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心的效能訓練 鄭石岩

禪喜——體驗生活的悅樂

[日期:2011-05-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鄭石岩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由於心的開啟,個人就能領會生活的悅樂,於是生命變得活潑生動,心情曠達,當然心的效能也提高了。  禪喜不是習禪的最終目的,卻是習禪過程中的大豐收。因為他的生活變得充實和喜樂,這種心境使其自尊(self esteem)更為健康,更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禪喜大體上可分為五種,這五種禪喜,是由正確的修持得來的回報。  在工作之餘,“在舉起之前和放下之後”,才領受到人性的至柔至美。它必須透過定慧的修持才能領會。  過去拔提王子修禪,有一天,他悅樂地叫了起來,對他的同修好友說:“我真快樂啊!我真快樂啊!”他的朋友並沒有看到什么值得他快樂的事,然而真正的快樂,就在當下觸目遇緣之中。  當我們在工作之餘,不妨放下忙碌的事,只稍給自己一點悠閑,也許只是幾分鍾。你望著辦公室的同事,專注地各忙各的事,不禁興起敬愛和欣賞的樂趣。你凝視窗外,白雲帶來悠閑的心境;而牆上的一幅畫,則令你神往其境。禪者不是不工作,不是不用心於職場,而是他們能保持禪喜,在工作中、在工作後保持喜悅。  辦公桌上的小小盆栽,只因為它的綠意帶來寧靜,眼前思索不出來的計劃,卻在冥冥片刻中浮現答案,那也是一種禪喜。禪者把這些工作和心境,調和得恰到好處,喜悅的心情自然流露。他們在居家中有責任,在俗物中有承擔,甚至為照顧家人或公益付出更多心力;但他們的心境是開啟的,一些周邊的事物,仍然能帶給他喜悅和興致。他們心的效能得到良好的開發。有一則禪偈,微妙地道出這個真諦: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現代人生活在繁忙的信息社會,觸目遇緣都是工業文化下的產品,要投身於老圃黃花,要領受采菊東籬,了不可得。但就在這工藝與信息生活中,同樣可以領受個中的喜悅。你在搭電梯時,是否領受方便之美,坐在捷運或便捷交通工具中,是否領會工藝創造之美;拿起行動電話就能與家人、友人通電話,是否感到方便的快樂,坐在計算機前就能閱讀各類信息,是否領受個中的豐富。  不是信息時代失去禪喜,而是現代人忙於追逐,忘了生活周遭許多妙悅動人的禪喜。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們執著與追逐,而忘了抬起頭來,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各種樂悅之事。  當心被單一的目標綁住時,我們變得麻木;當心被煩惱、不安的煩躁關鎖時,我們就失去禪喜。

【書籍目錄】
第1頁:禪——心的效能訓練 第2頁:
第3頁:前 言 第4頁:禪心——清醒覺察的心力
第5頁:禪就是內在學習 第6頁:禪坐對身心的影響
第7頁:永恒的自性與慧命 第8頁:禪行——篤實力行的智慧
第9頁:解行並重 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
第11頁:生活的四個行持 第12頁:通達與承擔
第13頁:隨緣實現人生 第14頁:建立生活規范
第15頁:恬淡與寬闊 第16頁:禪燈——光明寬闊的胸襟
第17頁:點燃你的心燈 第18頁:光明的精神生活
第19頁:踏著光明的路 第20頁:清醒的價值觀念
第21頁:正確的思維方式 第22頁:良好的交流藝術
第23頁:圓融的實踐智慧 第24頁:適當的工作態度
第25頁:積極的生活意識 第26頁:活用的知識經驗
第27頁:深厚的禪定修持 第28頁:禪機——通情達理的生活
第29頁:在解脫中成長 第30頁:真我的開展
第31頁:禪喜——體驗生活的悅樂 第32頁:五種禪喜
第33頁:失去禪喜的原因 第34頁:尋找禪喜的途徑
第35頁:禪悟——領悟人生的究竟 第36頁:禪坐——調和身心的關鍵
第37頁:調身 第38頁:調息
第39頁:調心 第40頁: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站長 发表于 2012-4-13 1:22:22
已改, 謝謝通知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2-14 23:30:48
本書深入淺出,非常值得推介。

但請版主對本電子書稍加修訂:
1) 第11頁和第13頁重覆了;
2) 第12頁“通達與承擔”篇第一段末句:由“必須接納,從而把業轉動成爲善良的慈悲...”之後,錯植第10頁“生活適應的難題”篇的下半部;及
3) 第14頁已為“通達與承擔”篇的正版。

建議版主刪去第11和第12頁,則全書當更完滿。

TK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