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第三品 發心受持(1)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入菩薩行》的第三品是打下菩提心基礎的最後一品。在此,寂天菩薩以最後四種獻供來總結七支獻供: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悉皆迴向。

在我們情緒關閉又無法與人產生連結感時,隨喜他人的福報是一種有助益的修行。

  隨喜產生善意。當你走出戶外,或許可以嘗試下列的修行:將注意力轉向他人——坐在車裡的人、走在人行道上的人、打手機的人——僅僅祝愿他們全體快樂安好。雖然你對他們的事一點也不清楚,他們卻可以變得非常真實。你一一祝福他們,並為他們所獲得的舒適和快樂感到欣喜。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柔軟地帶,具有愛與溫柔的能力,但如果不加以鼓勵,我們可能會一直心懷妒意。

我有一位朋友,一旦覺得沮喪、退縮時,就會到附近公園,對經過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事此種修行,如此他便能在身陷低潮之前將自己抽拔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離開房子,走到戶外,不向消沉幽暗的引誘棄械投降。

一旦開始隨喜他人的福報,你將遇見自己的柔軟地帶,以及你的好強和嫉妒。坐在公園長椅上,對過往的陌生人感到溫暖親近比較容易;但是當福報降臨到我們認識更深的人,尤其是我們不喜歡的人時,這可以給我們機會近距離檢視自己的嫉妒心。

  我就是這樣。在我開始修習隨喜之前,一點也不知道自己多會嫉妒。我記得一位同事所著的書迅速成為暢銷書時,我的立即反應居然是怨恨,這叫我痛心。同樣地,當我修習布施之後,我對自己想要保有而不想給人的心看得更清楚;修習安忍之後,我更難否認自己的憤怒。走在修行道上的人,一旦看到自己這些心緒,可能頗感尷尬。

誰會想到修習隨喜,居然會讓我們產生煩惱?我們尋常的反應是:我們失敗了!可對發心的菩薩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我們要覺醒,並協助他人也達到此一境地;我們看到自己被困住的地方,會跟看到自己的慈心一樣歡喜。

這是真正生起慈悲心的唯一方法,是我們了解他人狀況的機會。他人也像我們一樣,發心開放心靈,卻只看到自己封閉的地方;也像我們一樣,有能力喜悅,但卻被無明遮蔽。為了自己和他人,我們就放下編造的情節吧!跟開放的心同在,我們就可以隨喜自己,居然願意選擇這樣一個清晰的替代方案。

  我滿懷喜悅禮讚,

  能解脫一切眾生的善行,

  讓他們免於惡趣苦,

  獲得善趣。

為了介紹隨喜,寂天菩薩對眾生在三界輪迴中可以由下提升至上,表示了他的歡喜。依據經教,三界眾生投生處所分為六道,下三道為惡趣。如第一頌所述,他們的痛苦非常劇烈,即使如夢似幻、無常變換,看起來仍然如永世受苦、無可遁逃。上三道是善趣,包括人道,在此,痛苦遠較惡趣為少,因此比較可能自三界輪迴中解脫。

不管六道是真實存在的處所還是心理狀態,均非重點所在。無論何者為真,完全是我們的內心狀態決定我們會痛苦還是會快樂。幸運的是,我們天生有從痴惑中解脫出來的能力。

我們可能會好奇,什麼善行使我們的處境從多苦變成少苦?根據佛陀的法教,一旦我們明白業的時刻,多苦便會轉為少苦。當我們完全接受自己的身行、語行、意行會造成愉悅或不愉悅的後果,我們便希望以自利而非自害的方式來行動、說話和思考。

我有一位佛友,是加州聖昆丁監獄(California State Prison at San Quentin)的犯人。有一天他被警衛欺負,但他並未報復。另一位獄友目睹此景,便問他何以能保持冷靜?他回答說,如果他讓警衛更加生氣,警衛回家可能會揍孩子。這是寂天菩薩在第一段所指的既道德又慈悲的智慧。

我隨喜一切善行,它們是開悟的因。

我也隨喜一切眾生,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

  我隨喜諸佛所現證的無上菩提,

  及菩薩聖眾修集的十地果德。

第二頌中,寂天菩薩隨喜開悟的可能性,及阿羅漢個人解脫的體驗。眾生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將是怎樣的快樂!解脫是可能的,已有聖者典範證明了這一點,有為者亦若是。寂天菩薩隨喜阿羅漢和我們自己證悟的潛力。第三頌中,他隨喜圓證的諸佛以及分證的菩薩聖眾,他們為本身和眾生的利益而獲得解脫,是多麼殊勝!

願菩提心能令一切眾生獲得安樂,

  是大善之海;

  行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

  這是我的歡欣和喜悅。

  大善之海指的是初發菩提心。一旦“為了利益他人而覺醒”的發心成為我們的指導原則,就是情緒動亂也不會讓我們迷路。有明確決心的人像山岳,縱使天氣驟變,他仍然穩定。記著這一點很重要,而且別以為一定要等風雨停息,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