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幸福之道 耕雲先生講述

幸福之道 耕雲先生講述

三、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日期:2011-01-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要到達真正的幸福,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這個途徑就是中道。講中道的人很多,什麼是中道?他不講解我們還懂得一點,聽他一講我們反而糊塗了。真正的中道是什麼呢?可歸納出四點:

(一)對人的原則是自他兼利

當你跟人相處、或進行一種交易的時候,不要只求自己的福利,而應先考慮到別人的福利,否則你將為自己樹立很多敵人,製造很多障礙,結果你所得到的只會是煩惱而不是福利。同時你也要考慮到,在你跟對方都有利益的情況下,有沒有第三者受害。這才是自他兼利的中道。假如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事情是絕對不能長久的,因為地球不是為你一個人而安排的,連秦始皇、希特勒都辦不到,你怎麼能辦得到呢?所有不合理的追求,得到的只會是毀滅,所以人必須要走中道。

(二)治事的要求是恰到好處

什麼是恰到好處?我們以打靶來講,要打中紅心,中庸上說不偏之謂中。只有打中紅心才是最好的,無可替代的,偏左、偏右、太高、太低都不對。用在做事情上,就是要盡善盡美、恰到好處。

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要先考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對人生、對社會人群的助益有多大?經過仔細的思考之後,就會擬訂出可行的計劃或方案,甚至於放下主觀與成見,虛心地向別人請教,請別人協助。在集思廣益的情況下,事情往往做得比預期中要完善。

固然,人的智慧與能力,造就了社會的進步與繁榮,但若不以恰到好處為治事的著眼,就會後患無窮。例如交通發達的結果,造成了空氣的污染;汽車業的興盛,造成車滿為患,反而寸步難行。山坡林地的濫墾濫伐,水源保留地的隨意破壞,將造成後代子孫呼吸不到一口清新的空氣,也喝不到一口乾淨的水。這樣罔顧人道的治事態度,就算能力再強、智慧再高,也會叫人不敢恭維。

智慧能力的發揮,的確可以改善我們的食衣住行,促進社會的繁榮,但若不以人類永恒的福祉為依歸,不以人我的真正幸福為導向,一意孤行的結果,無異於殺雞取卵。所以在治事的同時,必須深思熟慮,儘量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三)生活的理念在求得平衡

例如有些人過於重視營養,選擇最營養的東西吃,結果弄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血壓高,甚至於血管硬化、心臟病等等,這都因為背離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過於省吃儉用也不正確。我有個同事,他的夫人很賢慧、很節省,先生上班有時候很忙,不能回來吃飯,他的夫人買了五個饅頭準備兩個人吃的,先生兩天沒有回去,饅頭都發黴了,她還是照吃不誤,結果不幸死於胃癌。

還有一位老戰友,他沒有結婚,也不照顧身體,只是拼命的存錢,最後營養不良,四十多歲就死掉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單是吃東西要保持均衡,還包括不偏重唯心,也不偏重唯物;不偏重內在,也不偏重外在;不偏重於靠人,也不偏於獨立。有人說,我凡事都不求人,什麼事都靠自己,那你沒有開紡織廠,你總要穿衣服吧?你沒有種田,你還不是要吃飯!所以說,人要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我們能貢獻什麼,就貢獻什麼;我們需要什麼而自己辦不到的,就請求別人支援,這才是平衡之道,也就是生活理念的中道。

有些人注重內在的修養,不著重外在的小節,例如三十年前的嬉皮,現在都消聲匿跡了,因為他不合乎中道,生存不下去,就只好自生自滅了。這些人之所以會被淘汰,是因為他們太強調內在,反價值、反傳統,結果妨礙了別人。他們一進飯店,別的客人就不進去了;他要想住旅館,旅館也不收容,因為他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久而久之,被社會所摒棄,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國也不是說沒有這種嬉皮禪,說句很罪過的話,濟公活佛就有點嬉皮的味道,褲襠破了也不縫一縫。有一天皇太后聽說濟公是活佛,就去問他:我下輩子是男人還是女人?濟公也不答話,就在她面前表演翻筋斗,旁邊的武士大驚失色,要把他斬道示眾,皇太后卻說:不要抓他,給他金子,他明明告訴我下輩是男的嘛!當然,濟公是聖人,雖然他違反了淑世主義,但他當時的做法也不能算錯,因為那個時候正流行石霜禪,不說法、不念經、不參禪,只管打坐,於是有人諷刺它是枯木椿,太呆板了。所以濟公就來點生動活潑的給大家看看,說明這也是修行,他是來矯正當時已顯得僵化了的禪林。

寒山、拾得兩位大師,雖然也不拘小節,但是他們在深山修行,不干擾別人,又是另一種典型。

如今我們活在社會上,就必須要內外兼顧,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義,要和光同塵,這樣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

(四)修持的要領在截斷兩頭

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修行,也縮短了我們的壽命。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耶穌的祖先大衛活了三百多歲,歷史上記載中國的彭祖活了八百歲,文王也活一百多歲,為什麼現在的人壽命縮短了?這是因為我們妄想太多,背離了中道。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予我何有哉?」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很單純,沒有太多妄想來干擾自己。現在的人生理比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壞、干擾的。比方說,我們聊天談到了台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說著說著口水就變多了,雖然還沒有吃,但生理上已經完成了消化的準備。再說你如果看了一場不該看的電影,你的性荷爾蒙必然大量分泌,這些都將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為什麼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據中醫的理論是說腎水不足。換言之,就是性荷爾蒙消耗多了,造成其他器官荷爾蒙的不平衡。荷爾蒙就是組織分泌,它不像眼淚、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滲透的方式供應。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卻提供了多種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爾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爾蒙或許就不夠了,其他的臟腑也都受到影響,所以說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為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兩方面保持均衡,我們的修行就不會成功。

在佛陀時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饑餓狀態,因為他是出家人,我們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營養,不要吃刺激的東西,否則就違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說你腿上長了一個瘡,或者你頭痛,你能坐在那兒禪定嗎?沒辦法!你必須是身心健康才能禪定。而你禪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兒什麼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無記,無記是打坐的大障礙。你必須要歷歷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別以為這個做不到,其實很容易做到,你們現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領是什麼呢?就是截斷兩頭。我們的妄想從那裏來?年紀大的人最喜歡想過去,年紀輕的人最喜歡編織未來。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勞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勞心的人用腦較多,就需要很細緻的營養,也就是所謂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亂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費了你的生命力,這是不正確的。

我們學禪的人要打掉妄想,淨土宗念阿彌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這個叫做方便,捨方便無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沒有什麼叫做真理。所有講出來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在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萬象森羅,就是沒有真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強說有的話,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形態很多,有動的生命、准動的生命、不動的生命,都是生命。我們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騙,說這個麥克風它不是生命、這個煙灰缸它是死的。其實它們都是原子堆積的,而原子中有電子,電子都是活動的,那裏有什麼靜止的東西呢?所以我們修行的要領很簡單,截斷兩頭,不想過去,不想未來,現在沒事。但是你要甘於寂寞,現在沒事,你又想寫信,又想打電話,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麼能修行?就是佛陀再來也救不了你,因為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條。

人排遣寂寞的正確方法就是活在責任義務裏,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家庭主婦,家務事是做不完的,怎麼會寂寞?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領,截斷兩頭,兩頭一截斷就是中道。我們不談理論,只談事實,截斷兩頭以後,我們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實在、落得喜悅,而我們的身心自然就能調和,智慧自然就會發露。

古德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拿進來的,不是你祖傳的傳家之寶,傳家之寶一定是在你家裏。古德又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麼真理,你只要截斷兩頭保持中道,當下就是大解脫。你試試看,現在有什麼?空空的。這個「空」就是創造的空間,就是真理的當體,就是宇宙的實相,就是生命的發皇。你若常常保持這種心態,既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更能讓你發揮出生命的潛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會形成一個焦點,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要是沈緬於妄想,就會顛倒夢想,不但晚上做夢,白天也會做白日夢。

歸納起來說,通往幸福的路徑就是中道:對人必須自他兼利;對事情要恰到好處;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斷兩頭。通過這條路線,你就能獲致幸福,否則你只顧自己,人際關係不調和,想念太多,神經衰弱,你一定會傷腦筋。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使眾生幸福是佛出世的本懷 第2頁:二、安、和、福、祿、壽是真幸福
第3頁:三、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第4頁:四、幸福的條件
第5頁:五、幸福的代價——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第6頁:六、幸福的能源——愛與慈悲
第7頁:七、反省的要項——去除幸福之賊 第8頁:八、幸福的昇華——成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