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學佛就是學做人

[日期:2011-03-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皇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學佛就是學做人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壇經》

  學佛之道無他,求其安心而已。

  ——宋•善月《山家緒餘集》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前進達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學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無不喜愛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為事業等失敗,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但這種人究竟是少數,而且都有機會改善的。平常以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滿,兒女多,身體健康,有錢有勢,當然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說:這是好的果,並不是好的原因。要想獲得良好的結果,不能就此滿足,因為這是要過去的。必須積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趨向更好的。

  ——印順法師《妙雲集》

  學佛是向內尋找自我,找到自己的佛心、佛性;是一種向真、向善、向美的智慧之舉。

  ——星雲法師《佛光菜根譚》

  學佛就是學做人,學做一個好人,學做一個明白人。儒家講“止於至善”,佛法確實將這句話圓滿做到了。“至善”是善達到極處,達到究竟圓滿。儒、佛都有一套達到至善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基礎,可說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學首先列出“三綱、八目”,佛法教學首先提出“四弘、六度”,這兩者的精神與內容非常接近。可見孔老夫子與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見解、教學、行持,不謀而合,正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

  六道眾生最容易得度的是人道,所以菩薩示現成佛也在人道。……我們這一生能夠得生人道,機會非常難得可貴,可貴在容易覺悟、容易得度,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機緣。而這個機緣並不長,因為人的壽命很短促,縱然活一百歲,也是一彈指、一刹那而已。壽命短,顯得這個機緣格外可貴,因此得人身若不聞佛法,實在可惜;而得人身沒有機緣聞佛法之人,確是占大多數。在現代,佛法借著科學技術,普遍向全世界宣揚,無論信與不信,所謂“一曆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世間人有福。若在這一生中,真正能脫離六道輪回,就是真的成就。反之,這一生不能脫離六道,來生依舊免不了輪回;這一輪回,不知道要輪回到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佛法。絕對不可能生生世世都遇到佛法,若生生世世都能遇到,我們早就成佛了,可見這相當不容易。

  遇到佛法,大家都希望在這一生中成就,這並非難事,確實每個人都能做到,關鍵就在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覺悟;將毛病改正,這是修行。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無從改起。但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難,他總以為自己樣樣都對。而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自以為是。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就是菩薩沒有“自以為是”的觀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是覺悟的人。迷人自以為是,即使反省也認為自己沒有過失,過失都在別人。殊不知見到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幾時見不到別人的過失,自己的過失就沒有了。

  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見到別人有過失,就是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外面是緣,緣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引出來,這就是大過失。所以會修行的人,所有的外緣都是善知識,善人善事可以學習,惡人惡事資助自己反省改過,順逆都是善知識。在反省中,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菩薩修行能成佛之理在此。

  若不明道理與事實真相,學佛不能從心地上真正做一個轉變,就是學佛也依舊造罪業,正是古人所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團體,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的團體都稱為僧團。

  ——淨空法師《學佛就是學做人》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前言
第3頁:悟思 第4頁:學佛就是學做人
第5頁:學佛是為大眾謀幸福 第6頁:廣結善緣,自謙而尊人
第7頁:用慈悲心來軟化他人 第8頁:不要忘了基本精神
第9頁:识人之道 第10頁:拒絕是一種藝術
第11頁: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第12頁: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
第13頁: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平 第14頁:為學定要深心
第15頁: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16頁: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第17頁:身苦心不苦 第18頁:走出老年的悲哀,服務奉獻社會
第19頁:理解對方,反省自己 第20頁:生兒女易,教兒女難
第21頁:聖人之善,以孝為端 第22頁:要尊重並體會到對方是一個獨立人格
第23頁:順法調禦,以愛教導 第24頁:進步不落後,圓融不極端
第25頁:不僅事情要做好,人的本分也要做好 第26頁: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第27頁:與人交往須帶三分俠義心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