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四念住講記 玅境老和尚

四念住講記 玅境老和尚

六、後記

[日期:2011-0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後 記

大聖臨入涅槃,尊者阿難白佛,世間眼滅,眾生將依何而住?佛答:「依四念處嚴心而住!」

末法眾生,有幸得聞佛之遺教,雖薄伽梵已然示寂、縱善知識亦現入滅,唯依道跡徐探聖域。猶如玅境長老言之諄誨、身之篤行,誡曰:「有了出離的願,學習經論與修習四念住才有趣向聖道的功能。」聞之,豈不恭謹習行哉!

本書乃學院開辦之初,和尚親選四處聖言以為教材,為助學眾了知法義名相,引而敷演循觀方法,作為修學前行;若以為長期修持者,亦可視為奢摩他、毘缽舍那之道階。

師常云:「四念住就是禪!當中有止也有觀,它是貫通大小乘佛法的!」此四念住義,擇示了佛教徒應具備之知見,暨應修之法門;亦契合世尊遺訓:「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

本書之整編,依師所闡文義而類分出「前言」、「正文」、「問答」、「結語」;並以四章分敘。每章最前分,自釋文中,擇示該段大意及提攜道心之文粹。次,合并原文與科句,作科文對照;盼讀者於熟讀之際,或能於薈萃的原文,直悟深刻義涵。

其中,選自《瑜伽師地論.聲聞地》釋文部分,於師第二次宣講時,若有以不同角度闡揚之處,為增益讀者之義利,亦稍加糅和以呈現。立科則以《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彙編》為主,思及師宣講語句易解,故時亦擇來併用。

「問答」內容廣含如何修止觀、念佛與止觀、學習教義及出家人心所應行等等。於中,縱使與四念住原文無直接關聯之義理,但止在有益修行,亦兼融攝,唯為祈使法會勝況如實重現!是以,按問義分置於每章釋文之後,同願讀者能於該處法義,直取妙理。

師所擇選部分,雖已含涉大乘《般若經》、《瑜伽師地論》、小乘《俱舍論》;但於《瑜伽》百卷長文、《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等等摩訶衍,更有四念處相應文義;誠如師昔日常言:應深入學習經論,莫要得少為足!

整理編輯法寶志業,吾等慧猶淺薄并時逼敦促,能益眾者或唯涓流,只祈不違佛法及善士宣揚法音之意。末了,普願見聞隨喜,勤種解脫之因,讀誦思惟,轉相曉悟,共脫苦輪,庶幾不負此良緣也!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前言 第2頁:二、念住品.一
第3頁:二、念住品.二 第4頁:二、念住品.三
第5頁:二、念住品.四 第6頁:二、念住品.五
第7頁:二、念住品.六 第8頁:二、念住品.七
第9頁:二、念住品-問答一 第10頁:二、念住品-問答二
第11頁:三、骨鎖觀.一 第12頁:三、骨鎖觀.二
第13頁:三、骨鎖觀-問答 第14頁:四、不淨所緣.一
第15頁:四、不淨所緣.二 第16頁:四、不淨所緣.三
第17頁:四、不淨所緣.四 第18頁:四、不淨所緣.五
第19頁:四、不淨所緣-問答 第20頁:五、四念住.一
第21頁:五、四念住.二 第22頁:五、四念住.三
第23頁:五、四念住.四 第24頁:五、四念住.五
第25頁:五、四念住.六 第26頁:五、四念住.七
第27頁:五、四念住.八 第28頁:五、四念住.九
第29頁:五、四念住-問答一 第30頁:五、四念住-問答二
第31頁:六、結語 第32頁:六、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