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生與社會-社會篇(人間佛教系列2) 星雲法師著

人生與社會-社會篇(人間佛教系列2) 星雲法師著

佛教的財富觀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財富是人人所希求的,它是一般人共同的願望。財富可以分成很多種類,有物質的財富,也有精神的財富;有世間的財富,也有出世間的財富;有私有的財富,也有共有的財富;有現世的財富,也有未來的財富;有染污的財富,也有清淨的財富;有外在的財富,也有內心的財富;有一時的財富,也有永久的財富;有狹義的財富,也有廣義的財富;有有價的財富,也有無價的財富。
  
  財富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善的因緣能成就一切,不善的因緣也能分散一切,正如水火,相助相剋。佛經上說,世間的財富是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一、一場水火天災,疾病人禍的災難,傾家蕩產;二、強盜土匪,劫奪我們的財富;三、貪官污吏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產;四、不孝子孫,浪蕩家財;五、國家的苛政賦稅,使民不聊生。縱使錢賺得再多,也無法預料無常意外何時會發生。世間貧富之別,並非看金錢的多寡,應是看自心能包容多大,歡喜多少、滿足多少而定。
  
  一、佛教的財富觀
  
  佛教對錢財的看法是「非善非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放眼看今日的社會,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窮人」,但亦有少部分是「貧窮的富人」。既然富有,為什麼又說他貧窮呢?
  
  (一)最富的窮人
  
  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懂得如何使用;有的人,有錢卻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錢不肯用,如此,雖然有錢,不也和窮人一樣嗎?
  
  佛經中記載,有位善生長者,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稀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有很多貧窮的人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但是這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也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大家覺得奇怪:「你不是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嗎?」
  
  善生長者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最貧窮的人呢?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裡,波斯匿王非常不高興,說:
  
  「我是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把善生長者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長者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裡,問道: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麼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既然你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麼多的財寶,怎麼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在善生長者的心中,認為波斯匿王雖然有錢,但不會照顧社會大眾,不知去做福利人群的事業,雖然有錢卻不會用,這就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二)最窮的富人
  
  哲學家蘇格拉底臨死前,弟子問他:「老師,你還有什麼遺言嗎?」蘇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欠人家一隻雞,還沒有還他。」一個大哲學家到臨死之前,連還一隻雞的能力也沒有,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慧,幾千年來仍然影響著世間上的人,因此,像他這樣的人,他是不窮的,他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
  
  佛教中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經用到破爛不堪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見到時,不忍心地對他說:「我買一條新的毛巾送給你吧。」
  
  弘一大師回答:「不用,這一條還很好用呢。」其實,他不是貧窮,他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是無人能比的。
  
  又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放棄莊嚴堂皇的精舍,在墳墓洞穴裡、山林水邊間,作種種修行,可以說,他精神上是富有的,已不需要物質上的享受了。
  
  (三)宿因與現緣
  
  財富有宿因而來,也有現緣而有的。所謂宿因,就是過去世帶來的因緣福報。例如,現在能作大老闆,光是有學問,如果因緣不足還是不夠的。除了宿因,尤其現世的因緣也很重要,廣結善緣,給人一個親切的微笑,說幾句話讚美人、點頭、握手,隨喜功德,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福德善緣。因此,人生要重視無限的未來,要不斷的播種,不斷的培養未來的因緣,才會擁有財富。
  
  (四)共通與個別
  
  財富在能用上,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了分別。例如這一棟高樓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過在颳風下雨時,我避避風、躲躲雨,在你的屋簷門口站一站。這些樹木花草,雖然是你栽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的,不過我聞一下,看一下,心裡想:「好青翠喔!」電視機是你的,不是我所有的,我可以在旁邊沾沾光,也看一看。所以世間上的許多財富,雖然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共同享用。
  
  農夫種田,所種的收成,當然是供應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點,這也不要緊。所以這個世間,所有是個別的,但享用有時是能共通的。對世間,我們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權不可,只要我們能夠共同享用,那也是很幸福的。
  
  (五)用錢與藏錢
  
  過去有個人儲蓄了很多的黃金磚塊,全部藏在家裡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卻一直都沒有用過。這三十年中,雖然他沒用,但有時去看一看就非常歡喜。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那時他傷心得死去活來。旁邊有人問他:「你這些金磚藏在那邊幾十年了,你有沒有用過它呢?」他回答:「沒有。」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用過,那不要緊,我去拿幾塊磚頭,用紙包起來,藏在同一個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當作金磚藏在那裡,這不是一樣可以歡喜嗎?又何必這麼傷心呢?」
  
  所以,世間上所有的金錢都不是我們的,是五家共有,金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歛,做一個守財奴,終究不是善於處理金錢的人。
  
  (六)福報與現緣
  
  有的人看世間上有人很有錢,就說:「你好有福報啊。」也有人自以為自己很有福報,但是光有福報是不可依靠的,福報固然要緊,還必須有現世緣,現世的這個「緣」,才是最要緊的。
  
  銀行裡的存款再多,沒有再繼續存款,終會有用完的一天。在佛經上,有一個說明現世緣的重要譬喻:
  
  有一個男人自以為很有福氣,祖先留給他的家產很多,所以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連吃飯也要太太來餵他,他才願意吃。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一個星期以後才能回來,她想到先生連吃飯都不會,怎麼辦呢?
  
  經過一番考慮,她做了一個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頸上,心想:你餓的時候,只要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我一個星期後就回來了,這樣大概不會被餓死吧!
  
  這個太太就放心回娘家去了,但一個星期以後回來,發現他的丈夫已經餓死幾天了。
  
  為什麼他先生會餓死呢?因為這個大米糕套在他的頸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被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必須用手去撥一下才吃得到,他竟懶得用手去拿來吃,就這樣給餓死了。因此光是有福報,現世緣不夠,還是不能享受這個福報。
  
  二、非法的財富
  
  財富,佛教是許可的,但非法的財富,佛教就不許可了。什麼是非法的財富呢?非法的財富,有的是國法承認,而佛法不准許的。如:賭場、酒家、屠宰場、漁獵……,在國法裡是准許有這些營業,聚財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濟世的本懷,這是不被認可的。
  
  以下列出十種以非法而致富的錢財:
  
  (一)竊取他物
  
  如小偷、竊盜、順手牽羊,或撿到東西不還人。凡有主的東西,未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據為己有,這都是竊取他物,雖然擁有了財富,也是不合法的財富。
  
  (二)違法貪污
  
  違法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財富。像現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賄賂、漏稅,各種違法貪污的所得,這是非法的財富。
  
  (三)抵賴債務
  
  像經濟型犯罪、惡性倒閉、標了會一走了之,開了支票不兌現、違反票據法,這種抵賴債務,沒有信用,是非法的財富。
  
  (四)吞沒寄存
  
  別人寄存在我們這裡的東西、錢財,把它吞沒,據為己有,這也是非法的財富。曾經有個父親年老了,將小孩帶來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撫養,他有房產,銀行又有存款,並且委託朋友「等我的孩子長大時要交給他」。但是小孩子的父親死後,他的朋友卻把財物全部吞沒,等到小孩較為長大要去討回時,怎麼都不肯還他。這種行為是不被准許的。
  
  (五)欺罔共財
  
  例如大家股東合夥作生意,賺了錢,應該將所得的利益,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但是有的人卻大部分佔為己有,剩下的少部分才分給人。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產業應當大家平均分配,但是有人自私,只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他兄弟姊妹少分一些,這些都是不當的自私作法。
  
  (六)因便侵佔
  
  像假公濟私,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將公家的東西,佔為己有;還有假報出差旅費、購買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報佣金等,都是非法的財富。
  
  (七)藉勢苟得
  
  仗著自己的勢力,苟且獲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例如:一些不好的公務員,別人來辦事就故意找人麻煩,刁難對方,給人不方便,逼人送紅包才肯為他把事辦好,這就是借勢苟得。還有像許多恐嚇、敲詐、勒索等,也都叫做藉勢苟得。
  
  (八)經營非法
  
  譬如私造菸酒;販賣嗎啡、速賜康、強力膠;經營地下藥廠等,非法經營傷天害理的毒品,都是不合法的財富。
  
  (九)詐騙投機
  
  有關詐騙投機,報紙上曾經刊載這麼一段故事:
  
  據說:天堂和地獄中間只隔了一道牆,有一天,颱風把這一道牆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獄的閻羅王非常著急,因為這道牆一倒,天堂裡的人跑進了地獄,地獄的人跑進了天堂,亂了起來,那怎麼辦呢?雙方研究,趕快推選出一些代表,計劃再把這道牆築起來。研究的結果,天堂和地獄各推出三個代表。第一個代表是銀行家,因為要建築這座牆,必須有財源;第二個代表是建築師,因為築牆是一項工程,必須由工程專家來建;第三個代表是律師,因為這座牆建好了以後,要研究這座牆的所有權,天堂和地獄各占多少。
  
  地獄中的閻羅王早就派出了三個代表,而天堂裡的玉皇大帝,卻久久派不出代表來,閻羅王等得生氣了,打電話給玉皇大帝:「你再不派出代表來,以後天堂與地獄混亂的後果,你可要負責。」
  
  玉皇大帝非常抱歉的說:「不是我不派出代表來,實在是因為在天堂裡,始終找不出這三種人才。因為銀行家專門剝削人的錢財,他們是不會生在天堂的;建築師偷工減料,那麼多的罪過,不會生在天堂;而律師是專門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所以他們也不會生在天堂裡的。」
  
  當然,這只是一段笑話,銀行家、工程師、建築師、律師中,也有不少人力行慈善;其他行業的人,也有不法營業的行為。所以說,以詐騙的行為方式營業所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
  
  (十)賭博淫業
  
  像賭場、地下舞廳、紅燈戶,屬於妨害風化的行業,也都是非法的財富。
  
  三、佛教發財的方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下從佛教裡的發財方法,提出六點來說明,其中前三點是一般世間所共有的發財方法,後三點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一)勤勞
  
  俗云:「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中國流傳著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園裡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她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滿了纍纍的果實。
  
  所以說,我的雙手勞動,辛勤奮發賺錢,雙手就是我的財富;我的雙腿勤於走路,開發財源,雙腿就是我的財富。財富是落在勤勞人的手裡,不勤勞,妄想得到財富是不可能的。
  
  (二)節儉
  
  節儉可以得到財富。節儉並非專指金錢上的節儉,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若能愛惜時間,節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濫用感情,懂得適度節制,就會擁有感情的財富;生活上的物欲也要節儉,對於物質的需求,不奢侈浪費,就能累積財富。
  
  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平日應留一點在那裡,以備不時之需。
  
  (三)寬厚
  
  說話寬厚,會獲得人緣,人緣就是財富;待人寬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就是財富;處世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不但是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財的方法。
  
  (四)信心
  
  過去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每星期四晚上十點十五分,製作一個「信心門」節目。開頭就說「信心門裡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裡。我們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對事業,對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於凡是淨化的、善美的、慈善的事情,即使是受了委屈,也不退失信心。
  
  (五)結緣
  
  結緣是發財最好的方法。我對你寒暄、問好,口說好話,就是語言的結緣;和人點頭微笑示好,也是和人結緣;你不認識路,我帶你去,和你結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了個緣。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的緣很多。佛法講因緣,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由於「因緣」。我們要發財、要生存,「結緣」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有人會懷疑:布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財呢?其實我們應該了解,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能有收成?佛教告訴我們,做功德就如種田,這塊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叫做「悲田」;對於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會有收成的。
  
  佛教有托缽制度,「缽」就是一塊「田」,能多少投到缽裡,種一點福田,就能一收百、千收萬,成長無限的果實。現在所種的種子,未來勢必能為佛教、社會做許多教育、文化、慈善種種事業。
  
  另外,佛教也有所謂「七聖財」。這七種聖財是指: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捨、智慧、慚愧。聖者他們安住於般若禪定的財富裡,他們擁有法喜禪悅的財富享受,他們懷著慚愧慈悲的財富願力,他們享用無盡的「七聖財」。
  
  四、怎樣處理財富
  
  我們有錢還不夠,怎樣運用財富,更是主要的課題。你如何處理你的財富呢?在《雜阿含經》裡有一首偈語:「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撫於貧乏。」現在引伸這個道理,將財富分成十分來處理:
  
  十分之四--經營事業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儲蓄應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寶積經》中,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為例,他的財富,已經不須為生活計算,他處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來供養宗教
  
  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
  
  三分之一--奉獻國家作為資源
  
  在《涅槃經》中,財富的處理方法,是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養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補助僕傭屬下
  
  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
  
  五、佛教認可的財富
  
  世間上,人為財死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財富不要完全從金錢上去看,人生應該追求的,除了金錢以外,還有更多的財富。有些財富是佛教認可的,有些財富是佛教不認可的,什麼是佛教認可的財富呢?
  
  (一)身體的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的財富。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俗語也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了很多錢,身體不健康,吃也吃不下,玩也沒力氣玩,財富又有何意義呢?我們寧可沒有錢,不能沒有健康。所以說,健康的身體是佛教認可的財富。
  
  (二)生活的如意
  
  雖然有錢,可是煩惱多,生活不如意、不順心,心裡感到不愉快,有錢也形同破銅爛鐵一樣,那不是真正的富有。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生活若能稱心如意,那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人生。怎麼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
  
  (三)前程的順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運裡奮鬥,固然也是有意義、有力量的人生,但是終究不若前程順利的人生,能更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業。如果想要前程順利,就不得不注意人際間的善因善緣了。一個人能夠有好的因緣,則前途充滿光明與希望,前程一順利,自然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四)眷屬的平安
  
  家財萬貫,難比平安之人,一個人即使再有錢,倘若家裡的人都不平安,又有何用呢?金錢買不到和樂的家庭生活,所以眷屬的平安,就是無形的財富。在佛光山,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會,年年都莊嚴而熱鬧,可見平安是人人喜歡的。
  
  (五)合法的錢財
  
  錢財的獲得,必須要合法。用自己的智慧、力氣、時間,辛苦賺來的合法財富,才能用得心安理得。我們佛教要讚歎合法的財富,不要有排拒財富的想法,因為信徒越有錢,信徒才有力量護法;佛教有錢,佛教才能復興。
  
  (六)內心的能源
  
  佛教認為最好而又最實用的財富,是內心的能源。一般人認為,地下的石油和煤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礦藏是能源,虛空裡的太陽能也是能源,其實真正的寶藏之源是在我們的內心。
  
  像弘一大師,物質如此貧乏,卻不以為苦;大迦葉尊者,刻苦修行,也不以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裡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們一無所有,仍不以為窮,因為他們享受著心內能源的富有。
  
  真正的財富在自己的心裡。我心裡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滿足感,滿足感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慚愧心,慚愧心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禪定,禪定就是我的財富;我心中生起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我的財富。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在心外尋找財富,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內心源源不斷的能源。
  
  以上這六點,都是佛教所認可的財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金錢再怎麼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中國有句俗語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學會了一樣技能,比擁有任何財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慧,那又比金錢、技能更高更好。
  
  《金剛經》說:「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就是寶施雖多,終是有限;法施雖少,功用無窮。
  
  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之多,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有一個人在外面做生意,因為年關將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過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帶些東西回家給太太,在街上走著看著,這一樣家裡也有,那一樣家裡也有,突然看到一個老和尚坐在那兒,身旁寫著「賣偈語」的招牌。
  
  「咦!什麼叫做賣偈語呢?」
  
  老和尚回答說:「你要向我買偈語,本來我的一首偈語是二十兩黃金,看你是有緣人,打對折賣你,一首偈語十兩黃金好了。」
  
  「偈語是什麼呢?價值十兩黃金?怎麼這樣貴啊。好吧,就跟您買一個偈語。」
  
  這位老和尚說了一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息下怒火最吉祥。」
  
  「請記住,以後你如果憤怒生氣的時候,要把我這一首偈語拿出來念一念。」
  
  「就這四句話值得十兩黃金嗎?沒價值,沒價值,你太欺騙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這個商人覺得對方是個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計較。他急忙回家,回到家正好深夜,門也沒有上鎖,隨手一推就推開來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經睡著了,但是床底下怎麼會有兩雙鞋子呢?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他想:「你這不要臉的賤人,我不在家,妳就作這樣的壞事。」一氣之下,立刻到廚房裡拿了把菜刀,想要殺死這一對奸夫淫婦。
  
  正當舉刀要殺下去的時候,突然想起那位老和尚賣給他的偈語,於是他開始念起那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後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
  
  息下怒火-最吉祥-
  
  他在那裡進啊退啊,退啊進啊的,弄出了聲音,把太太給驚醒了。
  
  太太一醒來,看見丈夫站在床前,就說:「唉喲!你這個人,怎麼這樣遲才回來?」
  
  丈夫怒道:「你床上還有什麼人?」
  
  「沒有啊!」
  
  「這雙鞋子?」丈夫指著鞋子責問。
  
  「今天過年你都還不回來,我好想念你,為了圖個團圓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擺在床前啊!」
  
  丈夫一聽,大聲道:「有價值,有價值,就是黃金一百兩、一千兩、一萬兩也有價值。」
  
  所以「智慧」能使你冷靜下來處理事情,不會衝動,不會出紕漏。佛教的般若智慧,怎麼會是財富呢?
  
  因為「般若」是無價之寶,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般若是永恆的真理,是無量無邊的自我,可以說證悟般若,就是有了無限的擁有。般若是什麼?般若可以用「空」來解釋,簡單說,虛空裡森羅萬象,不空就沒有,因為空,才能有,你擁有了般若,就好像虛空擁有了萬有。
  
  般若,就等於虛空萬有一樣,其實這一種「般若財富」都在我們的心裡,因為這個般若可以給我們證信真理,可以給我們知情識理,可以讓我們認識真我,可以讓我們獲證永恆的生命。有了般若,等於有了光明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見到的一切,不都是我們的嗎?
  
  詩云:「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飯、事業、財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飯、事業、財富就不一樣了。般若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從前流行的一首歌:「薔薇薔薇處處開」現在姑且改編如下,希望大家擁有無盡的財富:
  
  「花兒花兒處處開,人兒人兒處處在。
  
  般若般若處處開,生命生命處處在;
  
  要想富貴的人兒,大家都到佛前來。」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講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書籍目錄】
第1頁:〈總序〉人間佛教正法久住 第2頁:佛教的財富觀
第3頁:佛教的福壽觀 第4頁:佛教的道德觀
第5頁:佛教的政治觀 第6頁:佛教的忠孝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