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精進佛七開示 學誠法師講述

精進佛七開示 學誠法師講述

第二天 四種念佛方法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學誠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天(農曆十一月十九日)四種念佛方法

昨天談到「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當然,念佛要達到一心,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更有效、更相應的方法,各人用功千差萬別。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今天講其中四種念佛方法:一、持名念佛;二、觀像念佛;三、觀想念佛;四、實相念佛。這四種,攝盡無量的念佛法門,依此修持,確保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中前三種是事持,後一種是理持;事與理結合起來,方能圓滿。

一、持名念佛

很多初發心念佛的同學,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念出口後,方才發現有許多煩惱、妄想拋不開,心裏頓起分別,以為念佛不但斷除不了煩惱,反而越念煩惱越多。殊不知這是你無量劫以來的生死根本——無明煩惱,如江河奔流不息,如何能夠一下子斬斷呢?而念佛的目的正是要斷除煩惱。古來大德說:「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功夫時節」。妄念出現時,立即遣除,久而久之,功夫自然純熟,你能夠覺察出妄念紛飛,幸虧有這句佛號,如果不念佛,妄念波翻潮湧,剎那不停,自己還不能覺察到呢!由此可見,念佛的時候比不覺察以前進步多了。所以,持名念佛很重要。

持名念佛這個法門,源於《阿彌陀經》。經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七日一心不亂,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及諸聖眾親臨接引,往生西方。古德曾說:「末法時代的眾生不修念佛法門,非愚即狂。」愚就是沒有智慧,不懂得修。狂就是狂妄,類似精神病,缺乏智力,不能修行。因此,對於一個正常學佛的人來說,還是依念佛得堅固。

那麼,如何來修呢?持名念佛最忌諱的是意念不能集中,思想渙散,字句模糊,不能念一句聽一句,快慢不一,既無節奏又不連貫。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不相應,聲音攝不住念頭,名號隨口滑出來,功夫不得力,永難成片。持名念佛貴重一心,不夾雜其他念頭,不以念得快、念得多為好,許多念佛的人,往往貪多貪快,實際上,應該不緩不急,歷歷分明,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任何時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正如印光大師所說的:「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求生西方。」古人打佛七,一整天都在佛堂裏,念佛不間斷、不分散,一心用功,很容易得到事一心不亂。

二、觀像念佛

觀像念佛源於《大寶積經》。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名大精進菩薩,未出家時,看見一比丘在畫佛像,非常莊嚴,從而生起大恭敬心,隨即發心出家。出家後,向那位比丘禮請其所畫的佛像,比丘滿足了他深切的心願。於是,他誠心誠意地恭請佛像到深山裏供奉,專修觀像念佛,即眼觀佛像,心裏念佛,這就是觀像念佛的起源。

現在,每個寺廟庵堂都供奉著佛、菩薩及羅漢聖像等,可以說也是給佛教徒修觀像法門提供方便;居士在家裏供奉一尊佛像,以恭敬心、虔誠心,在佛像前念佛、誦經、禮拜、懺悔,這也可以說是在修觀像法門。眼見莊嚴的佛像而不念不拜、不恭不敬,這是缺乏善根。

那麼,如何修觀像念佛,其功夫才容易上進呢?首先安立一尊所要觀想的佛像,使意念安住在這個聖境上,隨之生起所觀佛像的形相;其次,漸漸觀想佛像的頭部、雙手、身軀、兩足等全身部位,使這些部位在心裏逐漸明顯清晰,再次對佛像全貌作更深入的觀想,隨每個人觀心力量的大小,使所觀佛像,可大如樂山大佛,也可小至寸許,但都要讓佛像莊嚴的相貌在內心浮現,時時感覺到與佛同在。修行功夫深的人,可能佛像會在心裏大放光明,功夫差些的人,佛像在心裏會有其位置,但不一定會放光明,這時,你不必勉強想要佛像放光,不要執著,否則,必定會影響觀像念佛的成就。

假如所觀的佛像只有部分在內心明顯,那麼,就應該觀想明顯的那部分。修行觀像念佛,雖然有很多利益,但末法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心念粗劣,修觀的時候,佛像顯現;不觀的時候,佛像隱沒,這樣,則成間斷,不能前後相續,難以達到一心不亂。

三、觀想念佛

觀想念佛,出自《十六觀經》。經裏一共說明十六種觀法,現在略舉前兩種觀法:日觀與水觀。

第一、日觀:首先面朝西方,端身正坐,仔細觀想太陽落山處,使心念牢牢安住在這一境界上,不移不動,集中精神,專注觀想,內心平穩。太陽即將西落時,彤彤日輪,狀如空中懸鼓。日觀修成時,無論開眼或閉眼,這種所觀的境相都是清晰明瞭的。

第二、水觀:水——大家都十分熟悉。修水觀的時候,心裏觀想水澄清明淨,沒有絲毫污染,讓意念專注在清澈的水的境界上而不散動。接著,意念令水變成堅硬的冰;冰也是清淨明澈的。次將冰作琉璃想,觀想琉璃成寶地,內外光瑩明亮、平坦莊嚴,周遭共有八個角落,分別都是用金剛等七寶所成的金柱支擎這琉璃寶地。寶柱由百寶所成,寶中有珠,每一珠都大放光明,每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色,無盡璀璨的光色映照琉璃寶地,猶如百千億日月同時並照,場面極其壯觀,望無涯際。琉璃寶地皆以寶繩作界,光中湧出無窮盡的亭臺樓閣,也是百寶所成。亭臺樓閣中有無量的華幢和樂器,寶光中飄散出八種微風,鼓動華幢與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妙法。這就是水觀,名為第二觀。

如是次第而修,乃至第十六妙觀。每種觀法,皆具不可思議的妙用。因眾生智慧淺薄,而所觀的境界又極其微妙,所以我們修此觀想念佛,總不如第一種持名念佛容易。

四、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屬於理持法門,非常高深,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記得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他參訪解脫長者的時候,解脫長者對其開示念佛三昧時說: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如來,那些諸佛不到我這裏,我也不去那些諸佛的處所,如此,就見到佛了。我要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想見就見,想去就去,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現,如夢如幻,我就是如此憶佛念佛而見到佛的。

實相念佛的道理正如古德所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道理是一致的,甚深不可思議!

不生不滅、不去不來是從理體上講的;有生有滅,有去有來,則是從事相上分的。理體與事相原是一體的,性與相圓融無礙,因此不去不來,並不妨礙有去有來。有去有來,其實也是不去不來,去與來的事相要在不去不來的理體上得到體悟,不去不來的理體要在去來的事相上作說明,這是念佛往生淨土的要訣,也是實相念佛的最上乘功夫。

會集《大經》的夏蓮居居士曾作一首偈子說:「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第一句,是說阿彌陀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第二句,是說念阿彌陀佛的方法;第三句,是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只要你能時刻不停、誠心誠意地一直念去;第四句,是說念佛一定能成佛,所以可以說是阿彌陀佛在念阿彌陀佛啊!

在座的諸位,都是未來的阿彌陀佛,現在就請阿彌陀佛一心念阿彌陀佛吧!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天 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第2頁:第二天 四種念佛方法
第3頁:第三天 略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第4頁:第四天 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第5頁:第五天 安住道場與發心念佛 第6頁:第六天 克期取證與求生西方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