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怎樣實踐佛法 徐恒志居士著

怎樣實踐佛法 徐恒志居士著

三、實踐的宗旨

[日期:2010-07-17] 來源:轉載  作者:徐恒志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實踐的宗旨

實踐佛法,原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的誦經禮拜,有的廣修供養,有的精守戒律,有的執持名號,有的專修禪觀,有的行腳參訪。這樣孜孜學習,究竟為了什麼?假使宗旨不明,必然會含糊籠統,勞而少益,日久或者自己也會不知其所以然了。

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二千多年來,流傳世上的佛法,就在各種不同的方法上,一直肩負著這樣一個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重要任務。所謂「佛之知見」,就是指人人都具有的智慧覺性。這個覺性,從它的體質方面講,是廣大圓明,恒常不變;從它的相狀方面講,是清淨湛寂、充塞時空;從它的作用方面講,是隨緣應用、觀照無礙。它是事物的真實相貌,所以叫做實相;又是萬法的究竟體性,所以也叫法性。只因我們久遠以來,被主觀偏執的習氣所障蔽,竟使這一本具的光明覺性,不但沒有辦法顯現,而且也沒有人肯信。弄得痴迷暗鈍,脫離實際,枉受許多苦惱,因而不能不借佛法來開、示、悟、入。所謂「開、示、悟、入」,雖然含有許多不同的過程,但概括說來,不外乎由明悟心性而到徹證心性。只有明悟心性以後,啟發智慧,明因識果,才真能降伏煩惱,化除習氣,步步深入,直到徹證真常,成就佛果。假使心地不明,那麼習氣會去了又來,煩惱會隨滅隨生,識心永遠不斷,苦果無從解脫。這樣,雖然在學佛法,卻很難得到實益,譬如在暗室之中,雖想打掃塵垢,清理積物,卻苦於無從下手。所以華嚴經說:「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解深密經說:「若不了知無相法,雜染相法不能斷。」大日經說:「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由此可見,實踐佛法,應該建築在自覺的基礎上,由依法修習,進而得定開慧,明心見性,掃蕩積習,徹證真理;從思維轉為觀照,由現象滲透本質,解脫生死苦厄,成就無上覺果,就是學佛的具體內容,也是學佛的根本宗旨!

也許有人認為明心見性,似乎要求較高,不是一般人所能領會。的確,眾生根性,千差萬別,為了根據不同的根機,給以不同的教化,因此,在一乘中,不得不說二說三,方便接引,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但無量法門,歸根結蒂,究竟都是為一佛乘,所以法華經說:「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而且根性大小,並不是固定的,所謂「心能造業,心能轉業。」發心大的,轉業就快,學佛原望成佛,大願方有大成,如果下手時因地不正,一味自卑自屈,不向一佛乘中求,那麼目的原不在此,怎能有所成就?實際上,若能從根本處做起,則知見正確,般若種子,就永遠留在識田中,終必因此而得解脫。況且我們平時造業受苦,正因為不明心地,學佛如果不從明心下手,就等於外道凡夫;因為心性不明,勢必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就是生死顛倒。既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麼成佛作祖原是當人本分下事,並無神祕奇特可說。眾苦只由於不覺,極樂無過於明心,「當仁則不讓」,能發心直下承當的,是真佛子!

其次,我們必須了解:佛法所以能流傳深廣,睥睨一切,也正因為有這個根本真理作為它的精神實質否則形存實亡,再過若干年,世人將不知學佛為何事,佛法前途是不堪設想的!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學佛者的苦悶 第2頁:二、實踐的重要
第3頁:三、實踐的宗旨 第4頁:四、實踐的意義
第5頁:五、實踐的方法 第6頁:六、實踐的過程
第7頁:七、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