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的方法

念佛的方法

二、念佛法門的層次

[日期:2010-08-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念佛法門的層次
  
  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不求感應。但是,若不從第一種開始,而直接修學第二種方法,可能有些人比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 問我:「《六祖壇經》裡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說:『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裡去?』這句話是不是反對淨土?」我回答:「不是的,因為淨土法門 是三根普被,程度淺的人修淨土,程度較高、根器更深厚的人也是修學淨土,只是態度不一樣罷了。」
  
  初機學佛的人,如果不求感應,由於信心不足,很容易起退心,修不了多久就會說「沒有淨土,不想生淨土」等等的話,也不想繼續修行了。如果首先告訴他淨 土佛國是實有的,佛經所說是絕對可信的,特別是阿彌陀佛以本願力度一切眾生是最可靠的,凡是相信彌陀法門,持念彌陀聖號,願生彌陀國土者,當來必定往生彼 國。假如一個人沒有生死自主的力量,甚至連主宰自己身心的力量都很薄弱,就說有把握達到禪宗六祖那樣的程度,這種人自信雖然可嘉,可惜沒有實證的自信,只 是虛驕、狂妄、不切實際而已。所以勸導初機學佛的人,修淨土念佛法門,依彌陀願力求生西方淨土,是最可靠最安全的。
  
  有些年輕人,誤認為念佛是為老年人而說的法門,至於年輕人,在世界上正準備做很多的事情,大概沒那麼快就離開人世間,又何必急著念佛求生淨土呢?可 是,誰有把握自己能活到幾歲?更何況,求生西方只是一個願望,誰說念佛的人一定會立即死亡?生西方淨土,是極終的目標,卻不是說現在念佛現在便去;等到要 去的那一天才念佛,恐怕已無力念佛了,所以在平時就得先作好準備。
  
  再說,平時念佛,心向西方淨土,也有現世的利益可得。阿彌陀是梵語音譯,義為無量壽與無量光。所以《觀無量壽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蓮花)。」又說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如能一心稱念佛名而得念佛三昧,則如《大智度論》所說:「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念佛不僅為求臨終往生淨土,也能消除現世煩惱及先世的罪障,而得種種利益。
  
  念佛者既如人中的蓮花,則何愁不得健康長壽、幸福和樂、吉祥如意、受人尊敬等等的利益呢?這都由於念佛的人,心向著佛,而有淨化身心、莊嚴環境的力量 的緣故。比如《大阿彌陀經》所見第二十五願:「光明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又第四十六願:「聞我名號,皈依精 進,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繼續不斷地念佛,如能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到自己和阿彌陀佛互相交融、不分彼此的時候,雖然還 沒有死,實際上已經是在極樂世界了。
  
  極樂世界在那裡呢?經上說:從此土向西方,距離十萬億個佛土之外。可是當我們念佛念到非常純熟的時候,自心之中自會現出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如《觀無 量壽經》云:「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可見,彌陀淨土的清淨莊嚴、解脫自在,都可以在未死之前的心地中出現,雖然彌陀的 四十八願,多半是為成就西方的極樂國土,以及接引眾生往生彼國而發。所以淨土雖泛指諸佛國土,而諸大乘經中,獨對彌陀淨土的讚揚最多。
  
  念佛而不求現世利益,也不求往生西方淨土,那必定另有殊勝的方便才可以,否則念佛而沒有目的,為什麼又要念佛?禪宗的四祖道信禪師、五祖弘忍禪師及其 弟子神秀禪師,都講到念佛法門。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門》有云:「念佛心是佛。」並引《觀無量壽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根據《傳法寶紀》所說: 「忍、如、大通之世,則法門大啟,根機不擇,齊速念佛名,令淨心。」也就是說五祖弘忍及其弟子法如、大通(神秀)等,都用念佛法門普遍接引群機。
  
  到了六祖惠能的《壇經》,主張「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的「無念」,實即是四祖以來所稱「念佛心是佛」的表現。不過,不用稱名念佛做下手工夫而能做到心 「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的確不容易。所以弘忍門下,四川淨眾寺的智詵(西元六○九-七○二年),其弟子處寂(西元?-七三二年),三傳新羅無相,教人修行 的方法有三個步驟:1.引聲(盡一口氣)念佛;2.開示;3.坐禪(見《歷代三寶紀》)。另有同為弘忍門下的四川宣什宗,圭峯宗密的《圓覺經大疏鈔》卷三 之下,稱為「南山念佛門禪宗」。
  
  以「念一字佛」作為「淨心」方便,印順法師指出,這是從《文殊說般若經》的「念一佛名」而來的(《中國禪宗史》一五六頁)。這些都是與六祖惠能及其二 傳、三傳弟子們同時代的禪門人物。只有馬祖道一、石頭希遷等及其派下諸系的禪師,便不念佛而專事提倡「見本性為禪」的法門。唯其易生濫凡為聖、混染為淨的 流弊。故有華嚴宗四祖清涼澄觀(西元七三八-八三八年)的《華嚴經疏鈔》所舉念佛的五門方便;華嚴五祖圭㶴宗密(西元七八○-八四一年)的《行願品疏鈔》 也舉出了四種念佛法門;禪宗的永明延壽(西元九○四-九七五年),著《萬善同歸集》,以伸張念佛法門是萬善眾行的總攝,權實雙行,空有並收,普應一切根 機,此為後來開出禪淨一致的廣大法門。
  
  散心念佛者,可藉彌陀願力,求生樂邦;專心念佛而得三昧正定者,可即自心而現佛土佛心。人雖有不同的根機,確都有以散心念佛而到專心乃至到達惠能大師 所說「無念、無相、無住」的程度。可是,若尚不能達到「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的程度,便反對念佛法門,或拒修念佛法門,甚至妄稱「無佛可念,無淨土可生」, 那就太不切實際,而且也不真知淨土念佛法門的慈悲廣大。
  
  因此,我要勸告諸位,修念佛法門的學佛過程,最好還是逐步向前。初機者一定要相信實有極樂世界,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這樣的話,才不致兩頭落空;自心的淨土未現,尚有西方淨土可去,這豈不是安全又可靠的辦法呢?
  
  淨土是一切法門共同的歸宿。雖然歷代各宗的大善知識,對淨土的認識和說明,各有不同的層次,但畢竟不離淨土。相傳為天臺智者大師所撰的〈五方便念佛 門〉提到:1.稱名往生念佛,2.觀相滅罪念佛,3.諸境唯心念佛,4.心境俱離念佛,5.性起圓通念佛。華嚴五祖宗密大師所舉四種念佛法門是:1.稱 名,2.觀像,3.觀想,4.實相。宋朝的知禮主張「約心觀佛」;大行及道鏡二師強調「信心念佛」;法照等師主張「高聲念佛」;道綽、善導、懷感、慈愍諸 師,均主張坐禪、誦經、懺悔、十念稱名念佛。明末蓮池大師的持名念佛,分作事持的稱名、理持的體究;蕅益大師將念佛分作三類:1.念他佛,2.念自 佛,3.俱念自他佛。他也說持名念佛有事持與理持:事持如子憶母,決志求生西方淨土;理持是信西方彌陀乃我心具,是我心造。
  
  佛國淨土也有多種層次,《成唯識論》提出四種:1.無色無相的理土,2.實佛自受的報土,3.佛為初地以上菩薩所現的報土,4.佛為小乘凡夫及地前菩 薩所現的化土。天臺宗也說有四土:1.凡聖同居土,娑婆是同居穢土,極樂是同居淨土;2.方便有餘土,為小乘聖者所居;3.實報無障礙土,親證法身的菩薩 所居;4.常寂光淨土,唯佛所證的法性土。彌陀淨土究竟屬哪一層次?淨影寺的慧遠、三論學者吉藏,以極樂世界為應化土。攝論學派的諸師,依據攝論等的見 解,主張彌陀淨土是報土。天臺宗則以之為凡聖同居的淨土。蕅益大師主張依據持名念佛的斷惑多少,而生四種層次的淨土,也就是說,彌陀淨土分為四等,由持名 而帶惑往生與斷惑往生的不同,便生不同的淨土。由此可見,念佛的法門有深淺,淨土的層次也有高下。誰敢說學佛而不念佛,又有誰敢說修行而不生淨土呢?
  
  最後,我還是勸大家好好念佛,不管程度如何,最好是把自己當成初機的鈍根,若心存虛驕,就是不切實際,明明是凡夫,偏偏以聖人之位衡量自己,不僅僅是 增上慢,還很可能是大欺誑。因此說,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皆收,絕不是騙人的話。願諸位蓮友能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每週六都要來參加念佛會的共 修,同時還要帶動親友們一起來修行,使得七寶池中的蓮花越來越多。
  
  蓮花分九品,希望大家品品高昇,均臻上品上生,念佛要精進不懈,蓮花才會越開越大,不僅共修時要念,平常也要念。共修時念佛,能集大家的力量成為支持每一個人精進的力量,所以很重要;平常念佛,則能繼續增長你的信心、願心、深心。
  
  (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於農襌寺福慧念佛會開示,陳果益居士整理,本文現收錄於《佛教入門》)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念佛的方法 第2頁:二、念佛法門的層次
第3頁:三、「報恩佛七」的意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