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放 光(1996) -- 星雲日記44 星雲法師著

放 光(1996) -- 星雲日記44 星雲法師著

放 光 1996/12/16~1996/12/31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中華佛寺協會理監事及團體會員負責人座談會,上午九時,於臺北道場舉行。此次會議是針對近日來「妙天」、「宋七力」等斂財事件,討論寺廟是否應向政府納稅及納骨塔何去何從等問題。

中華佛寺林蓉芝祕書長,請我在座談會上講幾句話。宗教對安定社會及淨化人心有其莫大力量及功能,雖有不肖之徒行詐騙之術,但不能讓正信宗教背負罪惡之名。

為了現代國家的形象,政府看宗教應該朝淨化人心的功用去看,寺院多年的辛苦,其淨財皆是十方來十方去的造福社會。先進國家如法國大都是政府發薪水給宗教人士;美國對宗教不僅不必繳稅,還有各項福利優待,可見現代化國家對宗教是多麼尊重。

佛教尚未傳入中國時,「塔」就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寺院中的靈骨塔,不僅在社會上有著提倡火葬的示範,更是一種慈善事業,僧眾每天早晚為其上香、換水、灑掃、維護。但政府看不到辛苦照顧的活人,只看到死人的牌位,把慈善工作變成商業行為,對寺院是不公平的。

人類出生後,就離不開經濟生活,有了經濟就會更進一步追求內心信仰的世界,所以希望大家多關懷宗教,我的意見是––

1.贊成有「宗教法」,不做法外之民,立法是為管非宗教者。宗教靈修部分不必訂法,宗教的社會層面則要立法。

2.傳教師要有資格限制,就不會發生宗教亂象。

3.教產為寺廟所有。不要向宗教算錢,宗教的錢是有因果的,宗教的錢是要用在社會上的。對宗教若眼光只看在金錢上,是道德的墮落。

4.佛教的納骨塔是屬慈善的,一般的納骨塔是屬商業的。

十時,前往功德主賴維正、李秀琴夫婦府上家庭普照。

為《人生八十––吳尊賢親友合撰祝壽集》題字祝賀

「尊賢先生八秩榮壽誌慶

  尊為長者利生利民利家邦
  賢於仁人公正公益公德心

         佛光山星雲賀」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二

國際佛教促進會執行長滿華,今向我報告促進會會務情形––

一、法身寺四位法師應中泰文化經濟協會邀請,來臺主持法會,因最近宗教亂象,未被外交部接受。該寺祥代法師遂向本山求助,由心定法師出面具保。

二、內政部批准秋季來山就讀的外籍學生人數共二十八名,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緬甸、錫蘭、澳洲、加拿大、美國等地。

三、依恩於十一月二十日至韓國輔導西元一九九六年世界佛學會考,計有五千多人參加。十六個單位團體包括明星女中、女高、東大附中、附高、曹溪宗的青少年班 學生、華僑中小學及其他四百多人等,甚至連其他宗教的學生也都很有興趣參加。韓國《佛教週刊》與《佛教新聞》皆報導此事,並有錄影存證。

四、為慶祝在藍毘尼發現阿育王石柱百年,第五十四屆世佛會執行會議於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二日在尼泊爾召開。議程首先為執行委員鄭天柱於十一月十一日往生 致哀一分鐘,其次勉勵韓國代表就大會明年將在韓國召開加把勁。此外,世佛會總部明年喬遷新址,要求與會者樂捐。(本山目前每年贊助世佛會美金兩千元。)

五、尼泊爾觀光部十二月一日上午在藍毘尼舉辦百年慶祝會,由文化部長兼藍毘尼發展委員會席巴哈度主持。除了日、韓、泰、馬、錫蘭等代表出席外,中共出人意 表地大張旗鼓,由國務院宗教局局長率官員法師團約五十人與會。同日並為其在藍毘尼的中華寺舉行奠基儀式一,預定兩年內以三千萬人民幣完成,該團隨後將參訪 印度聖地。而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亦繼其印度、巴基斯坦訪問後,於十二月四、五日前往尼泊爾,以加強「發展穩定的睦鄰友好周邊環境」。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晚八時,為前來參加水陸法會的信眾們開示。

做一個佛教徒的責任是求法、護法,進而弘揚佛法,因為有了佛法才會有辦法––

一、求法︰一般人求財、求金錢、求名、求利、求升官、求發財,都比較容易,但是求佛法就不容易。古德為求半偈佛法而捨身、禪宗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玄奘大師 西域取經「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密勒日巴「將身心三業供養師父」的精神,都是求法的最具體表現。

二、護法︰有人用口來弘揚佛法,有人用筆寫文章來傳播佛法,有人用錢布施、發心印刷經典來流通佛法,這些都是在護法。用法布施來護法方式尚有––

1.書寫︰書寫經律論以廣為流通。
2.供養︰尊敬有經典或有佛法之所在。
3.施他︰為他人說正法並施經典教化。
4.諦聽:注意聆聽他人誦念經文。
5.披讀:自翻閱經典讀誦。
6.受持:受納教法憶持不忘。
7.開演︰為他人說教使其信解。
8.諷誦︰宣揚經文,使他人產生喜悅。
9.思惟:思惟佛陀所說法義。
10.修習行:修習佛陀所說之法。

護法最大的原則是護道勝過護情,護持大眾為先,而非護持個人。在座大家回來參加水陸法會,用具體的行動來昭告自己對信仰的堅定,尤其在社會亂象、邪教彌漫的風氣中,這是最好護法、護教的表現。

三、弘法︰佛光山一切弘法事業,都是應信眾們的需要而設立的,故弘法工作要靠十方大眾一起來護持。很感謝海內外的信眾們,對佛光山道場的護持。

大家如此虔誠的回山求法,希望把參加水陸法會的功德、歡喜、平安、佛法,一一帶回去。

信眾陳婉容小姐,寄了一本《健康小常識》給我,內容有些保健常識值得一讀,如––

.食物對於美容,比化粧品還重要。
.輕鬆的午睡,可消除神經過敏,提高工作效率。
.吃糖使血糖增高,可以控制脾氣。
.內心焦慮,是造成不眠的最大原因。
.不偏食,不緊張,才是預防動脈硬化的良方。
.胃腸保健良方,不外新鮮、營養、適量、運動、不隨意進補。
.減輕體重,是防止血管硬化的唯一方法。
.補腦最好的方法是睡眠與休息。
.過多的睡眠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一種刺激。
.注意飲食營養、防止情緒焦慮、適當運動可預防高血壓。
.哭泣有益情緒之平復及身體的健康。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四

清晨五時三十分,由佛光山出發,轉往東部,巡視臺東日光寺、花蓮月光寺、重建中的雷音寺,於晚上九時,抵臺北道場。

所到之處,除在硬體建設給予規畫意見外,大都就徒眾弘法上、生活上的問題給予指示––

.既然出家,就要念念在修持、念念在佛法,人我是非皆是一時的,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人我是非上,沒有佛法者,易迷失在這上面。

.出家了,就要很安心、歡喜,過著很有尊嚴、很有用、很有希望的生活,能在佛門生活得安心,必定會有所得。

.人生的際會只是碰面剎那的機緣,相接觸後,就要各奔東西,故要珍惜這段相處的因緣,藉著大眾的力量來擴大自己、超越自己,因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等待時間的成長,所以凡事不要太短視。

.事相上很多東西,看表相都是一時的,所以要看真心、自然的一面,好的要歡喜接受,不好的也不可以排拒,世間上圓滿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殘缺的美,也自有其一番境界。

.何謂善知識?就是可以鼓勵我們奮發向上者、可以攤在陽光下講話者。

.人生都是有過程的,每一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不宜為他人所言的事物,以及憂、悲、苦、惱、離合。但只要有正念,必定能勝過妄念、邪魔。

.人的一生就是在戰場上過日子,但不是拿刀、拿槍、拿棍、跟別人作戰,而是自己跟自己心中的矛與盾作戰,故每一個人都一定要經過千生萬死的「死」了以後,才能再生,且要天天死,天天生。

禪宗常教誡弟子「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一個人要「重生」,必須要大死一番。要讓什麼「死」了?思想上或精神上,最嚴重最有害的要先死,如︰

精緒化死了    比較計較死了
人我是非死了   惡口兩舌死了
妄念妄想死了   不威儀死了
邪見死了     欲望死了
貪瞋癡死了    我慢愚癡死了
煩惱死了     懶惰死了
懈怠死了     習氣死了
錯誤的觀念要死一萬個,不好的惰性「死」得越多,才可以「生」得很好。

很多人對執著、自私、惡習死不了,人不能千生萬死,都是因為所知障不容易斷的關係,所知是一種「障」。擇善固執、福德不具皆是所知障,一個人所知障若是破不了,其損失是挽不回的,因為機緣已經錯失了。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五

今起一連三天,每天晚上將在國父紀念館,以開大座方式宣講《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又稱《寶積經》,共一百二十卷,為唐‧菩提流志等譯,是集錄諸經編纂而成,全經計收四十九會,主要內容在敘說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寶積」就是積集法寶(聚集無量法門)的意思,每一會相當一部經,都有各自獨立的主題。

全經共有一百二十卷,用念的也念不完,只能取其中與我們生活、社會有關係者來說。

今晚講座主要內容有––

一、放光四法

不久前輿論為放光的事件,混亂不已。其實放光是很平常的事,所以會如此混亂,是因大家忘失了自己真如本能的光,而只知要向外求,別人放光乃至佛陀放光都跟我們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六根每天都要隨時放光才重要,如︰

口說善良的語言、讚美的好話,就是口中放光。
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並以慈眼視眾生,即眼睛放光。
耳中注意聽聞佛法,並懂得諦聽、善聽就是耳朵放光。
滿臉笑容沒有瞋色,就是臉上放光。
心中慈悲、智慧、清淨,就是心中放光。

不要去找別人放光,重要在自己每時每刻都要放光。佛陀說有四種方法可以放光––

1.布施燈燭驅逐黑暗是一種有形的放光,若能以真理、知識、智慧等法布施供養人,而不致愚暗癡迷,就是一種放光。

2.佛法欲滅時,為了信仰而廣修供養、常隨佛學、懺悔業障、不受外道怪力亂神影響護持正法,也是一種放光。

3.親朋、鄰居們在意志消沉、行為不正時,能鼓勵他們向善的道路而不致迷失,就是在用光明照耀他們。

4.用一片赤誠的心來與人共事,因為唯有真心,才能放光。

二、護世四法

淨化社會,影響社會使其更健康的方法有六種––

1.不失去慈悲心,不失去慈悲行,舉止動念常行慈悲而不害眾生。

2.口中無瞋出妙香,語言不要像刀劍傷人,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3.真正要過身心健康的生活,就是在觀人、觀事、觀境界都要很自在。自在之法門,不外「不比較、不計較」。

4.有利益時,要與大眾共享。每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或許不同,且此也非真財富;心中擁有多少法喜、能祝福他人多少心意,這才是真正財富。

5.對戒法要受持,因持戒可以做一個健全的人。一家持戒,一家得度;一村持戒,一村得度,一國持戒,一國得度;若臺灣能成為五戒大國,國家自然會國泰民安。

6.世間上任何行業皆有好壞,但要懂得辨別是非善惡,也就是說要有正見,不可以偏概全來看世間。

三、四種人不可以親近

學佛重在參學、親近善知識,但有四種人不宜親近︰

1.欺名盜世的人  2.執著邪見人的
3.經常謗法的人  4.貪圖名利的人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就我在國父紀念館講座的因緣,讓叢林學院的學生也到臺北來參學。上午十時,特集合他們小參––

我一生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山林水邊都可以讀書。讀書不一定要靠老師,會讀書的人,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老師,不會讀書的人,讀了十年,一句話也聽不懂。

在求學的過程中,必定經歷很多老師的教誨,要懂得從他們身上去取寶,不要數年後,仍是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師長們的教誨舉止,要能點滴受用。

馬路上絡繹不絕的行人車輛,皆是為了生活在忙碌,我們何其幸福,可以無憂無慮地讀書,想到這裡,怎能不感動?所以在馬路上行走,也是一種讀書,要將感恩心 讀出來;與人相處,要將體諒心讀出來;對資質比我們差的人,要將不嫌棄人的心讀出來。大塊假我以文章,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

大丈夫失意時不灰心、得意時不自滿。山河大地中,也都有我的一份,任何時地將一個理字讀出來,讓自己做個明理的人。

今晚《大寶積經》講座內容有––

一、四法應捨離

有四種法門不值得我們依靠,要遠離︰

1.要捨離貪瞋癡︰在經典上說,「我」如大元帥,領有貪、瞋、癡三個軍團率領八萬四千魔兵擾亂我們不得安寧。所以要自我檢討每天是否成了三毒的奴隸?貪瞋癡如繩子綁得我們不得解脫,所以我們要用三學來對治三毒,讓我們身心健康自在。

2.要捨棄聲聞乘︰「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離開僧團的出家人,就如離群的孤鳥易迷失,對沒有慈心悲願不發菩提心、不行菩薩道的小乘人要遠離。

3.要捨離緣覺乘︰不發心傳授知識、沒有悲愍心、不方便善巧的接引信眾、只知自度不喜度人的聲聞獨覺者要遠離。

4.要做一點善事、好事,就老等著人家來回報,就成了執著,布施要無相無求,不要去計較或比較。

二、如何修大悲心

1.「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修大悲心要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
2.在修福惜緣下修持大悲心可以往生善趣。
3.慈悲所到之處,無人可以抗拒。
4.修慈悲心不住涅槃,要活潑的在人間行菩薩道,救度眾生。

三、如何捨離惡友

1.對自私只為自己的自了漢,要捨離。
2.以訛傳訛,讓人不能分辨是非,而退失菩提心者非善友。
3.對開賭場、走私槍械、販毒等人,要離捨。
4.對因不明白而愚癡造業、六道輪迴不能出離、損害諸善者要捨離。

■十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下午一時,於臺北道場召開「佛光會理監事聯席會」。

三時,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中華佛光總會第二屆第四次會員大會」。

國際佛光會在全世界各地,共同的目標是要將人間佛教的幸福、歡喜、道德,散播在人間。

一個人什麼東西都可以少,唯獨慈悲是不可以缺少的,因具有慈悲性格者,會帶給國家社會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是《大寶積經》講座的圓滿日,經文內容重點在說明––

.交朋友要交懂得善巧方便、不執著、有情意者。
.快樂的定義,非指吃好、穿好、用好、懂享受者,而是內心有泉湧不斷的法喜者。
.有助人的性格且又能從善如流者,自然可以走出一片世界。
.肯承擔就能擁有,能擁有自然就富貴。
.有道德的人,皆是惜福惜緣的人。
.領導人要先懂得領導心,若讓民眾養成依賴心,社會是不會進步的。
.心中擁有無限快樂的人,一定是凡事都「OK」的人。遇事只會排拒、推諉,老是說「NO」者,一定是個苦惱人。
.與朋友相交,不油腔滑調,不說謊欺騙,要真語、實語、不妄語,此也是菩薩行儀。
.好朋友彼此要懂得關心對方、安慰對方,尤其是在起無明沮喪時,更要體貼對待朋友。
.寺院不管大小,其對社會教化的功能是一樣的。寺院如「加油站」,在人生旅途中,不忘時常到寺院裡加油,可以提升人生境界。
.對他人升官發財、利益好處,要感到歡喜,這才是好朋友,若看到別人有好名譽,心中就不高興,這就是嫉妒。嫉妒是人的劣根性,要轉化它,讓嫉妒成為一種逆增上緣。
.順口一句好話、舉手之勞的服務、隨地給人方便、隨心給人祝福,皆屬應時行施。
.對遠行來訪者、老病傷殘者,要抱著一顆慈悲心,給予協助救助,這種布施將來必定會有收成。
.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要得有富貴,口邊好話不可少。
.外現羅漢相,內密菩薩行。對人,不可以以貌取人,對老少貧富皆不宜有輕慢心。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用金錢、語言、技術、時間、服務來與人結緣,其功德無量。
.當今社會正處在怪力亂神中,佛教徒要提升正信的佛教,才能作社會的中流砥柱,更寄望政府有法、媒體有德。


■十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雅樂團,昨天參加大專青年第十四屆聯吟大會,榮獲吟唱組第二名,及最佳舞臺設計獎。

聯吟大會歷年來均由各大專院校中文系或古典詩社參與,南華管理學院雅樂團成立至今才兩個月,有如此成績,可見師生們的努力。

上午十時,出席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的董事會。

下午,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記者張彤禾小姐的訪問––

.人一生下來,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嬰兒一張眼就要喝牛奶)。而一個人內心的平安、快樂、歡喜,則非物質金錢可以解決,只有依賴宗教,才可以解決精神上的需求。

.佛光山三十年來一直都很年輕,因出家的僧眾都是年輕的知識分子,度化的對象也以年輕人居多,所以只要是寒暑假,冬令營、夏令營、短期出家、青年人座談等 活動,以年輕人報名參加者占大多數。近一個月來發心受持三皈五戒的青年人,約有五千人之多,學佛年齡降低,是佛教具朝氣的現象。

.目前臺灣最需要的是幸福、平安、快樂、自由、和平,尤其是自由。若不自由,光有幸福、平安,也沒有用。

.社會若太重視金錢,是道德的一種缺陷,有金錢而不快樂、不安全,金錢又有何用?故凡事不應以錢為重點,道德、慈悲、超脫、幸福、自在也一樣很重要。

.對不宜、不當、不實的批評,我的態度是原諒他們不懂。而宗教家若不關懷政治、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佛光山只是宗教團體,主張本土化、無國界。我的理念是不分國家大小、種族膚色,在平等下彼此不分大小、上下、強弱,共同來創造人間的和平。我不侷限自己要做哪一個國家的人,我是一個「地球人」。

.因教派不同,宗風當然不一樣,可各自發展,去度和其宗風相應的信眾。佛光山不同於其他道場的特色是︰個人不儲蓄、人事輪調、接受奉召、各別分院是十方的、有典章制度。

.美國人對東方文化不了解,尤其是佛教,所以為了要弘法,必先融入美國社會,用中國文化好的一面來莊嚴美國,讓美國人知道中國文化的優秀。

佛.光山在弘法度眾上的態度是︰有為教的憂患意識、有為道的篤實心態、有為事的敏銳覺知、有為眾的慈心悲願;不以經懺為職業、不以遊方為逍遙、不以自了為修行、不以無求為清高。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享譽臺灣和大陸的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其來臺一系列緊湊的講演行程中,上午專程來訪。

去年,參加本山慶祝佛誕節節目,因而結緣的明華園歌仔戲團團長陳勝福先生,今天到道場來,很高興和他談及如何將佛法的因果觀念,融入戲劇中,藉劇情來淨化人心。陳團長也接受《普門》雜誌的訪問,說道––

「歌仔戲在臺灣具有強烈的草根性,不管是烈日當空或颳風下雨,戲棚下至少都有一、二十人捧場,因此,十幾年前父親把明華園交給我管理時,我就發願要突破歌 仔戲看天吃飯的宿命。於是主動積極地從歌仔戲的節目製作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從劇本開始,所謂『劇本』,即是戲劇的根本,有好的劇本編導,才能作出 有水準的節目。其次是劇團的組織制度,現在有許多的歌仔戲團生存不下去,大都是因為沒有組織制度與缺乏好劇本的編導人才。所以有一些人批評某些歌仔戲不倫 不類,把流行歌曲的曲調搬上歌仔戲臺,這好比是穿上長袍馬掛之後又把西裝套在身上一樣奇怪。

而明華園從早期二、三十人的劇團,其中三分之二是外面的小孩,至今團員七十幾人,並有五個副團在全省各地或海外演出。這一路走來有辛酸甘苦,也有榮譽成 就。主要的是我們家族兄弟們很團結合作,在劇團裡不塑造大明星形象,全團上下合力把戲劇表現完美,有人負責演出,有人做布景,有人做服飾,而我沒有特別的 專長,所以只有做團長。我常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因此我不計較臺上一時的失誤,但很計較排練時的遲到早退。

我覺得藝術工作者,除了發揚傳統戲劇藝術技巧之外,一定要有社教責任。然而,一般人每日辛勞工作,已感到壓力很大了,到了休閒時間,總不希望聽人講經說 教,於是我們就用心揣摩,希望藉著歌仔戲的藝術表演,幽默輕鬆地將道德、因果、忠孝節義的道理傳達出來,所以多年來只有明華園能進入國家藝術殿堂。

歌仔戲是臺灣土生土長的藝術節目,因此有許多地方的民俗、所發生的事情,都很容易融入歌仔戲裡,雖然臺灣有七、八十個歌仔戲團,但南部演的與北部演的,可 能會有所不同,因為北部受平劇的影響,而南部可能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技巧可以運用,但絕對要把它消化為歌仔戲的正統。

演歌仔戲也是一種修行,六十多年來,我們不是只有演戲,還肩負著歌仔戲傳承的工作。這個工作或許無法享受到榮華富貴,但是在近百年來的歌仔戲歷史上,明華 園沒有缺席。我和孫翠鳳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將歌仔戲延續下去,因此,我們要成立傳統戲曲藝術學院,不是只有訓練歌仔戲的演員而已,還希望和佛光山合 作,將佛法透過歌仔戲,達到淨化社會人心的目標。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感到最滿意的是,歌仔戲再次受到世人的肯定,現在大家談到歌仔戲就會想到明華園,這 是我最欣慰的。

過去是養不起小孩的人才送孩子去學戲,現在臺灣哪一個家庭養不起小孩呢?以現在明華園劇團來說,裡面有許多大學生,他們都是經家庭革命出來的,但是過了三 個月後,這些家長會很高興地向人炫耀,我的小孩在明華園,主要是明華園沒有一般社會不良的習性,而且有很好的組織制度。

我希望歌仔戲劇團,將來不只明華園一家,應該要更多元化,更多彩多姿,使文化活水的源頭––民間,百家爭鳴,大放異彩。其次,整個文化政策的發展,我認為 要靠有為的政府做有效的規畫安排,例如有安全的表演空間、良好的社會治安,讓民眾上戲院看戲,能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過去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佛教都是要人出家,而且是什麼都拘束的灰色人生。這可能是受古老傳統戲曲中,把佛教概念化為誦經、苦行、吃清菜與吃苦菜的影 響。什麼是吃清菜呢?就是家裡支持子弟出家,並且有能力供養一輩子的費用,讓他生活比較輕鬆安閒。至於吃苦菜,必須就是在寺院裡做一些挑水、煮飯、灑掃等 雜役,過著清苦、吃不飽的生活。

直到接觸佛光山,受到星雲大師的開示之後,才改變印象。星雲大師讓我非常感動,他的度量很大,是真正關心社會、民間、眾生的大菩薩。舉例來說,他主動邀請 明華園,參加去年為淨化人心及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所舉辦的浴佛法會,讓明華園也能為社會、佛光大學盡一份心力,同時他還鼓勵大家要看明華園歌仔戲,並不 是要看明華園的演技,而是看這當中的佛法和精神。最近我也在籌辦傳統戲曲藝術學院,真正感受到辦學的不易和辛苦,我願學習星雲大師的發心,很快地把學校辦 起來。」

下午五時三十分南下回佛光山。


■十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最近從報刊雜誌上的廣告或書局的書架上,都可以看到很多與《領導學》、《大軍統帥學》、《主管學》、《成功術》相關的書籍出版,真是五花八門。這類書籍之所以如此迎合大眾的需求,真應了中國民族性「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心態。

做一個領導人固然很難,但能被人領導不僅不容易,更是一種學問。我從小在叢林時,就有希聖希賢的觀念,希望佛教界有一個領導者,可以讓我追隨,最初我是以 太虛大師為對象,對其改革教制、復興佛教的理念,產生共鳴。在對日抗戰勝利那年,家師志開上人准許我回揚州俗家探親,但為了參加太虛大師成立的「中日佛教 會務訓練班」,而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機會。

民國三十六年,太虛大師在上海圓寂,那時我人正在宜興,聽到這個惡耗,頓時日月無光,失魂落魄了好幾天,除了難過外,更為中國佛教悲哀,覺得佛教失去太虛大師,沒有人領導,佛教沒希望了。

太虛大師圓寂後,多才多藝的同窗好友智勇法師,其文武全能的才華,成為我追隨的對象。離開佛學院後,多次去函邀請他到宜興來,願意將白塔國小校長之職位讓給他;後來更請他到華藏寺任住持,我願為其副手,接受他的領導,共同為復興佛教而努力。

在大陸國共戰爭,風雲變色時期,也曾和智勇法師相約,彼此不要同在一起,要分頭努力,以免不測而同歸於盡。後來我到了臺灣,便與他斷絕了音訊,但心中仍希 望有一位大德能讓我追隨,作為領導。來臺的一些長老,有的長於教理研究、有的長於對時事政論的批評、有的安於高位,因此,令我茫然無主,因為我想追隨的是 能復興佛教、對佛教有理想、能關心全佛教的大德。

民國四十六年左右,由我領隊為宣傳《大藏經》而全省環島,我有很多的構想,要為《大藏經》的宣傳而努力,卻常被個性保守的團長否決,指示我這不可做,那不可做,這不行,那不行的,到最後只好草草結束。

民國五十二年,隨著「中國佛教會訪問團」到世界各地訪問,我的工作是團中的發言人,所以我很用心的想做好一個助理角色。但是事實上,我這個發言人,卻不能 發言,深感到無用武之地,後來我也想在佛教會追隨一位領導者,但這些上位者,都在忙著今天打倒這個人,明天打倒那個人。但我只想到要弘法,要為佛教的發展 而努力,對這些舉止,只好知難而退。

一個被領導者的美德,不外是––

1.要去除私見,服從領導者的指導。
2.與主管意見相左時,可以進言,不宜違背。
3.嚴守機密,不可以接受關說。
4.對主管指責的錯誤,不可以強辯理由。
5.確實做到主管的交代,並分擔主管的工作。
6.勇於接受指正、也肯認錯,不鬧情緒。
7.下心含笑,不仗勢欺人,並有甘於淡泊樂於幕後工作的性格。
8.懂得不時進修,並搜集資訊,以提供給主管。

在歷史上,不少將相雖都為皇上所領導,但備受稱譽的還是一些宰相官人,如諸葛孔明因能接受劉備的領導,才能留下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相互映光的明君賢臣典範。

從早年在雷音寺、壽山寺到開創佛光山,近四十多年來,我領導的對象,都是徒眾,所以弟子們對我都很恭敬、聽話,且勤勞、發心。但也有一些表面順從,心有己見的徒眾,但我都裝聾作啞,不經意的帶過,因為我要領導不如法者,這些都要包容。

我雖常居領導者地位,也「經常」被人領導,因為我身邊的管理人不少,常常「管我」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我也一一欣然接受。看起來我除了有領導能力外,也有被人領導的性格。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彼此要相互拉拒,相互尊重,有志者最苦惱的不外是找不到伯樂的賞識。如果是千里馬的話,能遇到一個明主,並能心甘情願的去接受領導,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十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巡視信眾監院及傳燈會。

信眾部可以說是信徒來往最密切的單位,而身為知客,要如何接待來山的信眾和客人?

.信眾來山時,我們要讓給他們帶回去什麼,是每一位法師的責任,所以平常要不時的自我充實,尤其要用佛法來彌補自己世間學的不足。

.和信徒會談時,後續就要有人準備飲食用餐,及安排引導人員帶領參觀,並預先準備好要送的紀念品。來訪的客人非光只是吃和參觀就好,而是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接待的一份心、一份情,更要將「佛法」、「感動」、「歡喜」讓每一個來訪者帶回去,那才重要。

.人與人相處,要珍惜因緣,更要去廣結善緣,師兄弟的父母、朋友、兄弟姊妹,也是我們的父母、朋友、兄弟姊妹。多結善緣,不要去斬斷因緣,就算是一顆種子,也要有陽光、水分、空氣、土壤等因緣和合才能生長,所以人在世間上,不結緣,如何會有人緣?

.一個人心中對稱譏毀譽不留痕跡,心量自然就會擴大。人有慚愧心,常懷對不起人的心念,就是修行。所以不要忘失自己的慈悲與因緣。

.身為被領導的人,要懂得揣摩主管的心意,懂得替身邊的人講好話,並忠心擁護領導的人。因結緣總比結怨好。

.做事遇到困難時,利用其他管道還好克服;但與人相處,若遇到溝通不良時,就不容易克服,所以要先將佛法基礎充實好,人情練達中,才會自在。

十二時三十分,從傳燈會辦公室出來,走到檀信樓學院齋堂,學生們都已在跑香,只剩下行堂的同學在善後,隨緣的坐下來想在齋堂用餐,行堂同學高興得馬上為我 準備碗筷,添飯加菜。一些聞訊的同學,也都跑來齋堂,把我團團圍住,很興奮的向我報告,日前他們北上聆聽《大寶積經》講座及參訪的心得,我勉大家––

1.將感動的緣由找出來,放在心中品味,感動就能恆久。

2.看待事物,不能只靠眼睛、耳朵等外在器官,需以智慧觀照、用心思惟,才易見到實相。

3.現代新人類,心地善變,一遇挫折馬上就退縮,改變初衷,希望大家要不忘初心,對自我在修持道上的承諾要負責。

雖是很簡單的飯菜,但是我很喜歡過堂,一碗飯、一碗菜、一碗湯,含藏著數萬顆虔誠的供養心。由於集合了這麼多心意,吃起來自然充滿感謝,飯菜特別好滋味。


■十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上午,會見以佛光山為主題撰寫博士論文的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錢思度先生,並依他所提的一些問題,給予意見––

.僧眾被稱為「僧寶」,是因為內在有佛法,才可成為「寶」;出家因為獨身,容易養成沒有私有個人,只有大眾的個性。在佛光山的僧眾,人人皆有此想法,自然就會安住。

.佛陀本就具有人間性格,在人間教化中,使家庭社會、群我之間都能很平和、幸福、自在;佛陀也是人(已覺悟的人),人比神好,人是跟我們在一起的,彼此都 很平等,不像神,都是高高在上領導我們的。過去佛教之所以不能普遍,那是因為將佛教限在一個框框內(山林或寺院、關房)自我限制,而佛光山則無此限制,故 而由人間性格而擴展至國際性格。而佛光山的國際性,非只是在海外建個寺院而已,而是要將和平、平等、友愛、互助用到每一個種族的生活中。

.在這通訊發達的時代裡,國與國間在地球上,就如同是在同一個村莊內一樣,而生活在此「地球村」上的每一個人,當然就不限於是在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國家的人。

.在生活中,不掛念是否有吃、有住、有穿、有用;不掛念是否有壞人迫害欺壓等等的焦懼,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很清淨、安然,這就是淨土。

.宗教是道德、良心,一個國家社會不以道德、良心為重,非一個好的國家。美國社會凡事都是用法律來解決,此制度非上策。

.工作是每一個人的天職,有貢獻者才富有,等著別人來施捨、救濟則是貧窮。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會議室和即將結業的本期勝鬘書院的學生們舉行「師徒時間」––

當初設立勝鬘書院的因由,是專為幫助一些獨身的女強人有因緣親近佛法而設立的。

時下在社會上各階層居高位的女眾日多,由於大半時間都奉獻在事業上,相對的就沒有時間照顧到自身的婚姻問題。

人生的前途,對因緣要好好把握,若沒有結婚,也要有一個穩當的辦法來安住。集合社會上一些有相當成就的主管、經理、領導級的負責人,到勝鬘書院進修,探索另一個層次的心靈生活,不要輕易將青春賣給金錢、賣給愛情,更不要將自己的一生賭博性的輕易交給一個人。

身為女眾,不要金錢、不要愛情、不要婚姻,那要什麼?女眾從小就接受三從四德的理念,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飽受父母、社會的歧視,認為女孩無用;結婚 後,先生外出、應酬、交際,都沒有太太的份,又受到丈夫的控制;到了年老時,常受子女看不起或斥責。故女眾要如何超越這些限制,以得自在、解脫、昇華?不 外要對人情看透、要對人生看透,對世間要熟練人情世故,如果能再加上「佛法」,其對人間自有另一番境界。

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虛假不實的,身體是一個騙子,青春、貌美、健康,都將隨著歲月成為過眼雲煙;親朋好友待我們就如同花朵一樣,謝落無常,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意時則視同陌路。人生要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依靠?要很用心來研討。

大家雖在勝鬘書院就學才四個月左右,當初要入學時懷抱「因求真理登淨域,為求佛法入寶山」的初心,在此結業時刻更不應該空手回社會,要將法寶(智慧、觀念)帶回去。

經過這段日子佛法的薰習,回到社會對一切應該要重新評定價值,什麼是真實的、自己的、有未來性的、有永久性的。不要失去自己的慈悲,不要失去自己的因緣,凡事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要對自己負責任,不要依靠任何人。


■十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巡視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內的「南華學舍」工程,及大林佈教所,中午於斗六禪淨中心午餐。

今天在南華管理學院和就讀比較宗教研究所的徒眾們進行「師徒時間」,談及––

.如何規畫自己?要先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口才好的,可以從事佈教師的工作;文筆好的,可以從事作家的行業;慈悲心懷的,可以從事慈善方面的工作;向道 心強的,可以老實修行。什麼專長都沒有的,可以發心工作,服務大眾。面對人生的選擇,要如何下判斷,則要靠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人生很重要。

.「知識」是人的一部分,而人除了知識外,還需要其他很多東西,如︰經驗、傳承、閱歷、見解、拓展,所以說,人是歷史的傳授者。

.如果說,身體是我們的房子,宇宙世界就是我們的旅館,人在天地間原本就是過客而已。

.「出家」要有出家的性格,出家好不好完全要看個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能在出家道上,默默安住四、五十年的,將會有大成就。

.人都有缺點、弱點,只要肯用心,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來,能將自己的錯誤全部拿出來醫療,人才會健康。只要肯「改」,一定會進步,就怕不改而依然故我,如何進步?

.女眾的缺點是只想到自己,自私、嫉妒、心量又狹小,且易為情執迷失自己。而一個人的菩提心難發,所以對有心出家者,我都會儘量成就其心願,救其慧命。

.接待信眾,要主動、熱忱,十步內就有三句寒暄的話,臉上要不失笑容。人生對任何事情,只要歡喜接受,就不會那麼痛苦。有自信者比較有勇氣。

.在團體中,每一個人都是沙石,必須要用水泥來堅固,個人不宜爭功,集體創作很重要,懂得養深積厚,日久功力自然成就。而且不要有個人的性格,要有常住大眾的性格才重要。

.早在四十年前,我就非常重視在家教團的成立,其構思在心中醞釀,到最近幾年才成立「國際佛光會」;而在佛光山已有專為(未婚)男眾優婆塞設立的「淨 士」、為未婚女眾優婆夷設立的「師姑」等入道制度,並設有「師姑院」、「教士院」,讓在家信眾也一樣可以為佛教的弘傳盡一份力量。而師姑們從事的工作,則 大都偏向於社教方面,如︰出版社、美術館、星期學校、滴水坊、電視臺、廣播、中華學校等。

.遇到有學習機會,是不能讓人的,要用思想來學做人、學做事、學說法、學法務、學寫文章。

.讀書要進步,其方法不外自己「逼」自己用功,因人都有惰性,不逼則不會用心去做。一個人是否有前途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寄望別人的提拔。人是「有用」或「無用」,完全看自己是否用心。

.戒律、傳統、現代是體、相、用的綜合體,戒律的生命是很有人性的,故戒律的寬容精神,要廣為宣傳。


■十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清晨三時多,就被傳真機的聲響吵醒,雖有點累,但卻了無睡意,珍惜這段空檔,順手翻閱好幾天都沒有空看的報紙,有一專欄「世界奇鎮大觀」很有趣––

失眠鎮︰北歐挪威的北部有個小鎮,每到冬三月,鎮上四分之三的居民,都會患上嚴重失眠症,因而被人們稱為「失眠鎮」。因在冬三月白天也見不到太陽,據醫學專家和科學家研究發現,鎮上居民失眠是由於這裡冬天缺乏陽光的緣故。

夢遊鎮︰祕魯東南部的泰菜鎮有兩萬多居民,一到夜晚,他們就四處遊蕩,街上熙熙攘攘,甚是熱鬧。此病是先天遺傳所致,醫生研究多年都束手無策。

無房鎮︰愛爾蘭附近有個小島,島上有個小鎮,鎮上沒有一棟房子,居民分別住在七十艘破舊的船裡。

象棋鎮︰德國特連別克鎮裡有許多房頂上,畫有放大棋盤,鎮上男女老少都是棋迷。外地人想見鎮長,得先下六盤棋;外地小伙子進鎮求婚,就看他能贏幾盤象棋。

煙斗鎮︰法國聖克洛城有個小鎮,該鎮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煙斗,已成為旅遊者的一項活動內容。

馬戲鎮︰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吉林頓鎮,共有居民七千人左右,全部是雜技藝人。他們人人會變戲法、會馴獸、會踩鋼絲。居民家和院子裡擺滿了巨型表演車、高空鋼繩等,因此被人們稱為馬戲鎮。

無盜鎮︰北大西洋中的斜爾沃島,有一個叫羅莎里沃的小鎮,該鎮群眾共同勞動,共同享受,極少犯法。島上有個教堂,是全島金銀財寶最集中的地方,鎖匙常常掛在門上,但珠寶從未丟失過。

另,還看到一則典故––

試卷密封姓名的由來
密封試卷上的姓名,中國古時稱之為「糊名」,其始於武周,據唐人劉餗《隋唐嘉話》載,武則天稱帝以後,為了羅致人才,首創殿試制度,令九品以上官吏和百姓 自行薦舉。但是,由於吏部官員與考生作弊,所錄取薦舉的人多數沒有真才實學。於是,武則天便下令考試之日,考生必須「自糊其名」––自己封住答卷上的姓 名,考官則在不知道考生姓名的情況下,根據答卷成績的優劣確定名次。

爾後,歷代相承,一直沿襲至今。


■十二月 三十日  星期一

有一則報導說,「壓力」是現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

《倫敦泰晤士報》就一百零四種不同行業做了壓力係數的調查,結果發現壓力係數最大的二十種行業是︰

1.獄卒 2.警察 3.社工 4.社工 5.救護人員 6.護士 7.醫生
8.消防隊長 9.牙醫 10.礦工 11.軍人 12.建築工人 13.管理人員
14.演員 15.新聞從業人員 16.語言學家 17.電影製片
18.職業運動員 19.外燴或旅館從業人員 20.大眾運輸人員

有一封學生的來函––

「師父上人︰

學生到學院來就讀才四個月,這二天和學長們到如來殿會議室聽您的開示,其中有一句話︰『要拿出勇氣來跟我談談你們心裡的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連與我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日後將如何去面對大眾?……』

就因為這一句話,讓我鼓起勇氣,給師父寫信,報告我的心得––

四個月的學院生活,深覺人間佛教的寓意及趣味所在,即『茶裡尋,飯裡找』,這是令我感到難能可貴的體認,也為此興奮不已。

入寶山修學,是件開心歡喜的事,懵懂的歲月已成過去,眼前是全然的新生,伴著喜悅與振奮,怎能不珍惜呢?

人不說不知,木不鑽不透;快織無好紗,快行無好步。故來到學院,要勇於面對自己––『破的補,綻的縫』。人人皆如此,故這兒上至師長、下至同學,彼此關懷、相互砥礪,精進不懈怠。

同學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向與習氣,有的為求不懈,突兀的高顯自我,失去了應對禮貌;有的視此如一般學校,略顯懶散。我曾為此諸多現況而生煩惱,直至近期,方領悟出︰至道無難,唯嫌撿擇。

『突破自己』是一項毅力的學習﹗我很喜歡學院的『出坡作務』,因為其意義頗深,絕非僅只於外表的活動,如︰

柴火坡︰撿一塊木材,即檢到信念,可以燃燒出火光。

掃地︰掃掉心中過往的陋習和常犯的不如法。

拔草︰每拔一根草,總不忘連根拔起,就像拔掉心中的煩惱與懈怠。

日夜相處,更覺學院中許多師長的慈悲大愛,與那份柔軟應對態度,著實令我折服,尤其是學務處的師長們,常為學生們生活中的問題和要求,儘量給予解決和滿足,那種耐心、包容、循循善誘的慈心愛語,不是外界所能了知的。

非常感激學院給我入學的機會,及受得菩薩戒。滿心感恩中,歡喜自己有如此際遇。每回聆聽師父上人的開示,都很法喜,您總是給人希望,讓人心生雀躍,對生命燃起火花。

真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對師父的敬愛,雖然在求法道上,我才剛起步,但卻時時告誡自己要『法依止』而行,唯有如此,方不失來佛學院修習的要旨,這也是我敬愛師父的一種表達方式。

祈望天下人,都能來薰習佛教的教化與啟迪,而在人格方面獲得新生命與活力,進而廣愛一切眾生。


學生 萬映儀頂禮」


■十二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起,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今先後共錄了五十集,部分內容有––

「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
 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
––《過去現在因果經》

「若人壽命滿百年,愚癡心恆生散亂;
 有能智慧及禪定,一日活足勝彼長。」
––《佛本行集經》

「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
 不為空而行,是為最吉祥。」
––《法句經》

「愛語離眾怖,無上慈悲法;
 內得甚深智,能滅諸煩惱。」
––《華嚴經》

「布施增長大福德,忍辱一切怨仇無;
 善人棄捨於諸非,離欲自然得解脫。」
––《佛本行集經》

「一切眾生此盡業,天人貴賤平等均;
 雖處善惡諸世間,無常至時無有異。」
––《佛本行集經》

「能行忍辱者,見者皆歡喜;
 怨家捨毒心,皆生親友想。」
––《大薩遮尼乾子經》

「世間五欲燒眾生,猶如劫火毀萬物;
 無常就像水泡沫,亦如幻焰無一真。」
––《佛本行集經》

【書籍目錄】
第1頁:心地功夫 1996/11/1~1996/11/15 第2頁:第二個春天 1996/11/16~1996/11/30
第3頁:觀念就是財富 1996/12/1~1996/12/15 第4頁:放 光 1996/12/16~1996/12/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