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簡體中文版序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許多人問我這本書是給什么樣的讀者看的。作為悉達多的追隨者,能為他的教法和他所留給我們的一切提供服務,一直都是我強烈的願望。我所有的上師們都曾說過,將悉達多的話語與想要了解的人分享,是最好的服務。因此,縱然已經有極多的佛教典籍和教法存在,我想再寫一本也許不是壞主意,因為它可能會利益一些我跟他們有緣的人。因此,我心中沒有特定的讀者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緣,因此這本書可能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不久之前,我和一位住在北京的友人陳冠中先生閑聊,談起佛教在中國的情形。他的看法令我既驚訝又困惑。我一直以為佛教曾深植於中國,因此起了這個話頭,但他卻告訴我事實上基督教才是現在在中國發展最快的宗教。他的解釋是因為許多人認為基督教代表現代化與民主,而把佛教和帝制、封建甚至迷信聯想在一起。我對於大家選擇基督教沒那么困惑,但他所說的理由卻令我不解,也更加強了我動筆討論佛教的意願。我的感覺是,雖然中國有極大的成長和改變,但一般人對佛教基本教法的接觸還是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也大部分都是混雜而不純正的。佛教被視為古老、過時、非民主的事實,就是它受到誤解的最佳明證。雖然所有的宗教都各有優點,但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佛教比基督教更平等,更現代。佛陀曾說,“你是自己的主宰。”還有什么比這更平等的呢?佛陀以這句話肯定了每個人最基本的人權。而大乘教義認為每個人都本具佛性,不是更平等的觀點嗎?事實上,佛教基本上是非神論的——佛教徒並不相信有個全能之神獨裁地控制著一切。佛教徒也尊崇僧眾的概念,和佛法、佛陀本身一樣重要。

  不過也許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因為佛教起源於亞洲,由東方的大師和信徒們所弘揚,因此我想象中國會驕傲地擁抱這些教法,一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發源於中東,而由西方世界所弘揚一般。

  1982 年我首度造訪中國,其後又有數次機會前往。每次我都注意到兩件事:巨大的經濟成長,以及愈來愈多人對心靈性和精神面的渴望。許多混雜了健身和民間信仰的新式宗教興起,支持了我的觀察。最近一次的中國之旅,當我了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內地教法之後,我開始感覺到急迫性。因為在西藏雖然還是有許多優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貨。除非你能遇見具足佛教正見而且慈悲的具格藏傳佛教上師,他們真正關心眾生的證悟,而不只是想號召大群弟子以便獲取供養;否則的話,相當容易受到誤導。

  從我身為藏人的一點體驗,我注意到一些藏人傾向於教導西藏法——西藏文化、西藏習俗等——多於佛法。我認為傳達佛陀確實說過的話語,譬如: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一切現象既非無因,也非源於創造者,而是來自因緣;行之善惡取決於背後的動機而非行為本身等等,將這些教導給世人是非常重要的。舉止穿著像個藏傳佛教修行者,反而是比較不重要的。

  另外,令人憂心的是,在這個物質主義的世界中,精神層面也物質化了。世世代代以來,無數的佛教大師們,以大菩薩的發心和事業,化現各種形式,從苦行僧到國王,不一而足。然而,喬達摩佛陀在街上赤足托缽的簡單身影,似乎愈來愈不受重視了。現今,許多西藏喇嘛和他們的信徒們,比較熱衷於建造金頂大廟。我怕再過個五十年,中國佛教徒會以為大寺廟、大佛像、大僧團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從內地和西藏的友人口中,我聽說各式各樣的郎中從四面八方湧現。而這些人大都前往了內地,因為大家渴求心靈與精神面的事物。這種渴求,更加強了必須把事情弄對的急迫性。 中國是個高速成長的國家。然而,在物質進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迷失而忘記了心靈的一面。也許對實用主義的中國人,要說服他們心靈方面的努力會有利益是不容易的。在經濟如此蓬勃發展的當下,人們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心靈層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從非常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以心靈為目標的物質主義,比起純粹為物質的物質主義,更具有長遠的利益。

  最讓我不解的是,我們花了這么多努力,卻只去獲得只能享用於此生的物質回報。如果唯一的價值只是讓自己、眷屬和朋友有錢有勢的話,那么搶劫、詐欺、販毒等各種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怕被逮捕,還有什么做不出來?設若連這也不怕了,那么我們何必還需要倫常、道德、善行、慈悲,甚至對國家的忠誠?因此,如果所有人想的只是這單一、相對短促的一生,結果可能是社會瓦解。難怪我們在報道中讀到,在中國許多人販賣贗品,不只是衣服,還包括藥品、嬰兒食品等不良甚至危險的貨品。這都是只想到眼前、短視的後果。我們不必考慮來生,人類只要考慮到下一代的福祉,就會對整個世界帶來極大的利益。即使來生不存在,業報也不存在,你就如植物般地活著,我敢毫不遲疑地說,即使你的目標只是滿意和諧的此生,佛陀的智慧還是可以幫助你,或至少對你無害。

  有一回我在緬甸的一個購物中心,看到一位比丘對著一小群人,正在給一個簡短的開示。我的翻譯者不太會說英文,但從我所了解的,這位比丘是在教導類似不要殺生或盜竊的基本善行。在這個世紀當中,追求物質的強大力量,已經讓這種出家眾的身影變得稀少了。能維系實際支持並供養出家眾的傳統,會帶來世界的和諧。珍視這種系統,本身就是和諧的行為。 最後,我想說的是,除了幾個不太長的朝代,幾世紀以來,極度實用主義的中國人采用了儒家,而非佛家或道家,以至於道家幾乎了無蹤跡了。這是很令人傷心的事,因為即使是《道德經》的只字片語,都是無價的。我對儒與道所知有限,但是我的猜測是,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識,因此實際的中國人喜好儒家;而道與佛提供的卻是超越常識的智慧。它不能帶來即刻的獲利,但是如果中國人能看到擁抱智慧的長遠利益,我有信心中國人會再度擁抱佛教。畢竟,這是一個與文殊師利及觀世音兩位大菩薩有深厚淵源的民族啊!

  宗薩蔣揚欽哲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簡體中文版序
第3頁:胡因夢推薦序——生命的真諦 第4頁:自 序——又是一本介紹佛教的書
第5頁:造作與無常 第6頁:嬰兒搖鼓及其他分心物
第7頁:追尋真理可能像件壞事 第8頁:佛陀的發現
第9頁:“在目前是” 第10頁:然而我們仍然忽略它
第11頁:不穩定性 第12頁:因與緣:蛋已煮熟,你無法改變它
第13頁:明了的利益 第14頁:情人眼裏出西施
第15頁:無常是好消息 第16頁:老沙彌的故事
第17頁:情緒和痛苦 第18頁:個人快樂的定義
第19頁:社會化的快樂定義 第20頁:無法計數的各種情緒
第21頁: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第22頁:習氣:自我的盟友
第23頁:與自我作戰 第24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