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金山有鑛 聖嚴法師著

三三、整合研究所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三、整合研究所

  

  ▲在大覺蓮社與吳怡博士共進餐。

  十月二十八日,是我在舊金山期間最忙的一天,上完一天的課,又舉行皈依的儀式,而在六點鐘晚餐前,吳怡教授已帶著他的夫人及十多位學生,到了大覺蓮社,等著跟我談話。首先我和他們,包括中、美、韓三種國籍的學生,一同接受大覺蓮社的晚餐招待,接著就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座談會。

  吳怡教授是我在三十年前主編《人生》月刊時的朋友,那時他還是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因為他寫的散文相當好,記得我很喜歡他的散文集《人與路》。偶爾他也為佛教的刊物寫文章,所以約他到北投的中華佛學文化館談了兩次話。後來,我在臺灣南部山中閉關期間,也和他通了幾次信。從此以後,只知道他在中國文化學院讀完了博士學位,當了教授。不久又到了美國宣化法師創辦的法界大學任教。此期間我也讀到他的幾本著作,其中一本是他和他的師大時代的老師張起鈞教授合寫的《中國哲學史話》,另一本是他把吳經熊博士用英文寫的《禪的黃金時代》翻成了中文。直到在去(一九八九)年夏天,他出席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召開的「東西哲學比較會議」的會場才又見到他。彼此都很歡喜,互相看看,不禁黯然失笑,因為一轉眼間,彼此都已那麼老了。但是三十年的時間並沒有改變他那友善、溫和、敦厚的性格。當時他告訴我,他已離開法界大學,他教書的學校是加州整合研究所(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同時交換了彼此的地址和電話號碼。此後一晃又是一年多過去了,由於我東奔西走,事情太多,見過面後,就沒有再跟他以書信聯絡。想不到他那麼的有心,當他從舊金山地方的新聞媒體上知道我在十月下旬會訪問該地,而且有一連串的弘法活動,所以先用電話找到了我,約定在十月二十八日的晚上見面。他本只想帶一、兩位學生來,唯因他在他的課堂上,好多次提到了我的名字,所以知道消息的同學,都要跟他到大覺蓮社見我,並且要求給他們九十分鐘的座談會時間。

  

  ▲加洲整合研究所吳怡博士(左一)率其學生到大覺蓮社訪問作者(右一)。

  吳怡教授在加州整合研究所,擔任的課程是禪學及老莊。當晚也帶了兩本已出版的英文著作給我。一本是《禪心》(The Mind of Chinese Ch'an),另一本是《老子道德經》〈The Book of Lao Tzu〉)的英文譯著。他在臺灣讀書和教書期間,已經對中國的禪宗和道家的學說,打過相當深厚的根柢。所以來美之後,看到了幾家《道德經》英譯本,都不能使他滿意,並且指出了很多的錯誤。所以他就逐段、逐句、逐字對《道德經》做了通盤的翻譯、註解及注音。把每一句的每一字先用英文逐字譯出,再整句的譯出,而且註解非常簡明扼要。我對老子本來就喜歡,看了吳怡教授的譯著,使我對老子得到更深一層的印象。

  吳怡教授服務的研究所,非常特別。是由十一個不同的研究所組合而成。包括社會文化人類學、東西方心理學、整合輔導心理學、整合輔導中心、整合健康研究、組織發展和變換、哲學和宗教、心理學、神學研究、藝術創作研究、函授研究。那是一所私立而非營利、非宗教的研究機構。創始人是一位哲學家海瑞得斯‧邱獨利(Haridas Chaudhuri)採用印度人斯利‧阿羅頻達(Sri Aurobinda)所創整合瑜伽學派(Integral Yoga)的理念,那是一個詩人、哲學家、政治家、聖者的整合體系。因為阿羅頻達是在英國受教育,所以知道整合東西方的智慧和精神傳統的重要性。

  一九五一年,海瑞得斯博士把整合瑜伽的理念帶到美國,加以更深入廣泛地構思,便形成了東西方宗教、哲學等整體文化的結合。於一九六八年創立了加州亞洲研究所(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一九八○年改為現在的加州整合研究所。該所沒有大學部,總共只有六百多位碩士及博士班的研究生。

  吳怡教授是在他們的哲學和宗教研究所任教。從資料中見到其哲學和宗教研究所的情況及宗旨,介紹如下:該所的課程是很特別的,它將東西方的主要哲學及宗教的傳統,放在一起研究。例如不同派的印度教、佛教、中國哲學、基督教,以及西方哲學。課程的安排使學生能很精確的研究東西方的傳統及語言的訓練,同時鼓勵比較及創作的綜合,並希望能超越傳統而不受傳統學派所拘束。這些課程的設計,是為發展欣賞人類如何廣泛回答有關生活和自然的最終問題,評估精神領域的發現,及各種精神上的學說,同時希望對哲學的領域也能有較廣的認識。

  鼓勵哲學和宗教研究所的學生,在研究語言、教學、佈道、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溝通,以發展出特定的知能。同時學生們和教職員,將會有很親密的工作關係,以幫助學生追求個人的目標。對該所來說,哲學應不僅是單純的、抽象的專業學術,而更應該是在個人和社會上擔任積極參與的角色。因此,除了給學生們專業文憑外,這些課程也啟發學生的創作潛力,並將哲學應用在一般傳統的運用之外。

  像這樣的研究所,我們國內還沒有,將來的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對佛教、佛學做縱橫面的分科研究,不過需要投注的人力與物力相當龐大。而且誰都知道,辦學校只有大學部可能賺到錢。學生多,班級大,加上是熱門而實用的科系,就會為學校賺大錢。至於研究所,招收研究生的名額很少,碩士班每年每班不超過十人,博士班每年每班兩個或三個,通常平均有兩位或三位老師照顧培育一個學生。尤其學校還需要為研究生的獎學金找到來源。所以支出龐大,不是一般的私立學校所願意辦的。

  當晚學生們所提出的問題,多半是圍繞著心理學、哲學、禪學、佛教史學的主題發問。他們是希望從我這個佛教學者和禪師的角度來看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是怎麼樣的情況。最後吳怡教授告訴我說答得很有禪味,而這也正是學生們所需要的東西。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前言─處處是金山
第3頁:二、人覓山山尋人 第4頁:三、法鼓山在金山
第5頁:四、法鼓山的護法會 第6頁:五、大型演講
第7頁:六、慰問巡視 第8頁:七、輔導課程
第9頁:八、又要去香港 第10頁:九、隨行與迎送
第11頁:一○、沙田 第12頁:一一、大會堂演講
第13頁:一二、亞洲電視臺的「俗世梵音」 第14頁:一三、香港的護法居士
第15頁:一四、明星和歌星 第16頁:一五、大嶼山
第17頁:一六、天壇大佛 第18頁:一七、香港再見
第19頁:一八、舊金山 第20頁:一九、訪問美西的因緣
第21頁:二○、柏克萊大學 第22頁:二一、東亞圖書館
第23頁:二二、史丹福大學 第24頁:二三、柏克萊禪中心
第25頁:二四、綠谷農場禪中心 第26頁:二五、蘇諾瑪山禪中心
第27頁:二六、三藩市禪中心 第28頁:二七、三藩市總醫院
第29頁:二八、大覺蓮社 第30頁:二九、矽谷
第31頁:三○、學者與我 第32頁:三一、座談會
第33頁:三二、一天禪訓 第34頁:三三、整合研究所
第35頁:三四、金門大橋 第36頁:三五、猶卡雅
第37頁:三六、舊金山的法師 第38頁:三七、熱心的護法群
第39頁:三八、哥倫比亞大學 第40頁:三九、布洛倫學院
第41頁:四○、密西根大學簽合約 第42頁:四一、密大演講
第43頁:四二、探礦尋寶 第44頁:四三、紐約第五十次禪七
第45頁:四四、冰島來的禪行者 第46頁:四五、到美國十五年
第47頁:四六、出入學府在北美 第48頁:附錄一 -- 沒有床的大家庭
第49頁:附錄二 -- 夢中的拓荒者 第50頁:附錄三 -- 法雨普施在紐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