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第四品 守護正知(4)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當我的身體

  被地獄火焰長劫灼燒,

  我的心也必定被折磨——

  在無盡懊悔的火焰中焚燒。

本頌說明了同一重點,我們若加強不善的習氣,內心會被無盡懊悔所折磨。然而,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此頌?如果認為業力即懲罰是一種邪見,天上根本沒有大裁判者,這裡到底在說什麼?

寂天菩薩說的是負面情緒的毀滅性力量,以及當我們強化它時,它奴役我們的力量。由此至本品結束,在談過對因果運作應該具有正知之後,寂天菩薩又談到需要對煩惱——貪、嗔、痴、嫉、慢、驕以及它們衍生出來的所有情緒——有所正知。

  我已經僥倖獲得稀有的人身,

  正可以利益自己。

如今,自由——選擇的權利——在我,

  若來生依然墮落地獄,

  那我就形同被咒術迷惑,

  內心完全不再有力量,

  不知道自己瘋狂了。

天啊,我將落於誰的股掌之上呢?

有時,我們可以選擇要有什麼情緒。能夠這樣有所選擇,我們便可解脫。若不善加利用,簡直是昏了頭。

從另一方面來說,慣性反應若強烈而持久,也很難做出明智的抉擇。我們並無意選擇痛苦,不過是重複自己熟悉的行為而已,但這些行為往往都不是高明的策略。我想我們都對被咒術迷惑,內心完全沒有力量,不知道自己瘋狂了,心有戚戚焉。到底是誰將我們置於股掌之上?答案是我們的煩惱。它們沒有手腳和五官—— 它們根本沒有實體!

  我的怨敵——貪嗔,

  它們既沒有手腳和五官,

  也不英勇,不聰明,

  怎能把我當奴隸使喚呢?

  這是很有價值的問題。這強而有力、不可執持、不可言說的能量,如何能為害如此之烈?自下一頌起,寂天菩薩開始回答這個問題,討論煩惱的五個過患,也就是我們痴惑情緒的五個面向。

第二十八頌中談到的第一個過患是,我們被煩惱驅使。如果我們有正知,能洞察此一事實,便可以減低它的威力。但寂天菩薩說這就像著魔一般。情緒反應開始只是輕微的緊縮,shenpa就是常見的拉鋸戰,在我們尚未察知以前,就被它拉著跑了。結果在幾秒鐘之內,我們小小的苦惱變成了完全失去控制的災難。

然而,我們有天生的智慧和及早停住這種連鎖反應的能力。我們可以視正知的程度,在還能控制的階段,多少阻止這種成癮的衝動;猶如我們行將踏入陷阱,我們至少可以停下來,深呼吸一下再前進。

  是我,內心開門歡迎它們,

  讓它們隨心所欲傷害我!

  我竟無怨無悔,甘心忍受——

我那一點點薄弱的安忍全不見了。

煩惱的第二個過患是我們歡迎它們。它們看起來很熟悉,它們讓我們覺得有東西可攀附,而且當它們開始一連串可預知的連鎖反應時,我們簡直不能抗拒。

  洞悉以上的過患非常有幫助。當我們認清自己其實喜歡煩惱,就開始了解為何它對我們有這樣大的力量。舉例來說,仇恨可以使我們覺得強固、大權在握;暴怒甚至令我們感覺更強而有力、百毒不侵。貪愛和慾求可能會令人感到安慰、浪漫、懷舊;我們為逝去的愛和未完成的夢想而流淚,這種苦苦甜甜的滋味,既痛苦又美味,因此,我們甚至想不到要阻斷這個煩惱之流。無明奇異地令人非常舒適,我們不必做任何事,只要輕輕鬆松,就可以跟四周發生的人事完全沒有關係。

我們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張臂歡迎煩惱,對此保持正知是首要之務。我們不能過於天真無知,如果我們喜歡煩惱,便永遠不會想去阻斷其誘惑力。我們永遠會過於自滿並且不當地遷就。

煩惱好比販毒者,我們想要毒品時,毒販是朋友,因為我們毒癮很強,所以歡迎他。但如果我們想戒毒,就會將毒販與苦難聯想在一起,他便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寂天菩薩勸告我們要將損害我們的煩惱情緒當作販毒者,假如不想一生耽溺於毒癮,就必須看到負面情緒使我們軟弱,而且傷害我們。

清理情緒和從重度毒癮中拔出一樣困難。然而只要看到這種癮頭將毀了我們,我們就會很想戒毒了。縱使我們對自己說:“我不想放棄煩惱。”至少我們很誠實,雖然這份頑固的宣言,可能會開始糾纏我們。

但讓我來告訴你煩惱的癮頭是怎麼回事:若沒有智慧看到它對我們的傷害,又缺乏明確的發心,在它變得愈來愈強之時,那種熟悉的衝動就很難中止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