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永不休診的救度-阿彌陀經要解問答 道證法師講述

永不休診的救度-阿彌陀經要解問答 道證法師講述

第一部份

[日期:2016-05-20] 來源:  作者:道證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部份

前言——說法對『法』不對『人』

當下清楚明白的心


阿彌陀佛!諸位極樂童子:

我們有緣相聚,就是為了學佛法,真正契入佛的知見。因為大家在要解學習班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關系大家的法身慧命,所以末學非常慎重來聽聞、作答。

每一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是發心要作佛,才每個星期六不辭辛苦來聽法。如果不能解除大家的疑惑,讓大家確立往生真正的信願,那麼就是末學的 錯;大家有任何不懂,就是末學沒有負責講清楚。你們大家都沒有錯,錯是在我。末學在這裡所講,一切都是為了『法』,主要是為了把『法』表達清楚,並不是在 針對各個『人』。我們講法是對『事』不對『人』,對『法』不對『人』,這個基本原則請大家先把握。

每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必須要把信願的問題弄清楚,才能回到極樂世界的家。因為幾乎每次大家上課的VCD,送到末學手上,都已經是事隔一兩個 星期,有時候甚至兩三次的VCD一起給末學。所以再和大家提起時,事情已經過了二七,甚至三七,即使是很嚴重的問題,大家也已經印象模糊了,不知所雲了。 因此末學每次作這種課後的追蹤更正,都很像在超度亡靈;很像人死後,才在做一七、二七、三七,而亡靈已經不知道流亡輪回到哪兒去了,才在後面追蹤呼喚: 『亡靈啊,回來領受阿彌陀佛的好意救度吧!』而召了半天,也不知道魂有沒有召回來。

末學常提醒安安老師,如果當場沒有警覺,提起佛號,提起覺性,清楚明白,就等於臨終時迷迷糊糊,『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事後才要再補救,已經是中陰 身超度了。中陰身叫得回來超度還好,否則就下輩子、再下輩子,千身萬劫了!我們要認識清楚,臨終也只是和平常一樣的,一剎那、一瞬間而已,錯過了就是中陰 身了,就是下輩子了!所以我們現在不要常常說:
『我當時因為怎樣才怎樣啊!』
『我當時愣愣的沒發現啊!』
『我當時沒有弄清楚啊!』
『我當時不知道啊!』
或是『我當時一緊張,就……啦!』

要知道,當時已迷糊,那就是中陰身了;如果中陰身又糊塗,那就下輩子了!要記得,臨命終又不能重演,又不能像拍片重拍,說:
『我剛才糊塗,死錯了,現在再更正、再重來,重新死一次。』

下輩子可不是安安啊,當當啊,棒棒啊;可能是『汪汪』,或者是『恰恰』,你可能作『笨笨哪!』這樣聽起來像開玩笑,事實上,是藕益大師說令人心寒的嚴重問題。請大家提高警覺,當場就要用清楚明白的心念佛,不要培養迷迷糊糊、散散亂亂的習慣。

弄清楚:為什麽要難過

一位童子說接到末學的電話傳真,覺得末學不同意他的看法,並且感覺末學很慎重,他滿難過。首先要說明,並不是這位童子沒有請末學吃冰激凌,所以末學要和這 位童子意見不合,或是故意要吹毛求疵,找這位童子的麻煩,讓他晚上睡不著覺。而是印光祖師對這樣的問題,非常地注重,末學必須負責把法講清楚。

他說他滿難過,真是對不起,讓你們難過。上次到嘉義來,末學給大家一些責備,結果大家都忘記『佛佛相笑』,都『佛佛相哭』,覺得很難過。
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清楚明白的心,連難過也要弄清楚——自己是為什麼難過?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當有人不贊同我們,我們為什麼難過?這難過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狀況:

第一種,是覺得自己有錯的地方,有沒有做好的地方,對不起自己的佛性,這是慚愧的『慚』。

大家學過《百法明門論》,一定知道『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而且是很好的善心所。佛說:
『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
什麼叫『慚恥之服』呢?『服』是『衣服』的『服』,就是慚愧、感覺羞恥這樣的衣服,在各種莊嚴的衣服裡面是最為第一的。、也就是說,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佛 性、覺性而羞恥,這樣的心態就是起自於佛性的自覺,這是開發佛性,進步的原動力;所以佛說,穿上這種慚恥的衣服就是最莊嚴的。如果是因為自慚而難過,雖然 一時難過,卻是很值得恭喜的,十方諸佛都會為我們歡喜。

第二種難過的狀況,就是:如果覺得因為自己有錯誤,會對不起別人,給剮人不好的影響,這就是覺得愧對他人。

『愧』是『有愧於他』,和『慚』——『對不起自己佛性』,意思有差別。
所 以一般是講『慚自』、『愧他』。『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不論是『慚自』或者是『愧他』,都是佛性自覺的功能起用了,也就是有『始覺』了。『慚 自』和『愧他』的難過都是莊嚴而值得慶幸的,也是善心所,有這種心就會改善,就是進步的原動力。這一時的難過馬上會雨過天晴,會越來越好。

第三種難過的狀況,是覺得自己並沒有錯,甚至是相當好啊,是別人錯怪了我,找我麻煩啊;因此感到很無辜、很冤枉、很憐惜自己,所以才難過。

這種難過就是以『我執』為出發點。以佛法來說,也就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等於是箭在弓上,就已經擺歪了。大家都知道,學佛的方向就是朝著『破除我執』前 進。在佛法當中,我執越輕的,地位越高;我執越重的,地位越低。所以,假如是以『保護我執』為出發點的難過,除了增長煩惱和障礙,在修行上實在是毫無意義 和價值,甚至會越來越倒霉。

學佛一從根下手

我們有緣在一起學習佛法,而佛法廣大無邊,浩如煙海,我們有機會講的法實在是很少很少。最善於說法的是佛,佛尚且說,他講的法,如果比喻成手指甲上面的塵 土,那麼還沒有講的法,就是有如大地的塵土。既然有機會講的法很少,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提綱挈領,把握重點,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和把握正確修學的態度。 也就是要從根下手,方向、態度對了,就成功一大半,否則就注定要失敗。

聽起來好像只有樂樂記得向安安老師致謝、致敬,樂樂這種存心和態度很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樂樂菩薩護持大家學佛和長年的『能量補給』,十多年來發心主持 大家的『吃門』,這個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體諒的。大家每次都一定要記得感恩、致謝哦!人如果不能感恩,就不如禽獸啰!

淨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_』如果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下工夫力行,沒有真的實踐出來,既不能體會這麼親近的父母恩、師長恩,更要如何真正體會遙遠阿彌陀佛的恩惠呢?沒有真正體會,那麼嘴裡所說的就是抽象的空名詞。

事實上,沒有實踐一定會吃大虧。為什麼呢?沒有真正體會出佛恩的人,是不會有真信心的,更不用說是深信,連淺信都不會有,所以結果會障礙自己的信願和往生。

我們也講過,自己對人不慈悲的人,很難以相信佛平白無故會對我這麼慈悲,所以自己不行出慈悲,一定會障礙對慈悲的信心,結果會吃大虧。

沒有行不能叫作真信

另外,五月十八日另一堂課,末後有討論到『深信吾人心性』這個問題,大家記得嗎?末學先提醒大家一點:我們都只是由文字語言,知道阿彌陀佛就是我的佛性,知道我們有佛性,知道念念相應就念念佛,這只是『初步聽說』,很皮毛地知道而已,和『深信』是有天壤之別的。

我們聽說是聽說了,知道好像是知道了,知道我們有偉大的自性,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本心,可是身口意平常所行出來的都不是這麼回事;雖然知道我本是佛,很可惜現在做出來都還是阿修羅啦、胡塗蟲啦、貪心鬼的樣子。

依蕅祖所說的原則,沒有行的是不能叫作真信的,當然更談不上是深信。童子要注意不要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迩。』雖然講高深的道理,還是要從基層做起。不要講高深的道理,講得好像是法雲地以上的菩薩,但是事實上連淨業三福的第一福都沒有做,這就可憐了。請記得:沒有在行為上行出來是不能叫作有信的。

『自』的定義——我相的『自』,還是自性的『自』?

我們要注意檢討,當在用一個名詞的時候,心裡對這個名詞的認識和定義是什麼。

比如一般常常說,要靠自己啊,靠自力啊,很顯然,這個靠自己的『自』,通常指的並不是『自性』,而是我執產生的『我相』。

所以這種靠自己、靠自力的思想,也不是蕅祖『五重玄義』裡面講的『信自』。
相反的,講要靠佛力、靠他力,這個『佛』和『他』才是指自性,才是『信自』的『自』。也才是蔓祖講的『了他即自』的『自』。大家要弄清楚,不要含含糊糊哦!

蕅祖說:『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個『自』可不是『我相』這個自己哦!『了他即自』的『自』,是『自性』的『自』。請大家不要草草率率的,很快地就 以為『了他即自』這個『自_』就是小水泡的『我』,很快就在『佛』和『現在的我』畫上一個等號。大家要很小心,有人經常開口閉口就說:『那我就是阿彌陀佛 啊!』其實,心中所認為的我,還是『我相』的我,並不是『自性』的我哦!

請各位童子要特別注意哦,有時候這種說法很有弊病。因為這樣想、這樣說的結果,並不是直下去承擔起阿彌陀佛幫助眾生的慈悲,而是反過來產生反效果,變成貢 高我慢、妄自尊大,以為我是圓教的根機,我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以為我已經修成阿彌陀佛了,我的成就已經跟阿彌陀佛一樣了,神氣得不得了哦。不知道阿彌陀 佛從因地修行就是非常謙卑,非常恭敬地低頭尊重承事一切眾生,才成就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因為童子很勇於承認過失,很勇於改過,很願意改過,所以末學才直接 講哦。大家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而只有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了,才能回極樂世界哦!

感謝提問的童子

《無量壽經》當中有提到,阿難尊者為了讓未來的眾生能夠破除疑惑,他就提出了問題。他說並不是他自己有疑惑,而是為了讓大眾破除疑惑,因為他提出問題,佛 就答問,講清楚了,未來的眾生才能明白。這位童子大概自己是不會有問題的,對佛是有信心的,但是他會給我們出這樣一個考題,這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讓 我們更深入蕅益大師的文意;有機會拜讀印光大師的開示;更清楚明白『仗佛力信願念佛』和『靠自力念佛』的差別;也有機會反省自己求學的態度、聽法的態度是 否太含糊;還有面對境界的時候覺性是不是有起用;反省自己聽法的專注和明晰度。
我們要了解,境界的考題當然可以是是非題,我們絕對不能說考題有錯誤,考題本來就可以是是非題,看我們要怎麼答,看我們應考時覺性如何起用。大家很有緣, 在一起互相切磋,所謂互相切磋,『切』就是『切掉錯誤的觀念』,『磋』是『磋掉一切的障礙』。這樣才能通達無障礙,和『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 礙。』相應。

『靠自力』和『靠佛力』——『通途法門』和『淨土法門』——『豎出』和『橫超』

印光大師開示,講到『自力』和『佛力』的差別,講到『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差別,他老人家講得非常地重,非常地嚴厲,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只是大家難以納受佛的知見,必須要經常的熏習,真正入佛知見,才不枉費花時間在這邊學習要解。
一位童子說:
『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幫我們鋪一條去成就的路,這只是提供我們增上緣去修行,那就是說,至於要不要了生死,是我們自己的業,自己要去解決。_』

這個見解在『通途法門』來講是對的,但是在『淨土法門』來講,還需要修正、補充。『淨土法門,佛不只是給我們鋪一條路,佛親切到連電梯都為我們做好了!』

印光大師有幾段開示,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不可不讀。印光祖師教我們一定要知道——要了解,仗自力的話,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惡業,就不能出離生死,何況是有很多惡業!
大 家應該都知道,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通途法門』,通途法門也就是『豎出法』。這位童子有給齋戒學會畫了一個圖,圖上畫竹子,竹子裡面有一只蟲想要跑出 來,竹子裡面的一只蟲要出來,豎出就是直的往上一節一節突破,到頂端才能出去。這個『竹中蟲』的比喻,大家都知道。豎出就是直的出去,一節一節地突破,這 大家也知道。而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它不是『豎出』,才叫作『橫超』。在要解裡很 多地方講到『橫出三界』,橫出就是靠他力。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了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只要相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了,它又願意出來,一鑽就出 來了。

一般的法門是佛指出樓梯,畫出地圖,修行的人要靠著自己的腳力爬樓梯;爬到哪一層就算哪一層,如果中途爬得很累了,或是死掉了,可能又會咕噜咕噜滾下來; 等到下輩子醒過來的時候,再重新爬,至少也得爬三大阿僧祗劫,才會到頂層。所以在要解『五重玄義』第四『明力用』那一段,有講到:
『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_』

這就是爬樓梯的修法。頓悟正因,也只是出塵的一個階梯而已,還要生生不退,才可期望登上於佛那一層樓啊。

蕅益大師就特別強調,淨土法門的力用是千經萬論所未曾有的,這種爬樓梯的方式是不能和淨土法門同日而語的。

打比方說明淨土法門——坐電梯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坐電梯』,不論是腳力很好的,或是腳受傷很難走的,或是坐輪椅的,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不論是好人、壞人,只 要有信願,搭上去,把門關好,不要一腳在電梯裡,一腳又在外面;看准按鈕,一按就可以到自己所選的那一樓,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 的,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要高要低,隨願而到,電梯都平等運載。坐電梯當中,可以背行李,也可以不背行李。要輕松一點的,就不要背行李,行李通通都放在電 梯上,讓電梯去載。假如非要辛苦不可的人,就盡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最輕松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坐電梯比爬樓梯省力,又直接了當很 多,又快很多,所以叫作:『至簡易,至直捷。』

然而要明白,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不是我們的功勞哦!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是彌陀大願力,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不是我們的努力哦!我們只是由電梯的指示 牌知道電梯在哪兒,我們只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願意搭上,真的跨進去而已,搭上就是信願啦。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把『相信電梯能夠負 載我們和一切行李』,比喻為『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把『願意搭乘電梯』,比喻為『願意往生的願』。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 作叫作『行』,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進電梯才叫行啊,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代表『念佛』。

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不能一腳在裡面,一腳在外面;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一腳在內,一腳在外,當然上不去啊。一腳在內,一腳 在外,可以說『願』還不具足啊!到底是要不要搭?要搭又像不搭,說他是不搭,他又像要搭。就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卡在電梯門口,電梯門一關,正好夾 住,又不上又不下,夾得很痛苦。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沒願又像有願,拿不定主意,這是沒有用的。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還是要靠 自己走路的力呢?又不敢靠電梯的力,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又不是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這樣當然不算有行啊!在行為的表現上, 又不像要念佛,又不像不念佛。說他有念佛嘛,他又不專心,都胡思亂想,罣礙一大堆;說他不念佛嘛,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否則沒有什麼好路可走。

這種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有願又像沒願,有行又像沒行,這種人,說老實話,不能算『淨土宗』,只能算是『騎牆宗』,也就是騎牆派的。一腳在電梯裡面,一腳 在電梯外面,不但不能上去,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其實是自己沒有信、願、行,不能夠干干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藩腳處的上升

關起門,再按一下上升的按鈕,按上升的按鈕就是念佛啊,電梯就依著電力而上升了。我們其實只要安住在電梯裡面,不要離開電梯,注意那個按鈕,是不是按對了 向上的方向,那麼自然就會一層一層地上升。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了,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 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裡面,忙著撞牆,才表示自己很用力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升。

請注意哦,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行』,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就是說,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了解——我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彌 陀的願力而上升,並不是我的本事!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了自我意識,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體念電梯的功勞,就很感恩,而且很輕松,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就不 必罣礙,就沒有我執的痛苦,也不會狂妄地以為: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大家要了解哦,即使在電梯裡面,很有壓力、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又忙著踏步踏, 這樣的到達,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努力背,所以才上升的。

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

有些人雖然念佛,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自己努力要修到『證一心不亂』,我要得一個『念佛三昧獎』,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消息 很靈通才能夠搭上這班電梯,或是認為都是我度了好多人,帶了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上了電梯,其實他和我和 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

像前面所說的,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我自己要努力得『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昧獎』,這樣的觀念只是多背了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這就是淨 土法門當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這樣的想法,只是比較累、比較苦而已,其實也不會得到什麼。如果說要得到什麼,可能是得到『壓力獎』吧一一 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

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比仗他力的,歸功於電梯、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也不會比歸功於電梯的人更舒服。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好吧,大家要選擇自己爬樓梯,依 通途法門來走;或者是要坐電梯,隨各人自由選擇。假如選擇搭電梯,那麼同樣會到,用哪一種心態會比較舒服,這也隨大家自己去體會。

念佛遇向,要看對方向

再說,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也是不會上升;如果按錯了鈕,按到下降的鍵,也可以到地下室去;這是說,念佛迥向,要看對方向。搭上電梯,要關上門,是說 要『都攝六根』。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一直有信願的光。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松愉快;否則的話,連 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是壓力。

我們在這裡讀要解,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以便了解電梯的好處,弄清楚電梯的位置,真正找到電梯,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而且搭得很舒服。不 用很緊張,在裡邊兒一直撞牆,跟電梯對抗。隨著電梯的升高,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也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這幫助我們了解,到了極樂世界,由於佛力的 加被,我們會得到天眼通、神足通等等。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近視眼,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看不寬的,乘著電梯的電力,乘著電梯的功能,我們登得很高,看得 又寬又遠,那就像天眼了。這不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電梯以它的負載力,除掉了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第一部份
第3頁:第二部份 第4頁:第三部份
第5頁:第四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