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五戒心法 周秉清居士著

五戒心法 周秉清居士著

第二 其心不盜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周秉清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  其心不盜

何謂盜?凡物雖一芥之微,為我所不應取用者而我取用之,即名為盜。何謂不盜?凡對於物,雖一芥之微,為我所不應取用者,而我從不取用之,如是斯名為不盜。

然凡人於盜之行為,不敢發於公眾之前者,有時恆思逞於幽獨之地,以為幽獨無人焉耳,稍不自克,則盜業即成於幽獨中矣。夫至幽獨之盜既慣,久遂亦敢為公眾之盜矣。

盜之行為,有時並非成於有意,而恆成於無意,皆曰無心之過耳。若常不自檢,則盜行遂常成於無意中矣。夫至無意之盜既慣,久遂即成為有意之盜矣。又盜之行為,有時尚未見諸事實,而先僅縈諸思想。以為偶涉想及此耳。然徜不自克,則盜念即深入於思想中矣。夫至思想之盜既慣,久豈能免於行為之盜乎。又盜之行為,往往重大者共知可恥,而細微者咸忽視之,自謂細行無傷耳。然久不自檢,則盜之範圍,遂由細而巨矣。夫盜行既莫非由細而巨,則細行之盜顧可輕乎?

由是觀之,盜之罪惡,雖終於大而實基於小,雖成於身而實始於心。故知身盜為果,心盜為因。若造盜因,必成盜果。身盜為華實,心盜為耔種。若留此不良之耔種,必穫此不良之華實。身盜為顯著之罪,心盜為始萌之惡。若不鋤惡於始萌,必將獲罪於顯著。故修心之道,不惟戒身盜,尤貴戒心盜。

心盜之當戒,理由有四:一、凡非我所有而取之,則為不義。多行不義則召爭,爭則禍亂可及於家國。二、凡非我所有而取之,則為無恥,無恥則於非分者,將無所不為,而於正誼明道之事,將一無所為,勢必廉恥剝喪,道德敗壞,風俗崩頹,其禍直接中於世風國政者,至危且巨。三、凡以為物至細微,且為人所不及知,而生盜取之心者,即為隳行於冥冥,為欺心於暗室。夫自甘喪失名節者,必不能愛惜他人之名節,及培植他人之名節。忍於自欺者,必忍於欺他人,欺家庭,欺朋友,欺全國之民,以自便其私,雖禍兆民而不知慚恤。四、凡起盜心者,多由貪著身外之物而以為可愛,宮室車馬,聲色貨利,未得求得,已得求多,偶一涉想,怦然斯動,倘遇獲取之機,遂爾見利忘義。豈知人身食用,僅為資生,粗糲可禦饑寒,縱欲轉傷福德,倘能知足,雖食貧居賤,身心亦屬泰然。苟欲逞貪,雖至富極貴,夢寐仍勞妄想,況號稱百歲之身,不過數十寒暑,須臾畢命,鐘鼓悉屬他人,坯土藏棺,官骸並非己有。貪多務得,往事全非,取精用宏,而今安在?回憶數十年中,萬事盡歸泡幻,其所自貽者,不過將此清淨之本心,誤令擾之使濁,役之使紛,以致精竭氣衰,神盡命喪,徒挾此未安之魂魄,及貪盜之識神以去,將再於欲界生死海中,輪迴漂沒而已,可懼可哀,久孰甚乎!是皆貪毒之中於本心,而心盜之害為無窮也!

是故戒心盜者,當知一介不義之取為可恥,夫能知取一介不義之可恥,則更覺取萬鍾不義之可恥矣。如是,則能與世無爭,爭且不興,亂於何有?

戒心盜者,當知取非其有之念,生於隱微,雖似為人所不及覺,然根株既伏,他日一切盜友盜民盜國之行為,要無不萌芽於是。若能自覺此一念之不義而鋤去之,則更曉然於他項行為之不義而不躬蹈之矣。又戒心盜者,當知一念之盜,即造一念之業。為障至深,為報至遠。凡此心盜之境界,晝即未行,夢或見之,現時雖似消滅,將來仍可發生,本生縱已若忘,來劫或能顯現。夫能知心盜業障之如是可畏,則豈敢以一念之不義而輕縱之乎!

戒心盜者之處心當若何?盜念始生,當悟為心毒,立即愧止,雖極需要,苟非義所應取,要當誓死弗為。物雖一芥,纔生貪愛,當令心即捨離,皆應斷之以勇,持之以毅。

又戒心盜者之助行當若何?一曰布施。凡盜由於貪吝,若力矯其病,而廣行施捨之事,則貪吝可藥,而心盜之疾療矣。一曰達觀。凡盜由於愛著,若深觀一切外物,盡屬虛假不實,空幻無常,則愛著不起,而心盜之源塞矣。

夫心不盜,則暗室不欺;心不盜,則爭端不肇;心不盜,則貪毒不生;心不盜,則染著不起。苟若是,世風國政,焉有不安甯;眾生心業,焉有不清淨哉!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 其心不殺 第2頁:第二 其心不盜
第3頁:第三 其心不婬 第4頁:第四 不起妄念
第5頁:第五 不飲滴酒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