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聖嚴法師著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聖嚴法師著

第一章 華嚴學 -- 一、《華嚴經》的傳譯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前編 緒論

第一章 華嚴學

華嚴學的範圍很廣,應該包括《華嚴經》的組織、成立、思想、翻譯,華嚴宗的成立、演變、及其影響。嚴格地說,我雖在西元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二年之間,於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研究所講過《華嚴法界觀門》,我的指導教授也是日本的華嚴學專家本幸男博士,我卻未曾深入研究華嚴學,只能算是一個關心華嚴學的人。現在因為要寫《華嚴原人論》的考釋,故對華嚴學,作一點概要性的介紹。

一、《華嚴經》的傳譯

現今的世界上留有四種代表性的《華嚴經》,其中三種是漢譯本:(一)東晉佛陀跋陀羅於西元四二○年譯出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三十四品計六十卷,略稱六十華嚴;(二)唐實叉難陀於西元六九九年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三十九品計八十卷,略稱八十華嚴;(三)唐般若於西元七九八年譯出《大方廣佛華嚴》一品計四十卷,略稱四十華嚴。另一種藏譯本,則是第九世紀末,由勝友(Jinamitra)等譯出,名為《佛華嚴》的《大方廣經》,四十五品。

以上四種的第三種,實際上是由一、二種的〈入法界品〉及第四種的〈莊嚴品〉結合而成為〈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因此,真正的大本《華嚴經》,只有以上所舉的第一、二、四共三種。但是大本型的《華嚴經》,已無法證明它們曾經有過梵文原典,現存的梵本中,只有相當於一、二、四種譯本中的〈十地品〉及〈入法界品〉(藏譯名〈莊嚴品〉)的部分。另在唐智儼,也就是華嚴二祖的《孔目章》載有「大慈恩寺華嚴梵本」,共有八會四十四品,計四萬一千九百八十頌餘十字(大正四十五,五八八),沒有漢文譯本。若將以上諸種大本《華嚴經》的品目相互對照,發現也有多少出入及次第前後的不同,可知在梵文的編成及流傳過程中,已有若干變化。唯其主要的品目內容,大致還是相同的,而在以上四種大本之中,仍以晉譯的六十卷本為最古舊。

但是,經過現代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已知道在晉譯的六十卷本《華嚴經》成立之前,其諸品的梵文原貌,有數品曾經是個別獨立的經典,其中為首者則有〈十地品〉及〈入法界品〉,現在還存有其梵文本的Dawabhumika-sutra以及Gandavyuha-sutra,即是此二品的獨立經典。

同時,在晉譯六十卷本譯出漢文之前,從後漢的支婁迦讖於西元一七八至一八六年之間,譯《兜沙經》(相當六十華嚴的〈名號品〉及〈光明覺品〉)開始,即陸續地有吳之支謙於西元二二三至二五三年之間,譯出《菩薩本業經》(相當〈名號品〉、〈光明覺品〉、〈淨行品〉、〈十住品〉等),東晉祇多密譯出《菩薩十住經》(相當〈十住品〉),後秦鳩摩羅什及佛陀耶舍譯出《十住經》(相當〈十地品〉),西晉的竺法護,於泰始元年(西元二六五年)來到長安,譯出了一系列的華嚴部類經典,例如《漸備一切智德經》(〈十地品〉)、《等目菩薩經》(〈十定品〉)、《如來興顯經》(〈性起品〉)、《度世品經》(〈離世間品〉),另有曹魏安法賢譯出《羅摩伽經》(已失佚,相當〈入法界品〉)。尚有西秦聖堅譯《佛說羅摩伽經》三卷,現存於大正藏經第十冊(亦相當於〈入法界品〉)。由此可見,早期的梵本,大概先有華嚴部類的許多經典,然後陸續編集成為六十卷本、八十卷本、智儼所見的大慈恩寺梵本,以及藏語譯本之原本等的大本《華嚴經》了。依據近人木村清孝所著《中國華嚴思想史》(平樂寺書店一九九二年版)二二頁云:大本《華嚴經》的梵文原貌,並未在印度流布過,然其曾被龍樹(約西元一五○~二五○年)的《大智度論》(有人說是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間的羅什所造,印順長老仍主張龍樹造)所引,又被龍樹依據《十地經》初二兩地的經文造《十住毘婆沙論》,世親(西元四○○~四八○年)亦依《十地經》而造《十地經論》;並在堅慧的《寶性論》(第五世紀初)中引用了〈性起品〉,寂天(西元六五○~七五○年)的《大乘集菩薩學論》所引的《寶炬陀羅尼》,即相當於華嚴〈賢首品〉,以及所引《金剛幢經》,相當於華嚴〈十迴向品〉之一部分。由此可知,至少早在西元四、五世紀之時,乃至龍樹時代的二、三世紀之間,《華嚴經》的若干部分,已在印度流傳。

以上是當代日本學者們,運用梵文資料以及經典成立史的角度,考察研究所得的觀點。然在古傳說的諸文獻中,大家一向認知,大本《華嚴經》是龍樹菩薩時代就已有了。據《龍樹菩薩傳》的記載,龍樹於雪山塔中,會見一老比丘,授其摩訶衍經典;又說有大龍菩薩,接其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上妙法,授予龍樹;又說他在南天竺弘化之際,嘗作優波提舍十萬偈等(大正五十,一八五下及一八六上及中),但是並未明言即是《華嚴經》。然於法藏的《華嚴傳》卷一,便說:「此(《華嚴》)經在海龍王宮,六百餘年未傳於世,龍樹菩薩入龍宮,日見此淵府,誦之在心,將出傳授,因茲流布。」(大正五十一,一五三中)又云:「婆羅頗密多三藏云︰西國相傳,龍樹從龍宮將經出已,遂造《大不思議論》,亦十萬頌。」又說:「《十住毘婆沙論》一十六卷,龍樹造,釋十地品義,後秦耶舍三藏,口誦其文,共羅什法師譯出。」(大正五十一,一五六中)由此可知,有明確記載龍樹從龍宮誦出《華嚴經》的傳說,是始於法藏的《華嚴傳》,而且不是依據文獻資料,只是真諦三藏聞得西國印度的口傳。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章 華嚴學 -- 一、《華嚴經》的傳譯
第3頁:第一章 華嚴學 -- 二、《華嚴經》的內容 第4頁:第一章 華嚴學 -- 三、《十地經》與《十地論》
第5頁:第一章 華嚴學 -- 四、華嚴宗的先驅 第6頁:第二章 華嚴宗 -- 一、初祖杜順—神異禪者
第7頁:第二章 華嚴宗 -- 二、二祖智儼—精通梵漢 第8頁:第二章 華嚴宗 -- 三、三祖法藏—集大成者
第9頁:第二章 華嚴宗 -- 四、四祖澄觀—疑點特點 第10頁:第二章 華嚴宗 -- 五、五祖宗密—禪教一致
第11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釋題 第12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一章 序
第13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二章 斥迷執──評析習儒道者 第14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三章 斥偏淺──評析習佛不了義教者 第一節
第15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三章 斥偏淺──評析習佛不了義教者 第二節 第16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三章 斥偏淺──評析習佛不了義教者 第三節
第17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三章 斥偏淺──評析習佛不了義教者 第四節 第18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四章 直顯真源
第19頁:本編 《原人論》考釋 -- 第五章 會通本末──會前所斥,同歸一源,皆為正義 第20頁:附錄 -- 原人論
第21頁:附錄二 -- 《原人論》語體譯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