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1~50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圓因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念佛即是戒定慧

蓮池大師曰:

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2.持名念佛是大總持

靈峰大師云:

一句佛號念熟則三藏十二部極則道理都在裏許;十七百部公案,向上機關,都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可見持名是大總持,圓滿一切功德。

3.學佛最要緊是了生死

雪廬老人言:

學佛最要緊是了生死,不了生死,將三藏十二部倒著念,會背,也沒有用。

4.老老實實念佛

奉勸諸位,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

《印祖法語》 

5.念佛是大乘中最近之路

古德云:

成佛近路是大乘,大乘中,禪是近路,禪與淨相比,念佛是最近之路。

6.持名念佛

觀佛三昧經云:

「佛告父王,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等,非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念佛也。」由上可見,念佛法門於諸法中稱為徑路,而四種念佛中,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故稱為徑中之徑。

7.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印光大師說: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如百川萬流悉歸大海。以淨土法門乃十方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

8.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疏鈔云:「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極圓極頓至簡至易,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無量壽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之指歸也。

9.善惡禍福、身自當之

無量壽經云: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10.念佛發願往生諸佛護行者

十往生經云:佛言,若有眾生者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11.念佛是大心菩薩之行也

憨山大師云:以念佛而消妄想,以慈悲而轉貪瞋,以柔和而化強暴,以謙光而折我慢,如此則是大悲心菩薩之行也。

12.「無所住」乃放下一切

放下一切,即是「無所住」,一句佛號聲聲相續,即是「生其心」。倘欲抽減念佛以習定,則更是大錯。

《谷響集》 

13.金剛經淺顯的意義

金剛經淺顯的意義~

金剛經,是指導我們要做到三心不住,四相皆空,破除我執、法執,而又不著空的境界,同時還要我們能夠運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去廣修六度萬行。

14.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無量壽經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說明自度求往生重要,自己要有往生的把握,才可以發心廣度眾生,往生沒把握,則多念佛要緊,度眾生要有緣份與能力,有了戒定慧及六度的基礎,修學普賢十願,才能得利益,若往生沒把握,弘法利生的事少做,否則會耽誤往生。

15.世人多不自量力行

印光大師法語~

世有多不自量力人,往往以菩薩所行之事,直引為己任,而不知自己在苦海中未出,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16.十地菩薩不離念佛

華嚴經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惟有真實的智慧才選擇此法門。

17.等覺菩薩尚須求生西方

等覺菩薩,欲求圓滿佛果,尚須求生西方,何況我等凡夫業障深重,倘不致力於此,是捨易而求難,可惑之甚矣。

《印祖法語》 

18.普勸往生

諸大菩薩普勸往生~

華嚴法華等諸大乘經,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悉皆顯闡讚導,普勸往生。

19.契機之法

善導大師說:「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當難出離。」所謂契機之法,自然無過於求生淨土。

20.念佛就是定

祖師大德常勉初學者,不要涉獵許多經典,也不應該聽很多人講經說法,看多聽多,你的妄念就多,變成所知障,障礙你的本性,障礙你的智慧,教我們一門深入修定,八萬法門門門修定,念阿彌陀佛是修定。

21.學佛需身體力行

學佛必須往自己身上體會,才能受用,如果光只在文字上摸索,黑的字,白的紙,本身的習氣絲毫不除,這只是「依人解義,三世佛冤。」

22.華嚴海眾咸求往生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華嚴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圓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從。

《嘉言錄》 

23.華藏就是極樂

淨修捷要說:

「大日遮那,同歸光壽,華藏密嚴,不離極樂。」毘盧就是彌陀,華藏就是極樂。

24.佛號是阿伽陀藥

佛號是一帖萬病總治的阿伽陀藥,念佛若三心二意不肯相信服用,最高明的神醫大國手,也無可奈何。

《摘自明倫》 

25.念佛消業障之力極大

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業障之力,極其鉅大。

《印祖法語》 

26.出地獄苦、惟懺悔一門

地獄眾生以苦逼,一稱佛名,得生淨土,何況現前禮敬諸佛,以同體大悲感應加庇,故其出苦之要,無越懺悔一門矣。

《憨山老人夢遊集1053頁》 

27.懺悔與淨土法門

懺悔與淨土法門~

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國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印光大師全集》 

28.勤懺消罪

勤懺消罪~

人身易失,定業難逃,惟望哲人志士,深信不疑,趁此一息尚存,可懺彌天之惡,如其作輟因循,百年如箭,一到四大分張之際,懊悔寧有濟於事耶。

《感應篇》 

29.懺悔須及時

懺悔須及時~

善根在者轉生,惡貫盈者墮獄,懺悔須及未死時,死後無著力處矣。

《草堂警句》 

30.誦經、禮懺

誦經、禮懺~

誦經要體佛心,禮懺要明己過。佛心者,大慈悲是;己過者,殺業是。不行慈悲,不斷殺業,經懺雖多,功德亦少。

《雲棲法彙》 

31.護生放生施食得長壽報

大藏經曰:

人不殺生,愛護物命,及放生施食,得長壽報。

32.殺生與放生

殺生與放生~

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若放自心未來諸佛,即真念佛三昧,是恆轉法華經百千萬億部也。

《靈峰宗論卷六之三953頁》 

33.放生啟人之善心

印祖云:

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來人之善心,以期戒殺喫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

34.殺生斷佛種性

節自憨山老人夢遊集

放生文~

生自生矣,何以放為,又何以放生為佛事耶。斐休有言曰: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故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以性即佛故,殺者,即為殺佛;非曰殺佛,謂殺生者,無慈悲心,即為斷佛種性矣。

35.戒殺放生必九品蓮台

淨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今能不殺,又放其生。即放其生,又以法濟,令生淨土。如是用心,報滿之時,九品蓮台高步無疑矣。

《淨業良導》 

36.戒殺放生念佛必隨願往生

蓮池大師曰:

我今哀告世人,普勸戒殺。更能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隨願往生,永脫輪迴,功德無量。

37.放生念佛可消三世業障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說:

放生時,念阿彌陀佛,或念觀世音聖號,或持咒,並代眾生發願,則能消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業障,來世可轉生為種有善根之人身,便可修佛成道,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38.放生功德記

放生功德記~

佛說法身非身,以眾生為生,菩薩妙行,以度生為行,故總萬行以六度,而首之以檀(布施)。然住相布施,如來所呵,以其物我未忘,不能平等一視,所作之功,多成有漏,如仰箭射空。固其所以,惟其離相之行,體合真空,即種種莊嚴,無踰放生功德為最。何也,以彼胎卵濕化,蠢動蛸翹,一以佛性視之,愍其沉淪苦道,而必拯之刀砧火鑊,捐靡焦腐之地。一旦出其籠繫,置之飛空潛淵,優遊極樂之鄉,慈出無緣,悲非愛見,同體等觀,了無一念望報之心,故其功德福量,猶如虛空,不可思議,豈非最上殊勝妙行者乎。

39.佛性自同、殺念自空

因果報應,捷如影響,根若不生,枝從何長?業有多種,以殺為先,好生惡死,彼此皆然,軀殼雖異,佛性是同,但平等觀,殺念自空。

《憨山者人夢遊集卷三六1955 頁》 

40.施食功德

施食功德~

佛說像決疑經云:

若人於阿僧祇身供養十方諸佛,並諸菩薩及聲聞眾,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飲食,其福勝彼百千萬倍無量無邊。

41.夢幻泡影

夢幻泡影,露電陽燄;

鏡像水月,乾城芭蕉。

此十種喻,為入道基本,知之者希。

憨山大師 

42.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43.心離道則神索

魚離水則身枯,心離道則神索。

44.苦空無常

欲知世味,須嚐膽;

不識人性,且看花。

45.心清意定

心清,水月現,

意定,天無雲。

46.淡泊明志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47.人性動昏、靜徹

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鑑物。

人性亦然

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徹。

48.心不誠不明

心不誠不明,性不靜不定。

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

《憨山大師》 

49.心志要苦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

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50.心平氣和

意粗心躁,一事無成。

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1~50
第3頁:51~100 第4頁:101~150
第5頁:151~208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