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生命不再等待 佩瑪丘卓

目錄(2)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佩瑪丘卓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品(上) 調伏自心 098

無論我們多希求快樂,只要我們仍在是與非、好與壞、接受與拒絕的二元思維中,是怎麼也得不到快樂的。若我們不再將經驗實體化,而去體驗一切現像中超越言說的空性,才能令我們從這種有限的模式中究竟解脫。

  第五品(下) 菩薩學處 122

這會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有情眾生是我們的開悟之因,他們來找麻煩,我們學到安忍;他們感受痛苦,我們學到慈悲。無論他們引起我們什麼樣的反應,我們都可以使其成為成佛的因緣。



  第六品(上)安住其心 152

我們並非生來就有嗔心,嗔心也不是天生就要給我們體驗的,然而一旦因緣和合,我們便陷了進去,並且心生散亂。寂天菩薩指出,安忍即是對治方法;精確地說,是一種因體諒目前狀況的複雜性所生起的安忍。

  第六品(下) 修習安忍 181

我們已經花了一生,用凡俗的方法尋求快樂,得來的只是生死輪迴。現在,讓我們直截了當的處理自心本身。我們要記得,我們所受的痛苦自有其價值,它能使人謙卑,教我們如何慈悲。改變舊有習氣所經歷的痛苦,不僅值得忍受,簡直值得禮讚。

  第七品 精進不懈 217

如同鈴木俊隆禪師所言:“我們在這裡的工作太重要了,最好別看得太過認真!”精進的關鍵在於找到“不太緊”和“不太鬆”、不過於熱切和不過於懈怠之間的平衡點。

  第八品(上) 修習禪定 258

寂天菩薩讚歎獨一靜處,但可沒有建議我們也要出走,躲避一切不愉快的處境。一個人可以獨自在山里生活數年,卻根本什麼也沒放下。問題在於如何達到內在的獨一靜處,以獲致永續的快樂。



  第八品(下) 等觀自他 290

在自他交換的修行中,我們吸入平常想抗拒的,送出我們平常依戀的,這就消解了我執的算計,揭露了自心的清明。何以如此簡單的練習就能令我們解脫?這也許是個神聖的秘義,但卻是值得修習的神聖的秘義。

  第十品 功德迴向 328

  功德迴向可以改變心態。我們不再一味地只想著自己,而會開始超越“我”、“我的”。只要經常記著他人的苦難,記著每一個人都有開悟的可能,我們的視野就會更具超越性。

  附 錄 研讀指導 348

  謝 辭 350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1) 第2頁:目錄(2)
第3頁:導讀 菩薩道的修行 第4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1)
第5頁:作者序 -- 平凡如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2) 第6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1)
第7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2) 第8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3)
第9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4) 第10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5)
第11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6) 第12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7)
第13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8) 第14頁:第一品 發菩提心(9)
第15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1) 第16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2)
第17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3) 第18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4)
第19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5) 第20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6)
第21頁:第二品 懺悔罪業(7) 第22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1)
第23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2) 第24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3)
第25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4) 第26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5)
第27頁:第三品 發心受持(6) 第28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1)
第29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2) 第30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3)
第31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4) 第32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5)
第33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6) 第34頁:第四品 守護正知(7)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