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放 光(1996) -- 星雲日記44 星雲法師著

放 光(1996) -- 星雲日記44 星雲法師著

觀念就是財富 1996/12/1~1996/12/15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十二月 一日  星期日

前日本佛教大學校長水谷幸正教授,率同石原法師、宮源教授、川崎小姐等一行七人,今來訪。

當我親自接待時,水谷校長表示非常驚訝,能在西來寺見到我。水谷校長盛讚佛光山在海外道場發展的因緣,佛教若要深入社會,走入家庭,必須要有人們容易接受的條件,才易推展。

一般民眾所認識的葬儀佛教,其實只占佛教的一部分,生活的佛教還是很重要,融入生活的人間佛教,可以帶進生活家庭中。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如︰結婚典禮、出 生、取名字、成人禮、喬遷、事業開張等,都用到佛教儀式,甚至於在政府機構服務的官員,其就職典禮仍少不了要用佛教儀式,佛教就真的可以為廣大民眾接受且 不會改變信仰了。

下午,巡視位於柔似蜜區的西來大學。

我對西來大學的期望是︰非只是傳授智慧、知識、學問的學校,而是––

一所學做人的學校
一所陶冶性情的學校
一所傳授心的學校
一所傳授理念的學校
一所培養聖賢人文的學校

它是一個家,也是道場,而非只是學校,更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希望每一個到西來大學參訪的人,都能將心留下來,將情意留下來,而非只有幾句客套的好話或讚美的話。

一個工作單位有沒有辦法,能不能成就事業,就看這個單位的接待人員是否用心、是否有慈悲心、是否關懷每一個來訪的人,讓每一個到西來大學的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接引信眾要先培養因緣,對來訪者要安排客廳小憩,茶水、點心等招待,單位間彼此要建立聯絡網,以方便傳遞訊息,才好做事。

西來大學目前設有研究所、大學部、專修課程、語言學院(留學英語、職訓遊學英語、英語專修)等不同層次的課程,希望有需要進修的有緣人,都能一起到西來大學就讀。

常會有人問「要如何培養讀書的興趣?」興趣是來自––
1.要有需要,才會產生興趣。
2.要歡喜,因歡喜才會有興趣。
3.要有價值,才會有興趣。
4.要有意義,才會有興趣。

下午三時,前往海印寺,拜訪印海法師。


■十二月 二日  星期一

籌組佛光衛星電視臺是佛光山社教弘法的另一個里程碑,曾製作不少電視節目的信眾沈彥築小姐,非常熱心的提供一些節目製作的心得,我也綜合一些信徒的反應與需要,規畫出日後佛光衛視播出的節目內容,大約有––

民俗時間、大千世界、聖地巡禮、宗教影片、動物世界、連續劇、佛學講座、新聞、言論擂臺、大眾之聲、機智問答、修持心得、趣味問答、兒童佛教故事、信箱時 間、書香時間、說故事、橋、電視佛學院、親子關係、佛教法律常識、婦女世界、大師佛學講座、禪宗公案、佛教入門、每日一偈、法會介紹、佛門常識、佛教時事 分析、佛教音樂等。

除此之外,各別分院每年提供二集節目,來介紹––

1.別分院的硬體建設、設備特色、重要活動、在當地社教的成效或回響。
2.所在地的名勝風光
3.文化特色
4.風俗民情
5.古蹟建築介紹
6.奇風異俗
7.搜集能表達人性的影集或節目
8.其他

但願佛光衛視節目正式播出時,讓佛教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精神,能深入每一個家庭中,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十二月 三日  星期二

姪子輩春富、春紅、李正、李俊等人,今發心包水餃,供養西來寺的法師們,徒眾們聞訊,紛紛於下班後,過來幫忙包餃子,由我親自下廚指導水餃餡的配料及煮燙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先後包了一千五百個水餃。

晚餐時,大家圍在一起吃水餃,並舉行「師徒時間」––

一個道場的發展,早期大都靠大雄寶殿的佛祖度眾,現在的道場,則有禪堂、客堂、會議室、美術館等來幫忙佛陀度眾。除此之外,素菜也是度眾不可少的法門,所以能調配幾樣菜肴,也是弘法上不可少的手藝。而一個會做飯的人,是什麼菜都會煮的,但有些原則,像––

水餃︰配料有小白菜(為主)、油條、冬粉、豆干(為輔),小白菜要浸鹽水再擠乾(如此醬油的料才能入味),水餃的餡必須要熟、要爛才可口。

麵︰煮麵時,麵不可以用水燙,吃麵要趁熱吃,不宜冷卻,所以有句話說「吃麵不等人」。麵若太燙,吃時可用二個碗來吃。

吃水餃和吃麵是不用配菜的

臘八粥︰用蓬萊米,並加一把糯米(增加稠度),配料有小白菜、胡蘿蔔、豆腐、花生、黃豆、生薑米、胡椒、一大碗油等。煮好時很稀,半小時後很稠,那就標準了。

「臘八粥」有粥中之王的美譽,「粥」的起源很早,《禮記》中載,饑荒或旱災時,政府施粥賑濟,可見「粥」在中國已頗有歷史。

無論在南方、北方,貧苦或富裕的人家都習慣在早餐吃粥,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北方叫「饘」或「稀飯」,廣東、福建稱「糜」,江南稱「粥」。

「粥」的原名叫「鬻」(較稀的湯飯),按其字是將米放入鬲(大鍋)內煮,演變到後來將「鬲」去掉,而成「粥」字。前人將粥分得更細,米煮稀叫「糜」,較稠叫「饘」,更稀的叫「酏」。

《粥記》中載––

每天早上起來後吃一碗粥,等消化後,胃呈空囊,就會引起食欲,粥中殘留的油分,對胃腸很好,這是吃粥的祕訣。粥可以調整胃的情況,促進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當然對胃有益。

怪不得粥在我國不論富貴或南北,都是很通俗的食物,佛門也常讚歎粥有十利。

做素食要簡單、單純、保持原味,不要花太多時間。力功、火功、配料、調味等都不可忽視。除此之外,一顆供養心,給大家吃得歡喜,才是最重要的。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西來大學召開工作會報,聽取依法、慧愷、蔡曉凌及相關人員的工作報告,並對西來大學日後招生辦法、發展方向、課程安排、未來計畫,提出草擬方案。

目前西來大學招生的對象有––

一、研究所

1.佛學研究所著重於佛學的專攻,以西方批判的態度,深入探討佛教的經典義理,並且研討其與哲學、心理學、社會、文化等關係。
2.宗教研究所著重各種宗教的比較,進一步探討世界各宗教起源,及其宗教儀式與解脫的哲學,及各宗教間與道德文化、社會經濟等關係。

二、大學部

1.佛學系提供佛教歷史、經典義理、藝術建築等課程,協助學生對佛學建立深廣的基本認識。
2.宗教系,雷同於宗教研究所。

三、專修課程

1.佛學專修課程分為「佛教傳統」與「佛教思想」兩個重點,從佛教發展史、經典義理,及各宗派祖師的教理註釋去體會佛教的真諦。
2.宗教專修課程,介紹各種宗教,並探討其在不同時空中的演變。

四、語言學院(留學英語)

教學目標––
1.在美準備托福,協助順利申請美國知名大學。
2.透過密集「ESL英語課程」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3.認識美國文化、生活習俗,以便適應美國的生活方式。

五、語言學院(職訓遊學英語)

遊學英語班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體驗英語,並配合特殊輔導教材,來認識美國文化,進而將英語融入生活。實地參觀及遊覽配合課程,更能幫助學生語言學習的成效。

六、語言學院(英語專修)

針對上班族、家居者加強其在美社教、事業上的英語能力。

希望西來大學所設計的這些課程,能滿足學子們的需求,並祈願––

1.「有錢的人出錢給沒有錢的人讀書」,有心的信眾可以認養西來大學的學生,並給予獎學金。

2.常住可以依學生人數多寡,輔助行政費用。

3.成立「西來大學攤位委員會」,一年可辦二次園遊會義賣,做為西來大學基金。


■十二月 五日  星期四

為帶動徒眾讀書風氣及培養樂說興趣,尤其是口才的訓練,今特別以《佛教》叢書中的「教理」為教材,教學示範給大家觀摩。並就徒眾在弘法上、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給予開示––

.一篇好的文章要熟讀、講說、研究、探討、思惟,及多次薰習才能有所受用,走馬看花式的閱讀,非讀書態度。

.過去傳統講經方式,是宣讀、解文、註解、分科、發揮、總結。但敘述(解釋)的講經方式,已不為現代人接受,要應機在教學上作改變。且經典所謂的「如是我聞」是要用心去聽,不是用看的,所以聽聞佛法是佛弟子慧解上不可少的修持功課。

.要寫好文章、做好事情、樂說無礙、好好修行,不變的原則就是要「發心」。

.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責怪、無理要求,就表示肯接受改進,這種學習心態比較容易進步。

.如何培養樂說?要有歡喜與大家分享的性格,如資訊的傳達,對不如我者,樂意幫助他們。講說的要點要從身心發出光與熱,而非只是背誦。

.對別人的成就、好事,點滴都要覺得很了不起、很稀有難得;但若在自己身上,則沒有什麼。能有此謙卑的心,比較容易有悟道的感受。

.做一個偉大的人,就是要忍耐一些小人的責難。偉大的人物,都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且只有衝鋒的號角響,不可以有退堂鼓。

.虛妄的情意識(魔),容易讓人沉迷,而找不到回家的路。做人有做人的責任感,每做一件事、說一句話、承諾一件事,都不宜寡諾,而忘失自己的責任。

.三十幾年前教授的學生,其天性比較「真」,敢坦誠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能將真心表達出來,就具足向佛的道念。

.早期的學長,其心地比較「善」,有慈悲心、熱情、勤勞,對別人主動關懷,不僅心地厚道,筆下也厚道,從其柔軟語、無瞋的笑容中,感受到善良的祥和感。

.年長的師兄長們,威儀很「美」,真正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風姿。其姿態、儀容、舉手投足,總讓人感受到相好莊嚴。

.對愛護我們的人,要表達我們的「真、善、美」。出家人若不懂得表達自己的真善美,如何讓信眾感動,而親近佛法?「真善美」就是一種功德,應該用心的把這種功德供養給十方大眾。

澳洲南天寺滿謙在傳真中提到,澳洲政府教育部擬將佛學課程納入教科書中,要求南天寺提供「佛學教材」。

佛教能被澳洲政府接受與肯定、對在當地弘法的徒眾們真是一大鼓勵。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五

在依勤、慧愷的陪同下,今前往玫瑰陵,巡視正在工程中的寶塔工程。

人生最大的兩件事,除了「生」之外,便是「死」。人在最終時,讓靈骨有個安住地,是一件大事,而玫瑰陵就是應在洛城地區信眾們的要求,希望其祖先或已過往 的親人,其牌位靈骨有一個安奉處而籌建的。目前已完成初期的工程,相信寶塔落成後,必定可以服務更多信眾們的需要,因慎終追遠畢竟是中國的民族性。

由玫瑰陵回西來寺午餐後,跑香時繞到西來寺圖書館,書架上千卷的經典中,有關佛陀教化眾生的聖言量,比比皆是,尤其是有關「人間佛教的經證」很多,如––

「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
 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六祖壇經》


「一切寶中,人命第一,
 人為命故求財,不為財故求命。
 以是故,佛說十不善道中,
 殺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
––《大智度論》


「施為眾福具,而逮第一義;
 其能憶施者。便發歡喜心。」
––《增一阿含經》

「種植園果故,林樹蔭清涼;
 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
 穿井供渴之,客舍給行旅;
 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長;
 如法戒具足,緣斯得升天。」
––《雜阿含經》

「懈怠懶惰有六失︰
 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
 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
 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
––《長阿含經》

「步行有五德︰
 一者能走,二者有力,三者除睡,
 四者飲食易消不作病,
 五者為行者易得定意,已得定意為久。」
––《七處三觀經》

「常服慚愧藥,忍辱為衣裳;
 懺悔莊嚴華,薰用善心香。」
––《治禪病祕藥法》

「常以好語,有所利益,是名法施。」
––《大智度論》

「食多有五罪︰
 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
 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諷誦經,
 五者多著世間。」
––《佛醫經》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順身。」
––《法句經》

「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能代受。」
––《地藏經》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楞嚴經》

「為護一家,寧捨一人;
 為護一村,寧捨一家;
 為護一國,寧捨一村。」
––《因緣僧護經》

「有六患消財入惡道,何謂六?––
 一為嗜酒遊逸,二為不時入他房,
 三為博戲遊逸,四為好大技樂,
 五為惡友,六為怠惰。」
––《善生子經》

「凡物須時,時未及到,強設功力,反得苦惱,
 以是之故,世人當知時與非時。」
––《百喻經》

「不瞋名慈,有人雖能不瞋,而見苦眾生不能生悲;
 若能於一切眾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見子,遭急苦惱,
 爾時慈心轉名為悲。」
––《成實論》


■十二月 七日  星期六

晚七時,應美國國際銀行董事長黃大成先生之邀,在阿罕布拉市舉行的耶誕晚會上,和在銀行界服務的百餘位人士開示。

每年歲末,在東方稱「尾牙」,西方則屬聖誕節,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先向大家說聲「恭喜發財」。在東方的臺灣,尾牙有一個習俗,在餐桌上有一道雞肉,若雞頭 朝向誰,即表示主人要把他辭退,所以在尾牙聚餐時,大家都不喜歡看到牠。在西方則沒有這種習俗,也就是說,過完年後,大家還是一樣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

「恭喜發財」在中華文化裡是很有意思的,把「恭喜」放在前面,也就是說歡喜比發財更為重要,在社會上吃好、穿好就很歡喜,但是在佛法上來說,是不夠的,還要注重精神上的歡喜,如果吃好、穿好、用好而不歡喜,那人生就沒有意思。

一般歡喜大都建立在發財上,但財富的意義要擴大,因財富非僅限於美金、鈔票而已,懂得與人結緣、行慈悲,將好處與人分享、擁有健康的身體、事業順利、出入平安、交到真心朋友,都是令人歡喜的事。

銀行是講究歡喜的,要讓每一個來銀行的顧客將財富、讚美帶回去很重要﹗所以說財富不一定只從有形的方面去看,無形的財富更多。

財富在哪裡?在整個社會上、在大眾的口袋中,如何讓這些錢存到銀行來,不外是要幫顧客賺錢,顧客有錢,自然就會來存款。

如果說總行是「本尊」,在銀行內服務的每一個行員,都是總行的「分身」,口說好話、舉止謙恭有禮、顧客永遠是對的,各自依能力發揮其效用,讓本尊與分身的光芒相互輝映,財富必定會隨著歡喜而來。

在新的一年,還是要向大家說聲「恭喜發財」,願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平安、健康、順利、真情、明理等歡喜,及信仰、感恩、勤奮、智慧、滿足等財富。

臨睡前,翻閱書架上的書,看到筆記本上家師志開上人的一份資料,彌足珍貴––

家師祖籍是江蘇省海安縣白旬鄉白旬庄。

家師生於西元一九一○年農曆九月二十九日。

家師往生於西元一九七九年農曆十二月十八日(病於胃癌),時七十歲。骨塔改葬於棲霞是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十二月 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西來寺大雄寶殿主持三皈五戒典禮,共有六百餘名信眾發心受持五戒,其中美籍人士有八十名。在西方的社會,有人發心來受持五戒是非常難得的,希望這些菩提種子,能從每個社區、每個階層,來影響其周遭的人士。

於深夜十一時五十五分搭機回臺灣。

經通關後,坐在機位上,嚴格說,已經是十二月九日了,鄰座的人都已準備好入睡的姿勢,原本也想熄燈休息,但還是順手整理手提袋內的一些傳真,其中有在英國 倫敦佛光寺服務的依益,到南歐的里斯本、巴塞隆納、馬德里,東歐的維也納、陵茲、布達佩斯、布拉格等各地的巡迴報告。其他徒眾的報告有––

.國際佛光會德國柏林協會車慧文督導及丁政國會長幹部等十一名,於九月初,應德國總統邀請至貝勒玉皇宮,參加為慶祝西元一九九六年的「國際文化節」,所舉辦的世界文化交流活動。此次盛會國際佛光會是代表中華文化受邀的團體。

.由佛光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寓言故事––《百喻經圖畫書》,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四次「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行銷全世界三十萬份,為菲航航空線上唯一的一本華文雜誌《縱橫》,在創刊號上刊登了佛光山在菲律賓的道場––馬尼拉佛光講堂的訊息,並附有活動相片。


■十二月 九日  星期一

第一次搭乘深夜時分的班機回臺北,航行才半個多小時,就已經有很多人進入夢鄉,寧靜的氣氛,實在是看書或寫文稿最好的時段。

翻閱手提袋內一份美籍皈依弟子安麟(Tom Graham)寫給我的報告。安麟依其在中國、日本的教學經驗,寫下他對「中西文化異同」的看法︰

中西文化的異同

美國是世界上最複雜也是最有朝氣的國家之一,多數人的祖先來自歐洲,因此主要的文化是歐洲文明的延伸,語言則以英語為國語,基本信仰是基督教,但是其中少數民族來自世界各地,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分別占人口數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六來自東亞,百分之三來自中東等。

美國的風俗信仰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皆能聽到種種不同的意見,認識新的面孔,面對相異的觀點,除非對方願意告訴您,否則永遠無法知道他的想法和價值觀。

美國以法律為判斷行為善惡的依據,不預先設定他人的道德觀念。人人皆享有思考、言論、信仰的自由,因此彼此要互相尊重。與美國人相處的原則是「讓對方思 考」,他們認為別人沒有權利去決定個人的定位或價值。例如您和非裔美人的交談中,不可以斷定他必須具備黑人的傳統;和華裔美人的對話,也不能事先假設他會 崇拜孔子;白人不一定信仰基督教;女性未必保有傳統價值觀。

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友好的態度與人溝通,並且在對方請您表達意見時才發言,如此無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上都會更加愉快。

法律︰美國向以法治國家自豪,這並不等於法律從來沒有被濫用或執行不公,但是法律絕對是判斷是非的準則。美國的法律與政治體系源自英國,並且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兒童自牙牙學語,就開始被灌輸法治思想,因此美國人不能理解為何有些人沒有奉公守法的觀念。

大部分的美國人都能謹守法規,一但耳聞目睹違法的新聞事件,就會非常執著、敏感。

宗教和政府︰歐裔美人曾為了備受宗教迫害而移民美國,追求宗教自由,因此美國人絕不容許政府與宗教互相干涉,兩者必須保持獨立。

道德︰
1.美國的道德觀念建立在法治上,不守法就是不道德,但是基於寬大的胸懷,只要違法者能馬上說明原因或迅速道歉,也就既往不究;反之,則不能原諒,並且輕視其膽怯避過的行為。

美國非常尊敬勇於認錯的人,如果當事者能對錯誤的行為道歉,說明原因而非自我辯護,請求原諒並不二過,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諒解。

2.道德觀念以基督教信仰或延伸的理念為中心。美國人重視寬恕,故無法拒絕他人懺悔。「公開道歉」成為處理錯誤的方法。

3.轉型的道德觀念︰有些美國人嚴守傳統道德,有些人則放逸無拘,使得美國的道德標準處於不確立的定位。但是多數皆能遵行「不傷害他人」的原則,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公眾就很難指控出其所犯的過失。

權威︰美國人不喜歡權威和權威人物,喜歡人人平等,若需要溝通,把話說清楚,對方聆聽之後,自會作決定。

1.政治︰美國人歡喜總統能平易近人,捲起袖子,言談舉止如市井小民。如果有政治家自認為高人一等,就得不到選票。政治家的「好人形象」很重要,也就是謙虛、友善、勇於認錯、樂於助人、有禮貌。要了解何謂美國人理想的形象,就去觀察成功政治家的公開言行。

2.學校:美國人景仰個人的才智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甚於其地位之高低。唯有自己努力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教師並非理所當然地被尊重,其評定亦類似於政治家。

3.宗教︰宗教人士大致亦如是原則,不過被期望的標準往往更高於一般人。美國人希望宗教人士具備更深的道德修養,例如寬恕愛人、不易動怒,如此才能贏得尊敬。

4.家庭︰家庭以父親為權威的傳統已不復存在。

5.美國社會許多優點來自於平等的觀念,矛盾的是當他們處於權威真空狀態時,就開始崇拜英雄人物,目前社會上只有運動健將、歌星、影星為其言行模範。美國人需要,也想要讓一位具備堅強、慈悲、友善、智慧、德行的宗教領袖引導其人生。

平等︰平等是美國盛行的理念,並延伸為公正的定義。

生活方式︰由於美國社會處處強調公正和平等,因此致力於保護少數人的權利、肯定少數民族的地位、女權運動、經濟上的同工同酬。許多相關的活動,都緣於公正 和平等此二種理念,一旦堅持處處要求平等與公正的待遇,反而引起不悅,因為他們已厭倦人群成日的訴求與抱怨。若無所求,反而可以得到應得的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二十五處開過經濟高峰會議,西元一九七○年代以後逐漸衰退,美國人看出不顧一切追求財富和虛榮是愚蠢的。佛教的弘揚在美國對社會覺醒有很大的貢獻。


■十二月 十日  星期二

經過十三個小時四十分的飛行,於臺北時間清晨六時零五分抵桃園中正機場。

下午一時於雲居樓,為二千名信眾,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

勉前來受持戒法的戒子們,皈依三寶一念的清淨心,縱使沒有修行也不會墮三惡道,所以做好事、培養好因緣,可以增加人的福報。

五戒是人的根本,不受戒也一樣要遵守,受五戒縱有毀犯,比不受戒者罪過大,有慚愧心、懺悔心的人罪過比較輕。

三皈五戒就是實行自由平等的最高精神,皈依自己的真如佛性、自性三寶。

三皈五戒是淨化社會的原動力,心中有佛,乃至佛眼、佛手、佛口,皆可以成就佛事。

受五戒非束縛,其真正精神是自由的意思。一些在監獄中者,大都是犯五戒者,所以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夫妻彼此若都能受持五戒,就不必擔心會有出軌的行為,也就是說受持五戒,能保家庭幸福。

才剛回到佛光山,傳真機上來自世界各地徒眾們的請示、問候訊息隨即「追蹤」而至,科技雖然縮短天涯海角的距離,但無形中也增加了工作量。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三

應叢林學院學生要求,希望我安排空檔,為給他們舉行「師徒時間」,由於人數太多,將分幾個梯次,和他們座談。問題內容有––

.學佛就是要過一種新生活、新生命的生活方式,若不放棄舊有的觀念,不服從真理、倫理,就很容易走偏了。而修行若不發願,則缺少精進的原動力,所以不管修行、工作或待人處事,都要發起願心。

.有行政頭腦者或策畫專長者,才值得去進修博士,為什麼要再進修讀書?不外為佛教而讀書,為常住而讀書,為佛光事業需要而讀書。學做人比做學問還重要。

.如何孝順父母?先孝順自己的色身父母,進而孝順眾生的父母,最好的是移孝作忠,孝順佛教。

.「法」是代表常住、制度,出家後就要去我執,遵守制度,以常住第一、大眾第一為前題。一個人若太固執,非大乘根器,要如流水才會清,不要執著才會通。

.沒有利益衝突時,可以成為好朋友,一旦挫折、障礙、嫉妒時,就會翻臉不認人。眾生的嫉妒可以燒毀一切,是成不了事的,必須用心在事業、道業、學業上爭一口氣,要將嫉妒轉為自我激勵,並有君子成人之美的雅量。對世間要放得下,對佛法要提得起。

.對名利的看法?對自己不要名,但為眾生、為佛教、為形象則必須要名。在佛門中功業未成時,錢越少越好,否則會障道。錢,不會用是害的;錢,要讓有智慧的 人去用。一個人除物質的財物外,還要有精神上的財富︰有個人財富外,還要有大眾(共有)的財富,有一時的財富,還要有永恆的財富。除了七聖財外,還有感 恩、禪定、智慧、慈悲、人緣等歡喜的財富。

.七情六欲是與生俱來的,但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以佛法的快樂來代替世俗情欲。從禮佛、禪坐、梵唄、佛法的法樂中可以對治煩惱。

.觀念就是財富,很多事情靠別人不一定會成功,只能得到部分協助,凡事要成功,是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學佛者要先將自己的「執著」放下,才可能接受別人的「教誨」。

.念念為眾生、為佛教、為大眾就是一種菩提心,要將自己過去未入佛門時的「自己」摔開,重新把「自己」活回來,過新生的生路。

.人的資質有優劣、性格有好壞、能力有強弱,道德有高下,因此在相處時,要彼此包容、配合。

.佛陀是個最標準的傳播者,常言四句偈要廣為宣傳,梵唄的唱誦、經典的長行重頌、義理的譬喻、不捨眾生的應機說法,都是很好的文宣傳播,所以弘揚佛法,必須要電影化、文藝化、人間化、社會化。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四

上午八時,主持此次「五戒菩薩戒法會」的菩薩戒正授典禮。

行政院顧問,也是前花蓮縣縣長吳國棟伉儷及其姊妹共六人,在八十六歲母親吳老太太率領下,前來佛光山求受戒法,下午二時,於法堂會見吳縣長全家。

從今年元旦起至今一年來,我在海內外,親自主持過上百場的皈依、五戒、菩薩戒、三壇大戒等法會,得度的皈依弟子及戒子們,也有二十萬人次。每一個人,都是 佛門的一顆菩提種子,期待他們在佛法的滋潤下,能夠生根發芽,在世界每一個角落,散播佛法的馨香。對皈依者,我勉勵大家,皈依後生活要––

深信因果、發慈悲心、
行大乘法、福慧雙修、
行解並重、止觀均持、
信解行證、嚴持戒法、
正知正見、禪淨共修、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對受持戒法者––

受戒重要者,不在於不犯戒,而是在於懺悔,因破戒可通懺悔,破見則不通懺悔。受戒是否清淨很重要,且戒律要與時代精神連在一起,才易為人遵守。

在《大智度論》中––

「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塚,人所不到;
 破戒之人,失諸功德,譬如枯樹,人不愛樂;
 破戒之人,如霜蓮華,人不喜見;
 破戒之人,惡心可畏,譬如羅剎;
 破戒之人,人不歸向,譬如渴人,不向枯井;
 破戒之人,心常疑悔,譬如犯事之人,常畏罪至;
 破戒之人,如田被雹,不可依止;
 破戒之人,譬如苦瓜,雖形似甘種而不可食;
 破戒之人,如賊聚落,不可依止。」

受持戒法,不清淨時,可以再複戒求受。只要不構成傷害,不自私者皆不屬犯戒。

今日全世界追求的就是自由平等,皈依三寶即是符合平等的意思,眾生皆有佛性,都跟佛平等,其他的還有什麼不能平等的。

依信眾們的資質層次不同,可以分為––

初等信徒︰求佛祖保佑自己,升官發財。
中等信徒︰求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上等信徒︰發心要貢獻給佛教、國家。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五

徒孫乘通日前在給我的信中提到––

「師公上人︰

感謝師公慈悲,讓我參加此次的三壇大戒,使我能夠完成出家人的基本大事––正式納入僧數。

每一次聽完師公的開示,內心都非常感動,師公說︰『男眾要能耐煩。』徒孫雖然在山上才七年的時間,但已發願絕對要做到『生為佛光人,死為佛光魂』之宗門弟子,在佛光山永遠都能找到我﹗

師公說︰若能知道『了生脫死』了以後到哪裡,此人才有資格說要了生脫死。了生脫死不是求得的,是時間到了自然就會了生脫死。我深有同樣的感受,就像修行成就,並非用求的就求得到,還須一點一滴從生活中累積。

師公說︰懂得感恩的人,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人間的善惡道中,能夠走出人道來,才能論『佛道』,這也就是人成即佛成的道理。菩薩之所以能夠在人間修行度 眾,就是本著『智不住有情』(因為對佛道的明瞭與肯定,所以不隨境迷)和『悲不滯涅槃』(以大悲心故不捨離人間,乃至圓滿人間一切德行,以攝諸眾生)的精 神。慧光法師在上課中,也提醒我們︰『若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利的阿羅漢,世間都沒有菩薩的話,那更遑論佛的存在了。』這是在強調,佛還得從菩薩道開始做起。 只一味要求自利的出家人,他的行為就是『謗佛』,因為這樣會使佛教在世上沒落。

男眾首重慧學,如師公在戒期中開示︰『破戒不可怕,破見才可怕。』因為一個人若見解不正確,則於事理都會偏差;有了正知正見,犯錯時,就會自我反省,改過 遷善。所以師公才會常鼓勵我們要多讀論典,來訓練思考能力,在學院上課中也不時從慧寬等老師的開示中,體會到思想的可貴,因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人生 的意義與目標,以及具足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亦能拓展自己的見解。

這一次在戒期中,重讀師公您的《百語》,更深悟的體會到,不管哪一篇,字裡行間都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如何發心、要如何立定志向、要如何將佛法落實人間、對信眾要如何悲心接引等,都是一目了然,還有您寶貴的親身經歷。可見,不是寶山沒有寶,只是我們不去找。

記得師公在開學時,鼓勵我們,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些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不能夠讀死書,學習中也有一本生命的活書可讀。所以除了課堂上 的功課外,課餘及公務時間也都很認真的學習一些事物上的事情,如何寄快遞、如何打包包裹、如何寫傳真等,現在真是日日法喜充滿。

另外,對回向的四句偈,我有一些體會要請師公您認定,即––

『慈悲喜捨遍法界』,就是菩薩要能發心,將慈悲喜捨的行徑,遍布十方法界,即菩提心的內涵。

『惜福結緣利人天』,就是菩薩的資糧,有了惜福結緣的資糧,就能夠利益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就是透過「禪」(定門,不被境轉而專注一趣的訓練)、『戒』(戒門,自我德行的規範)及『平等忍』(慧門,這是智慧的引發),能達到以平等觀待一切事物,且能像師公您一樣具足『忍』的智慧。

『慚愧感恩大願心』,最後我們要以慚愧、感恩及大願,做為度眾過程中保持源源不斷的活力,並且謙虛誠意的奉行菩薩道。

原本還有很多話要向師公您報告,但一坐上案頭,又大半記不得了,但願下次再詳細向師公報告我的學習心得。

徒孫 乘通頂禮」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六

下午於臺北道場舉辦「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座談會」。

記得我從小在家鄉讀私塾到十二歲出家入佛學院讀書,從沒有交過學費,都是別人成就的,所以一直有個心願,將來有能力辦學時,一定不收學費,來回饋大眾報答社會。

從佛光山開山到現在,海內外共有十六所佛學院不收學費外,九月分才參與大專聯招的佛光山南華管理學院,就是以「不收學雜費」為號召,此不是為標新立異,而 是回饋社會的一點願心,同時也要讓青年學子,在讀書求學的時光,不要因為經濟上的問題而去借貸,成為一種買賣式的情意,等到將來入社會服務時,即使有能力 也不會感恩或回饋。

承副總統夫人連方瑀女士,在參加南華管理學院的開學典禮,致辭中讚歎︰「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唯一不收學雜費的學校。」

不收學雜費對我們辦學的人而言,當然很辛苦,不過沒有關係,因為佛光大學本來就是大家辦的,就讀的都是大家的子弟。

也有不少人認為辦大學要高學費制度,讓有經濟能力者就讀,但我覺得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大學面前,也是人人都有機會,不要因為受限於金錢,而讓有為的青年望學興嘆。

很希望社會人士對「價值觀念」能重新考量,什麼東西值得,什麼東不值得。我覺得不收學雜費,雖然是一種損失,但在無形中收穫更多,如︰信眾的支持、社會的肯定、理念的相應、共襄盛舉的成就,這些盛情都是金錢買不到的回饋。

尤其是「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結合一百萬人,一個人一個月出一百元,前後要出三年,就可成為大學的建校委員,有人認為每一個月出一百元很麻煩,既 然是要出三年,乾脆三千六百元,一次都繳清。但這種捐款方式我不認同。因為我們是在辦教育,就是要讓大家每一個月都惦記著要出一百元,而且不忘自己是一個 大學建校委員。

也就是說,大學生要四年才能畢業,但是你出了三年每月一百元、一百元的功德,其精神上的昇華、心靈上的淨化,內心體會出慈悲喜捨的教育,可能比那四年的大學生更早畢業了,做人方面也更加有成就了。

所以這「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運動一發起,就有很多信眾響應支持,這種發心,雖是小小一百元的布施,可是在心理上,助人、利人、興學的修養,必定可以讓自己更擴大。

希望有緣人,都能來與佛光大學結緣。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日

服務於瑞士佛光山的覺如、覺心,在給我的傳真中,報告了他們的近況––

.瑞士全國依語言共劃分有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四個區域,「瑞士佛光山」位於德文區,另外也因所居之華人多屬越棉寮人眾,故除德文外,廣東話、越南話亦屬必備之語言。

.最近琉森有兩家報社及蘇黎世Tegesamzeige報社,得知佛光山在瑞士開創道場,特派專人前來採訪,記者Erwin Koch先生並與我們共修做早課,希望對佛教及佛門禮儀有進一步認識與了解,以便如實報導,讓讀者能對佛教有正知正見的認識,尤其是佛光山的宗旨及師父上人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與精神。

.很多民眾看了報導以後,反應都非常熱烈,凡經過道場的車輛,或我們外出辦事、購物,所接觸的人士,都很友善,表示佛光山到瑞士來,他們很歡迎也會支持。

.常協助道場處理有關政府及法律間聯繫問題的力索教授,在看過德文版的《傳燈》後,感動之餘,一再讚歎師父上人高尚的人格,及為教犧牲奉獻的精神,還羨慕我們跟對了師父,是非常有福報的事。

.來自臺灣的華光綜藝團,到瑞士慶祝雙十節並舉行慰勞僑胞表演,我們應邀前往,在會場中,遇見中華駐瑞士代表劉洋海夫婦,雖然劉代表是基督徒,但很支持我們。臺灣經濟部派在瑞士的林聖忠主任夫婦,表示我們在瑞士的道場,若有任何需要,一定會盡力幫忙。

.有這麼多好因好緣在護持我們,雖然道場一切都還在工程中,但我們在藥師佛誕時,啟建藥師懺祈福消災法會,有各區華人及瑞士當地各省、區、村的議員、貴賓、及民眾約四百多人參加。其中也有兩位天主教修女,跟我們一起跪拜,體現了宗教間的尊重與包容。

.為方便分布在各地的信眾,讓他們不用費時及礙於交通上的不便,即可聆聽到佛法,故我們計畫將陸續到各區做家庭普照,帶領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信眾們共修並研討佛法。

.目前瑞士佛教寺院發展狀況︰

西藏佛教在此設立寺院為數最多,約有三十所寺院散布在瑞士全國各地,藏傳佛教於西元一九五七年傳到瑞士,進而落地生根,至今有四十年歷史,也是瑞士最早的佛教。西藏佛教在瑞士主要以教授禪坐為主,很受到西方人的歡迎。

日本的寺院有十二所,計有日蓮正宗、靈學會等。

寮國寺院有三所。

越南寺院分大小乘佛教,各有兩所,主要活動以法會為主。

南傳寺院有三所,以個人修行及教授禪坐為主。

泰國寺院有一所,占地很大,由於有泰皇支持,沒有經濟的負擔。

.瑞士天氣已邁入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十五至二十度,最高也在零下五度左右,生活在這種冰天雪地當中,除了要調整身心去適應外,也需要佛法灌溉,慢慢能體 會冷熱之間的三昧及樂趣。生活與工作仍然依序進行,尤其是五堂功課不敢荒廢。我們一定會好好發心,在此弘法,希望佛教能在瑞士推展,敬請師父放心。

【書籍目錄】
第1頁:心地功夫 1996/11/1~1996/11/15 第2頁:第二個春天 1996/11/16~1996/11/30
第3頁:觀念就是財富 1996/12/1~1996/12/15 第4頁:放 光 1996/12/16~1996/12/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