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問”(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中的問診是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系統而有目的的詢問。包括病人的體質、生活習慣、起病原因、發病及治療經過、現在的症狀及過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體來講,可以包括問寒熱、問汗、問疼痛、問睡眠、問飲食口味、問二便等。
  
  一、問寒熱,有病及時發現
  
  寒熱的產生,主要決定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是機體正邪相爭的表現。臨床上常見的寒熱症狀有:但寒不熱、但熱不寒、惡寒發熱、寒熱往來。
  
  但寒不熱:如果你感覺寒冷而不發熱,屬於陽氣不足的虛寒症。
  
  但熱不寒:如果你發熱,不感覺冷或反而怕熱,為裡熱症。若高熱伴見口渴喜冷飲、出汗、大便秘結為實熱症。若午後低熱,伴有手足心發熱、夜間出汗、兩顴發紅者為裡虛熱症。
  
  惡寒發熱:如果你自覺怕冷而體溫升高,表示外邪侵襲肌表。
  
  寒熱往來:寒與熱交替出現。寒熱往來定時者,為瘧疾;寒熱往來不定時者,伴兩脅脹痛、口苦,為肝膽病。
  
  二、問出汗,看准病的虛實
  
  汗出與陽氣盛衰、津液盈虧相關。
  
  無汗:如果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為表實症。
  
  出汗:如果外感風邪,發熱、怕風汗出者,為表虛症。
  
  自汗:如果白天稍活動即出汗,常伴疲勞乏力、氣短畏寒,陽氣虛損所致,多為內傷病。
  
  盜汗:指夜間睡著後出汗,伴有發熱、顴紅、心煩、失眠多夢、口干舌燥,為陰虛內熱所致,多為內傷病。
  
  三、問疼痛,找准病的位置
  
  有人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比作是死搬硬套,這一點兒也不假。大部分情況下,頭痛並不一定是頭出了毛病,而可能是身體的其他部位出毛病了,同樣,腳痛,除了外傷之外的痛,也不一定是腳自身出毛病了。
  
  問頭痛主要是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觀察病情。
  
  頭痛:突然頭痛,痛無休止,伴有怕寒發熱,多為外感實症。頭痛時發時止,有脹痛,勞累後加重,或伴有眩暈者,多為內傷虛症。
  
  胸痛:肺熱之胸痛以一側為多,發熱咳嗽、痰黃而稠;胸痺症之胸痛前心區有重壓感或刺痛,反復發作,伴有心悸氣短。
  
  肝膽病疼痛表現為兩脅脹痛不適。
  
  胃病疼痛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伴有噯氣吐酸水。
  
  四、“睡不著”還是“睡不醒”要問清
  
  有俗語說“三十歲之前睡不醒,三十歲之後睡不著”。這說明,人在不同的年齡共睡眠狀況是不一樣的。而對中醫來說,在看病時,一定會問清楚,“是睡不著還是睡不醒”。睡不著屬“失眠”,睡不醒屬“嗜睡”。這二者在病理上相差很大。
  
  1杄失眠
  
  入睡難或睡中易醒,醒後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或徹夜不眠,多為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常伴有心悸、多夢、耳鳴、潮熱等症。如因積食上火而失眠,常伴有面紅、氣短、口渴、胃部不適等症。
  
  2杄嗜睡
  
  睡意很濃,經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體虛者多屬心腎陽虛;肥胖者多伴有腹脹、痰多,為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所致。
  
  五、細問飲食口味
  
  飲食口味的異常與津液盈虧、脾胃運化失常有關。
  
  女人在懷孕的時候,一會兒想吃酸,一會兒想吃辣,當你給她准備好了後,她又想吃別的了。這其實就是口味對人體的影響。孕婦的這種症狀也正說明,口味是可以診出病理的。一般說來,通過口味看病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口味包括了解飲水多少、喜冷喜熱、食欲與食量、口中異常味覺等方面。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