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無量壽經》的綱要 律航法師著述

《佛說無量壽經》的綱要 律航法師著述

三、大經的要旨

[日期:2010-12-2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律航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大經的要旨

(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大經三輩往生,各有正因,而共同的條件,則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云何為菩提心,即成佛度生之大慈大悲心也。經云:「修行若不發菩提心,終成魔業。」又云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由此可知發菩提心,為修行人的最起碼最重要的條件。近來常聽淨土行人說:「我只求往生西方。」要知求往生心固不可不專,但大經云:「作菩薩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轉相教授。轉相度脫。」(夏蓮居會集本)決非往生以後,僅為自己得樂而已,所以在未生之前,要發大菩提心,方與彌陀大願符合,方可感應道交,蒙佛接引也。一向專念者,約時間和空間論,即心中對準一個目標,自始至終絕不絲毫偏差也。專念者,一心繫念西方極樂世界,求願往生也。大經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行人若不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而以為念佛多年未得到一心不亂者,或生退心或改學他法,以致半途而廢,殊堪慨歎!

(二)明信佛智與己善根:所謂佛智者,即大經所稱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也,與世智辯聰大大不同。偈示「聲聞億劫測佛智,盡其神力莫能知。」大經云:「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眾。」無由修習善本,故知對佛智慧生疑惑者,為失大利。由此可知,自命宗說皆通之士,不信佛智,自用一孔之見,以為帶業往生,永不退轉,橫超三界,凡淨染特別殊勝種之處,皆有問題,似不足信然。不知佛說淨土法門,早已垂訓為不可思議難信之法,而狂妄之流,偏去強思妄議,迨至思議不通,遂認為不可全信,如此謗佛毀法,焉得不墮無間地獄也,悲夫!還有一類眾生,已信佛智,不信自己善根,大經云:「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花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夏蓮居會集本)謂之胎生。近來常聽念佛人說:「我根器太劣,智識太淺,恐不得往生。」殊不知釋迦成道,首次開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之智慧德相,皆可成佛。」金口所宣,為何不信?既不信己,焉能信佛?信不真,願不切,行不專一,又何怪念佛者如牛毛,而往生者如麟角耶?

(三)唯求往生乘願再來:唯求往生與發大誓願,少有分別。發大誓願,是廣義的自度度人;唯求往生,是專心求生淨土。我們平日行住坐臥,皆要檢點自心,是否忘卻淨土?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欣往之心,由於欣往心切,遂激起厭離娑婆之念。大經佛告彌勒:「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行人果能常作如是省察,對世間名利自然淡薄。但同時要念地獄苦,發菩提心,累世父母眷屬、一切冤親,皆在生死苦海,寧忍自享快樂?故乘願再來,不畏生死,不住涅槃,方為大乘菩薩。如是往生與再來,圓融無礙。

(四)修諸功德普皆回向:淨土法門分正行與助行,念佛為正行,其他六度四攝等為助行。換言之,念佛固然重要,修諸功德亦不可少,念佛與做功德,猶如鳥之兩翼。近見念佛人,只念一句佛號,其他如布施貧苦、印經、修廟、造像種種功德,一概不做,予反對淨宗者一口實,這是大大的錯誤。大經云:法藏菩薩「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才得成就清淨法身,莊嚴佛土。要知修諸功德,須要至心回向一切眾生,願成佛道,願證真常。回向有三:稱眾生回向,名回向眾生,即回自向他。稱讚佛回向,名回向諸佛,即回因向果。稱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總之將所修一切功德,不為自己享安樂,普願眾生都離苦。

(五)拯濟群萌圓成佛果:大經云:「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群萌者係包括有情動物和無情生物在內。何以能拯濟群萌呢?這就是以無分別智,行平等慈悲耳。不但一切有情動物,不可殺害,即一草一木,亦不可無故攀折,古有草繫比丘的故事,可為例證。蓋欲圓成佛果,必須任運而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經云:十方世界洹沙佛國無量無邊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聽受經法,得蒙授記。可知此經乃接引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機,故若欲圓成佛果者應以大菩提心,拯濟群萌。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引言 第2頁:二、大經序、正、流通三分的綱領
第3頁:三、大經的要旨 第4頁:四、《無量壽經》與淨宗重要關係
第5頁:五、結論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