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感應記 林慈超居士輯錄

念佛感應記 林慈超居士輯錄

佛度有緣人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慈超居士輯錄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度有緣人

在過去一般世人的觀念都認為學佛、念佛是年紀大的人的事情。事實每個人到了年老的時候都會血氣衰弱,意志消沈,種種病苦跟著就來折磨摧殘,那有辦法專心學佛、念佛呢?雖然有一些老人身體比較健康,也有人想要勸他念佛,雖然他的年紀已經到了夕陽西下的地步,但是他的內心卻仍然是偏向於世俗的玩樂,對學佛、念佛根本沒有興趣。因為佛門只度有緣人,不一定是老年人就容易度化的。學佛應該是從年經的時候就開始,年老時道業已有成就,那就不怕面對老、病、死,等等諸苦。

近來有感於念佛的人愈來愈多,但是到了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安然自在西歸的人很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對於世間都還留戀不捨,念佛不專心,以致於到了大限來時,因業報現前,意識糊塗沒法做主,最後仍隨著自己的業力去投胎轉世了。

最近我專程訪問佛門中幾位老菩薩,問他們有否發願以後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結果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菩薩回答:「這裏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何必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我聽了以後看出她的內心是安住於目前良好的生活環境。她的年紀雖高,卻沒有遭遇過重大災難,所以認為這個世間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她沈浸其中,所以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我向她說:「老菩薩,妳現在所屬環境雖然很好,但這只是暫時而已,轉眼成空,妳的身體也總有一天會變壞消失。請問到了那個時候,你的心靈要歸落於何處?」她聽後若有所悟的說:「啊!對了,我為什麼沒有想到這裏呢!」我再向她說:「最好是虔誠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候所獲得的壽命是無量無邊的。」她聽後高興的說:「我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另有一次,遇到一位九十多歲的老菩薩,她告訴我說,她的血氣枯衰、牙齒會痛、全身不舒適,而且大家都不理她,她覺得非常痛苦,所以想最近就要回去。我聽後,認為老菩薩決心要往生,於是向她說:「老菩薩什麼時候要回去,到了那個時候要告訴我,我會邀一些蓮友幫你唸佛助唸送你往生西方。」但她聽後,急忙的說:「妳不要講這種話,我剛說要回去的意思是想再回到故鄉看看,並不是要往生,我根本還沒想到要往生。所以最怕人家向我說這種話,再說,我以後也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想往生東方琉璃世界,是否比較好,還在選擇中。」那時黃師姊聽到她所說的話,問她說:「你想要往生東方琉璃世界,但你有把握嗎?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的。而其他的國土就沒有此種方便,豈可隨便往生呢?」老菩薩聽了之後就沒有話可說了。

大約在十數年前曾有一位本地佛教青年陳居士向我說,他看過「觀無量壽佛經」其中有一段經文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獲得下品下生果位者必須經過十二大劫,蓮華才能開花見佛,如此豈不是耽誤了行菩薩道的時間。所以他們佛教青年都表示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留在娑婆世界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我聽後向他說:「你們既然發願要實行菩薩道,為什麼不談上品上生者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便花開見佛以及見到菩薩在光明寶林之中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法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再說,下品下生者就是在世時造了十惡罪業應墮地獄受無盡苦報。但因他在遇去世中曾經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的因緣所感,今生在臨命終時才能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果報。雖然要經過十二大劫蓮華才能開花見佛,但他已經離開了婆婆世界,安住於西方淨土之中,總比在婆婆世界,墮落地獄中,萬劫不得超生還好吧!」

有一位與我緣份比較深,有時候常來寒舍幫忙我做事情的年輕人,最近告訴我說:『我雖然喜歡到寺院拜佛參加法會,可是因為先生反對所以感覺很無奈,因此發願來生要投胎在佛化家庭,使我有學佛的機會。」我聽後便向她說:「你的觀念錯了,學佛主要靠因緣,與環境一點關係也沒有。例如在社會上曾有人很認真學佛,擁護三寶道場,希望他的子女也能學佛,結果子女們卻偏偏不願學佛。再說佛門中也有許多出家菩薩,過去都曾被家人反對或阻擋,但因他們不退初心而能達到至高成就果報。」

像我剛剛開始學佛的時候也受到先生的阻礙,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後他也漸漸不反對,反而每逢寺院舉辦法會的時候他會催我去參加。後來他帶著無上光明安祥歸西。所以學佛要有耐心才能達成。像你還年輕,孩子都還小,所以要專心學佛很不容易,但佛門廣大,任何人都有適合他可學習的法門。你要好好照顧孩子及料理家務,利用時間老實念佛就好,因念佛不用花錢,而且在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也不一定要去道場,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念佛,只要你的道心不退轉,以後所獲得的果報是不可思議的。但如果你想期望來生再投胎為人時才要學佛,恐怕沒有實現的可能。試想,一般人一旦死亡,是跟著業力投胎的,不一定有再做人的機會,即使有幸而能再做人,因隔了一世,前世的事情早已全部忘掉了。而且到時能夠鼓勵你學佛的善知識再難遇到,如此學佛的機緣就更加渺小了。所以你應該珍惜現在的寶貴因緣,好好念佛吧!她理解後表示非常歡喜,向我道謝之後便回去了。

總而言之,我們念佛最後的目的是到了命終時候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佛菩薩進修,證悟到無生法忍的境界,道心才不會退轉。例如:在佛門中曾有一些本來虔誠學佛、盡心護持三寶道場的蓮友,不料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情,便對佛教失去了信心。另一種人因為受了外教勸誘,而放棄了修持正法的寶貴因緣。

回憶過去釋迦牟尼佛降生為太子的時候,他的父王(淨飯王)聘請當時在印度有高深學問而且有神通的阿私陀仙人到宮內為太子占相,結果他占相後向淨飯王說:「大王,你這位太子將來一定會出家學道、成佛。可惜我的年紀太大,怕等不及他成佛就別世了,我雖然不能領受他的教理,但我一定會要求我的後輩跟他學習。」阿私陀仙說完後不禁傷心的流下淚來。

由此可知,我們是經過千生萬劫很不容易才能遇到正法的寶貴因緣,如果在中途放棄豈不是很可惜?再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九十六種外道、例如:舍利弗、目犍連尊者,本來是外道首領,因為聽到佛陀弟子所說的一句偈語而恍然大悟,證悟無上大道真理,後來便去拜見佛陀成為佛陀座下的弟子,並帶領許多門徒皈依佛陀出家,跟隨佛陀到處宣揚佛法。一直到現在,歷經二千五百多年,現值末法時期,讓眾生還有學佛的機會。

釋尊憂慮末法眾生無法自力解脫,因此宣講「阿彌陀經」,並勸人虔誠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十方諸佛,菩薩在冥冥之中護持以及消除無量劫的生死重罪,頓開自性無上智慧光明,直到臨命終時便能蒙阿彌陀佛以及諸大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尚有業障未盡者亦可帶業往西,然後成佛,因為持唸佛號猶如在苦海中上了無比堅固的法船,業障宛若是包袱,一同帶上船,畢竟是能達彼岸的。有一位大專佛教青年曾問我說:「我聽過唸佛究竟能帶業往西之說,但覺得眾生的業障十分深重,則往西帶走的那些業障不知如何處理?」我聽後也深覺這個問題很重要,彷彿記起六祖壇經裏記載有關過去七佛所留下的偈,十分微妙,於是,我找出那本書給他看,他看後即時領悟業障本來是空的道理,並將此偈一一抄下,非常高興的帶回去。

七佛之詩偈敬書寫如下:

毘婆尸佛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偈曰:

「起諸善法本自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毘舍浮佛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拘留孫佛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知者能知罪性空,垣然不怖於生死。」

迦葉佛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文佛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中有段經文:

「當來曠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涅槃後,或有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得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佛。佛滅後,一切寶物,浴池蓮華,眾寶行樹,常演法音,與佛無異。正法滅時,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成正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莊嚴之事,諸佛於恆河沙劫,說不能盡。金光師子國土莊嚴之事,方於功德山王國土,算數所不能及。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中國號眾寶普集莊嚴,如來隨其壽命。爾時觀世音菩薩,以神力令此眾會,悉見十方無數佛,皆為授記。」

以上經文,可以使我們明白,觀世音菩薩的本願是要我們都能成為活菩薩,才能共同創造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不再有地獄、餓鬼、畜生及種種諸惡道中所發出悲慘苦聲。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最殊勝的念佛法門
第3頁:佛度有緣人 第4頁:彌陀佛七法會所獲得靈異記
第5頁:熱心弘法,最後安祥歸西的林鐘居士 第6頁:至誠念佛,蒙佛菩薩加持
第7頁:勸家母戒殺唸佛 第8頁:劫後餘生見光明
第9頁:參拜臨海觀世音菩薩聖像感懷 第10頁:念佛祈雨記
第11頁:一、往生比丘 第12頁:二、往生比丘尼
第13頁:三、往生居士 第14頁:四、往生女居士
第15頁:摘錄因果輪迴實錄 第16頁:最後的歸宿
第17頁:念佛求解脫輪迴業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