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與科學 智行居士著

佛法與科學 智行居士著

三、宇宙之構成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智行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宇宙之構成

先講宏觀,後講微觀。現在講宏觀宇宙。

在秋天晴朗的夜空,天上有一條銀河,這就 是我們居住的銀河系。概括天文學家多年的觀測研究,確認在銀河系中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恒星有一千億顆之多。太陽在這一千億顆恒星組成的銀河系中,僅僅是個 小兄弟罷了。許多恒星都比太陽大。有的大幾百倍到一萬倍;有的更大到幾萬倍甚至幾百萬倍……。

當然也有比太陽小的恒星,例如白矮星,只 有我們地球的幾十分之一大,但是它們仍然是恒星,它不像地球是行星,本身不發光,要圍繞太陽——恒星——旋轉;它們自己發熱發光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人 們基本上察覺不到這種旋轉,所以稱之為恒星。所謂矮,是指它們體積小;所謂白,是說它們亮。白矮星雖然小,但是它上面的物質卻很重。1個立方釐米的物質, 相當於小手指尖那麼大,如果是水,它重一克;如果是黃金,它重十九點三克。而一個立方釐米白矮星物質竟有幾十千克,幾噸,甚至上千噸。

更為奇妙的是1967年以後才發現的中子星,幾十年來發現了三百多顆,它們是恒星,但是特別小,它們的直徑大約廿千米(公里)左右。中子星上的物質更重得出奇,一塊小指頭尖那樣大的東西,用一萬艘萬噸輪船都拖不動。

在廣闊的宇宙空間,在銀河系之外,還有許許多多類似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

真是,天無有邊,無限大呀!大而無外呀!

科學家們用最現代化的天文望遠鏡,望出去100億光年那樣遠,也還沒有看到邊。

光年——是表示距離的單位,因為宇宙空間太大了,用我們日常所用的公里來表示實在太小,所以就用光線跑一年那樣長的距離做單位。光線一秒種就跑三十萬公里,30萬乘60秒乘60分再乘24小時再乘365天,這樣遠的距離就是一光年。(946,080,000萬公里)。

過去認為星球之間廣闊的宇宙空間什麼也沒 有:沒有物質,沒有空氣,連聲音也不能傳播,因而稱之為真空。現在,經過研究發現,宇宙空間並不是真空,而是充滿了宇宙微粒,只不過這些星際物質,或者星 際塵埃,非常稀薄罷了。此外,還有宇宙射線,還有星際磁場。否則無線電波怎麼能夠從月亮、從火星上傳回來呢?

這正是「真空妙有」啊!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宇宙之間某一天,條件具備了,會發生大爆炸,於是就形成了新的星星,新的星系。而這些星星也會逐漸衰老,太陽有一天也會死亡,也會消散,重新變為星際微塵。

這正是「緣合則生,緣盡則滅」呀!宇宙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萬事萬物莫不如此。

下面講微觀之宇宙。學習過中學物理的朋友都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而一切物質均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一切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為了方便,今天再簡單說明一下。

一切物質均是由分子構成的,這種分子就是 這種物質的最小顆粒。雖然非常小,但仍具有該物質的基本性質。大家都知道,大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組合而成的。如果把一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小得人眼無法看 到,但它仍然是水。如果我們把水分子再分,那它就不是水了,而是成了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我們用「H」表示氫原子,而用「O」表示氧原子,那麼一個水 分子就是一個「H2O」。現今科學家們發現的原子有109種,也叫做109種元素。我們的地球就是由這109種元素構成的甚至月亮、星星也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科學家們還發現一顆星星,全是由黃金構成的。

那麼原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研究發現: 原子是由中間一個原子核和外面圍繞它旋轉的電子所組成,而電子比原子核小得多。肉眼是看不見原子的。如果把原子放大到十層樓那樣大,原子核也不過黃豆那麼 大,而電子呢,大約也就是一粒微塵那樣大。十層大樓那麼大的一個原子(放大了的),除了黃豆大的一個核,和一個或幾個,或十幾個微塵那樣大的電子之外,就 空空如也了。就是這樣一些空空的原子組成了空空的分子。就是這樣一些空空的分子組成了你眼睛看得見手能摸得著的各種物質,於是人們就以為這相世界是那樣堅 固,那樣真實。

那麼原子核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研究發 現:原子核裏有質子、中子等粒子。進一步把這些粒子再分就是所謂基本粒子,已經有300多種基本粒子了。再研究,這些基本粒子會互相變化……再研究下去, 就沒有了,不存在了——不是說全沒有了,而是再分下去的那些粒子,「壽命」太短了,通常只「活」萬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你剛看見它,它就不見了, 這真是:

萬物本空,空而妙有!

也就是說:宇宙之大,大而無外,宇宙之小,小而無內。

世尊二千五百年前的教導,已經為當代科學所證明。

下面給大家講點有趣的事例:

大家所熟知的汽油、煤油、凡士林等,其組合的元素只有兩樣:一樣是炭,一樣是氫。也就是說,不管是汽油還是煤油,或者凡士林,它們都只不過是炭與氫的組合而已,都是炭氫化合物。

再說我們日常所吃的糧食、脂肪、酒精、糖……它們的內含都是一樣的東西——炭、氫、氧,氫和氧組成水,加上炭,所以也叫炭水化合物。

再說一個更有趣的例子,燒鍋爐用的煤、學 生用鉛筆芯的材料石墨,再一個做高級裝飾用的金剛鑽。雖然它們的價值不相同,但是它們的成份——組成它們的元素——都是炭(符號C)。滲有雜質的炭,就成 了煤炭,比較純粹的炭就成了石墨,可用來造鉛筆,可用於鑄鐵等用途;而高純的炭,不含一點雜質,它就成了金剛鑽。

這正好說明:眾生自性平等,人人皆有佛性。能否成佛全在一念之間。

說到念頭,說到心之發動,說到認識,下邊就要講一講:佛法與思惟科學。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引子(也就是破題) 第2頁:二、佛法對自然科學之重大貢獻舉例
第3頁:三、宇宙之構成 第4頁:四、佛法與思惟科學
第5頁:結束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