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邁向生命的圓滿 耕雲先生講述

邁向生命的圓滿 耕雲先生講述

二、向上的基礎——誠、敬、信、行

[日期:2011-01-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向上的基礎——誠、敬、信、行

我們認清了人生的使命,決定朝向生命的圓滿邁進,首先就要奠立幾個基礎,也可以說是基本前提或前方便。若不能堅持這個基本前提,必然會空過一生,絕難成就。那就是誠、敬、信、行。

(一)誠

提到誠,大家總會感覺得很抽象,名詞固然陳舊,含意也欠明確,其實只怪我們沒有深刻地去玩味思索。誠,不但是構成中國人文精神的特質,也是中國倫理哲學的標誌。人類的思想大概可以分為三大類:一為主知主義。一為主情主義。一為主意主義。

主情主義雖然充滿詩情畫意,但不免淪於執著、沉湎。

主知主義雖然不缺少樂道的精神與真知灼見,但不免流於空疏、冷漠。

主意主義的思想也很容易形成武斷、霸道。只有中國人標榜的「誠」才能揭示人天一貫的真精神。

誠就是當你的真理智,到達止於至善的境界時,同時也把你整個生命的真情感,投入這真理智之中,而反映為死守善道的堅決意志,成為純一不雜的誠。唯有誠才不致有知、情、意分離的偏頗,能誠就能擇善固執,能誠就能用真理智抉擇真理,以到達不疑之地,到達不疑之地才能斷惑,斷惑才能證得宇宙的真實。

所以學正法首先要堅持一個誠字。不誠無物。假如是為了一時的煩惱不能排遣,才來學佛法,忽然境遇改善而有的太多的歡樂與閒情逸致,就丟到佛法,這是虛偽的因;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虛偽的因就只能得到幻滅之果了。所以只有一本至誠,學法才會成功。

(二)敬

敬並不是一天到晚磕頭禮拜,而是不隨便、不散漫、不鬆懈、不放逸。有些人吊兒郎當,不求甚解,即或於法少有心得,也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忽冷忽熱,像這樣就是不敬。因為他沒有把法當作生命,也沒有如救頭然的切身感。敬是很嚴肅、很規矩,不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所謂齋戒沐浴就是敬的一種表現,要有這種身心一致、表裏如一的態度,才能夠符合敬的要求。

(三)信

信有智信與迷信。迷信是以一種私我欲望的功利心理為出發,執幻為真,自我安慰。真正的智信是到達不疑之地然後再信,才是正信。如果模稜兩可,將信將疑,那就缺少肯定,缺少肯定就不可能正確把握修行的方向,也不可能完成人生的使命。所以信必須是依智慧抉擇的正信,然後堅定不移地作為想念和行為的指針,才能獲得成功。

(四)行

佛法講求解行相應,能夠理解多少,就應該做到多少;如果光是理解而不肯去做到,那就是知而不行,就等於不知。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說明一切進化都顯現在「行」。如果求知解而離開實踐,就只不過是一種空疏的道理,既不能夠在生命中發酵,也不可能變化氣質,更談不上完成佛法人格化的生命的熔鑄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人生的使命 第2頁:二、向上的基礎——誠、敬、信、行
第3頁:三、解脫者的風骨 第4頁:四、禪的正行
第5頁:五、到達生命的圓滿 第6頁:六、結論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