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星雲大師與你談心 星雲法師

星雲大師與你談心 星雲法師

第三部分 -- 願我為石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署名遼寧省莊河縣郝家村郝靜軒居士,送給我一塊石頭,石上的花紋正面是雙翁佇立西望;背面是一幅觀音像,完全是石紋自然拼湊而成,頗為奇特,郝居士還題了兩首詩——

雙翁一石古來稀,漫步登山暮色時。

佇立遙望懷故國,正如我在夢中思。

西望夕陽無限好,可憐晚景近黃昏。

欲成複國還鄉志,唯有全憑我子孫。

所謂無情說法,見到天空明月,忽然興起思鄉之念;看到花開花謝,不禁有無常之憾;巍巍乎,山高願大;浩浩乎,海寬智遠,故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賞玩此石,令我想起石有五訓——

一、奇形怪狀,無言但實則最善言之,是石。

二、沉著,長時間埋藏於土中,可以為大地之骨者,是石。

三、雨打風吹,能忍寒暑,悠然不動者,是石。

四、質堅,能擔任大廈之基者,是石。

五、默默為山岳、庭院、郊外添趣,使人們覺得心中舒暢者,是石。

唯願我能如石也。妄想摧殘人心

只怪結果是愚癡

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做棟樑,做桌子、椅子、黑板一樣很有用!若不知自己的長短在哪,舍長就短不僅可惜,也很浪費時間。凡事以——

從淺處著手

從無處落腳

從疑處用心

從拙處力行

也算禪門之行。

在高速公路上常生感觸——人生遇挫折受阻,必定在過程上有所差錯,就如開車會被開罰單,不外是超速或闖紅燈,故為人處事寧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錯誤;寧可笨些,不要太巧而敗事,在遇挫折不順遂時,要將“原因”找出來,並痛切的面對不推諉,如此在人生道上自然會暢行無阻。不明原因,只怪結果就是愚癡了。

《左傳》雲:“喜生於善,怒生於惡。”人遇到不順遂時,最容易引發嗔心,有的人喜歡將嗔怒刻在岩石上,他容易發怒,而且永記不忘;有的人喜歡把怒氣寫在沙上,他發怒了,但很快就消失掉;另有一種人喜歡把怒氣付諸流水,不讓不悅的事情留在心底,他讓誤解和閒言閒語悄然逝去,他心里永遠清純不受干擾。

每一個人對嗔恨的疏導方法不盡相同,但“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卻是值得用心深思警惕!

人,求知進一步想,處事退一步想。

人,有享不到的福,沒有受不了的苦。

人,要做正直君子,不要做消極好人。

人,能受天磨方鐵漢,不被人忌是庸才。

人,不是疾病致其死,而是妄想摧殘人心。

君子拙詞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一切屬他則名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

沒有所謂失敗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對那些有自信心而不介意暫時成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對懷著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對別人放手,而他仍然堅持;別人後退,而他仍然往前衝的人,沒有所謂失敗!對每次跌倒,而立刻站立起來;每個墜地,反而像皮球一樣跳得更高的人,沒有所謂失敗!”

不要和無理的人講話

司馬師是魏國人,帶兵東征,俘虜了賢士李喜,並封他為官,司馬師問李喜:“從前我的父親征召你做官,你置之不理,如今我徵召你,你為何又來了?”

李喜:“從前你的父親司馬懿以禮節徵召我,所以我可以依照禮節自由進退。如今你用刑法來束縛我,因為我畏懼刑法,所以不敢不來。”

人,寧可與明理的人打架,不要和無理的人講話。

尋一條退路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有一次因病,傳旨誰都不接見,一連數日,許多事情都不得奏報,文武百官為朝中大事非常焦急,但又不敢進宮見駕。

將軍樊噲很惱火,闖進宮去,一直來到皇帝床前,高聲道:“想當初,您在沛縣起兵時,何等英雄氣概,今天下已定,精神卻反而如此不振?您重病不與大臣商議國家大事,整天只和一兩個太監待在深宮裡,難道您忘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時,宦官趙高假造遺詔,殺害公子與文武大臣,禍亂天下之事嗎?”

劉邦聽罷翻身起床,馬上召見群臣,商議大事。

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生活”的真義是——

生活艱難時,要面對它。生活安靜時,要接受它。

生活辛苦時,要體驗它。生活憂傷時,要克服它。

生活滿足時,要享受它。生活迷濛時,要揭開它。

生活活躍時,要把握它。生活美好時,要歌頌它。

生活挫折時,要奮起它。生活清閒時,要計劃它。

生活思考時,要完成它。
【書籍目錄】
第1頁:相關內容 -- 目錄 第2頁:相關內容 -- 師父序
第3頁:相關內容 -- 師父的大智慧我知道 第4頁:相關內容 -- “話”說這殊勝的“緣”
第5頁:相關內容 -- 三序因緣 第6頁:第一部分 -- 人間關係的開始
第7頁:第一部分 -- 得意與失意 第8頁:第一部分 -- 尋得人間好時節
第9頁:第一部分 -- 把“理”收起,“道”在當下 第10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1)
第11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2) 第12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3)
第13頁:第二部分 -- “禅”与“禅悟”(4) 第14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5)
第15頁:第二部分 -- 人間修行苦 第16頁:竹焚不毀節人 不變隨緣(1)
第17頁:第二部分 -- 竹焚不毀節人 不變隨緣(2) 第18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1)
第19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2) 第20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3)
第21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4) 第22頁:第三部分 -- “圓”的世界“水”的哲學(1)
第23頁:第三部分 -- “圓”的世界“水”的哲學(2) 第24頁:第三部分 -- 願我為石
第25頁:第三部分 -- 感念在心底 第26頁:第三部分 -- 常低頭方能得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