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眼觀生死—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佛眼觀生死—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前言

[日期:2011-03-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皇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前言

  人活在這個世上,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生死。人從哪裏來,又將往哪裏去,這是一個相當具有誘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課題。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緣生觀”為我們解讀了生命的密碼——“一切有情,因緣生成;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生無常,不必執著;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父母是佛,提早盡孝;生命是寶,務必珍惜;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把握自己,把握人生;臨終關懷,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參透了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

  佛教是一個對生死格外關注的宗教。正是因為解開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有情,皆是緣生”的奧秘,才明白了生命的寶貴和生死的重要。佛陀尤其勸誡世人,把握現在,一切從今天開始,不要虛度光陰。

  佛教關注一切生命的存在,無論是提倡戒殺、素食,還是反對自殺、墮胎,都體現了佛教對生命存在的愛護和關心。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愛惜,談何愛別人、愛家庭、愛國家、愛社會?愛自己,是一切愛的前提。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愛自己,寧可犧牲別的生命也要保全自己,那么最後也只能落得生靈塗炭,自身難保。佛陀告誡世人,一切都在因緣之中,大愛無疆,小愛只能是困住自己。

  身體是存在的載體,健康是生命的本錢。佛教十分注重養生。無論是坐禪調息,還是素食主義,都有其健康學的道理。佛陀特別要求世人要從心態上調整好自己,只有心態對了,才能達到真的健康。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那么當我們面對疾病、意外,直至死亡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懷有一種怎樣的心態呢?佛陀告訴我們面對疾病、意外的時候,要堅強樂觀,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要坦然微笑,因為生命並沒有結束,一切都有希望。只要我們認識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就能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超越死亡。

  佛教的生死智慧是通過一系列意義深刻的佛經和許多佛學大師的開示表達出來的,本書從佛教經典的闡述、佛學大師的講話和專著,以及佛學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選了百餘篇關於生死問題的章節,分門別類,集合成書,教化大眾。

  其中既包括當前廣受信眾歡迎的星雲大師、聖嚴大師等人的文章,也包括對生死問題有專門研究的達照法師、證嚴法師等人的文章;既有《大藏經》中的原始經文,也不乏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總之,筆者希望可以令讀者在這些佛學大師的經典論述中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在參究生命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領悟人生,在領悟人生中超越生死,在超越生死中達到圓滿。

  囿於時間,本書中定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佛教關於生死的著述十分豐富,卻不可能一一收入,筆者只能刪繁就簡,挑選其中精到而有意義的見解選擇性收入。盡管如此,還是會遺漏一些有價值的論述,對此實在是深感遺憾。凡是引用的演講和篇目,均將出處標出。不足之處,還請讀者見諒。

  人生有涯,然佛法無邊。佛陀教導世人:人活著,就要認真地活;人走了,便要灑脫地走。只有坦然面對生死,超越生死,才能使你的一生變得豐富而長久。

  李明

  2009年12月30日•於珞珈山麓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前言
第3頁:悟思 第4頁:生命的奧秘
第5頁:生命是什么 第6頁:生命從何來
第7頁:認識你自己 第8頁:生命之維系
第9頁:易逝的生命 第10頁:悟思
第11頁:必然的歸宿 第12頁:佛教生死觀
第13頁:生死的痛苦 第14頁:生死之抉擇
第15頁:生死幾層次 第16頁:坦然對生死
第17頁:悟思 第18頁:一切行無常
第19頁:無常的人生 第20頁:無常是正常
第21頁:無常不可怕 第22頁:加減的人生
第23頁:無常的價值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