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間菩提 海濤法師編著

人間菩提 海濤法師編著

Part 2 清涼菩提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海濤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Part 2 清涼菩提 

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正覺 

◎健時,常作病想,可以保生;富時,常作貧想,可以守家;少時,常作老想,可以力學;活時,常作死想,可以近道。

◎有德即有福,無瞋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所結合的心。

◎信佛必須學佛,學佛必須效法菩薩精神。菩薩心中沒有自我成就的企圖,只有成全眾生的悲願。

◎慈悲是由本性生出來的,而愛是由感情發出來的。

◎學佛是心靈的淨化,學佛是生命的解脫,學佛是福慧的圓滿。

◎開悟後所獲得的東西,便是放下一切,包容一切。能夠放下是智慧,能夠包容是慈悲。

◎往好處想的人,快樂滿懷;往悲觀看的人,痛苦不已。

◎用慈悲來處理他人的事;用智慧來處理自己的事。

◎所謂「放下」,並不是沒有自己,而是指沒有對抗心,沒有捨不得之心。

◎佛法的價值觀,就是肯定世間是因緣無常,人類應互助互容,任何的行動都必須指向內心的寂靜,及貪瞋痴的止息。

◎我們的權利及自我中心可以「放下」,但是責任和義務一定要「提起」。

◎看破是大學問,放下乃是功夫,能徹底的看破放下,成佛可期。

◎用慈悲心來關懷他人,乃至遍及於一切眾生;用智慧心來觀照自我,乃至微細的每個念頭。

◎自求解脫是慧業,助他解脫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道。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軟心」。柔軟心就是無恨心、慈悲心、吃虧的心、處處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執著的心。

◎修行重點是:改革你的內在世界,使你的內在變得更柔軟、更謙卑、更有智慧。

◎修行是要使我們斷除情欲,而不是要使我們變成一個無情的人。

◎生死解脫,不是今生不死,不是未來永生,是未來生死苦迫的不再起,於今生的苦迫中得自在。

◎佛法的入門是:「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布施」。

◎布施是放下,這是修功德;忍辱是成就功德,功德就不會喪失。

◎佛法是從一般戀世的自私人生,引向出世的無我人生。

◎你的心念佛時,就是向著極樂世界;心想財色名食睡,就是朝地獄鑽。

修行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學戒是學佛菩薩的行為,修定是學佛的心。

◎唯有無限的付出,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全部。

◎一切惡念不令生,處處忍讓,處處學吃虧,當作還債想。

◎心地一塵不染才是恭敬,心裡有雜念即不恭敬。

◎講經說法、傳播真理、轉移社會風氣,就是最徹底的慈善事業。

◎養生之道,以能戒除煩惱與憂悲為本,從清心寡欲入手。

◎不將煩惱是非帶上床,不把憂悲苦惱帶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門。

◎家庭為煩惱之根本,出家要出煩惱的家及無明的家,才算真正出家。

◎有病才知生死苦,才會一心求解脫。《寶王三昧論》云:「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如果自己是對的,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他懺悔,修行就是要修忍辱!

◎君子以良心為鏡,學佛之人以因果為鏡,聖人以本性為鏡。

◎玄奘法師說:「凡僧雖不能降福,但修福須敬凡僧。」修行人應學唐太宗──「雖見小沙彌,猶如敬佛。」

◎學佛不守戒,莫談了生死。能夠守戒,才能得到佛法上的「清涼」

◎慈舟大師云:「持戒確是救我們法身慧命的金丹,如果覺得生死有趣味,那就是魔子魔孫。」一番提醒,一番用心。

◎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印光祖師說:「想要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慚愧、懺悔的力量,足夠讓心中潛藏的貪瞋癡掃蕩無餘,進而實踐止惡、修善。

◎有願無求,就自在!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菩薩行裡,最重要的課題是布施、忍辱。布施是放下、是捨。不肯放下、不肯捨,就不能忍。真正能放下、能捨,自然就能忍。

◎佛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故佛陀教導我們要「遠離眾惡」。

◎順境不動歡喜心,逆境不動瞋恚心,才能看到諸法實相。

◎障礙大慈悲心的是瞋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瞋恚障。

清心

◎再好的機會、福報,如不能把握因緣,一樣會溜走。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恆心。

◎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

◎遺失現在,未來就會後悔。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化黃金。

◎逆境、是非來臨,心中要持一「寬」字。

◎逆境現前,要歡喜接受,才能消除業障。

◎人都是向外追求名聞利養,其實最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清淨平和。

◎要從「聲、色」調習自己的一舉一動,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境,都要和顏悅色、柔聲細語。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勇往直前為人服務,就是幸福。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己的人格。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太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屋寬不如心寬。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

◎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真正自愛的人,不會與人計較。

◎要看好人,自己要先做個好人。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人的生命要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

◎知緣、惜緣,再造善緣!

◎生命無常,慧命永久;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發願

◎願是成功的起點!人生最需要的就是願,也就是希望。

◎發願要發好願,說話要說好話。

◎願──必須要發利濟眾生的大願,並且必須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只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能力,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不要去管別人的邪惡,只要經常提醒自己,什麼是該做的或不該做的。

◎常常抱著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

◎要得到別人的讚嘆,就得先讚嘆別人。

◎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鼻;一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天堂地獄由心造!(心如工畫師、法界唯心造)

◎好事我們要響應,壞事絕對要停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則是缺點的累積。

◎人往往不是沒有力量去做事,而是不肯去做。

◎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

◎「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效率,做得踏踏實實!

◎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後進一步的本錢。

◎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下心中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

◎怕人知道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不想。

◎遇到困難,一定要用更大的鬥志面對,惟有勇敢面對困難,才有機會致勝。

◎人大都有名利之心,且好與人爭、與事爭。如果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無爭,則世界亦安矣。

◎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接物,人生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自重

◎一個人能被別人所尊重,且有能力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讀書求學不只是增廣知識、技能,更要提昇品格、改變氣質。

◎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者,不僅惹是生非、傷人傷己,甚至永遠無法化解仇恨、圓融人事。

◎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把恨人、瞋人的怨嫌心,轉變成愛心、寬恕心。

◎別人強過自己,我要敬重他、向他學習;別人不如自己,我要謙虛他、鼓勵他。

◎我不輕視自己,也不自大。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會落空。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更要有謙卑的胸襟。

◎聽到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

◎為善抱持平常心,才能安然自在。

◎「孝」首重在順從,要體貼親心、聲色柔順,切不可不耐與嫌煩。

◎孝順父母是子女應盡的天職,侍奉公婆是兒媳應有的孝道。

◎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讓父母讚美一句,勝過拿錢到處消災,因為父母的讚美,就是最大的祝福。

◎兒女的歡笑,是父母的冬陽。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為沒有人能離群獨居。

◎要祝福別人,也要祝福自己,祝福自己就不要唉聲嘆氣。

◎凡夫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垃圾。

◎多原諒別人,能積福德;把心量放大,福氣就大。

◎生出一念善,既可自救,又可以救人;起了一念惡,不但毀人,而且毀己。

◎別人若對不起我們,便懷恨在心,這就是愚癡,生活中能時刻觀察因緣,便能破除愚癡。

習氣

◎道德是提昇自我的明燈,而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謹謹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雖然摸不到、看不見空氣、風、電的形相與顏色,但不可否認它的作用與功能。同樣道理,對鬼、神、佛、菩薩的靈驗,亦不可忽視,善惡有報,如影隨形。

◎與人相處要牢記「默」字;與家相處要牢記「忍」字;與世相處要牢記「寬」字。

◎少慾少煩惱,安穩最大利。

◎不要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更苦的人還很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勇於接受別人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菩薩的感情廣大無際,能普愛一切眾生。

◎「念佛」是為擴大自己,轉「凡夫性」為「聖人性」。

◎真藥難醫冤孽病,橫財不富命窮人。

◎一個對自己內心有所警戒的人,能遠離惡魔的羅網。

◎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遙的路,都必須從第一步開始。

◎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痴。

◎世界濁惡,只要愛心片片,自成人間淨土!

◎有力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心。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路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除掉。

◎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

◎看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就是菩薩。

◎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培養來的才是真的。

 

◎人人若能彼此溝通,就能相安無事,假如多心且猜疑,即成是非。

◎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清淨心

◎一切法無我,去掉執著方做功課。真正下功夫就是去掉執著──離相無住,利他無我。

◎人不種因只求果,不耕耘只求收獲,不付出只要獲得,這完全不合乎宇宙法則。

◎發脾氣能招魔,很沮喪會引鬼。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

◎把生命提升到純生命,也就是成佛。佛者覺也,就是純知覺,純知覺就是不使任何東西,停留在我的知覺裡面,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許停留,這就是「無住生心」。

◎分別心就是「事情生心情」。

◎生滅心就是凡夫的相對心態,一般人都有個內在的我主體和現象的客座,相互對立著,這種存有相互對立的心理狀態,就叫生滅心,如果我們迄今不曾發覺到「煩惱純屬無明執著的生起,感受的當下並無實性,也無自性可得」,那已經是很嚴重的落在生滅心的狀態了。

◎我們不能改變業報,但心性可以調和,情緒心態要穩定柔和,可以自主學佛。要調整心性,控制情緒,快樂的生活要從包容做起,用無相的心了知緣起無常,一切法無「能、所」,不被相所轉,依報正報可能有缺陷,但心念可以自己做主。

◎不是心轉物,物不能轉,物是因緣法,怎麼轉,不被物轉,放下即是轉物。

◎「轉」煩惱變菩提,「化」煩惱為覺性。

◎以煩惱心念佛,與佛不相應;用清淨心念佛,與佛能相應。因為本性是清淨、是無量光無量壽,所有的生滅法不如一念的不生不滅心。

◎凡是執著有所得心,皆屬戲論,離相才是佛法,無所得即是無所住,若有所得,皆是生滅法,皆是外道。

◎世間無一法,不被無常吞,當捨不淨身,換取清淨心。

◎一定要把「有」的事物,化成「無」的功夫,學佛必須要轉化為覺性,把有的執著化為空性的智慧,就是真修行者。

◎從生滅法中放得下,當下是不生不滅,即是吾人本來面目,青山常不動,白雲任去來。

◎眾生皆在無明的見解中,所以不講道理是正常的,不要在意。

放下

◎修行若是順著貪瞋痴的習氣,就要一直輪迴生死。斷掉貪瞋痴,放下三毒惡劣的習性,做逆生死流的工夫。

◎這個世間不值得我們這樣痛苦、煩惱,不值得我們這樣執著,不值得我們傷心、落淚,這個世間必須遠離,必須放下。

◎執著是一切顛倒的根本,能放下執著,無始以來的生死即了。如果能從「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下手,即是正確的方法。

◎「放光」的意思表示本性、表示平常心、表示真心,都在當下,佛放光是因為證悟到平等的真心。

◎放下就是道,放不下就沒有道可言。凡夫聖人之分別在於「放下、放不下」。

◎當下無心,空性「不離當下」是說,我眼睛投射到那裡所見的一切都是生滅的,但是見不會生滅。

◎相愛容易相處難,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包括我們的情緒,每天都在變化,此即是輪迴相,我們凡夫大都是無明的產物,相處久了,不可能不會衝突對立,意見不同是正常的,所以包容就顯得特別重要。

◎世間有一樣比閻羅王更偉大的,就是沒有妄念,貪瞋全盤放下,任何人都沒有你的辦法,放不下則臨命終時會很無奈,閻羅王就是看你的念頭而來,沒有念頭就沒有生死,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念頭。

◎念頭就是動,動就失掉本來的清淨心,動到念頭就離開了真心,修行一定適用這八個字,才能成佛道──「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任何事情發生時,大修行人一定要做到無事無爭,無爭就是道,平等心與空相應即是道,「道在寂靜無生之處」。

◎衹懂得布施,不知道將煩惱捨掉,不是真布施者。

◎如何造褔?放下即是褔,沒有煩惱即是大褔德的人。

◎情、欲是障道之根本,我們無始劫以來所以會輪迴,主要是我們受欲望、貪愛的心所束縛,只要懂得放下,即不受輪迴,此是修行的關鍵。世間沒有放不下的事情,肯與不肯而矣!

◎要發願做佛,以佛自許,以不生滅心來過日子,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佛法是心法,不要祈求心外之佛,內心達到最平等的清淨無煩惱,才是無上的心法。

◎若不知心地法門,心外求法,雖然用功拜佛念佛,一樣是外道。

真心

◎何謂常住真心?無所住就是常住,住於無住叫做常住,若有所住,即非常住,何以故?有所住即是生滅無常故。

◎佛的偉大是在於一切境界,不論順逆都能了知,如如不動。我們應當慚愧,何以一點小事都不能放下、不能擺平、永遠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我們盡量給眾生因緣、機會,但不一定能改變眾生。

◎我們都想追求世間最偉大的事情,空性不生不滅,即是世間最偉大之處,永遠存在的法身慧命,無量壽、無量光。(無有空間時間的束縛)。

◎發上品心得上品戒,上品戒即是無所住。

◎世間最堅固的東西就是「空性」,不見有少法生滅,即是一切事究竟堅固,首楞嚴大定也。

◎生死只是意識層面的轉變而已,沒有真正的生死。

◎惡劣的眾生是讓我們去同情、去觀照、去度脫的對象,不是去恨、排斥、對立的。

◎念佛是念自己自性的清淨心,念佛的目的是要讓心清淨,如果放下虛妄的執著,心就能清淨,念佛即是佛,心淨則國土淨,心不清淨,念到死也一樣。

◎內心無恩怨是大修行,放下才是修行。有寬恕心的人是大修行,內心無所住的是大修行人。

◎平常心是平常心,是無相的心,平常心是擺平自己的心,沒有高低起伏的情緒,無是無非,水在高處是平的,水在低處也是平的。

◎不昧因果──覺者知道因緣果報的存在性,接受因果的必然性。(1)歡喜承受現實果報的來臨。(2)決不敢再造惡因、結惡緣,隨緣度眾生。凡夫抗拒果報,不敢接受自作自受的因緣事實,生起煩惱憂愁之心,更以惱怒怨恨之心再造惡因。

心念

◎「離妄絕相,照體獨立」,修行用此八字。離開一切虛妄的因緣法,放下一切假相,用清淨得本性。「照體獨立」,就是不受根、塵、識的束縛,見性不受根、塵、世的遷制,靈光灼耀是自在人。

◎佛──空性(智慧)平等(慈悲)的心。

◎「無」是保安符,把一切無事貼在心中,是我們的保安符、仙丹妙藥。

◎生命的幸福是從覺醒中來,非由追求而得。

◎為何不能了脫生死?因為受時空限制,空間是指心量的大小,時間是心念的執著。

◎佛陀教導我們忍耐與寬容,是超越痛苦的最上方法。

◎智慧的生活態度是避免苦,而不是追求快樂。

◎如果心念常帶歡喜感恩,有正面的念力,免疫功能會上升。心打開,往光明愉快的方面想,身體就健康。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若有所得全歸生滅,無所得名為坐道場。

◎修行人要深信因果,但在因果當中要了解本體的當下是空性。

◎如果我們都不會死,「生命」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有「死」才顯出活著的珍貴。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如何感謝生命的難得。

◎內心無妄想、無住、無著,臨命終時,只有阿彌陀佛來接引,無有生滅的念頭,只有本性不生滅的心,此是修行的方法。

◎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解脫,就是觀空、觀無常,除掉得失的強烈觀念,很快就會解脫。

◎許多法門歸納起來,就是看念頭,要訓練不要隨便起念頭,但是要有先決條件,一定要讓自己清淨下來,讓意念清淨下來,自己看得見起心動念,你就慢慢作得了主。

◎無常的本身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空就是與常相應。

【書籍目錄】
第1頁:Part 1 人間菩提 第2頁:Part 2 清涼菩提
第3頁:Part 3 法的禮物 第4頁:Part 4 心的聲音
第5頁:Part 5 智慧語錄 第6頁:Part 6 平等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