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二十一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楞嚴經》上次講到是關於佛分析七大,就是四大、地、水、火、風這個物質性的,也就是在我們的生命上是生理部分 的,以及精神同我們心性本體三大,地、水、火、風、空、覺、識,三樣加起叫七大,這三種屬於我們這個生命精神性的、知覺性的。那麼上面四大的,譬如說性風 真空,性空真風,四大都一樣,性水真空,性空真水。關於空大,我們《楞嚴經》的翻譯從中文轉變了,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 所知量,最後總是有一句循業發現。那麼這個空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的虛空的空,但是同我們平常講佛學的空---一切過後皆空聯帶性的作用,道理是非常難懂,要 千萬注意,這個真瞭解進去了,才好修行了。

《楞嚴經》現在沒有講到,最後佛的結論:

理須頓悟」,這個道理是頓悟的,一下懂了就懂了。

乘悟並銷」,悟了以後這個要擺開了,銷除了。

事需漸修」,理懂了正好修行,這個功夫是一步一步來的。

因次遞進」, 一步一步的功夫、一步一步的解脫。這是《楞嚴經》最後的名言,事需漸修,因次遞進。所以我們需要瞭解性覺真空,性空真覺。這個空性就是能起一切覺受、感 覺、知覺的作用,那麼這是講到五大---地、水、火、風、空。覺:感覺與知覺這個作用,那麼《楞嚴經》翻過來的名稱,中文的「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我們這個自性,現在我們妄想知道的,一切眼睛能夠看見、能夠思想到,雖然叫它是妄想,妄想也是自己自性的功能起的作用。這個自性的功能它有能見一切法的作用。

所 謂性見,自己本來覺明,本來是清楚的,本來是並沒有迷、悟道的、清醒的、明白的,「性見覺明」。這個明白的能夠知道的、能夠感覺到、知覺到這個最高最精密 的覺精明見,它本身能起一切見的功能。能起見到,在凡夫能夠眼睛看見東西,乃至在入定的時候不用這個肉眼,也能夠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自性的功 能。所以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凡夫因為我們有了這個生命以後,把這個肉體把現有這個生命看得太重要 了,忘記了本來。換句話我們現在這個肉體這個生命,是總公司分化中間的一個極小極小的小攤位,不算什麼。我們自己本有的資本公司大得很---自性,要找到 自己這個本來。那麼跟到地、水、火、風、空、覺、識,第七個就是識的作用了。

性識明知,覺明真識」, 我們意識能夠思想、能夠知道一切法,所謂三界唯心所造,這個心識的作用,它本來是清楚的,沒有迷過,本來不迷。這個覺明真識,我們能夠知覺一切法,了道的 也就是這個東西的作用。迷住了謂之妄心、凡夫的識心,叫識心,後來中國的道家也借用這個名稱叫它為識神,翻過來這個識心就是自性天真佛,那麼中國的禪宗後 來明心叫做天真佛。換句話這個七大,物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是我們的本性一念動搖,一念的妄動所變化出來的第二重、第三重的投影,影子。這個物理世界同現在 的精神世界本來是一元的,一念妄動,動久動得久了則迷,被動態迷住了,自己著迷了,沒有人迷住你,你自己著迷了。所以動久則亂,因此找不到來時的路。那麼 這個物理世界同現有的生命等等都是它一念迷中的第二重、第三重的投影,要瞭解到這一段,我們上面所講的。

今天繼續的是七處征心、八還辯見,說明怎麼樣是明心見性?心性之體究竟是怎麼樣?這一段的結論。那麼我們翻原文,佛說到這裡,這裡有個名偈子要做結論,

爾時」。爾時中文的意思就是現在這個時候。那麼我們現在講那個時候,就是佛說法當堂告訴阿難那個時候。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掛礙」。 那麼這個時候講到這裡,七大都是自性的變化、投影。所以阿難以及當時在場的大家,因為佛智慧能力的加庇,加起來的加,就是台語所講的保庇,庇佑的庇,房子 一樣蓋著,保庇、加庇,我們講台語說菩薩保庇就是這個庇。剛才開講告訴明白的說,當時經典上記錄的描寫,阿難和大家身心蕩然,中文形容詞是非常開朗,像水 一樣,活潑開朗高興得不得了。「得無掛礙」,心裡頭沒有什麼掛礙的,一切自在,這是真的自在自由。那麼當時佛講到這裡。

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在坐的大眾同樣的有阿難同等的感受,聽了佛當時所講的開導,每一個人都瞭解了自己,我們現在思想的心、頭腦的心不要管這個。我們的本心遍滿十方虛空,無所不在。即無生死可了,也無菩提可求,此心本來無所不在,「心遍十方「,遍滿這個虛空。那麼同時因此,

見十方空。如觀掌中所持葉物」。看整個的世界,在這當時一念之間所瞭解了以後,看整個的世界與整個的宇宙,好像我們手裡拿一片樹葉子一樣,很渺小,沒有什麼。我們是這個宇宙世界裡一個最渺小的一個生命,沒有什麼,就是自己的本心、生命的本能有那麼偉大。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大家瞭解了,這個世間,我們曾經提過,佛學講世間的觀念包括了三個意思。世間這個名稱在中文,在我們過去佛法沒有進入中國,在諸子百家裡面莊子先提出來 的,名稱叫人世間,那麼這在《莊子》上面,人類活動的這個人世間。佛學對於世間名稱,包括了莊子所講的人世間,還有三個意義,世間三個意義:器世間就是物 質世間;有情世間,有情世間就等於莊子所講的人世間,不過莊子的範圍限制於人,佛學講有情,有生命、有感覺、有知覺的這些生命,人類以外的其它動物一切之 類都是這個世間裡頭,有情世間;第三個觀念是國土世間,譬如歐洲、美國、中國、世界各國有國土的界限就稱為國土世間,這三世間。也同時和大家說過的,後來 中國的佛學又加一個名稱,另外一個超越的世間觀念,叫做聖賢世間,一切成了道的、得了道的、成佛的,譬如阿彌陀佛、我們這個世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等已經成 道的稱為聖賢世間,合起來也叫做四世間,世間有這個觀念。現在我們回到經典的原文,他說大家悟到了一切的世間,這個一切世間,因為這個國土世間、有情世 間、器世間不只我們這個地球,太空中很多的星球,很多的世界、世間。所以「一切世間,諸所有物」,諸:包括了很多,萬有萬類的東西,物理這些物質的東西。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都是心物一元這個心一念動所演變出來的,都是這個作用,整個物理世界是自心的本體功能一個投影。那麼下面千萬要記住《楞嚴經》的重 點,講到我們這個心性之用,此心這個本有之心,當然大家找到了就很好,本來沒有掉過,自己找找看,不需要找就會在的。

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 這一段是《楞嚴經》的重點了,千萬記得,最好背來,才好修行。本經告訴我們自己的本心本性看不見、摸不著,確有此事。像我們在場大家都活在這裡,這個心起 的作用,這個心精這個精密機器,看不見、摸不到,遍滿整個的虛空,無所不在的。圓:圓滿的、沒有缺點、沒有缺陷的。以西方哲學來講這個圓就是至真至善至 美,我們這個本心。遍:就是普遍的意思。「含裹十方」,含:包含。下面這個裹字不是裡面的裡,裹就是裹起來,一個包袱一樣裹起來。像我們吃一個西瓜,西瓜 皮裹住了西瓜的肉、籽等等,這個裹。所以我們打一個包袱,在中國中原地帶乃至長江流域的上游各省的話,就是打包裹,打一個包裹不叫包袱,就是這個裹,打一 個包裹吧,把一個東西包粽子一樣包起來、裹起來。

心精遍圓,含裹十方」,所以我們自心本性用不著你去 用心,普遍充滿一切處,圓滿至真至善至美,整個的虛空都在我們心體以內,我們心體包含了虛空。地、水、火、風、空,第五大的虛空,空大不過是我們心體的一 部分,心的體不是身體,我的身心兩個字口音不清,不要搞錯了。他說當場聽佛講了以後,這一般人都悟到了,因此在那個境界裡,一個理論有它的境界,把自己坐 在這裡,這個身體觀念身心一丟開了,立刻到達心精遍圓含裹十方,這是般若正觀。由此反觀回轉來看自己這個肉體,反觀父母所生之身,我們這個肉體是父母所生 這個身體。「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在這個定---楞嚴大定,不要你去求定,此心一念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著力自然到達,這個時候回轉來看自己 這個肉體,不是眼睛看,也不是定中什麼看到光影,智慧的正觀。看自己這個父母所生這個肉體等於十方世界虛空裡頭一點灰塵而已,沒有什麼了不起,此所謂楞嚴 大定,境界大了。像我們大家打坐啊、念佛啊、修道,閉起眼睛就守著灰塵裡頭,這個裡頭啊五臟六腑,還在那裡練氣功啊,搞氣脈啊,咕嚕咕嚕通了,上面打嗝, 下面「撲」放個屁,嗯,功夫到了,那不是灰塵裡頭搞灰塵嗎?所以呀,到這個境界。第二個比方:

反觀父母所生之身,尤比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 這個吹字用得特別好,像我們搞文學境界,翻譯經典,房融先生這位宰相執筆翻譯動手這個文章。這個吹字由莊子那裡來的,莊子在《齊物論》,吹萬不同,就用這 個吹。我們大家吹牛也是這個吹,吹出來的,一口氣吹出來的。我們這個肉體在娘胎裡也是一口氣吹出來的。「反觀父母所生之身,尤比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 塵。」,現在活著雖然坐在這裡。「若存若亡」,好像是有,也好像沒有,因為我們現在有是假有。假有:小乘的佛弟子們看這個世界、看我們肉體看這個生命是假 有,不真實,總歸生出來要老、要死、要過去了,假的。大乘菩薩境界不看成假的,幻有,幻不是沒有。譬如夢中,我們做夢的裡頭,在夢當中這個我,你說是真的 嗎?不是真的;假的嗎?不假。的確在夢中是真的,夢中你碰到了要痛也痛,要哭也哭,不假;你說是真的嗎?醒了以後枕頭上一大泡眼淚,哎呀,糟糕,做一個 夢,假的,可是不假。所以當我們身體存在的時候是幻有,這個世界存在是幻有,電影一樣、電視裡頭的影像一樣,「若存若亡」,這是幻有,你不能說它沒有。現 在有的時候,痛苦還是痛苦,快樂還是快樂,但是很短暫,活一百年、兩百年、五百年,一彈指之間過去了,「若存若亡」。分段生死,這個肉體不是真我,是我自 己的心性的一個投影而已,他們悟到了這個。第二個比方。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悟到了自己 的本心以後,回轉來看自己父母所生這個身體,現在活在世界上不過是大海裡頭一個小水泡而已,這個有什麼了不起?小水泡還在那裡稱英雄,我了不起,沒有了不 起,小水泡一下就沒有了。「如湛巨海」,湛就是很清淨的大海,我們自己的本有的生命,那個本心本性清清淨淨,清湛,湛就是清,那個水一清到底,從面上就看 到底,碧綠碧清的叫湛、清湛。我們這個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的一個大海,我們自己不認。現在迷住了,只把自己這個肉體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自己悟到了本性是 那麼偉大的時候,回轉來看自己父母所生的身體,「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了一個水泡而已。「起滅無從」,這個水泡從哪裡來?水上變的,水的動力一撞擊了, 「撲」就出了一個水泡,它消滅了,水泡沒有了、死亡了到哪裡去了?沒到哪裡去啊,回到大海那裡去了。水泡就是水變的,所以泡沫也是水,可是起了泡沫以後迷 住了,就在泡沫的小圈子裡頭玩,忘記了自己生命那麼偉大。這是第二個比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 。你說幾時起來的這個生命?我們西洋哲學拚命的問,這個宇宙幾時起來?先有雞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由上帝造的,誰造了上帝?上帝有個爸爸造的?還是 媽媽造的?聖母生的呀?聖母哪裡來的?聖母還有個外婆呢?那個最初的外外外外婆又是誰?永遠問下去,無止。所以佛說無始輪迴,這個問題是旋轉的,起處就是 滅處,開始的時候就是結束的時候,起點就是終點。因為這個宇宙是圓圈的,這個圓圈「如旋火輪」。等於我們點一柱香,那個香頭一轉,就看到有光圈。(斷錄)

那 麼《金剛經》所講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就是《楞嚴經》四個字:起滅無從。你懂了這個經典會寫文章了,文章反正幾個中國字,怎麼玩過來怎麼玩過去都可以。詳 細講一點《金剛經》上無所從來,也無所去;那麼《心經》怎麼講呢?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四個字一句,三句十二個字;《金剛經》無所從來,也無所 去,八個字;《楞嚴經》更濃縮四個字,起滅無從。本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到哪裡去了?沒有到哪裡,本來在這裡。同我們這個物理世界一樣,物理世界在這個地 球上看不到,你看太空船到了太空,丟一個東西出去它轉一個圈子就回到這裡來,太空沒有地心吸力。我們在地面上丟一個東西會落到地上,因為給地球這個地心吸 力阻礙住了,給這個地面阻礙了。假使沒有這個地面,真的空了,那是旋轉的。你們也懂了《易經》上所講的復:回來。老子說天道好還,因果報應,旋轉的。天道 就是本體的道理,它是永遠旋轉的,你在這裡丟出去,就在這裡回轉來。你害別人,將來被人家害。天道好還,你怎麼樣對付人家,人家怎麼對付你,一樣的,還報 你,這就是因果的道理。作用上是因果,事實上呢?本來不動,起滅無從。那麼下面,

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大家全體同阿難瞭然,心中明明瞭了。在古文很明白的是瞭然,用這個「了」字,現在的文字喜歡用那個「明瞭」那個「了」,看清楚那個,其實這兩個字在中文看 清楚了,眼睛可以要瞭解了,看清楚可以用那個「了」,心中明白了不能用那個「了」,明明瞭了這個「了」。不過現在中國文化是沒有文化的時候,沒有關係了, 此「了」同那「了」都了了,差不多了,了就是了了。真正要注意自己文化,一個字不能用錯的。

瞭然,這個然是個形容詞,心裡頭明明白白悟到, 自己都明白了。「獲本妙心」大家都明心見性,已經抓到了本來自己很妙的這個生命的本心。他們啊,不是我們。爾時就是那個時候,阿難他們。也許我們這個時候 有一位朋友也到了這個境界,你馬上就感覺到,什麼一個道理?楞嚴一會儼然未散,現在好像就和佛坐在一起在談論一樣,就會到達這個境界。就覺得楞嚴一會,這 一會就是和佛倆一起談話、聽法的時候,儼然未散,到現在還沒有分散,還在一起一樣,和佛倆都在一起,隨時在一起。假定我們在坐沒有獲本妙心嘛,我們現在是 此時。那麼佛經上這些人悟道的人是爾時,那個時候,他們,所以他們當時「禮佛合掌。得未曾有」。大家全體非常感激佛的 教育開示,站起來拜佛,大家合掌拜佛。「得未曾有」,得到過去沒有經驗過,沒有得到過,佛經經常用這四個字。或者是沒有看到過的,見未曾有,過去經驗上沒 有見過的現在看到了。得未曾有,過去從來沒有得到過,現在得到了,就是這個意思。得到未曾有,過去從來沒有得到過的,現在拿到了。

於如來前。說偈贊佛」。 大家共同合作,這個所謂贊,佛經的文學三樣東西:偈、頌、贊。這都是魏晉以後三國以後,中國文學裡專有一種佛教文學的創作文學,譬如我們的文學,開始文章 有韻文,可以唱得出來的,用唱歌的方式唱得出來的那個叫賦。詩、詞、歌、賦,詩我們很早,幾千年前有,詩是可以唱的,詩和歌是一個東西。那麼後來文章、長 詩叫賦,但是那要韻文,這些都是屬於韻文,有平仄要諧調,叫做平仄諧調。諧要諧音要配合樂器的。比如我們唱京戲,常常有,我也不會唱啊,不過曉得有些道 理。大小的大,假使照國語唱成「大」,唱不出來了,不行,唱的不對。那麼一定要照湖北口音,就是我們長江中部中原一帶「代」,「大王」京戲上唱的時候念 「代王」,這個「代」實際上客家音,廣東話,那麼我們閩南話稍稍不同一點「抓」。 「抓」字就唱得出來大小,假使大王唱出來就兩樣,「大」和「抓」兩個音不同。所以廣東話九個音,閩南語有七個音,我們現在國語是三個音,平上去仄的音都沒 有了,跟平字音差不多。那麼這種翻譯在印度過去,把許多重要的結論用歌詞唱出來,印度文化。那麼到了中國來再翻成中文,好了,照我們的詩的體裁、歌的體 裁、照中文詞的體裁啊,那糟糕了,翻譯不出來,平仄音韻不能諧調。因此創了一種佛教的文學,不講究平仄,也不一定要壓韻,同中國詩詞差不多又不同,差不多 倒底差一點,不是哪個好,哪個壞,因此產生了一種頌,偈子。所謂頌,偈,贊。贊同中國宋代的詞差不多,宋詞,我們的文學是長詩,宋代最發達的是詞,詞這個 東西叫做詩喻,在長篇詩叫長短句。可是再發展下來,後來叫歌,我們後世的歌。其實歌,古代不叫歌,古代叫樂鼓。那麼現在韓國、日本保持的有些音樂,就是中 國古代的樂鼓,歌這一類東西,這是我們東方文化。所以我在日本講,你們不要胡扯自己什麼東方文化,除了中國文化以外,你們沒有東方文化,我是老實那麼講, 那是真話。不過後來日本人,本來是中國文化,他們自己又創造了一種體,叫和歌,就是日本歌,我們聽起很悲調的,那個東西叫和歌,大和民族,這也是一種日本 在中國文學變出來的歌詞體,這些我們順便介紹了。現在《楞嚴經》這個贊子,也就是偈頌,很有名的,我們出家的同學們每個廟子上每天早晚課都要念到的,首先 念的。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四句是一組。這是阿難領頭和大 家拜佛以後感謝佛,同時報告自己的心得。就是心得報告,濃縮變成韻文。妙湛就是自己本心,我們大家的本有的自心本性妙不可言,本來清淨,清清湛湛。湛是形 容詞,像海水那麼澄清明了叫做湛,一清到底,所謂妙湛。總持:一切法門的總綱,總持梵文稱為陀羅尼,咒語。念一個咒也叫陀羅尼。陀羅尼的意思翻過來就是總 持、總綱,濃縮的,高度的濃縮攏來。妙湛總持:綱要。「不動尊」,在理上,分事、理兩方面。理上就是我們自然的本性,我們每一位大家自己的本有心性從古到 今沒有變動過。等於中國易經講三易:不易:沒有變動過,永遠沒有變。所以我們念的《心經》告訴你: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沒有動過,你不要認為我 現在妄想動,沒有動過啊,動而不動。講了那麼多,聽了那麼多,都沒有了、空了,自性本空這個空沒有動搖,加不上去,也減少不了。理上講自性本自不動,本不 動搖、本不生滅,本來沒有生死。

事上呢?有一個佛代表了它:北方不空如來,密宗有不動尊,佛像就是表示這個理,表法表示這個理,自性之理。 所以學東密,密宗所謂東密,現在我們自己不大採用,流傳在日本高遠山,密宗的道場,到明朝以後我們就不保留,散了,不喜歡,中國文化裡。那麼在日本的高遠 山到現在還比較保留一部分,日本的高遠山是密宗的道場,過去是不准女人上山的,女的絕不准上山,出家在家的。現在高遠山女的也可以去燒香了,給一個女的、 一個日本女的給破掉了。怎麼破掉了?我忘記了,前幾年的事,有個女的要上高遠山,高遠山是密宗道場,一千多年來不准女人上山,不准。這個女的說為什麼?女 的不能成佛?好,我不上,搭一個茅棚在山腳下我自己修,修成功了,好了吧,女人也可以成佛。好好,開禁了,可以上了,所以女同志們多努力努力照樣可以成 佛。所以高遠山現在日本也開禁了,女性也可以上山拜拜了。不動尊就是講密宗有這位不動尊明王,密宗稱為明王,明王不分在家出家,這個意義很深,出家可以成 佛,在家一樣可以成佛。換句話說也不分男女,寂然不動,沒有男女相,沒有生死法相。所以不動,那麼那個是事上,

所以每一個佛像,人家說你們 佛教崇拜偶像,佛教不崇拜偶像,佛教絕對不崇拜偶像。但是為什麼佛教那麼多偶像啊?因他禮我,我拜它不是拜它,它是個木頭泥巴做的。因為雖然是木頭泥巴做 的,我把它當成一個表示,恭敬它就是恭敬我自己。所以有一位祖師人家向他拜,他馬上回拜,人家說師父你不要回拜了。「哎,因我禮汝。」就翻過來講,因為你 拜我我也拜你啊,自性相同,這是佛教真正的平等,一切眾生平等,不但是人類的平等。所以真平等,一切眾生平等,不但我們看人是平等的,看一個螞蟻、看一個 細菌跟我們一樣的價值、一樣的要尊重它,尊重任何一個生命,眾生平等不動尊,所以北方有不空如來,密宗有不動尊明王,明就是大徹大悟成佛了,王就是主。那 麼這句話整個的歸納起來:

妙湛總持不動尊」就是形容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本心就在這裡,到哪裡求個道? 道就在你那裡。在你哪裡?在你心中。所以後世的道家、中國道家們,把這個道理現在是什麼二貫道、三貫道、五、六貫道都用上了,這個道理是對的,並沒有錯, 你不要管它什麼一貫、兩貫,沒有關係。中國文化佛在心中莫遠求就是這個道理來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修行 不在廟裡,也不在講堂裡。佛在哪裡?在你的心中,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心在哪裡?妙湛總持不動尊,尊者是最尊貴的,天上天下,佛一生出來,一手指天一手指 地講了兩句話,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他並不是傲慢啊,他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自性都是佛,不管你男的女的,不要自己看到,哎啊我,哎 呀,怎麼樣?哎呀,唯我獨尊,這就是咒語,嗡,哎呀,唯我獨尊,就好了,是無等等咒。妙湛總持不動尊,這句話懂了就可以直接明心見性,要信得過。

首楞嚴王世稀有」, 這部經典佛叫《楞嚴經》,懂了這個楞嚴大定,現在好像聽說外面有人傳密宗還專門傳楞嚴大定,我說楞嚴大定還有個法的呀?有個法已經不定了,沒有法,自性本 定。所以本不動搖,本無生滅,各各是佛,首:萬法之頭,就是這一本經典所講,萬法之頭,楞嚴王,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自心就是佛,自心就是不動,妙 湛,不要你修到不動。譬如我們儒家孟子,講四十而不動心,我看孟夫子蠻可憐的,年輕開始做學問修道,修到四十歲才不動心啊。其實啊,我們還有一位聖人孔子 也是四十不動心啊,孟子跟著他走的路一樣。你看孔子說自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修道;三十而立,到三十歲才得到一點定力,不變動了。三 十而立不要解釋錯了,孔子大概小兒麻痺,三十歲才站起來呀。三十而立,你看好難哪,由少年立志,十五年以後才確定了是這個東西。拿我們《楞嚴經》道理來講 才確定了自心本來就是道。再加十年修養,四十而不惑啊,才不受騙了,四十歲才不受騙了。我們世上人都受騙的,都喜歡人家騙他的,嘿,你了不起,他就高興 了,受騙了。所以古人說,我不是常講明朝一個人講,人生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每一個人都如此。愛情啊,先生啊,兒女啊, 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騙。兒女也是人家,太太、先生都是別人啊,他騙你,你騙他。我愛你喲,我真的愛你喲,他也那麼說,倆個互相對騙,然後叫做愛。然後 騙了結果嘛,給兒女欺,孝子要回轉來孝順兒女。孝完了以後啊,兒女等你走了以後,孝子哈哈大笑啊,這一下解脫了,沒有牽掛了,就是如此。所以楞嚴的道理, 顛撲不破的,自性本來成佛。「世稀有」他說佛啊,你這一次講,這個世界上再聽不到有第二次了,本來不動的,不要四十而不動心。

銷我億劫顛倒想」, 我們又出家又想修道,阿難他們講。那麼佛平常在一般教理上講,要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才能成道啊,那多少劫數修啊?前生前生到現在不曉得修到哪一生啊,現在開 始修行要三大阿僧劫,什麼叫阿僧劫?不可知數叫一個阿僧劫。不曉得多少生修行,要三個大阿僧劫才能成佛、才能得道。所以我當年年輕學佛開始的時候,人家告 訴我三大阿僧祗劫修,我說我不幹,我不學,因為我來不及啊,我怎麼曉得來生還有沒有啊?我來生萬一迷住了,這一生白修了?不幹。後來聽說有一個什麼禪宗、 密宗,即生成佛,我說這還馬馬虎虎,還可以投資一下,要三大阿僧祗劫,不幹,太可怕了,那真是前路茫茫。《楞嚴經》現在講了,他說佛啊,現在我懂了。「銷 我億劫顛倒想」,阿難帶領大家非常感謝佛,總算你取消了我百千萬億劫數多生累世癡心想得道,想成佛那個妄想觀念,一下在楞嚴會上給佛一罵統統打破了,沒有 了,消就是消滅,沒有懷疑了,無疑之地。貪、嗔、癡、慢、疑是人性的根本,天生就有疑,現在無疑,直到不疑之地。銷我億劫顛倒妄想不起來。

不歷僧祗獲法身」, 原來立地可以成佛,不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他說我現在已經得到法身了,明心見性就得到法身。成了佛有三身,本體自性叫法身,法身就是體。報身是相,我們現 在是報身,受報應來的,業報來的身。化身,千百萬億化身是用,體、相、用。佛告訴他這個自性本不動搖,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因此他說不怕了,不歷僧祗獲法 身。現在我們懂了,可以頓悟成佛,可以即生成就,這一輩子修成功,用不著怕三生或者多生累世才能成佛,這是首先一段。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他 說現在我們大家因佛的教化,當場開悟了,得道、悟道了,證果了,也得到了佛果了,到這個苦難的人世間來不怕這個痛苦。菩薩是不怕痛苦的啊,生生世世還到這 個世間來度一切眾生。你們都說度人,什麼叫度啊?你拿兩個鈔票供養我口袋裡就叫度啊?要解除別人的痛苦煩惱,要使人家學佛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道理不是說我 跟到老師學,不行啊,得跟著佛學,我沒有道,照《楞嚴經》修行,自己修行,不要在這裡找,是法平等。所以阿難和大家發願:我現在得到了好處,我要把這個好 處還報給大家一切眾生,並不是還報給佛。你們天天念佛,我要報佛恩啊,佛要你報他什麼恩啊?不要說佛,你要報我恩我都懶得給你報,你真報還是抱啊?我都受 不了啊。老師,感謝!我收了那麼多感謝幹什麼?又不能蓋房子,討厭吧。所以有許多同學說老師我將來怎麼辦呢?受了你那麼多好處。我說你還報給社會嘛,笨 蛋,還要問我。不要還給我,我快要死了,還有什麼用啊。所以這就是佛法大乘精神,他說我現在得果成寶王,還轉來要還報給一切眾生。還度如是大家恆河沙數沒 有得度的眾生在痛苦中,都像我們今天一樣要得到開悟。所以我們現在跟佛發願,到這個苦難的人世間來不怕這個痛苦,菩薩是不怕痛苦的,生生世世還到這個世間 來度一切眾生。所以阿難講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身心奉塵剎」,這就是願力,大乘道的願力。我不但把這 個身體一點一點佈施貢獻給這個社會,給一切眾生,把我的心把我的心力最深的心力每一點都貢獻出來。奉就是奉獻、貢獻,塵就是這個世間、塵土,剎就是剎土, 無盡的世間、無盡的眾生。所以我常告訴你們學佛第一步先要讀普賢行願品,先要學普賢行,先要發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有盡的話我的願力都無盡,以虛空 無盡故我願也無窮。所以地藏菩薩王菩薩精神,那是普賢菩薩的願力一小部分,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有什麼了不起啊?該下就要下啊,那比地獄更苦的都要 來,這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所以將此身心奉獻給層層剎土,給這個世界上,就是我們講貢獻這個社會。

是則名為報佛恩」, 這個樣子才是學佛的人,才叫做報佛恩。哎呀,老師你早你好啊,我當然早好啊,我哪裡不好啊?沒有死總歸好。所以有些老朋友看到我,說你好嗎?我說沒有死 啊,我沒有死當然叫好啊,就是如此。你要還報給社會才是報佛恩,光是對自己人不行,學佛是這個精神。「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是就是這樣,這 樣才叫做學佛的人,這是真報了佛的大恩。佛不要你報恩啊,你要救那個苦難中人,這就是報了佛的大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 家發願,當場跪下來請佛,都跪下來,說佛你現在在世,給我們做一個證明人。將來,阿難和大眾發願最苦難的世界我們決定要來。清淨地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當然 好啊,要你去幹嘛?菩薩還要你去度啊?那邊都是菩薩,你去沾光啊。所以呀,我說想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世界是對的,偷懶就到那邊去,放你一馬。而且不過你們不 要忘記了中間介紹人是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啊,你們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老師都不念,介紹人不給你簽證去不了喔,注意喲,不要忘本啊。阿彌陀佛極 樂世界都是菩薩,要你去的?

真正大乘的,五濁惡世,這個世界末劫時候叫五濁,髒得很啊。什麼叫五濁?再說一道,命濁,見濁,眾生濁,煩惱 濁,劫濁。這五個我們上兩次解釋過的,五濁惡世就代表了最苦難,末劫的時候大乘菩薩都來的喲。所以常常有人問起說上帝耶穌都要替世人贖罪,觀世音菩薩大慈 大悲,這個苦難的世界怎麼不來?我說你怎麼說不來?他早都來了,你自己不知道啊。他以各種不同的姿態來,算不定他變一個豬,算不定變一個牛,算不定變一個 人,算不定變一個最痛苦的人,就在你前面,你自己不知道啊。所以一切大乘道是入世的。所以剛才我們下午從智法師跟我講,入世是真痛苦啊,世法真痛苦。發大 乘願力是擔當一切痛苦。什麼叫大乘願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是菩薩道八個字。你光想跑到廟子上萬事不管,出家學佛,打坐修行,你還學什麼菩薩道啊?你 學薩菩差不多,還學菩薩呢!菩薩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人家問我,你學佛?我說我不學,為什麼?我沒有資格當佛教徒。嘴裡吹沒有用,要做到啊,修行要行 到啊。光勸人家,勸人家好勸,你不要煩惱,我也知道,你不煩惱叫我不要煩惱我知道。你不要哭啊,你不哭的時候叫我不哭啊?你肚子飽了不曉得我的餓啊,我電 鍋都沒有,那麼容易啊!修行就要做到,行就要做到。所以阿難他們發大乘願力,五濁惡世,還不是善世,善世好辦,現在我們的社會多富有啊,大家都你好我好大 家好,大家告訴大家,都沒有錯,這個很好辦。苦難的時候看你是修道的不?等到大家沒有飯吃,我有一碗,你先吃,那叫菩薩道。大家沒有衣服穿,我只有一件汗 背心了,脫下來,只有一條褲子,你拿去,那叫菩薩道,我們做不到啊。不要吹牛了,蓋人可以啊,不要自蓋啊,蓋完了只好蓋到那個方盒子裡去了,長方盒子裡, 沒有用的。五濁惡世誓先入,發了願,我們最痛苦的地方我們決定到,必定先到,還不後到呢!後到災難都過了有什麼用?我去看看,災難過了要你去看什麼?五濁 惡世誓先入。這個痛苦才是菩薩道。

若一眾生未成佛」世界上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沒有得到解脫痛苦,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泥洹是古代的翻譯,翻音就是涅磐。證入佛果叫證得涅磐,漢代的翻音叫泥洹。所以道家把那個頭頂這個穴道,密宗叫梵穴輪,瑜伽也叫梵穴輪,頂輪這個地方,道 家叫泥洹宮,泥洹宮就是這個地方。他說終不於此取涅磐啊,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我們決不成佛。阿難的願力好大啊,所以尼姑廟上都要塑一個阿難像,女人能夠 出家是靠阿難所請來的啊。他的願力在這裡看到非常大,他是未來的佛。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囉心無動轉

下 面連起來。大雄,什麼是大英雄?成佛的人、得道的人才夠得上稱大英雄。道家譬如說我們看道家,中國道家宋朝那位得道的南宋張紫陽真人,道家南宗的七祖,你 看他寫的道書啊,五經篇那個道書上講得道的時候,下面有一句話,在文學上我非常欣賞他: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得道的這個才構得上稱一個大丈夫,此乃 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這個時間得道的那一下,這一句話。所以征服了天下成了英雄,當了皇帝沒有什麼了不起,你逃不過生死這一關,誰都免不了,除了成佛。 所以我們中國文化對於廟子,佛的那個殿寫四個字:大雄寶殿。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得道的人不想征服天下,征服自己。征服自己比征服天下難喔, 統一天下固然很難,還容易喲,那是把痛苦煩惱建築在別人的頭上啊。當聖人、得道的人,把世上眾生的痛苦煩惱我挑起來,所以難了。聖人---大英雄,所以中 國文化在佛的殿叫做大雄寶殿,就是這樣來的。他讚歎佛大英雄,大權力,這個力量大了,度一切眾生,大慈悲,只有佛才做得到,夠資格稱大英雄,成了佛才夠資 格稱大權力,才夠資格稱大慈大悲。話說回來,馬屁拍到了家。下面還有要求。

希更審除微細惑」,你老人 家還是要給我們再講,講清楚。所以天下人不要受人家馬屁,拍不得的呀。這個受不了啊,大雄大力大慈悲,佛啊,你老人家好啊,不過你還是不要死喔,要多給我 們講一點啊,不要走開啊。下面希望你更要審除把我們所不懂的,還是要給我們講。審,很仔細,微細:很細,有些細節、功夫我們還不到達,還有懷疑,你要講, 還是要告訴我們,所以《楞嚴經》還是要他講下去。

令我早登無上覺」使我們快快大徹大悟,《金剛經》上就是得阿耨多羅三緲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希望你老人家領導我們,解除我們微細不懂的,告訴我們,使我們早一點大徹大悟。

於十方界做道場」, 然後我們成就了,同你老人家一樣,你可以退休休息了,我們到各個國土去成佛、教化眾生。成佛不是好玩的,成佛更辛苦啊,所以佛教有一句話,披上袈裟事更 多。披上袈裟事更多,你以為我剃了光頭,以為剃了光頭不要洗、不要梳,剃了光頭好處多啊?那不是。披上袈裟事更多啊,不是剃了光頭好處多啊。披了袈裟專心 修道成佛,成佛更忙啊。世界上哪個人最多情?佛,他要度盡一切眾生,是大眾的情人,這個多痛苦啊?很痛苦啊,所以你們要搞清楚啊,以為我要,你們是逃避現 實來學佛啊。佛是面對現實,他不但是面對現實,深入現實,痛苦都挑起來,真的喲。所以他說使我早早成佛,於十方界做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舜若多性是梵文的音,翻譯過來中文是空性,虛空這個本性,虛空是消滅不了的,虛空永遠是虛空,這是假想,假使虛空有一天可以毀壞的話。

爍迦囉心無動轉」。 爍迦羅心也是梵文,我們那個最堅固的道心不變,虛空可以變壞,我們那個堅固的道心,這個發願要成佛度眾生的堅固的道心不動搖,在佛面前賭咒,永遠不變動。 所以這個贊語、這個偈子我們中國的佛教把它抽出來,《楞嚴經》拿出來放在早晚課中,早晨做早課使我們每個學佛每一個出家人隨時提醒自己注意,千萬不可以卜 卜卜、卜卜卜,可銷亡,早成道,吃稀飯,好睡覺,那就糟了。要念到這個偈子的時候是無比的心情,無比的莊重,無比的反省,無比的痛苦,要有這個才算是做早 課了。不要木魚趕快敲完,菜恐怕涼了,就不對了,千萬千萬要注意啊!這一段明心見性的道理,乃至於說七處征心、八還辯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都在上面我們講 過了,很重要。諸位要反覆回去研究不要聽完了,舜若多性可消亡,就消亡了,同虛空一樣就過去了,那就完了。這個經典聽講沒有用,我講是騙騙你們的,吹牛 啊。怎麼樣有用?要你們自己千讀百讀萬讀,深深的研究,自己會找出來道理了,有希望了。

下面另起一個問題了,接著上面來,雖然是另起同上面接起來。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阿難這一個主角把這個問題講了,到這裡休息休息,坐在旁邊去了。佛的十大弟子、阿難的同學富樓那出來了,他在佛的十大弟子翻譯過來中文名字叫滿慈子,他是 說法第一,善於說法,換句話他是很會講經說法,很會傳道的,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那麼梁啟超他們講《楞嚴經》是偽經,有一個外道名字同他 相同的,他說你看佛的弟子當時怎麼講些外道也是他的弟子啊?所以《楞嚴經》假的,因為梁啟超沒有研究,那是同名人兩樣。那麼他在大眾裡頭在同學裡頭,即從 座起,從他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袈裟把右膀子亮出來。印度人穿那個袈裟,我們現在西藏也是亮出右膀子,有時候不一定啊,打坐的時候那個袈裟可以兩 邊披著打坐。正式變成禮服的時候天衣無縫,就是向右邊搭上了,這個膀子一定要亮出來,在平常的時候袈裟還可以打開,整個的披身上掛著。這些是古禮大家不知 道,我是尊重古人說一說。彌多羅尼子跪下來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向佛提出問題。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 這個地方,在我們滿清時候考功名學八股文,這一句話全部經的叫做點題。古代寫文章考八股文,這個題目很難啊,等於現在聯考猜題很容易,那個很難啊。要四 書、五經完全背熟了,不曉得出在哪一句上,而且有時候完全只拿兩個字就代表了這一句的意義,譬如講我們「學而時習之」,大家都念過,算不定考官就出一個 「學而時」三個字就是一篇文章題目,那你就要接下去了。所以文章啟承轉合,開始起來中間亂七八糟說到天花亂墜說到別的地方,但是要有個重點從那個根根來, 這個起承轉變,本來說問你鹽巴賣多少錢一斤啊,你說地中海在鼓雷啊,這個不曉得轉到哪裡,最後轉一圈要收回來,啟承轉合,開始起來就要點題。這個題目把它 破出來,中心重點在哪裡?這一句是《楞嚴經》點題啊,富樓那出來點題喲,注意喲,學會了古文就懂了,這個地方點題。上面講的是第一義諦,第一義是至高無上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第一義:沒有相對,絕對性的,講本體論。本體論絕對性的,沒有相對的。相和用,起用的話那就是第二義、第三義了。他說,讚歎佛,善為眾 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剛才你和阿難同學倆已經講完了。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他說佛啊,承蒙你老人家慈悲,在同學裡頭,哪一個教書、弘揚佛法講經講得最好?你老人家慈悲常常當眾推選我算第一位。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 他說好了,這一下完蛋了,我的第一啊,剛才垮了。你剛才和阿難談了,給大家講了直指人心見性法門,我在旁邊都在聽啊。他說對不起,全體聽不懂。他說我等 於,比方自己像一個聾子聽一百公尺以外的蚊子叫,叫聾子去聽一百公尺以外的蚊子怎麼叫,我的媽,我的外婆,叫媽是不夠的呀,我的外外婆啊,那怎麼做得到 啊?我也聽到你講啊,聽完了,聽了以後呢?都空了,我根本就沒有聽懂。

本所不見。何況得聞」。那根本 不可能嘛,叫聾子聽一百公尺以外的蚊子叫,他說根本不可能。「何況得聞」,怎麼聽得見呢?你老人家聲音我都聽到了,道理我一點不懂。等於大家有許多同學, 《楞嚴經》都聽到了,他以為自己懂了,那變成青蛙跳井,不懂不懂,就這樣過去了,好像懂,但是那個第一義諦,這很難怪的喲。你看我們不要慚愧喲,這是大阿 羅漢,大師兄滿慈子跟佛講對不起,我全體不懂,他代表了我們。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他說你老人家宣佈,明白的張開告訴我們叫我們解除了這些懷疑,老實講我聽了半天,「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老實講我不懂這個究竟啊,怎麼樣是我的 心能夠包含整個的宇宙?實在我現在坐在宇宙裡還很緲小啊?怎麼樣是心精圓明,含裹十方,我的媽媽,那個牛多大啊。他說我實在裹不了,我現在心臟病都沒辦 法,高血壓都降下不去,感冒打噴涕都沒有法子啊。還說心精圓明含裹十方,裹不了啊!想買一塊土地蓋一個小房子都做不到。心精還含裹十方?我實在不懂。你說 這個心有那麼大,叫我「無疑惑地」不懷疑我做不到。老實講我還在懷疑,佛講的什麼啊!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 他說佛啊,你老人家不要見怪,對不起,像阿難他們,滿慈子也老實不客氣,對這位同學啊,阿難學問很好,沒有證果啊,在這個時候沒有得道啊。阿難他們「輩」 是這一般人,道理上講我今開悟了,上面剛剛講過了,那是理悟啊,道理上、嘴巴上懂了。「習漏未除」心裡頭那個妄想思想,貪嗔癡慢疑這一切的習氣無始以來一 點都沒有動搖啊,脾氣大的照大不誤,心眼小照小沒有錯,歪哥還是歪哥,這個習氣沒有改呀?天天修行,毛病一點沒有動搖,習漏未盡。所以為什麼不能證果?習 氣改不轉來,心行同外面的行為改不轉來,理論再高一概無用,就是這個話,佛法再高無用。所以阿難他們雖得多聞,習漏未除。他說勉談了,滿慈子很不客氣啊, 老人家你不要見怪啊,像阿難師兄他們雖然學問好,道理也懂了,剛才讚歎了一大堆,唱歌一樣念了一大堆。老實講,他們不算證果的人,我不相信。

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再說回轉來看看,迦葉尊者這些大師兄們,舍利子都在座啊,他們得了果證了果的羅漢,他們得道了,已經得到無漏地了。漏者,他們心中思想的滲漏,煩惱習氣的 滲漏,他們雖然煩惱習氣好像表面上清淨一點。「今聞如來所說法音」老實講像我們大師兄們都在這裡,他們得了道的,問問他們,他們心裡頭還是沒有懂啊!「尚 紆疑悔」,紆:那個繩子轉一個彎一蘿筐,轉起來一蘿筐,那個繩子一長條,沒有剪斷哪。他那個牽掛、那個信念還有懷疑之處啊。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這個問題我們到時間了,留給下一次講,不過稍稍提一下。他說佛啊,你在上面講了半天,四大也是心造的,地、水、火、風、六根、六塵、生理、心理都是自己的 本心本性變出來的,才有這個世界才有這個人生,都是幻化的。而且你講自己的本心、本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你講了多少次啊!他說那麼請問你,本體即然本來 清淨,為什麼有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眾生啊?假使沒有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眾生,沒有你我,就沒有是非,沒有是非,就沒有煩惱,大家都成佛多好呢?為什麼要 有眾生啊?換句話說啊,世界是上帝造的,上帝吃飽了飯沒有事啊?你為什麼要造一個世界呢?造出來你、造出來我,造出來人?那麼多事情?你吵過來我吵過去, 還要打高爾夫了?還要開奧運會了?還要打仗了?還要做生意?買股票了?明天要哭今天要笑?他說為什麼?這個世界生命哪裡來的呀?最初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呀? 這個世界最初是怎麼造出來的呀?你說本來清淨啊,本來覺明啊?富樓那問的問題是世界上宗教家、哲學家都要問的。所以他很大膽,你不要認為阿難他們說悟了, 悟個什麼?他問得很嚴重啊。怎麼辦呢?我們給釋迦牟尼佛給老師休息兩天,後天。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3 13:37:34
請問哪裡可以請購: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書本裝訂版本的?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