第24頁:根深柢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