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成佛捷徑 文珠法師講述

成佛捷徑 文珠法師講述

三、修行的法門

[日期:2010-12-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修行的法門

(一)各宗的成立

釋尊垂舻娑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無論說大乘,說小乘,說頓說漸,或顯或密,或權或實,皆為對治十二類生的顛倒妄想而說。因為眾生的顛倒妄想,有八萬四千之多,所以佛說法門,亦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的法門中,門門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斷惑證真,皆可以轉凡入聖,覺悟成佛,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佛教傳入中國,由於外國聖僧接踵而來,翻譯佛經,及中國古德的努力弘傳,加以歷代帝王的恭敬護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國,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葉茂盛,發揚光大。至隋唐年間,何止思想成熟,教義精密,同時派別競起,宗門林立。如隋.吉藏法師所創的三論宗,智者大師所立的天台宗,賢首國師的華嚴宗,玄奘法師的法相宗,善無畏又傳來密宗,善導和尚又提倡念佛宗,還有道宣律師所倡的律宗,以及達摩祖師傳來的禪宗,皆是綜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雖然,隋唐之前已有俱舍,成實、涅槃、地論、攝論等宗派問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勢未盛而衰,或被綜合他宗,故隋唐年間所盛行於世的,僅有天台、三論、華嚴、法相、淨土、律、禪、密等八大宗。輾轉流傳至今,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淨土、禪和密。至於華嚴、法相,仍有人學習,但弘傳不廣。律宗則僅存儀表,欠缺內容。佛門大德,雖然頻頻傳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二)各宗的要義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華經為本經,以大智度論為指南,以涅槃為扶疏,以大品般若為觀法,以闡明一心三觀的妙理。其始祖該是北齊慧文禪師。慧師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論思想,開本宗的先河。後傳授於南岳慧思,慧思傳授於隋智者大師,大師著「法華玄義」以明教相,以「法華文句」以解經文,以「摩訶止觀」示意三觀的行因,又以五時八教判釋如來一代時教。至此,豈獨思想純熟,而且發揚光大,為研習經教的人所崇尚,亦為顯教的代表。弘傳至今,其勢未衰。因智者大師在天台山開闢此宗,又入寂於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

天台宗主張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當作佛。人本具的佛性,雖然離言絕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淨,具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用。眾生隨一念染緣,便迷真起妄,成九界聖凡;佛隨一念淨緣,即反妄歸真,圓證無上菩提。由於佛性隨緣,成十法界聖凡;而十法界聖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諸法中,直顯實相,當體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說。欲證此理,必須從聞思修,由名字即佛,進入觀行即佛;觀行功深,斷煩惱,相似見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並非真實,必當百尺竿頭重進步,繼續努力,分證佛果,謂之分證即佛;最後惑盡智圓,究竟證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證,一心三觀為能證,一境三諦是所修所證;以一心三觀,觀於一境三諦理,而斷惑證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學方法。鈍根小智,只可以漸次修證,故分為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及頓、漸、秘密、不定等化儀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圓修三觀,圓斷三惑,圓悟三諦理,圓證佛之三德。

二、禪宗:禪宗不依經教,不立文字,不立漸次,僅以心傳心。此心即是諸佛所證本妙明淨之佛心,亦是眾生本具清淨本然的真心。若能覺悟此佛心,便可以見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訶迦葉尊者,自從靈山會上,承受釋尊所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之後,便成為禪宗初祖。後祖祖相傳,至二十八祖達摩。達摩原是南天竺剎帝利種,父王名香室,摩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羅,後受廿七祖般若多羅之法,改名菩提達摩,譯名道法。於梁武帝時,渡海至廣州,帝迎之到建業,問:「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人出家,有何功德?」答:「毫無功德」。帝問:「云何真功德?」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答:「廓然無聖。」問:「對朕者誰?」答:「不識。」帝不解。遂渡江致魏,止於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靜坐;如是九年,不識者號為壁觀婆羅門。孝明帝三召不起。

後有神光大師,獨具慧眼,知是聖人,立雪程門求法;達摩祖師初則不理,神光為表示求法決心,自斷左臂,祖問:「所為何事?」答:「為求法。」問:「所求阿法?」答:「我今心緒不寧,乞師與安。」師說:「將心來與汝安。」答:「覓心了不可得。」師言:「我與汝安心竟。」言下開悟,即傳心法,為中國禪宗二祖,改名慧可。

慧可傳法於僧燦,僧燦傳法於道信。僧燦為禪宗三祖時,因遇周武滅佛之亂,隱居深山,後遇十四歲沙彌道信,信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說:「誰縛汝?」答:「無人縛。」祖說:「更何求解脫乎?」於是開悟,嗣僧燦法,為第四祖。後傳法於弘忍,弘忍授法於慧能。慧能之後,衣缽不傳,應達摩傳法偈所說:「吾本來東土,傳法度群迷,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兩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嶽,青原兩派,展轉相傳,又有溈仰、曹洞,臨濟、雲門、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臨濟,但能修禪悟道者,實寥寥無幾。

三、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對顯教而言。學密宗的人,認為此宗所傳教法,是法身如來所說境界,深密秘奧,故名為密。密教以毗盧遮那佛經,金剛頂經等為依據,立十位心,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修持三密,所謂「口持真言,手結印契,意作觀想」,使身口意三業相應,便可與本尊之清淨三密互相融會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三業入不思議境界,能迅速轉變八識田中有漏業種,發無漏智慧,開佛知見,便可轉凡入聖,覺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議,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測度,因名密宗。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傳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國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紅教、黃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師,各傳其法。不過,無論修習任何派系,任何法門,都要一門深入,既要信師尊師,更要始終不二,精勤修學,方得感應,始可進入不思議境界,而發神通妙用。

四、淨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主。其始祖該是普賢菩薩。因為釋尊最初成道,於三七日中,為法身大士宣說華嚴大法,普賢菩薩已於華嚴會上,提倡念佛,以十大願王導歸淨土。如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說:「是人臨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

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花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自行化他,廣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願王的人,臨命終時,一剎那中,即可往生極樂國土,見佛聞法,並蒙佛授記,不久即坐道場,成等正覺。所以我說,普賢菩薩是提倡淨土法門的第一人。

其實,文殊菩薩又何嘗不是提倡念佛法門者?觀佛三昧經中,文殊菩薩說偈:「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利。」此外,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大集經,以及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世親菩薩的淨土往生論,無不推崇及倡導念佛法門。

及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專弘淨土的經典,亦先後譯出,如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大阿彌陀經二卷,無量壽經二卷,觀無量壽佛經一卷,阿彌陀經一卷,稱讚淨土佛攝授經一卷,鼓音王陀羅尼經一卷,皆是讚頌淨土、弘揚念佛法門的經典,因名淨土七經。

中國東晉時慧遠法師,專弘淨土,於廬山結蓮社,集一百二十三人專修淨業,同願往生極樂。是為中國淨土宗之始,而慧遠大師亦被稱為蓮宗初祖。其後有善導和尚,承遠大師,法照國師,少康大師,永明延壽禪師,省常和尚,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徹悟大師,及近代的印光法師等,皆精進念佛,力弘淨土,人稱為蓮宗十三祖。

(三)各宗的比較

以上四宗,若論教義,各有所長;若論修持,則難易不一。例如:天台宗的教義,廣博精深,止觀細致微妙,且概括如來一代時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並進的人,最好研習天台教觀。但其教義的精深奧妙,又非鈍根小智人,或初學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證。必須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學問基礎,時間充分,經濟雄厚,環境幽靜,如是刻意學習,十年八載,即使未能精通三藏,亦能明白天台教觀,成為弘宗演教的法師。至於解行並進,修習一心三觀,甚至反妄歸真,覺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辦了。

當今之世,有人自己落髮,名為出家,不求師承,不習經典,便自稱法師。其實此人,能否以佛法為師,修持以自利,尚且成問題,莫論能以佛法為他人之師。可是當今之世,又偏多的是這種法師。

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證,何況禪並非一門從語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學問,而是由實踐修證所領悟的工夫。修行過程,全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禪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銳利,加以持戒僅嚴不可。否則,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楞嚴經說:「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又說:「殺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又「若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則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可知修習禪定,既要斷淫,還要戒殺,戒盜,戒妄語,實行諸佛如來四種清淨明誨,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論修證。近代學人,特別是西方國家,對禪的研究,甚感興趣。因此各國禪學會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師們,亦喜歡談禪,或教人修禪。可惜修禪之人,大都殺心未除,淫心熾盛,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為招魔之由。有人竟淪為魔眷,實在可悲。

我認為際茲末法,眾生障深慧淺,加以魔力強大,習禪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禪淨兼修,憑藉佛力加被,既可卻魔,又可往生,一到極樂,便可以一生成辦佛事,何樂而不為?

密宗,種類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則,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結印契,心作觀想,以謀三密相應,淨化身心,消除宿業,自可深入三昧,轉識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學密法,必須莊嚴道場,供品具足,更要上師傳法加持,誠非限於經濟、時間,或缺乏師承的人,可能做到。何況凡夫俗子,特別是在家修行,要修到三密相應,實在不易。更何況所謂即生成佛,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觀行、分證即佛而已,并非究竟即佛。若證究竟即佛,除修禪定,斷煩惱,顯佛性外,還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

現代人每急功好利,貪多務遠,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應,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來一金剛上師,前去皈依,明日來仁波切,又去求法,結果,一無所得。還有,修習密教,雖有神通,不過是從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貪著,否則,貪求執著,或喜說神通,不但淆惑觀聽,且為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淨土宗,念佛法門,三根普彼,利鈍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師說:「吾人心性與佛同儔,只因迷背,輪迴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曰淨,了脫最易,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徹悟禪師亦說:「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後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放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授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道乎?」讀此,可知念佛法門之殊勝,為六方諸佛所共讚,為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大菩薩所共修,我輩不幸,生逢末法,魔強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誠恐不易,毋寧老實念佛,來得直捷妥當。只要資糧具足,一心不亂,臨終決定往生極樂,揖別生死,超出六道輪迴。所以佛說之八萬四千法門,雖然依教奉行,皆可離苦得樂,趣向菩提,但論難易,如此比較,當選念佛法門,因為念佛法門,何止簡便易修,事半功倍,簡直是橫出三界、一生成佛的捷徑。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學佛的起步 第2頁:二、修行的層次
第3頁:三、修行的法門 第4頁:四、成佛捷徑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