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第三品 發心受持(5)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以下的十四頌是“菩薩願”。一代又一代的菩薩每日重複這些話語,維持救度眾生的發心。

  猶如只要虛空持續存在,

  地球和四大便持續存在;

  只要無邊眾生持續存在,

  我願做他們的大地和生命要素!

  盡虛空際的

  一切眾生,

  願我提供滋長他們生命的要素,

  直到他們超脫一切憂苦煩惱。

寂天菩薩毫不猶豫,決心進入菩薩道。他一開始先發願為一切眾生提供生活的要素,直至成佛。

以下兩段偈頌是菩薩願的心要,只消念誦三次,便等於在任何時候提醒自己的決心。事實上,我們是發願永遠接受在職訓練。

  猶如過去一切諸佛,

  發起願菩提心,

  再按部就班安住和修學

  菩薩學處。

  現在為了利益眾生,

  我也要發起願菩提心,

  再按部就班安住和修學

  菩薩學處。

  在此,按部就班非常重要。即使是圓滿覺醒的佛,也是次第循序漸進的,我們要追隨他們,將他們作為典範。既然菩提願很容易因一句惡言或一閃而過的憤怒而破功,我們最好對自己有耐心,放棄一定要如何的想法。我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開放心靈,讓我們的發心重新恢復鮮活。我每天早晨下床前,都要將此頌文念誦三次,然後開始這一天。

菩提願的努力有三方面:我們受持的決心,可以分為國王或王后、擺渡人、牧羊人三種心態。這三種意象代表以我們現有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向前進。

在國王或王后的層次,我們先修自心。雖然我們明確的發心是利益他人,但我們首先必須明白自覺才能覺他。從事服務助人的行業就會知道,生起不耐煩或反感有多容易。很顯然,我們一定得將內在秩序整頓好,才談得上助人。

  第二層是擺渡人的發心。我們與一切眾生都同在一條船上,一同渡河。這譬喻有“跟我一樣”(just like me)的感覺。跟我一樣,一切眾生都以他們自己為生活故事的主角。跟我一樣,他們被貪和嗔、希望和恐懼所奴役,無人願遭受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跟我一樣,我們都想要安全,免於恐懼。

以此為菩提心訓練的基礎,讓我們得以探伸出去,走出自我中心。將我們心中生起的沮喪和怨恨,作為了解他人黑暗內心的踏腳石。失眠、牙痛、燙傷、罹癌,也不會令我們退回自己的小小世界,反而成為我們同理心和慈悲心的基礎。

身處順境時,這種方法也很有效。當我們感到自在快樂時,我們想起他人也會喜歡這樣的心境。他們也喜歡感覺適意,與自己和世界相處自在。願我們所有眾生都自在快樂,願我們都得以體驗心的清明和清新。

下一個意像是牧羊人,代表我們一般所認為的“真正”的慈悲心。正如牧羊人將羊群的福祉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我們發願將他人放在自己之上。這是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應該實行的菩薩願心,但實際上沒有多少人自認做得到。當然,我們都有機會將他人放在自己之上:我們在公車上讓座給長者;朋友煩心,我們陪他整晚。父母更是如此,他們甚至會衝進車流中將學步小孩帶到安全島上。但如果將這些當作我們唯一能做的事,絕對是誤導。相反地,我們可以自國王或王后、擺渡人、牧羊人這三種層次擇一前進。

欲喚醒菩提心,我們可以從腳下開始,並一步一步邁進。

  為了使眾生能夠發起並持續增長

  這最清淨無染的菩提心,

  有智慧的人在受持菩提心之後,

  應該以如下讚歌高度頌揚:

  今天,我的生命已經結了果,

  現在獲得了暇滿人身。

  今天,我投生於佛族,

  已經成為諸佛的子嗣和傳人。

寂天菩薩誦畢兩偈重要頌文之後,他十分欣喜。以他的觀點來看,我們一旦下定決心開始從事心的訓練,我們就已經是菩薩了。這樣的觀點令人鼓舞。某些學派認為,不到某個階段就還不是菩薩,但寂天菩薩說,發了願便是諸佛的子嗣與傳人,何況我們還有此論作為訓練指南呢!

  所以,我的所作所為,

  都要合乎佛子的身份。

  絕不再做出惡行,

  染污這高尚無垢的傳承。

  我像一個盲人從垃圾堆裡,

  找到了貴重的珠寶。

  同樣地,我是多麼幸運,

  能生起這樣珍貴的菩提心!

就在我們污穢的情緒之中,發現了貴重的珠寶;在痴惑和情緒反應之中,我們發現了菩提心至寶。最負面的情緒可以為慈悲心奠基。舉例來說,當我們被某個“敵人”觸怒,我們可以接納那負面情緒,而希望人人都從敵對意識中解脫,包括我們的敵人。無論任何情緒生起,我們都可以發現覺醒之心的溫柔地帶。

第二十九至三十三頌中,寂天菩薩另講了八個菩提心的例子:最勝甘露,不但能滅除死亡,更重要的,能滅除二元思考;無盡寶藏,乃不?、非戲論的覺知,可以療愈無明的貧乏;最勝醫藥,能治愈我們的負面情緒;如意樹,應許我們一切精神的願求;普遍的舟乘,從惡趣安全地接引我們;慈悲的滿月,璀璨的日光,遍照黑暗;甘美的醍醐,代表我們覺醒之心的豐美。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