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

[日期:2010-08-20] 來源:精華佛學網站  作者:慧律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 」,寫在經典的前面,叫做序。

  「 六祖大鑒禪師著

  六祖惠能就是大鑒,兩個名字同一個人。

  「 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 。」

  會聽經的人,聽這四個字就開悟了。本來般若就是講無相,無相就是要看破。用現代名詞說就是要透視它:智慧是游離在任何一個時空的,要令它無所執著——因為無相。 無相不是否認,而是透視、覺悟之意。

  「 無住為體 。」

  無住就是不執著,這就是我們的本體。無住、無所著,就是不要停留在某一個時空的架構上,因為無常法,沒有一法可執著,執著就是凡夫,不執、放下就是般若。

  「 妙有為用 。」

  妙有,由智慧依體起用,產生妙有。為什麼多加一個妙字呢?處理事情都符合中道,無不過與不及。處理所有一切事情都不會傷害到眾生,而且具足忍辱性,具足慈悲心,對於一切惡的境界,能處理的就處理,不能處理的就慢慢慈悲感化。

  妙有,簡單講就是,透過智慧,用慈悲心處理事情。 想想看,凡夫會透過智慧心、慈悲心處理事情嗎?沒有。所以我們凡夫沒有妙有,只有「烏有」,被無明、障礙覆蓋,處理任何事情,不出三句話就會:「誰怕誰?你要讓我死,我先讓你亡!」彷彿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我們凡夫動不動就這樣,談不上妙有。所以,要以柔軟心處理事情,以慈悲心、智慧心好好地去處理一切事情。

  「 自從達摩西來。

  因達摩從印度傳來,所以叫做西來。

  「 為傳此經之意,令人悟理見性 。」

  悟理見性,悟明道理、明心見性。

  「 只為世人不見自性 是以立見性之法。

  只是因為世間人沒有見到我們的本性,才立見性的法。

  「 世人若了見真如本體,即不假立法。

  世間人見到了真如本體,也就是本性,就不必假借一切法了,不必假借虛妄之法。

  「 此經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 造疏及註解者,凡八百餘家。

  疏的意思就是通,令經典意思通達叫做疏,疏鈔、造疏都是此意。註解就是詳加解釋。你看《金剛經》流通得多麼普遍,八百個人寫了八百種《金剛經》註解,這還不包括現代人所作。要是我也寫一本,就有八百零一種了——我也有能力寫啊,但是沒有必要了,自古以來註解《金剛經》者已有太多。

  「 所說道理,各隨所見,見雖不同,法即無二。

  見解雖然不一樣,但是所說的法,即真理、空性的道理,則是不二的。

  「 宿植上根者,一聞便了。

  這是指宿世若種善根、根機利的人。「一聞便了」指「不起於座,便見諸佛」。古代禪宗有句話叫「若悟道者,不起於座,便見諸佛法身」,就是不用起身,在一切行住坐臥當中,就能見到佛的法性。若悟此法,亦是如此——若是悟明《金剛經》的道理,也同樣是如此。

  「 若無宿慧,讀誦雖多,不悟佛意。

  若是沒有宿世的智慧,雖然 讀誦 經典很多遍,卻還沒有悟到佛的意思。只是整天念:「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她兒子吵她時,馬上板起臉孔說:「我正在讀《金剛經》呢,等等再講啦!」之後繼續念「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又譬如,她拿支槌子在敲木魚時,兒子來吵她,她又會忍不住大聲吼叫了:「有沒有看到你老媽在敲木魚啊!」到頭來只是口誦。這樣就是誦《金剛經》嗎?所以無相是很不簡單的事。

  「 是故解釋聖義,斷除學者疑心。

  所以六祖就要解釋聖義,來斷除學者疑心。

  「 若於此經,得旨無疑,不假解說。從上如來所說善法,為除凡夫不善之心。

  旨,就是重要的宗旨。悟到《金剛經》重要的宗旨,就不會有懷疑。如來所說的妙法,是為消除凡夫無明、顛倒、執著的心。

  「經是聖人之語,教人聞之,超凡悟聖,永息迷心。」

  經典是聖人所說的話。悟到聖道,才能永息迷心。

  「此一卷經,眾生性中本有。不自見者,但讀誦文字。若悟本性,始知此經不在文字。若能明瞭自性,方信一切諸佛,從此經出。」

  金剛經義,眾生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不悟本性的行人,只是在讀誦文字。若悟本心,方能真正明瞭經意,知曉法非關文字。能了自性者,方信一切諸佛 都是從這本《金剛經》所出。

  「 今恐世人身外覓佛,向外求經,不發內心,不持內經,故造此訣。

  身外覓佛,認為身外還有一個佛。內經,我們本性的經典。訣,簡單明瞭,義理單刀直入,從而打開秘密,一下子除掉疑惑,叫做訣。

  「 令諸學者,持內心經,了然自見清淨佛心,過於數量,不可思議。

  有數量,就是有量有邊;過於數量,就是超過數量,表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境界。

  「 後之學者,讀經有疑,見此解義,疑心釋然,更不用訣。

  疑惑自然就解決了,不用有特別的訣竅。

  「 所冀學者,同見礦中金性 。」

  冀,就是希望。希望來學佛的人,都能夠提煉出礦石中的金子。

  「 以智慧火熔煉,礦去金存

  礦的雜質去掉了,金就顯現。

  「 我釋迦本師,說金剛經在捨衛國,因須菩提起問,佛大悲為說。須菩提聞法得悟,請佛與法安名,令後人依而受持。

  須菩提請示佛陀:這部法講得太好了,應該如何為它安立名字?

  「 故經云: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

  就是安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名,用《金剛經》來當作本經的經題。

  「 如來所說金剛般若波羅蜜,喻法為名。其意謂何?以金剛世界之寶,其性猛利,能壞諸物。金雖至堅,羖羊角能壞。

  以《金剛般若波羅蜜》做為這部法的名字,道理何在呢?因為金剛很銳利。金子雖然至堅,但是羖羊角能破壞。(註:羖,音 g ǔ,黑山羊。)

  「 金剛喻佛性,羖羊角喻煩惱。

  金剛劃到羖羊角,羖羊角就被破壞;若是見到佛性、本性,煩惱便會消除。

  「 金雖堅剛,羖羊角能碎。佛性雖堅,煩惱能亂。煩惱雖堅,般若智能破。羖羊角雖堅,鑌鐵能壞。悟此理者,了然見性。 《 涅盤經 》 云:見佛性者,不名眾生,不見佛性,是名眾生。 」(註:鑌,音 b ī n ,精煉鐵。)

  這裡是修行的重要關卡。 怎樣可以轉凡成聖?就是要明心見性。唯有明心見性,才能夠成佛。 對我們而言,就是要老老實實地念佛。聽過《金剛經》,即使沒有明心見性,我們的日子也能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們生活在覺悟之中。

  「 如來所說金剛喻者,只為世人性無堅固。

  如來之所以以金剛來比喻,乃是因為世間人的性情不堅固。

  「 口雖誦經,光明不生。外誦內行,光明齊等。

  外誦,口誦《金剛經》;內行,內心觀照,悟明本性。外誦內行,內外就光明平等。

  「 內無堅固,定慧即亡。

  內,指我們的心。亡,指沒有。內心若是不堅固,沒有般若金剛智慧,哪裡有什麼定可言?你能抵擋住別人的幾句議論嗎?名、利、色能夠看開嗎?有那個智慧嗎?所以,內心沒有堅固的定,一切都免談。

  「 口誦心行,定慧均等,是名究竟。

  嘴巴誦經,同時心也確實按照經所說的去放下、觀照,定慧同具,方稱為究竟。

  「 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寶,寶亦不知是山。何以故?為無性故。人則有性,取其寶用,得遇金師。

  得遇金師,能夠遇到善知識的意思。金師就是煉金的師傅,此處比喻佛陀。我們的本性像金子,佛陀就像專門煉金的人。

  「 鏨鑿山破,取礦烹煉,遂成精金。

  把山鏨破,挖出礦石,將它燒制、提煉。精就是純,純就是 99.999% 乃至 100% 的金。我看電視廣告都標榜 99.9% 純金,有些還寫千足黃金。(註:鏨,音 z à n ,鑿的意思。)

  我是沒有儲存金條啦,我嫌它很重,麻煩!曾經有人送我一根金條,我馬上就把它賣掉了。我不會像有些人存放黃金,等價錢好再賣,那樣沒用。假設我有價值一百萬的黃金,現在把它賣掉,存入銀行的定期存款,以目前 8.75% 的利率來算,一個月的利息有七千二百多元,十二個月便有八萬多元、將近九萬元的利息。如果把這些黃金放一年,漲價不一定,搞不好還跌價,所以存放黃金有利也有弊。以我的腦筋去做生意,一定穩賺不賠,所以說到賺錢,有些人認為投資獲利快,當然那也不錯;但是存在銀行卻很妥當,雖然獲利少,但是穩贏不輸,因為可以生利息。這是題外話了。

  「 隨意使用,得免貧苦。

  得到的精金也就是純金,能夠供我們隨意使用,得免貧窮。

  「 四大身中 佛性亦爾 。」

  我們這個身體的佛性也是如此。

  「 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煩惱喻礦,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進猛勇喻鏨鑿。

  「 身世界中有人我山 。」

  人我山就是我慢。

  「 人我山中有煩惱礦 ,」

  煩惱礦就是雜質。

  「 煩惱礦中有佛性寶 。」

  佛性就是礦中的珍寶。

  「 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 。」

  智慧是雕刻、打造的工匠。

  「 用智慧工匠,鏨破人我山。

  用智慧去除我慢山。

  「 見煩惱礦,以覺悟火烹煉,見自金剛佛性 。」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佛性像金剛一樣不壞,是永恆的、解脫的、智慧的,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比喻我們的智慧如同金剛,能壞一切煩惱,而不為煩惱所障礙,通過智慧達到彼岸,所心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 了然明淨,是故以金剛為喻,因為之名也。

  所以以此為經名。

  「 空解不行,有名無體。解義修行,名體具備。不修即凡夫,修即同聖智,故名金剛也。何名般若?是梵語,唐言智慧。

  只是解義而不真實將義行於實,即是有名無實。解義並且切實落實空義於生活中,才可是貨真價實的真修行人。不修行即是凡夫,修即如同聖智,所以名為金剛。因何而稱般若?「般若」是梵語,即中文的「智慧」。

  「 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

  有智慧的人就不會起愚癡心,他觀照事情樣樣都能解脫。

  譬喻說,你對不起我,我應該想:是我前世對不起你,你這樣對我剛好扯平了。要是對方繼續使出招數一再傷害我們,我們應該想:是我前世作惡多端,今生才注定要遇到這種逆境。如果對方不肯善罷罷休,三番五次一定要置我們於死地,我們就想:他真是偉大!加持我學習忍辱,讓我完成佛道,要是換成別人沒人敢這樣做,他真是功德無量,善哉!善哉!所以, 一個人若是有般若智慧,不論面對何種境界,對這個世間仍然一無所著,即使吃了很吃虧,卻在吃虧當中,能夠圓成自己的佛性,這是真正的慈悲與忍辱。

  說到這種感受,做大法師的人感受最大!只要是出名的法師,外道一定會來陷害,這是肯定的。像有些人會無緣無故打電話來破口大罵,夾報誹謗,甚或誣告,狀告到財稅局、告到建管處或某某機關,總之一定要把你整垮。我現在常常這樣想:一旦有一天我逆境現前,不要緊!我們還是照常安住,只要徒弟對我有信心,不管講堂規模是大是小,仍然照常講經,沒有妨礙。還要修忍辱行,我們不能報復,這樣智慧才會產生,佛陀只是慈悲忍辱,從來不報復。雖然世間人會說我們這樣做很傻、很軟弱,但這種軟弱卻會得到龍天護法的慈悲憐憫。對存心加害我們的人,龍天護法也是會動用金剛杵的,護法神看到我們受到傷害不會袖手旁觀。不出名的法師或者在家居士可能感受不到,相比之下出名的法師就躲之不及了,讚歎的人很多,意圖加害的也很多。這就是我昨天說過的:什麼叫凡夫?聖人都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傷害一個手無寸鐵的出家人。佛陀制戒律不能訴訟,一訴訟就犯戒,除非法院傳你上庭,因為遇上了沒辦法,打鴨子上架了,法官傳喚庭還得去。

  所以有智慧的話,要做最壞的打算,這樣就不會絕望,也不會失望。因此有智慧跟沒有智慧之人過的日子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不會被障礙,因為他心如虛空;沒有智慧的人,時時都有障礙,這樣也不爽快、那樣也不爽快。就像廣告詞講的:「這裡也痛、那裡也痛」,點點小事,這樣也煩惱、那樣也煩惱,回家看到老婆也煩惱、沒錢也煩惱。有智慧的話,做任何事都會解脫的,就算變成窮鬼都無所謂,這個身體大不了一死嘛,大不了捨身回淨土去嘛!一個人若是將生命如此平淡地看待,就會「勇者不懼」,這完全要靠智慧了。最重要的是還不能傷害眾生,我們要學習永恆的忍辱,不可以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 智是慧體,慧是智用。體若有慧,用智不愚。

  我們的體本來若有智慧,用這個智慧心,他就不會愚癡。

  「 體若無慧,用愚無智。只為愚癡未悟,故修智慧以除之也。

  體若沒有智慧,就會用愚癡心,所以愚癡的人就沒有悟道,所以要修智慧來除掉愚癡。

  「 何名波羅密?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離生滅義。

  什麼叫做波羅蜜?中文即 到彼岸,到彼岸即是遠離生滅—— 生滅就是無常,離開這個無常的世界。

  「 只緣世人性無堅固,於一切法上,有生滅相。

  諸佛證得了清淨的本性,當然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用的是生滅心、意識的心、執著的心,不是用本性,當然就是生滅法。

  「 流浪諸趣,未到真如之地,並是此岸。要具大智慧,於一切法圓滿,離生滅相,即是到彼岸。亦云: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心邪則此岸,心正則彼岸。

  心緣外物、執著諸相,此即是未到彼岸真如地的凡夫。若是具大智慧,知幻離幻,於一切境界中圓融無礙,不住生滅假相,就是彼岸。或者言: 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心邪則此岸,心正則彼岸。

  「 口說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羅密。口說心不行 即無波羅密也 。」

  不願這樣去做,就沒有波羅密。

  「 何名為經?經者,逕也。

  經是成佛之道路。徑,道路的意思,意同直徑的徑,直接通達之意。經典就是要我們直接通達成佛之道。

  「 凡人欲臻斯路,當內修般若行,以至究竟。

  究竟即是不生不滅。

  「 如或但能誦說,心不依行,自心則無經。

  只會讀誦,心不按照金剛經去做,哪裡有什麼經呢?

  「 實見實行,自心則有經。故此經如來號為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

  古代禪宗有云:「悟道者,經典在心中,不悟道者,經典在心外。」經就放在心外面了。悟道的人經典都在心中,你說什麼他都通,因為悟透,隨手拈來,統統是法。沒有悟道的人,經典放在外面,只會拿著經猛看。所以,趙州和尚說過一句話:「別人看經典看穿了牛皮,我看經典遮遮眼睛而已。」意思是說,別人看經典是把牛皮都快看破了,我已通達經意,不用再看了。遮遮眼睛是指經典拿來聊做遮眼之物,不必去看了。因為他都通達了,道理都在心中。你看禪宗說的話就是不同凡響。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