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貳‧正宗分 三‧念師長恩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念師長恩

云何念師長恩。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今我等粗知禮義。略解佛法。

「云何念師長恩」:「云何」,就是怎麼樣說。怎麼樣說是報師長恩呢?前邊是報父母恩。這父母生我,我應該報恩的,那麼師長他沒有生我,我報什麼恩呢?所以 說「云何報師長恩」呢?這是一個詢問詞,就是向大家來問問題。師,怎麼叫「師」呢?師就是一個規則,跟著他學這種法度、規則。說「師父」,這是一種長輩, 在我們這個人倫上,師就是長輩;你皈依師父了,那麼你無形就是晚輩了。

所以我不叫人皈依我,就是這樣子;如果我叫人皈依我,人家問一問你,你夠不夠師父的資格啊?你是不是討我的便宜,想要作我的師父,比我長一輩呢?那你自己 說什麼?所以我從來不叫哪一個人皈依我;不叫的,就是因為這個。那麼我也很慚愧的,我收一個皈依弟子,我覺得如果我不用正法來教化他,我不能度他,我就是 對不起他。我要是用正法教他,他要是沒有真正一個誠心,不聽,我又有什麼法子?所以我也不叫人皈依我。

你看你們現在這麼多人皈依我,你們自己問問自己,哪一個是我親口叫你們來皈依我的?甚至於皈依我的,我都要考察考察。那麼有的時候,人多了,我也考察不過 來了,馬馬虎虎把眼睛一閉:「好了!都許可了。」就這麼回事。本來要一個一個的。我在東北,在香港,我收皈依弟子,我要先和他談一談;談一談你為什麼要皈 依我。

不單對人這樣,我就對鬼也是這樣子。真的啊!我在香港收過鬼皈依弟子。這個鬼,說起來這也是很不可思議的。有一個人有病,就去請和尚來念經,請七個和尚念 經。這七個和尚穿上袍,搭上衣,到那兒擺上桌子,放上《金剛經》、〈大悲咒〉,就來念:「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一天到晚南無、南無、 南無、南無、南無,南無個不停。念《金剛經》也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 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可是這個鬼也不聽你那一套。你敷座而坐,它也敷座而坐,搞得這七個和 尚念了七天經,也出不去門了。

那麼這七個和尚,其中就有一個把我推薦出來,說:「你要是想要他病好,你要去請某某人去。」這個人也就相信他話,就跑到我那個觀音洞裏邊去請我。請我第一 次,我沒有答應;第二次又去,我又沒有答應;第三次到那兒跪到我面前不起來,說一定請我幫幫他忙。那麼我說:「好了!你這麼誠心。」我就去了。

去了,到那兒,這個病人在床上正和和尚鬥法呢!和尚念經,他也念經;和尚念咒,他也念咒,在那兒晃晃悠悠的這麼不知多神氣!那麼我就坐到他那個床旁邊,我 就靜一靜,大約十五分鐘,咦!這個人帶著鬼,鬼帶著人,就跑到這兒就跪下來;跪下,當時我有個念珠,我就給他戴上。戴上我這念珠,他就說:「哎呀!法師 啊!你饒恕我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說:「你怎麼了?」

他說:「啊!我這幾幾乎要被你這個念珠燒死了。」

我說:「我戴著,它怎麼不燒呢?你戴著,它就燒呢?」

他說:「我真受不了了!」

我說:「那你想要幹什麼?」

他說:「我想要皈依你。」

我說:「你想要皈依我?這七個和尚給你念經念了七、八天,你怎麼不皈依呢?你皈依我幹什麼呢?」

他說:「喔!他們?他們皈依我,我都不要他。」就這麼說。完了,又說他認識茂峰老法師。

我說:「你既然認識茂峰(豐?)老法師,你可以皈依茂峰老法師嘛!」

「哼!他呀!他也不夠我師父的資格。」

我說:「那我怎麼夠?」

他說:「啊!我找這麼多年,就是找你呢!」

我說:「你找我幹什麼?」

「啊!我就要皈依你。」

「皈依我有什麼好處?」

他說:「你的願力大,是凡你的皈依弟子,都要成佛。因為你有這個願力,所以我現在一定要皈依你。」

你看!這個鬼它都不是四六不懂;他都懂四六。什麼叫「四六」呢?「四」,就是父親的那個「父」字;「六」,就是母親那個「母」字。父親那個「父」字是四 筆,母親的那個「母」字是六筆。所以說那個人四六不懂,就是連爸爸、媽媽都不認識。那麼這個鬼呢,它就四六懂了,他要皈依。

我不是今天向你們來說我的怎麼長處,這是我們講這個事實來證明。那麼這樣子,他就皈依我了;皈依我,這個病人的病也就好了。結果這個病人好了怎麼樣?這個 病人也皈依了;病人皈依了,這個病人的親戚也都皈依了。所以一連一大串,這一幫就都皈依了;都是全家皈依,所以這鬼也能介紹人皈依。人看著鬼皈依了,所以 他也就眼睛紅了:「我也要皈依。」那麼這是報師長恩。

因為「父母雖能生育我身」:父母雖然他能生育我這個身體,可是「若無世間師長」來教化他,來令他有一點學問,有一點學識,「則不知禮義」:他就不知道這個「禮」。禮,就是禮節、禮貌。你對人不客氣,這就是不禮貌。

義,什麼叫「義」呢?義就是義氣。好像關公,那大義參天,他總要保著他皇兄劉備;誰若想利用他,他也不被利用。曹操怎麼樣用什麼手段來想拉攏他,他也不去 的。所以這個關公就大義參天,這個大義好像天似的。那麼禮貌,好像我們見著人,要是給人低低頭,那麼恭恭敬敬鞠個躬,這個人絕對不會罵你的。為什麼人罵自 己?就因為自己對人也是很粗氣的,不好了,所以人家罵。這是我深深地瞭解這個道理。

你看我是個出家人,也常常有人罵我,就因為覺得我對他不好了。那麼這沒關係,凡是罵我的人,我發願將來都度他們成佛。所以他罵我的人是最便宜的,不會吃虧 的。我不會說:「啊!你罵了我了,我叫你下地獄!下無間地獄!」不會有這個心。你罵我嗎?將來我要度你成佛;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所以罵我的人,也是我 的善知識。

你看那個提婆達多,他就是反面來幫助釋迦牟尼佛的。那麼罵我的人,甚至於對我不客氣的人,這都是我的善知識,我都要發願將來度他們。所以你們誰要是反對 我,或者罵罵我,那是好辦法,那是和我能結一個最大的法緣。因為這個,你們誰若願意和我結法緣,就先罵罵我。我這是大開方便門,不怕人罵。我也不怕人打 的。你們願意,你們要我的眼睛,我給眼睛;要我的耳朵,給耳朵;要我頭,我都給頭的。身心性命、頭目腦髓都包括在內,你們只要想要,我都布施;不是這麼 說,真做得到的。

現在我是一個最愚笨的人,我又說這句話了。為什麼呢?人家不願意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做。我告訴你們,我是再邋遢的東西,我可以吃的。若不信,你們就當面試 一試,不論屎啊、尿啊,我都可以吃,我都可以喝的,就是這麼一個不識數的人。你們現在懂得你們這個師父,真是鴉鴉烏了!真是沒有用了!

我在香港,有一個人她向我要求,說她要生個孫。我說:「妳想要生孫嗎?那好!」我就在那兒洗腳,洗完了腳,我就把這個水給她;我說:「你喝了,把這個水喝了它了。」啊!她一看,做不到。「你做不到嗎?好!我來。」我自己拿起,把這個洗腳水喝了它。

哦!她周身都漂汗了,說:「這怎麼可以?」我說:「這怎麼不可以?」所以你們不要以為我和你們一樣的,我所做到的事情,你們是做不到的,我告訴你們。

我再告訴你們一個事情,我吃東西啊,好吃、不好吃,我都覺得它是一個味道,所以這屎尿我都可以吃,就因為我覺得它都是一個味道。你說:「哎呀!這個法師你太臊太臭了,我們不願意接近你了。」阿彌陀佛!誰願意離我遠遠的,沒有關係;誰願意譭謗我,也 Doesn't matter,不要緊的。我也沒有什麼好的。我就是沒有本事的這一套嘛,你們懂了吧?

所以禮義,我們世間人都要懂禮,不能一點禮也不懂,也不知道一個義。所謂合乎義的事情,我們就做;不合乎義的事情,我們就不做,這個「義」是治世之宜。做 什麼事情,你做得正對了,恰到好處,這就是個義。這個義,又是說那個人義氣,古來那個俠客行俠作義,這就是義氣;義氣,大家結拜兄弟,有福同享,有禍同 當,為朋友兩肋插刀,也不怕痛。這都是義氣,一股義氣。那麼這個義氣就是要吃虧的;義氣來了要吃虧,要幫助人,利益其他人的。

那麼世間的教師是教你這一切的禮節、禮貌。做事不要沒有禮貌,你不要亂罵人,不要對人都不好,這要有禮。我們人和禽獸不同的,就因為知道禮。如果你連個禮 貌也沒有了,那和那禽獸是沒有分別的。那個禽獸,你看牠若互相見著,牠還都有一種好感呢!我們人怎麼可以不懂禮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禮也是八德之一, 所以你必須要懂禮貌,對人有義氣。你如果沒有世間這個老師,你就不懂做人的道理。

「若無出世師長」:你若想修行,你必須要選擇一個明眼的善知識。怎麼叫明眼的善知識呢?明眼的善知識有幾個條件你可以觀察的。他第一不貪財;第二不貪色; 第三不貪名;第四他不自私:有這四種。你看這個善知識,他是不是說來說去都是叫你對他有利益?是不是他做一切的事情,想把他自己的名譽弄得大大的,高高 的,地位弄得大大的,有他一個企圖?這個不貪名、色,不自私,這個是個善知識。

所以馬來西亞這次跟著你們來這位達摩阿難達法師,我覺得在我所見到的--我沒有見到,那我是不知道了--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小乘,Thervadha的比丘裏邊,他是一個最修行的人,也是一個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講禮義的一個人。所以這一位善知識,你們回到馬來西亞要多親近他。

你親近善知識,我告訴你們,不要去好像很膩著,一天到晚就這麼死纏死纏的,總也離不開。親近,就要聽他話,你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去求開示;不是說我一天到 晚就見見我這個師父,以為見,這就是親近了。不是的。你就要求法,也要恭恭敬敬的,不是那麼連講帶笑的,也不正經那麼樣子,那是不可以的。要正正經經,鄭 重其事,到那兒不要給他添麻煩。看他有事情,有時間沒有?有時間就請教;若沒有時間,不可以就,「我這個是重要的,我到那兒,我不管他忙不忙,我先要請問 我的問題。」不可以這樣子。

你們皈依我的人,回到馬來西亞要去親近這位達摩阿難達法師。因為我不在那兒,我請他代表我來教訓你們。你們若有力量,你們要好好護他法。你們護持他,就是 護持我,我們兩個人沒有彼此的分別。我們兩個人,我覺得他也沒有自私心,我這個有自私心,但是也不太多了。講老實話啊!那麼不太多了,或者有一條頭髮那麼 多,但是我都要割斷了它。這是這一點。

那麼你要出世,你不能沒有個明眼善知識。明眼善知識,他一舉一動絕對不會為他自己做著想,不會盡是:「怎麼樣能利益我呢?給我修個大廟吧!」有人說了:「你現在有萬佛城這個廟不小了,還要不要修廟呀?」還要。

我這個貪心是沒有止盡的。可是我這個貪心,我告訴你們,我是願意給國際佛教,做一個佛教基本的道場,來弘揚正法。所以現在你們來,不論對我這兒怎麼樣的看 法,都是擁護萬佛城的。你就罵萬佛城,也是擁護的;你罵罵都好的,對萬佛城都有很大的光榮。你看其他人若有人這樣講話的,我就拜他做師父,給我找一個來。 我是不怕人罵,也不怕人譭謗,也不怕人批評的,什麼也不怕的;我若怕,我就不跑到美國來弘揚佛法了。我到美國這兒弘揚佛法,我早就把這一切一切都準備好 了。你越譭謗我,我越覺得這是很好玩的,比我開玩笑更好玩。所以我這個思想,和你們的思想完全不一樣的。我的作風、我的行為和你們的所知道的,也都不一樣 的,我今天老實告訴你們。

若無出世的師長呢,「則不解佛法。」你若不求一個出世的善知識,你就不能明白佛法;不能明白佛法,你怎麼會出世呢?我告訴你們最要緊的,這個世間的知見, 要不要了它,想學佛法就要多吃虧。永嘉大師說過:「聞惡言,是功德。」你聽見人家對你有譭謗,或者罵,這都是功德,都是幫助你的,都是想你好呢!他若不想 你好,他不會說你不好;他說你不好,叫你知道,就是要你還更加努力,百尺竿頭重進步。你要這樣想。所以「順逆皆精進,毀譽不動心」,要這樣,不過這不容易 的。「聞惡言是功德,此即成我善知識」:這個就是成就我的一個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要不是因為或者訕笑你,或者譭謗你,你也能冤親平等,沒有瞋恨 心。「何表無生慈悲力」:怎麼能表示出來你無生法忍的這種力量呢?所以各位!我當然也有很多毛病,但是我希望改。我希望把我的毛病都改了,那麼和你們大家 共同研究佛法。

所以要出世,一定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不知禮義」:你不知道禮節和義氣,「則同於異類。」異類就是禽獸。你看那個禽獸,飛禽走獸牠就不懂禮義,可是也 有懂的。好像烏鴉反哺報母恩,羊羔跪乳,這也是一種孝順的禽獸,這都是牠天性還善良。所以這個則同異類,就是和畜生沒有分別了。那麼你人面獸心,也就是不 懂禮貌,所以說:「不懂禮。」

「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你修道的人不懂佛法,那和世俗人又有什麼分別呢?沒有分別。所以「今我等粗知禮義」:現在我們,就是省庵大師他說我們這一切的 人,我們這個同類,就是所有的出家人,或者信佛的人。「我等」,就是我們。我等粗知禮義,粗知就是知道一個大大概概的,簡簡單單的,知道一點禮義。「略解 佛法」:略略地也明白一點佛法了。

袈裟披體。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若求小果。僅能自利。今為大乘。普願利人。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俱蒙利益。是為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

「袈裟披體」:袈裟,就是出家的這個衣服。「莫道袈裟容易得,皆因屢世種菩提。」出家不是很容易的,你若沒有善根,是出不了家;出家也不會長遠。那麼必須 要發願生生世世都童貞入道,發菩提心。童貞入道比較容易修行,也容易得五眼六通。你一不是童貞了,就很不容易修行了;當然也可以修行,但是不容易的。「戒 品沾身」:戒品,就是所說的有五戒,有八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是菩薩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條戒。這個戒品就是受比丘戒、沙彌戒、 菩薩戒;受這個戒,這叫戒品。「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受戒就入諸佛位,所以說戒品沾身,這個金剛光明寶戒的戒體得到了。

「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說這種的重恩,這個戒品、袈裟,是從師長那兒得來的。「若求小果」:你得到這個袈裟披體,戒品沾身,你要是不修大乘法,僅僅地就 修小乘,求證阿羅漢果。「僅能自利」:這也是好,但是只是自利而沒能利他;只能自覺而不能覺他;只能自度而不能度他。

「今為大乘。普願利人」:現在為大乘的種子,發大菩提心,只願意利益其他的眾生,而忘了自己。「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世間的師長,和出世間的師長,這 兩種的師長。「俱蒙利益」:都得到好處了。這是報師長恩。因為他教你,你修行。你成道了,是由他幫助你成的,所以俱蒙利益。這個世間的師長,和出世間的師 長,也都得到利益。「是為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這是發菩提心第三種的因緣。

【書籍目錄】
第1頁:序分 第2頁:貳‧正宗分 一‧念佛重恩
第3頁:貳‧正宗分 二‧念父母恩 第4頁:貳‧正宗分 三‧念師長恩
第5頁:貳‧正宗分 四‧念施主恩 第6頁:貳‧正宗分 五‧念眾生恩
第7頁:貳‧正宗分 六‧念生死苦 第8頁:貳‧正宗分 七‧尊重己靈
第9頁:貳‧正宗分 八‧懺悔業障 第10頁:貳‧正宗分 九‧求生淨土
第11頁:貳‧正宗分 十‧令正法久住 第12頁: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