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講記 淨空法師主講

壹、印度國寶楞嚴經東傳

[日期:2010-08-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壹、印度國寶楞嚴經東傳

《楞嚴經》,是一部不可思議的經典!我們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古時候,中國有許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學、取經,他們沒有見到這部經典;玄奘大師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沒有看到過 《楞嚴經》。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帶了不少經典到中國來,也沒有《楞嚴經》。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當時印度的國王吝法,他們把《楞嚴經》看作是國寶,其 他的經典外國人可以學,也可以傳到外國,《楞嚴經》不可給外國人學。中國法師到印度,是外國人呀!他們不肯給外國人學,也不讓外國人知道,更不容許這一部 經流傳出境;所以,很長很長的時間裏,都沒有人知道有這部經典。一直到唐朝初年,智者大師始有所聞。(唐朝初年是中國佛法的黃金時代,大乘八個宗都是在這 個時期建立的,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非常的深遠。)

智者,是天臺宗的大師,雖然天臺宗不是他創建的,但是天臺宗確實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所以今天我們講天臺大師,一定都是指智者,像我們講華嚴宗一定講賢首大師一樣。其實賢首在華嚴宗是第三代,為什麼稱他呢?為什麼把杜順、雲華都忘掉了呢?因為華嚴在賢首才真正完全。

天臺大師他老人家創立三止三觀的教義,這 可以說是他從經典裏面悟出來的、發明的。在那個時候,有印度的高僧到天臺山拜訪智者大師,聽到智者大師講三止三觀,這些印度高僧佩服得五體投地,就給智者 大師說:「你老人家所發明的止觀跟印度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的教義,非常的接近。」這時候,我們中國人才曉得印度還有一部寶典叫《大佛頂首楞嚴經》。在那 個時代交通不便利,要從中國到印度去,只有走路、騎馬,路途非常遙遠,想得到這部經談何容易!可是智者大師非常了不起,聽說有這部經,當然希望能夠見到這 部經,給自己做個印證;看看自己發明的止觀跟佛所講的到底是不是相同?有什麼差別?他當然非常渴望想看到這部經典,於是在天臺山築了一個拜經台,每一天向 西方禮拜,求感應,求這部經能到中國來。他每一天禮拜,一天也沒有間斷,一直到他圓寂,總共拜了十八年。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一直到中宗,到武則天執政的時代,印度有 一位高僧般剌密諦,終於將《楞嚴經》偷渡到中國來。諸位要曉得,他們國家是禁止這部經典出境的,他是偷渡好幾次才成功。前面幾次他將這部經典藏得很好,但 是出境的時候,就像現在的海關一樣有嚴密的檢查,他被查到了,當然不准出境。畢竟他是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國家,對他還有一點禮遇,沒有處罰他,警告就是了 ——你怎麼可以把國家的違禁品偷渡出國。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偷渡又被發現了。有這二次紀錄,法師一出國,關口就特別留意。到第三次,他老人家想了一個方 法,他把這部經典,用很小的字抄寫在很薄很薄的......,大概是羊皮上,然後把經典卷起來,將自己的胳膊剖開,將經典藏在裏面,等傷口長好了,再申請 出關。這一次沒有被檢查出來,其實他把經典藏在肉裏面。他是用這個方法把經帶到中國來。他從海路到中國廣州登陸,登陸之後,他見了廣州這些寺院的高僧大德 們就說,他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我們中國這些法師聽了就非常喜歡。為什麼呢?《楞嚴經》的大名,已經聽了幾十年了,智者大師在拜經台拜了十八年,沒有 見到這部經典;所以他們一聽說《楞嚴經》傳到中國來了,當然非常興奮!經典在哪里呢?法師又要把手臂剖開,把經典取出來;不曉得他用什麼東西將血水洗掉, 就在廣州從事翻譯。可見得這部經典傳來非常不容易!

法師是守法之人,把國家的禁品傳出去了, 一定要受國家法律的制裁,他並不逃避。經典傳到中國來,在中國翻譯完成,他老人家趕緊回去,向國王報告:《楞嚴經》我偷到中國去了,願意請求處分。實在不 得了!所以本經不像過去古大德到印度去求取,或是西方高僧大德帶來,是般剌密諦用這樣的苦心,把這一部寶典送到中國來。我們今天展開經本,不能不感激般剌 密諦大師。

再說譯場的殊勝。譯場遇到了房融居士,房 融原先做過武則天的宰相,後來得罪了帝王,被降級貶官,到廣州來做地方官,他正好遇到這件事情,於是他從事於譯場裏面的紀錄「譯官」。所以《楞嚴經》的文 字是出自於房融宰相之手;這是一代的大文學家,在所有一切大乘經典裏面,如果講文字之美,《楞嚴經》當屬第一,沒有任何經本能夠跟《楞嚴經》相比的。這是 我簡單的敘述,把這部經的歷史介紹給諸位。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壹、印度國寶楞嚴經東傳
第3頁:貳、略談楞嚴經古今之註解 第4頁:參、介紹經題
第5頁:肆、四種清淨明誨 第6頁:一、修行最重要的綱領——戒‧定‧慧三學
第7頁:二、戒淫 第8頁:三、斷殺生
第9頁:四、戒盜‧斷貪 第10頁:五、斷妄
第11頁:六、總結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